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概念性水文模型在出山径流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7  
根据HBV水文模型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西北干旱区内陆河出山径流概念性水文模型。该模型反映了我国西部山区流域的径流形成特征,将山区流域划分为高山冰雪冻土带和山区植被带两个基本海拔景观带来对山区径流的形成和汇流过程进行模拟计算,以常规气象站的月气温和降水量为模型的初始输入,模拟计算月出山径流量。应用该模型对河西走廊黑河祁连山北坡的山区流域水量平衡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年径流和逐月分配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从枯水年到丰水年,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和径流系数均增加,而冰川融水和积雪融水对出山径流的补给比重则减少,这表明了冰雪融水对径流的具有调节作用。黑河山区流域径流系数远比干旱内流区的平均值大,但要小于全国的平均径流系数。所提出的内陆河山区流域出山径流的模拟和预报模型对年径流量和月分配的预报具有较好的精度,可用于黑河以及其他西北干旱区内陆河出山径流的预报,为内陆河流域中下游的水资源分配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疆冰川、积雪对气候变化的响应(Ⅰ):水文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新疆是我国冰川、积雪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冰川和积雪融水在水资源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使得河流水文过程发生明显的变化,对新疆干旱区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产生重大影响.新疆高山流域产流占地表径流的80%以上,其中冰川和积雪融水径流在总径流中的比例可达45%以上,积雪和冰川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在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和天山北坡河流主要以融雪径流补给为主,而在天山南坡、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天山北坡的伊犁河流域的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以融雪径流为主要的河流主汛期在春季到夏初,而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夏季是主汛期.随着新疆气候向暖湿转变,高山流域的水文过程对气候变暖和积雪增加产生明显的响应:以积雪为主补给的河流,水文过程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表现为最大径流前移,夏季径流减少明显;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响应表现为6-9月汛期径流量明显增大,汛期洪水增多,年流量增加.由于不同补给类型河流的水文过程发生变化,其相应对下游的水资源供给和洪水安全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需要适应气候变化对水文过程的调整,减缓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黑河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补给效应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通过环境同位素及其Tamers、IAEA模型应用研究表明,黑河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地下水同位素特征与补给源属性和数量密切相关,具有非均一性;东部以山区降水通过出山地表径流补给为主,西部冰川雪融水和山区基岩裂隙水是主要补给源,下游区依赖中游区河水下泄状况,蒸发特征明显。东部同位素较新且地下水更新较快,西部同位素较老且地下水更新较慢;祁连山前戈壁带地下水同位素与山区河水相近,细土平原带地下水补给河水;高台一带受酒泉低氚值地下水补给影响而河水和地下水氚值都偏低;近河道带地下水年龄较新,远离河道则较老。因此,充分利用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转化规律,联合优化调控,有利于该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黑河流域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其对古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通过环境同位素及其Tamers、IAEA模型应用研究表明,黑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补给及更新与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8000~5000a BP、3500~2500a BP和近1000年以来的多雨期是主要补给期;潜水较年轻又更新快,承压水较老又更新慢;东部地下水更新较快,西部更新较慢;祁连山前戈壁带地下水更新较快,细土平原更新较慢;近河道带地下水更新速率大,远离河道则小。东部以山区降水通过出山地表径流补给为主,西部冰川雪融水和山区基岩裂隙水是主要补给源。因此,遵循地下水补给与更新的自然规律,与地表水联合优化调控,有利于该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及下游区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5.
张艳林  常晓丽  梁继  何瑞霞 《冰川冻土》2016,38(5):1362-1372
冻土对寒区水文过程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寒区水循环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分布式水文模型中对土壤冻融过程进行显式表达,对探索寒区水循环的机理、定量研究寒区流域径流的时空变化十分重要.先在黑河上游八宝河流域对考虑了土壤冻融过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简单验证,然后分析土壤冻融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对考虑和不考虑土壤冻融的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冻土对流域的产流方式和速度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考虑冻土时,流域产流以壤中流为主,径流对降雨或融雪的响应速度较快,径流过程线变化较为剧烈,径流系数较高.冻土有效地阻碍了入渗过程,促进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形成.壤中流发生的平均土壤深度冬季深,春季浅,年平均深度约为1.1 m;2)在不考虑冻土时,土壤下渗能力强,地下水补给是考虑冻土时的3倍,流域产流方式以基流为主,径流对降雨或融雪的响应速度减缓,径流过程线较为平滑,夏季洪峰在时间上存在明显的延迟.即便在降水强度较大的夏天,流域内都不会产生地表产流,而且壤中流产流的平均土壤深度平稳地处于2.4 m左右.研究对从机理上认识土壤冻融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暖背景下,冰雪、冻土剧烈消融引起的寒区径流成分改变对流域径流演变规律及水循环机制产生了深刻影响。对长江源区各水体水化学特征及其生态水文学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主要进展包括:长江源区的大气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环流和季风环流的控制。冰雪融水的水化学特征受到消融强度、消融持续时间和新雪融水的影响,同时在冰雪融水、积雪以及冰川融水之间可能存在化学离子的交换。冻土层上水受到降水、冰雪融水、地下冰融水等的混合补给,造成水化学特征变化的随机波动。海拔在4 500 m的地区是冻土层上水水化学特征对研究区离子控制源较为敏感的区域。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降雨直接补给对河水中化学离子的稀释作用逐渐减弱,同时,海拔从4 500 m到5 000 m的降水对河水中离子浓度的稀释效果最大,而在海拔5 000 m以上河水主要受冰雪融水的补给,降水和消融期的变化对河水水化学的影响很小。研究结果为更系统地认知寒区下垫面变化所引起的水文效应提供科学依据,为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冰冻圈水文过程变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冰冻圈显著的变化已经对冰冻圈水文过程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本文重点梳理和分析了近20年,尤其是近10年以冰川融水、融雪径流、冻土水文等为主体的中国冰冻圈水文过程变化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①在冰川融水变化研究方面,对不同尺度的冰川融水开展了全面研究,发现冰川融水呈现全面增加之势;对冰川融水"拐点"是否出现进行了科学辨识,有了基本认识;对冰川融水过程进行了模型模拟,取得显著进展。②在融雪径流变化研究方面,通过对不同流域融雪径流估算,可基本掌握各河流的融雪贡献率;中国融雪径流变化差异较大,增减不一;融雪期变化具有普遍性,突出特点是峰值提前。③在冻土水文研究方面,通过对地表水-活动层壤中流-多年冻土层上水之间关系的研究,揭示了冻土区径流形成的重力和热力耦合机制;多年冻土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已经显现,主要表现在冬季(枯水季)径流增加;已经发现多年冻土退化对径流有直接补给作用,在一些流域补给量可能达到一定量级。  相似文献   

8.
中国冰冻圈水文过程变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冰冻圈显著的变化已经对冰冻圈水文过程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本文重点梳理和分析了近20年,尤其是近10年以冰川融水、融雪径流、冻土水文等为主体的中国冰冻圈水文过程变化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①在冰川融水变化研究方面,对不同尺度的冰川融水开展了全面研究,发现冰川融水呈现全面增加之势;对冰川融水"拐点"是否出现进行了科学辨识,有了基本认识;对冰川融水过程进行了模型模拟,取得显著进展。②在融雪径流变化研究方面,通过对不同流域融雪径流估算,可基本掌握各河流的融雪贡献率;中国融雪径流变化差异较大,增减不一;融雪期变化具有普遍性,突出特点是峰值提前。③在冻土水文研究方面,通过对地表水-活动层壤中流-多年冻土层上水之间关系的研究,揭示了冻土区径流形成的重力和热力耦合机制;多年冻土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已经显现,主要表现在冬季(枯水季)径流增加;已经发现多年冻土退化对径流有直接补给作用,在一些流域补给量可能达到一定量级。  相似文献   

9.
寒区和干旱区水文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康尔泗 《冰川冻土》1998,20(3):238-244
寒区和干旱区水文研究冰川,积雪,冻土,高寒山区和山前地带已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观测实验和研究体系,80年代以来,在冰川融水径流,出山径流形成的观测实验,寒区水文过程,冰川作用流域水文过程和大气过程相互关系。乌鲁木齐地区的水资源问题,气候对水资源的影响,高亚洲冰冻圈水文,冰川洪水和融雪径流以及干旱区水文等方面已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近年来,寒区和干旱区水文水资源的研究在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社会  相似文献   

10.
黑河流域地下水循环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量野外调查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黑河流域地下水循环和更新演变具有重要影响;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主要是现代水补给,35%来自祁连山区基岩裂隙水通过地表径流转化补给,其他是降水和冰雪融水在山前戈壁带入渗补给,具有较强的更新能力;深层承压水主要形成于地质历史时期区域性补给,与现代水循环有联系;中游区人类活动是造成下游区地下水补给能力减弱、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和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强化中游区人类活动的科学调控,是实现黑河流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下游区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常启昕  孙自永  潘钊  李兆峰 《地球科学》2022,47(11):4196-4209
高寒山区河道径流的形成与水文调节机制是认识流域水资源形成与转化过程,以及预测气候变化下流域水文过程响应规律的基础. 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从高寒山区河道径流的水分来源及其气候变化下的影响机制、高寒山区不同类型下垫面对河道径流的调节机制、高寒山区不同类型地下水对河道径流的调节机制三个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总结问题与不足,发现气候变化是影响高寒山区河道径流形成过程的主导因素,探究水文输入、下垫面、地下水等次要影响因素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响应规律是揭示高寒山区河道径流水文调节机制的关键科学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总体趋势和改进建议,为高寒山区河道径流形成机制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在西北高寒山区流域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奕  南卓铜  李祥飞  徐毅  张凌 《冰川冻土》2019,41(1):147-157
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Distributed Hydrology Soil Vegetation Model,DHSVM)是基于栅格离散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地表水热循环的各个过程能进行很精细地刻画,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很多类型的流域的高时空分辨率的水文模拟,然而它在高寒山区的适用性并不清楚。基于300 m数字高程模型,应用DHSVM模型对典型的高寒山区流域八宝河流域2001-2009年的水文过程展开模拟,并采用流域出口祁连站的水文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精度评价。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土壤横向导水率、田间持水量和植被反照率等是该区域主要的敏感性参数。模型默认参数会高估高寒山区流域的潜在蒸散发量,导致夏季径流量远小于观测值。通过参数率定,模型校准期(2001-2004)的模拟日径流和月径流Nash效率系数分别达到0.72和0.87;而模型验证期(2005-2009)分别为0.60和0.74。结果表明,DHSVM模型基本具备了模拟高寒山区流域降水-径流过程的能力。然而,由于DHSVM模型缺少对高寒山区流域土壤的冻融过程的刻画,春季径流的模拟精度明显受到影响,需要在将来重点改进。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北高山、 高原广泛分布着冻土和积雪, 春季融雪和冻土融化是该地区重要的水文过程.基于模块化的寒区水文建模环境CRHM, 根据流域水文过程特征和观测数据约束, 选取描述不同寒区子水文过程的模块构建寒区水文模型, 并基于长期观测的两个典型寒区小流域来验证模块化的寒区水文模型.在冰沟流域, 主要模拟雪的积累/消融、 雪的升华、 融雪下渗和融雪径流过程. 结果显示: 冰沟流域积雪升华占降雪量(145.5 cm)的48%, 其中风吹雪引起的升华损失量(35 cm)占积雪升华(69 cm)的一半, 风速和辐射引起的积雪升华是该地区积雪物质平衡的重要组成; 构建的寒区水文模型可以再现春季积雪消融引起的径流过程.在左冒孔冻土流域, 主要模拟冻土下渗过程、 冻土坡面产流过程和土壤冻融对径流的影响. 结果显示: 构建的寒区水文模型可以捕捉到春季主要的冻土融化径流过程.两个流域的验证结果揭示: 模块化的建模方法在搭建模型结构的时候减少了模型的不确定性, 所以在未经率定的情况下, 具有在无资料和资料缺少地区模拟寒区水文要素和水文过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Investigation of water sources and flow pathways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 and evalu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systems. This article aims to identify the hydrochemical and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different landscape zones based on hydrochemical analyses of various samples, including samples from glacier, snow, frozen soil meltwater, surface water, groundwater,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alpine cold region of China. Hydrochemical tracers indicated that chemical composit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Ca-HCO3 type in the glacier-snow zone; the Mg-Ca-SO4 type in the alpine cold desert zone; the Ca-HCO3-SO4 type in the marsh meadow zone; the Ca-Mg-HCO3 type in the alpine shrub zone; and the Ca-Na-SO4 type in the mountain grassland zone. An end-member mixing model was used for hydrograph separ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fengou River in the wet season was recharged by groundwater in the alpine cold desert and alpine shrub zones (67%), surface runoff in the glacier-snow zone (11%), surface runoff in the alpine cold desert zone (8%), thawed water from frozen soil in the marsh meadow and mountain grassland zones (9%), and direct precipitation on the river channel (5%).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precipitation from the whole catchment yielded little direct surface runoff; precipitation was mostly transformed into groundwater or interflow and was then concentrated into the river channel. This study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basin.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冻土地下水研究现状与进展综述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叶仁政  常娟 《冰川冻土》2019,41(1):183-196
冻土地下水系统不仅在寒区水文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在寒区水文过程和地表过程及其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集蓄、融冻和泄流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十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寒区工程量)的增加,冻土退化趋势显著,这一过程改变了寒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导致地下水动态特征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变化。近些年,诸多学者通过构建水热耦合模型来研究冻土地下水的运动机理、分布状况和季节动态,促进了寒区地下水理论知识的发展,推动了寒区水文地质知识体系的进步。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国多年冻土区地下水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整理、归纳,为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下地下水系统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黑河干流山区水文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流域水文模拟是在认识水文规律的基础上, 对流域水文过程的一种数学描述.黑河流域作为典型的内陆河流域历来是研究寒区、 旱区水文过程的热点区域.祁连山黑河干流山区的水文模拟研究也备受学者们的关注, 经验模型、 概念模型和分布式水文模型在该区域均有应用, 虽然都对出山径流做出了准确的模拟, 但是引进的模型对高寒山区水文过程的刻画不够详细.内陆河高寒山区流域的水文模拟要充分考虑冰川、 积雪、 冻土等因素所引起的特殊寒区水文过程, 准确刻画这些水文过程是高寒山区流域水文模拟成功的关键.今后应该继续加强野外观测, 深入开展冻土水文过程、 冰雪水文过程的模拟研究, 发展真正适合于高寒山区流域水文过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  相似文献   

17.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on alpine mountainous cold regions, which is one of basic parameters of the regional hydr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directly affects glacial recession, snow melt, distribution and freezing thawing process of permafrost, evapotranspiration, vegetation growth, and various underlying surface change process, and then changes the regional hydrologic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comes the important parameter of the research on land surface process and the study of eco-hydrological process. This paper tried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research o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to introduce its influence factors and the ways to obtai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in high mountainous cold region. Relative to low elevation plain,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local altitude, terrain and plant cover. There were some methods to obtai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such as measurement in situ, retrieval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calculation by land surface process models, but there were some limitations while used on alpine mountainous cold regions.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from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were only about level bare ground, and the influence of terrain or vegetable cover was not considered. Therefore, the data could not represent the information of region scale on mountainous area.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retrieval from remote sensing data, because of calculation theory, ground observation verification and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made it difficult to fulfill research on hydrology, land surface process and eco-hydrological process in alpine mountainous area. Land surface process models estimated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experimental sites with high accuracy, but reduced the accuracy while upscale to the region scale on the mountainous cold area, because of the error from input control meteorological, soil and plant variables, and the error of ground observation site verification. The future research o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on alpine mountainous cold regions should strengthen field observations and improve data accuracy, to build a physical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estimation method with topographic and vegetation parameters, and to contribute to research on land-atmosphere-water process in alpine mountainous regions.  相似文献   

18.
冰川、积雪和冻土变化产生的水文效应对下游水资源供给具有重要影响,近几十年来新疆区域洪水呈显著加重趋势,尤其是南疆区域洪水明显加剧. 以天山南坡黄水沟与清水河寒区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水文站极端水文事件,结合流域上游山区巴伦台气象站资料,研究了高寒山地流域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水文过程出现时间、年最大和最小径流的响应特征. 结果表明:1986年是水文过程的突变点,从1986年开始随着降水、气温的增加,河流径流量呈增加趋势;最大年径流出现时间从6月中下旬推迟到7月下旬;最大径流和最小径流与年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最大径流与夏季降水关系密切,而最小年径流与冬春季的气温关系密切. 随着1986年以来的气温升高,冻土退化产生的水文效应使冬季径流增加明显,也使年最小径流明显增大;1986年以来降水变化决定着年径流量增加,使年最大径流集中出现在夏季且量级增大. 总体来讲,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山区河流年极端洪峰量增大,洪水量增多,年际间变化幅度明显增大,从而对下游造成更严重的灾害. 因此,加强气候变化对寒区流域水资源和洪水灾害的影响评估,使科学技术在减灾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喜马拉雅山北坡典型高山冻土区冬季径流过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菲  刘景时  巩同梁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2):1333-1338
喜马拉雅山北坡广泛分布着岛状多年冻土,冻土对径流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卡鲁雄曲是该区唯一有常规水文气象观测资料的流域,海拔范围是4 550~7 200 m,其中5 100 m以上为高山冻土区,以下为深层季节冻土区。近20年径流有较明显的增加趋势,为了探明引起径流变化的原因,采用流域内翁果水文站1983—2003年的月径流资料,通过Mann Kendall趋势检验法,Sen坡度估计以及相关统计分析方法,发现寒冷期(11月至次年3月)径流有不同程度的涨幅,发生突变的年份在1990年左右。尤其以1月份最为明显,后10年比前10年增加了67%。遥相关分析表明,1月份径流与7~12月径流有通过95%显著性检验的相关性,它们的共同作用使得径流变化尤为显著,这是冻土区所特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