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地质公园及建立地质公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家仁 《贵州地质》2004,21(1):47-47
地质公园(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及较高的美学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地质遗迹是指地质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具有典型特征的地质现象或地貌景观,它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的财富,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保护地质遗迹、爱护我们的生存的家园———地球,1991年6月13日在法国迪涅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地质遗产保护学术会议”上,来自30多个国家的10 0多位代表共同签发了《国际地球记录保护宣言》,该宣…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环境地质学的历史渊源、涵义、研究内容、所属门类、学科地位等,广泛借鉴前人资料,总结了当今世界环境地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研究趋向:以动态观点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地质环境演化;从不同空间尺度研究地球环境演化;环境变化的时间效应成为环境地质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环境地学研究领域内的重点问题;正在深入探索环境地质学的科学基础:水-岩相互作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新技术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发展速度很快。归纳了现在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地学问题: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城市发展中的环境地质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与地球化学循环变化;频繁的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指出需要在地球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下,紧密结合国家目标和经济发展紧迫需要,进行前沿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第四纪研究》2006,26(6):1020-1020
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期,是地球环境演化过程中人类出现和现代环境格局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第四纪地球环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地球气候的大规模冷暖波动,特别是在寒冷时期在地球极地海洋、高纬度陆地和各纬度的高山上出现大规模的冰盖和/或冰川活动,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暖期时,由于冰盖的大量融化,海平面上升。伴随这种大规模的气候变化是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生物界的相应变化。人类的出现是第四纪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类出现的环境条件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即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自然演化的影响也日益受到重视。第四纪研究就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利用各种类型的载体中的各种环境变化记录,来恢复过去几个百万年以来地球环境演化的历史,探求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搞清地球环境自然演化规律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以期预测今后环境演化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4.
环境地质学的发展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奋起拯救地球和地球上包括人类自己在内的生物———对环境和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是人类20世纪对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伟大贡献。其中,地质科学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功不可没。地质科学是研究地球系统的科学,历来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传统的地质科学注重研究地球的形成及其演化历史,在满足不断前进的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地质学家弄清楚了地球已经有45亿年的历史;认识到地球是一个动态的、完整的系统。地质科学在研究地球演化历史时,总要研究生物的进化过…  相似文献   

5.
地质公园发展与管理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赵逊  赵汀 《地球学报》2009,30(3):301-308
地质遗迹是最重要的自然遗产, 是追索地球演化历史, 了解自然环境现状, 预测天人和谐愿景的对象, 地质遗产的保护是不可忽视的要务, 地质公园建立则是达成这一人类共同责任的最佳选择。随着中国和欧洲地质公园的迅速发展, 亚洲各国、澳洲、南美洲也正步入地质公园的快速发展期。推动地质公园建设作为全球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 和谐共存的重要方式之一, 已成为人们广泛接受的共认。  相似文献   

6.
地球科学与社会:全球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果人类要长期继续生存和繁荣,必需了解支持人类需求的地球和它的能力。地球科学的任务是认识地球,进行推断,从而达到规划人类社会的目的。推动地球活动的内因是其内部的对流作用,外因是太阳能,固体地球、水圈、大气圈与生物圈形成了全球循环系统。固体地球科学委员会注重的主要研究课题包括:1.地球内部动力学;2.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化;3.大陆动力学;4.生物的多样性和灭绝;5.活动的行星:地质灾害;6.地质历史中的全球环境与变化;7.持续的能源与矿产资源;8.了解人类与地球的相互作用与运用这些知识于社会。人类社会是地球循环的一部分,它从地球中提取资源,把废料又送回地球内,它破坏地球的自然保护圈。对于全球的认识将可指导人类社会减少对地球的流体层与土壤这个保护圈的野蛮性破坏。因此,地球科学是社会的一个好的测试器。  相似文献   

7.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地质公园是以其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是保护地学遗产、开展地质科学普及知识,促进地质旅游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全球变化与地质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增温、臭氧层破坏、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和污染、植被破坏和生物灭绝等全球性问题不断困扰整个人类.自然和人为地质作用引发的全球环境变化给人类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并危及人类在地球上的可居住性.在这种形势下,80年代  相似文献   

9.
地质遗迹、地质公园、旅游地质学的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地质作Geological Relics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Geopark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组合而成的一个特殊地区。是以保护地质遗迹、开展科学旅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而建立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岩矿测试》2007,26(4):335-335
为推动全国地质分析技术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定于2007年10月举办全国地质分析学术报告会。本届学术报告会将以形态分析及环境地球化学分析为主题,关注环境和人类健康,并涵盖地质、环境、材料等诸多学科:(1)形态分析技术与应用;(2)地质调查及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评价中的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地质遗迹是近30亿年来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地质现象,是重要自然遗产。地质遗迹为探索地球演化进程和方向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山东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包括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矿物与矿床、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等七大类。本文叙述了各类地质遗迹的形成时代及分布特征,对各地质公园的主要特征及地层、侵入岩中的主要地质遗迹进行了总结,对地质公园形成演化历史作了介绍,为地质旅游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本质特征是大数据信息与地球系统科学。勘查地球化学的全面发展坚持资源与环境并重方针,真实生动地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在科学技术领域具有典型意义。自然资源时期地质工作关于资源内涵从矿产资源、国土资源到一切自然资源,关于环境内涵从地质环境、国土环境到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在内的一切自然环境。本文继2008年对此有所评述后,在国家自然资源部成立之际,地质工作面临深刻转型之时,从大数据信息科学与自然资源地球化学调查、建立地球系统科学指导的自然资源地球化学理论体系与自然资源地球化学评价体系,以及针对自然资源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深化地球化学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构建完善的科学体系等若干值得注意的方面再次就此议题加以评论。勘查地球化学的长期目标是通过大数据信息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揭示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状况,实现对地球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整体保护,创造人类与地球和谐共处的生存环境。由此,转型和升级贯穿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发展的全过程。地球化学将以形态和内涵的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作用,以及应用实践的多目标全方位面貌出现在国家行业部门与科技领域,极大地拓展和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勘查地球化学以方法技术优势实行大调查、大数据、大应用战略,建立大环境、大生态、大地球观,向大地质、大资源、大科学转变,为解决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地球化学方案,将全面发展时期的勘查地球化学从大数据信息应用优势和地球系统科学理论高度提升到"大地球化学"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及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越来越严重。人类需要越来越多的地球资源,对地球表面自然过程的影响也不断加大。与其他主要自然过程一样,人类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矿产、能源及水资源的开发,建筑施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侵蚀大约每人每年20t,这一数字可以与世界河流输沙以及板块活动引起的海底破坏和扩张相比。  相似文献   

14.
地质科学基础研究稳定发展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科学是研究地球的基础学科之一,其目的在于丰富人类认识地球的知识,掌握自然发展规律为人类服务。这就决定了它与其他基础科学一样,具有积累性、探索性和开拓性的特点,需要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和社会环境。然而,地质学在不断丰富人类知识的同时,可为人类社会发展寻找更多的不可再生资源,并对改善环境、防治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历史经验表明,地质学的广阔应用前景和社会发展急需,既可促进地质学的发展,但又最易使其基础研究受到冲击或被忽略,这是我国地质基础研究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优先研究领域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于2005年11月提出了新的战略计划。该计划突出的新特点在于无论科学研究活动还是教育、观测设施等方面的战略目标和优先领域,都是以地球系统研究为中心。如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战略目标确定为:认识地球系统的作用、准确预报地球系统的演变。相应的优先研究领域则为:研究和了解地球和太阳的自然变率;地球系统各分量的相互作用;地球系统预报;人类活动与地球系统的演变等。鉴于NCAR在国际大气科学界的地位,这种以地球系统为中心的优先研究领域对我国大气科学及地球科学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将促使大气科学工作者摆脱传统天气、气候概念的束缚,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科学审视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质科学的发展使地质的概念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一些非传统地质问题已成为地质学者研究的重点。人类作为必须关注的地质营力受到重视,地质环境安全、资源配置、气候变化及其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地质灾害等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正确对待地球自然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论地质环境变化与地质灾害减轻战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传正 《地质通报》2005,24(7):597-602
地质灾害具备自然、社会和资源三重基本属性。地质灾害起源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环境变化的动力是地外天体引力、地球内动力、地球表层外动力和人类社会工程经济活动4种地质作用。在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高速发展阶段,人类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程度加重导致地质灾害造成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绝对量是持续上升的。通过采取各种减灾行动,可以实现因灾伤亡人数持续减少,灾害损失相对社会财富增长的比例持续降低,从而实现控制地质灾害增长的趋势。提出了国家地质灾害减轻战略目标、战略对策和减灾行动,强调建立政府、科学技术界、工程企业界与公众社会“四位一体”的减灾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减灾理念从被动防治向科学开发地质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环境矿物学是主要运用地质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手段,逐步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鉴于当前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这门学科在学术界能够受到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的如此重视,是理所当然的。。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生存的空间(有人称之为“Humansphere”),与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生物科学、生命科学等密切相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资源与环境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因此,地质科学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地质生态环境到地质灾害的防治,从地方病的…  相似文献   

19.
殷跃平 《地质通报》2005,24(2):99-103
概要介绍了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的议题概况。7个大会报告中与环境地质问题相关的竟有6个,反映以人类与地球相互作用为中心的研究已成为地质学家们不得不关注的主题。重点介绍了环境地质方面的几个重要议题:气候与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城市化与城市地质、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环境标识。阐明了关于全球地质学复兴的几点思考:人类活动已成为一种地质营力、地质工作者应成为管理地球的主力军、重在预测人类的未来、地质环境与地球环境、地球系统与地球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资源环境与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了当代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态势与地球科学发展历史及地球科学研究发展趋势后指出,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角度分析,2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将沿三大科学领域转变:即由研究地球系统演化历史向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方向转变;由向地球系统索取各种自然资料为主,向以保护地球系统各种自然资源为主要方向转变;由研究地球系统天然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向研究天然地质作用及其产物与研究人为地艇及其产物并得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