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灰色系统理论引入地质灾害的长期趋势预测中,以长江经济带地区的地质灾害发生趋势为例进行建模和预测,并对预测值的精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GM(1,1)模型可用于预测较大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基本趋势,将灰色系统理论用于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是可行的;预测结果显示未来5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的年度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预计今后2年内可能会有重灾年出现。研究成果可为长江经济带地区的防灾减灾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0~2016年陕西省已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灾情资料,分析研究了近十七年陕西省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时间上,年内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5~10月,而7~9月是重灾期,非汛期地质灾害数量占比呈明显增高态势,由2013年以前的不足10.00%上升至2015年的39.47%、2016年的26.67%;年际上每3~5年会发生一次特大型地质灾害;"十二五"期间,地质灾害的发生数量、死亡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总体上呈明显下降趋势。(2)空间上,陕南地区的地质灾害数量最多,但近年来陕北地区的地质灾害数量明显增多,呈现出由陕南向陕北逐渐扩展的趋势,2013年和2016年地质灾害数量占比由2003年的最低值0.25%分别上升至87.54%和46.67%,远远高于同年陕南地区。(3)引发因素上,由单一的自然因素向多因素交织转变,因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谢金元  洪斌  程远金 《江苏地质》2019,43(2):307-314
宁镇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镇江润州区虽然仅是宁镇地区的一个局部区域,但其气候和地质环境特征具有典型意义,所提出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模型同样适用于整个宁镇地区,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亦有借鉴作用。气候环境、降雨尤其是连续降雨或强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润州区地质灾害主要与梅雨期总降雨量有关,其次与台汛期台风带来的降雨量有关,而与台汛期总降雨量无关。地质灾害预测预警方程应针对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预警模型:非梅雨期的预警方程采用预报日降雨量结合前5日降水之和的综合模型,梅雨期的预警方程采用梅雨期降雨总量模型。提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等级应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等级统一划分为4级。该模型可作为完善我国现有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南海地质灾害类型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地质灾害用力学观点按其主要成因可划分为5种类型:水动力型地质灾害,气体动力型地质灾害,土力学型地质灾害,重力型地质灾害和内动力型地质灾害。大型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构造活动带;滑坡、浊流等主要集中在陆坡地带;内陆架地区浅层气、埋藏河道、古潟湖等比较发育;滨海地区水动力作用,尤其是风暴潮是诱发该区地质灾害的主导因素。南海地质灾害的特点还具有周期性、继承性和新生性。  相似文献   

5.
岷江上游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脆弱,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数量多、规模大、危害严重,汶川地震又引发了大量崩滑地质灾害。本文根据汶川地震前和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调查、排查等成果,采用GIS分析和编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适宜的控制点间距、搜索半径编制了岷江上游汶川地震前、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点密度、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图,提出利用点密度、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来综合评价地质灾害的发育强度,从弱到强划分为8个等级。分析认为,岷江上游地区地质灾害发育强度高,汶川地震前地质灾害累积发育强度达最高8级极端活动,汶川地震诱发崩滑地质灾害发育强度最高为7级极强活动,且2~6级区面积较大。岷江上游地区历史强震、暴雨等极端事件多发是地质灾害累积发育强度高的主要原因,而汶川地震单次事件引发的地质灾害发育强度总体较高,并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南部河谷区分布。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6,(3)
光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隶属信阳市管辖,是中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随着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光山县地质灾害时有发生。通过开展"光山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确定县境内地质灾害隐患主要类型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四类。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总体上具有数量多、规模差异、危险性不一、引发因素清楚等特征。泥石流多为在坡面有大量块石及沟道中堆积有大量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构成了泥石流的固体物源,一旦遇到足够的水动力条件,极有可能引发形成泥石流。光山县地质灾害隐患在空间上主要分布于县域南部构造剥蚀丘陵区域以及西部剥蚀残山与剥蚀岗地过渡地带,地质灾害隐患在人类活动强烈的时期相对集中,在5~8月份雨季相对集中。地层岩性、坡体地质结构、坡体形态等是滑坡、崩塌等灾害隐患形成的控制因素。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地质灾害隐患发育特征,可为今后光山县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极端气候事件引发重大地质灾害的综合减灾防灾战略,提高主动减灾防灾的科技能力与管理水平,积极应对全球变化条件下中国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挑战,本文在"全球灾变事件与重大地质灾害减灾战略研究会"与会专家汇报和讨论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重大地质灾害事件,从新构造与地震活动,气候变化,人口与城镇化进程三个方面开展分析,试图探讨我国2010年重大地质灾害多发,群发的原因,并对我国地质灾害今后面临的总体形势做出宏观研判。综合分析认为:①近年来全球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进入一个新的相对活跃期,我国处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交汇区,是现今构造地震活动强烈响应区,尤其是印度板块的强烈活动,使青藏高原周缘地区的地震活动频繁,断裂活动增强,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的地质灾害频发是总体趋势;②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气候异常条件使地质灾害的成灾模式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由于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大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交汇地带,也是地貌高差气候变化最大的地区,特别是2010年长时间干旱,汛期集中的高强度、长持时的降雨、局部强暴雨导致大规模滑坡泥石流灾害,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周缘等内动力作用强烈地区,导致地质灾害频发;③人口增长、城镇化进程及工程经济活动是地质灾害发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城镇化建设和工程经济活动规模大,且逐步向生态地质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转移,城镇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特别是山区城镇自主防灾减灾意识薄弱,直接导致地质灾害伤亡和损失程度加重。为了应对全球变化条件下的中国地质灾害形势,提高我国地质灾害防灾科技能力与管理水平,从我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现状分析入手,充分借鉴国际自然灾害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与策略,从推进中国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角度提出了7点综合减灾建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政府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地质灾害综合减灾的广泛交流与讨论,促进防灾减灾科技与策略在实践中应用,为应对全球变化的中国地质灾害综合减灾集思广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国1∶5万地质灾害调查的开展,及新规范的出版,调查工作更加标准化。平桂区是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下达任务的县(市、区)之一。平桂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其南部为碎屑岩地区,中部多为岩溶地区,北部姑婆山一带为花岗岩地区,且人类工程活动频繁,为本次研究工作提供了样本。岩溶地区不仅要以崩塌、滑坡、泥石流调查为主,还需要对岩溶塌陷和危岩这两种地质灾害进行足够的重视,研究成果可为其它岩溶地区地质灾害调查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9.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支持西部开发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地理、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类型多,发生频度高,危害严重.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必须重视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10.
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 必须加强勘查与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地质灾害的勘查我国国土辽阔,自然地理、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几近30种)、地域上分布也广,灾情严重,每年都有地质灾害发生.以往,对地质灾害的勘查研究,多是在发灾后以被动、应急、营救的形式进行工作,缺乏超前性、全面性、预见性,缺少总体控制.只有全面深  相似文献   

11.
将层次分析方法运用到地震次生灾害评价中,结合GIS技术,运用多源数据,以潜在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为例,选取灾害发育的主要控制性影响因素,包括致灾因素、诱灾因素、历史因素,建立地震次生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五级评分值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方法对基础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统计、叠加、合并、分类等空间分析方法,得到地震次生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六安地区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总体呈现从南到北递减的阶梯型分布特征。其中,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金寨、霍山和舒城县的侵蚀中低山和剥蚀丘陵地区,且以活动断裂分布中心向两侧递减。  相似文献   

12.
大开发与西藏的地质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塑造出西藏特殊的地质环境,西藏地质灾害分布广泛,类型较多,危害甚大,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泥石流,崩塌、滑坡,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冻胀融沉,盐碱化,碎石流,冰湖溃决,地震等,西藏高原分布有非常丰富的地质遗迹,其中地质地貌景观和现代冰川可谓全国之冠,西藏区内已知有各类地热显示区600多处,天然饮用矿泉水在西藏也广有分布,西藏的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脆弱性的特点,目前在总体上呈衰退趋势,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对外界干扰十分敏感的典型地区,为此,本文提出了西藏地质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北斗与InSAR的地质灾害监测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南方地区在地形复杂、植被覆盖度高的特殊条件下,地质灾害监测成本高、精度低的难题,提出了基于北斗联合光学、雷达等多源卫星遥感手段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体系。充分利用北斗的高时间分辨率、雷达卫星的高空间分辨率,结合高分率光学遥感手段,探讨了面向复杂地形和植被覆盖的CR和PSInSAR联合监测、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地表覆盖信息提取与变化监测以及集成北斗与多源遥感的地表形变监测等关键技术问题,建立地质灾害区域的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形变场,耦合地表覆盖物的变化场,建立了一套基于地表形变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此技术方法成本相对低廉,监测精度相对较高,可为今后复杂地区的地质灾害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的自然地理、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非常复杂,地质灾害非常严重,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是我国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汛期的关系密切,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其影响是巨大的。本文对甘肃省主要城市的地质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有探讨性的提出了防治措施,目的旨在对城市的防灾减灾和经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石玲  王涛  辛鹏 《地质力学学报》2013,19(4):351-363
根据近7年来陕西省宝鸡市12区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总结宝鸡地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及其危害性。研究结果显示,宝鸡市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等4类,总体发育特征具有群发性、突发性、周期性和链生性。其中,滑坡和崩塌数量多、危害大,泥石流相对发育较少,不稳定斜坡多与崩塌相伴生,大多发展为崩塌灾害。每年汛期在强降雨作用下,都可能诱发表层小型滑坡和崩塌,特别是城镇居民房前屋后的小型黄土滑坡和崩塌,以及山区公路切坡导致的残坡积层滑坡崩塌频繁发生,是宝鸡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减灾防灾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减灾战略关键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已成为目前中国地质灾害防治的主战场。论文主要分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防、减灾战略实施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先概要介绍了库区地质灾害种类繁多、量大面广、日趋严重的现状;然后从库区人为诱发地质灾害愈演愈烈的状况、地质灾害基础调查工作在广度与深度方面的不足、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有限等方面对目前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其后重点从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形成历程与实施、地质灾害的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多体系管理体制的理顺、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研究与成果转化及库区地质灾害全面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治理地质灾害采用的整治与利用相结合的技术措施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实施库区地质灾害防、减灾战略的一些关键问题。结论认为,呈日趋严重之势的库区地质灾害,难以在水库最终建成蓄水之前实施全面治理,防、减灾战略的关键是要尽快实施库区地质灾害总体防治规划,并且在总体防治规划的指导下,在科学的地质灾害管理制度及顺畅的管理体制下,开展库区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及全面实施监测预警。同时实施重点整治与土地利用相结合的治灾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7.
眉山市地质灾害隐患数量多,分布广泛,险情较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以滑坡、不稳定斜坡和崩塌为主.主要分在市境内的中山、低山和深丘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地质灾害中易发地区.发生时间多集中每年在6~9月的雨季高易发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岩性组合的控制,而降雨和人类不合理工程经济活动则是眉山市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引发因素.  相似文献   

18.
西南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发育数量最多、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约占全国总数的30%,为提升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水平,在总结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管控现状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风险管控中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基于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专业化、全民化和体系化等模式的地质灾害风险“点面双控”体系构建思路,并对未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制度化、保险化及智能化趋势进行了展望,成果可为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系统化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防范重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研究灾害在时空上的分布特征,是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实施科学减灾措施的基础[1]。本文充分利用山区丘陵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经统计分析,发现地质灾害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①我国滑坡崩塌泥石流高发期为5~8月,高发区随时间由南向北逐渐推移;②地质灾害年际变化特点为逐年波动,总体趋势上升;③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云南,巨型和大型灾害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甘肃;④汛期全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和防范重点为东南和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20.
《浙江地质》2010,(5):24-24
国土资源部继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强降雨天气应对工作,并派出多个专家组赴重庆、湖南、江西协助开展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后。日前又发出紧急通知。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再部署,要求各地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灾措施。《通知》指出,我国南方目前已进入主汛期。其他地区也将进入汛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