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内蒙古温都尔庙至白乃庙一带分布了一系列的中新元古代地块,其变质程度均已达到角闪岩相,是研究华北地台北缘中段中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主要对象.通过对白乃庙群、乌拉乌苏斜长角闪岩地层和德言其庙岩系等不同时代典型地块的岩石组合特征和pTt轨迹的对比研究发现,这些地块主要是拉张条件下板底垫托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与表壳岩系的绿片岩相岩石组合特征相一致,分别代表了同一拉张构造环境中不同构造层次的产物,反映了华北地台北缘在中新元古代经历了漫长的拉张过程,也是华北地台北缘遍布了支离破碎的中新元古代地块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温都尔庙地区温都尔庙群的形成环境和构造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内蒙古温都尔庙地区有一套统称为温都尔庙群的变质岩系,该岩系主要由两种不同的岩石组合组成:一套是出露于乌兰沟一带的浅变质岩系,主要由变玄武岩、硅质岩、火山碎屑岩、碎屑岩组成的基性火山岩-碎屑岩组合;另一套是出露于德言其庙一带的深变质岩系,主要由斜长角并岩、斜长片麻岩组成。这两套岩石组合在变形变质、岩石化学和形成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前者主要表面出弧后盆地的特征,后者则是拉张过程中板底垫托的产物,它们分别代表了华北板块北缘中元古代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乌拉乌苏地区的斜长角闪岩和德言其庙地区的斜长角闪岩变质较深,已达角闪岩相,两者在变质程度、空间展布型式以及岩石学、岩石化学和稀土配分型式上都十分相似,二者形成时代相近,应为同一套变质岩系,具有相同的形成环境和构造成因。样品的εNd(t)值反映了它们来源于中等亏损的地幔,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平坦型,与之有关的幔源花岗岩在ACF图解中投影在拉张区,具有拉张过渡壳特征。乌拉乌苏斜长角闪岩和德言其庙斜长角闪岩Sm-Nd同位素全岩等时线年龄分别为(607±46)Ma和(638±14)Ma,这表明华北地台北缘中段晚元古代-早古生代经历了拉张解体的演化阶段,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代表了这一拉张解体演化的开始时间。  相似文献   

4.
张臣  李茂松 《地质科学》1996,31(1):65-70
乌拉乌苏地区的斜长角闪岩和德言其庙地区的斜长角闪岩变质较深,已达角闪岩相,两者在变质程度、空间展布型式以及岩石学、岩石化学和稀土配分型式上都十分相似,二者形成时代相近,应为同一套变质岩系,具有相同的形成环境和构造成因。样品的εNd(t)值反映了它们来源于中等亏损的地幔,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平坦型,与之有关的幔源花岗岩在ACF图解中投影在拉张区,具有拉张过渡壳特征。乌拉乌苏斜长角闪岩和德言其庙斜长角闪岩Sm-Nd同位素全岩等时线年龄分别为(607±46)Ma和(638±14)Ma,这表明华北地台北缘中段晚元古代-早古生代经历了拉张解体的演化阶段,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代表了这一拉张解体演化的开始时间。  相似文献   

5.
正华北板块北缘出露一系列东西向火山—沉积岩、侵入岩等,其岩石组合、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等对反映华北板块北缘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大陆边缘的增生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中西端,而在东端的研究相对较弱。本文根据岩石组合和变质程度,在赤峰市敖汉旗邢家窝铺东西两侧原酒局子组地层中,厘定出一套中级变质岩系,岩石类型主要为斜长角闪岩、大理岩、变粒岩等。对斜长角闪岩样品  相似文献   

6.
孔兹岩系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北陆台及扬子地台北缘。最近,笔者在阿尔金西段且末地区的吐拉牧场一带,在原认为是由高绿片岩—低角闪岩相变质岩组成的阿尔金群(古元古代地层?)中发现一套麻粒岩相的岩石组合,笔者初步确定其具有典型的孔兹岩系特征,并对其岩石矿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形成的P、T条件以及同位素年代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此套孔兹岩系主要由夕线石榴黑云片麻岩、石榴黑云片麻岩、含石墨夕线石榴片麻岩组成的富铝片麻岩类和透镜状或薄层状夹于这些片麻岩之中的石榴角闪二辉麻粒岩组成,并伴随有大理岩和含石榴长石石英岩。  相似文献   

7.
徐淮地区中生代侵入杂岩中角闪岩和片麻岩类捕虏体的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相学的研究表明,它们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的改造,即早期的榴辉岩相变质和晚期的角闪岩相退化变质。其原岩为拉斑玄武质岩石,在其形成过程中有较强的陆壳物质混染;部分捕虏体可能代表了本区深部地壳的物质组成,且具有华北地块基底的性质。中生代早期该区上地幔是多种岩石构成的构造混杂岩带,深部地壳主要由片麻岩类、角闪岩类和少量石榴辉石岩类组成。早白垩世时期深部地壳主要由一套快速折返至下地壳的榴辉岩相变质岩石所构成,它们普遍发生了角闪岩相退化变质,并与原下部地壳的深变质岩(片麻岩和角闪岩)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构造混杂体。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块北缘泥盆纪岩浆活动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广泛分布在华北地块北缘,构成了沿华北地块北缘呈近东—西向分布的上千公里的岩浆岩带。泥盆纪岩浆岩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虽然分布范围不及石炭—二叠纪岩浆岩广泛,但近十多年来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泥盆纪岩浆岩被发现,其构造背景及意义也逐渐引起重视。对华北地块北缘近年来发现的泥盆纪岩浆活动进行总结分析表明,泥盆纪岩浆活动时限在400~360 Ma左右,其中碱性侵入岩和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时代主要集中在400~380 Ma之间,沿华北地块北缘自东向西均有分布;火山岩则主要集中在400 Ma和360 Ma,主要分布在华北北缘东段的赤峰地区。泥盆纪侵入岩在岩石组合上以碱性杂岩及碱性花岗岩为主,其次为二长闪长岩、基性—超基性杂岩。泥盆纪火山岩则以变质流纹质火山岩—次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变质玄武安山岩、玄武岩(斜长角闪岩)为主,总体上具有双峰式岩石组合特征。综合研究该地区构造演化历史及泥盆纪岩石组合、弱构造变形特征、岩石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等,认为泥盆纪岩浆活动的形成与白乃庙岛弧和华北地块在晚志留世发生弧—陆碰撞后的伸展背景有关。华北北缘泥盆纪岩浆岩带的形成对于认识古生代期间地壳增生过程、方式及古亚洲洋最终闭合时间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晚中生代大型推覆和伸展构造的发育是华北地块及北缘构造的一大特色。本文在典型伸展构造亚干变质核杂岩中识别出早期具拉张环境的糜棱状花岗岩,岩石类型为钾质花岗岩及钾玄岩系列,具造山后及板内拉张构造环境特点,锆石U-Pb定年为228±7Ma,这些岩石强烈变形,并发育同侵位岩浆流动和高温固态流动变形。这些特征表明在晚中生代该核杂岩成型之前即早中生代中下地壳层就已经历调整、减薄和伸展变形。它们的组合揭示了一种特有的构造动力学机制和背景。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温都尔庙群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年龄特征入手,研究显示该套岩石具有洋中脊拉斑玄武岩的特征;岩石稀土特征表明其形成于陆间小洋盆环境.它属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新元古代构造演化阶段的产物,为研究华北板块北缘地壳演化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周文孝  葛梦春 《地球科学》2013,38(4):715-724
通过大比例尺填图和剖面研究, 将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的"锡林郭勒杂岩"解体分为3大部分: 一套表壳岩、晚元古代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和早古生代酸性侵入岩.在此基础上根据变质岩的岩性组合和变形变质特点, 可将其中的表壳岩化分为4个岩性段: 黑云(石榴石)斜长片麻岩, 间夹多层条纹状斜长角闪岩, 在其顶部多见薄层含磁铁石英岩; 中粗粒黑云斜长片麻岩和细粒长英质片麻岩; 混合岩化条带状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 含石榴石黑云二长片麻岩夹条纹状斜长角闪岩组合; 夕线石黑云斜长片麻岩, 条纹状黑云斜长片麻岩, 间夹含石榴石黑云母石英片岩.通过对比区域内宝音图群、艾勒格庙组、白乃庙群等古老地块的岩石组合, 发现在原岩建造、变质级别、沉积环境等特征上均有区别, 应将这套表壳岩单独厘定为锡林浩特岩群, 它们组成了锡林郭勒微陆块前寒武变质基底岩系, 其地质特征的研究对锡林郭勒微陆块基底的形成和演化及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构造关系演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胶北地块前寒武纪基底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扬  冯岩  李日辉 《现代地质》2011,25(5):965-974
胶北地块位于鲁东的沂沭断裂和五莲—烟台断裂之间,以出露不同变质程度的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为特征,其岩石组合为TTG质(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片麻岩和少量变质表壳岩(变质火山岩-变质沉积岩),它们构成了胶北的花岗-绿岩体。对变质(超)基性岩、TTG岩系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表明,胶北地块造壳的主要时期为新太古代的2.8~2.7 Ga;在经历了2.5 Ga左右构造事件后,胶北地块进入稳定陆壳沉积阶段,并接受了古元古代的孔兹岩系沉积;最后于1.8 Ga左右发生变质。与苏鲁造山带不同,胶北地块前寒武纪基底具有许多亲华北板块的特征,二者的界线可能是五莲—烟台断裂。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白乃庙白银都西群的形成环境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乃庙地区的白银都西群主要为一套中-高级变质岩系,具有以长英质变粒岩类、云母质片岩类和角闪质岩石为主的岩石组合特征。白银都西群长英质岩类主要原岩为长石石英砂岩和泥质岩石,属于在不稳定陆壳上形成的过渡型陆屑建造,原岩形成环境相当于一种非稳定陆壳基底上的盆地环境;白银都西群中角闪质岩石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岩石化学成分具大陆拉斑玄武岩特征,原岩来自幔源,但含有较多陆壳组分,其形成环境相当于大陆边缘。白银都西群沉积和岩浆建造特征表明,其形成环境是拉张条件下古大陆边缘裂陷槽环境,具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建造特征,代表中晚元古代陆缘拉张解体早期阶段形成的拉张型过渡壳。  相似文献   

14.
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末期发生克拉通化,形成了现今规模的古陆,大量的太古宙岩石均经历了~2500Ma左右的区域高级变质作用(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而华北克拉通北部冀北地区出露一套中低级变质(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火山-沉积岩系,主要包括胡麻营地区红旗营子表壳岩和大阴山地区单塔子表壳岩中变质程度较低的部分。胡麻营地区红旗营子表壳岩系主要岩石组合为变基性火山岩、绿帘角闪岩、斜长角闪岩、含石榴石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石英片岩、磁铁石英岩等,SI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斜长角闪岩形成于2486±18Ma(MSWD=1.4),而黑云斜长片麻岩形成于2507±37Ma(MSWD=2.0)。大阴山地区单塔子中低级变质表壳岩系主要由浅变质火山岩、云母石英片岩、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和大理岩等组成,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浅变质火山岩中的变玄武岩形成于2490±19Ma(MSWD=2.0),而变英安岩形成于2502±8Ma(MSWD=0.83)。因此,冀北中低级变质的表壳岩系主要形成于新太古代末期,形成年龄为2507~2486Ma;结合冀东青龙地区新太古代末期(2511~2503Ma)的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青龙表壳岩),我们认为新太古代末期,中低级变质表壳岩系广泛分布于华北克拉通的核部和边缘地区,此套岩系覆盖在太古宙高级变质杂岩之上,代表华北克拉通化之后的稳定盖层,是克拉通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新疆塔吐鲁沟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羌塘—三江造山系的塔什库尔干—甜水海陆块。塔什库尔干岩群构成了本区元古代结晶基底,主要为1套由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岩系,其原岩和产出构造背景尚不明确。岩石学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表明,其原岩为1套正常沉积的碎屑岩夹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及碳酸盐岩建造,形成于板块拉张阶段的大陆裂谷、弧后盆地和稳定陆缘构造环境,分别反映了大陆裂解、洋壳形成及洋壳稳定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该区的地壳演化。  相似文献   

16.
黄骅坳陷中生代隐伏火山岩系的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区中生代火山岩系是一套由粗面玄武岩—玄武岩—玄武粗安岩—粗安岩—粗面安山岩—粗面岩以及少量流纹岩组成的以橄榄安粗岩系为主,高钾钙碱岩系为辅的岩石组合。并可与中国东部橄榄安粗岩省的火山岩相对比,但K2O含量偏低。它形成于最终以拉张性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构造环境,其形成不仅与伊泽奈崎板块向欧亚板块斜向俯冲消减伴随的弧后拉张作用有关,而且与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作用的陆内造山及晚期的伸展作用有关,同时受控于先存的古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白乃庙地区白云鄂博群震积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矫德阳  崔晓  苏宏伟 《现代地质》2011,25(3):503-509
中新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发育于华北板块北缘,是中新元古代板块内部伸展-拉张背景下沉积的产物.在内蒙古白乃庙地区白云鄂博群哈拉霍圪特组中首次发现一套软沉积变形构造,发育在该组下部的结晶灰岩中,主要表现有自碎屑角砾岩、软沉积褶皱、层内阶梯状正断层、液化方解石脉等,软沉积变形特征表明其成因为震积岩.通过与相邻地区同时代的腮林忽洞...  相似文献   

18.
佳木斯地块麻山岩群的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山岩群“是佳木斯地块内的表壳岩孔兹岩系和基性麻粒岩的组合,该岩群可划分四个变质岩层组合,分属特纳变质岩化学分类中五种类型岩石。矿物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麻山岩群孔兹岩系都是特指的区域变质岩组合,属高铝孔兹岩系,佳木斯地块及周边岩石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地块的同位素年龄具多值性,晚太古代结晶基底遭受了诸多期次的构造运动与热事件的改造,有其独特的构造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19.
巴音勿拉山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北部,白乃庙岛弧岩带南部,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及锆石特征表明其侵位时代为(410.9±1.2)Ma。岩体岩石组合为一套正长岩杂岩,富钾富碱,铝质量分数较高,属偏铝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源区为岩石圈地幔,岩浆演化过程中下地壳的同化作用显著。其形成与白乃庙岛弧岩带与华北克拉通碰撞后的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位于华北克拉通西部的孔兹岩系是探讨华北克拉通形成及演化过程的关键对象之一,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这套富铝质沉积岩系在1.95~1.82Ga期间经历了高压/高温和超高温-高温/中(低)压两期变质作用。已发表的钻井资料表明鄂尔多斯中、新生代盆地的基底岩石在源区特征、沉积时代、岩石矿物组合和变质时代等方面均与孔兹岩系十分类似,暗示孔兹岩系的原岩分布和后期的高级变质作用范围可能涉及到了鄂尔多斯地块内部。然而,目前对于孔兹岩系的原岩分布、等时性和沉积环境等问题仍有争议,这些问题对于约束孔兹岩系的时空分布和理解华北克拉通西部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地层学角度的尝试,本文选取贺兰山、大青山和集宁地区的孔兹岩系进行了沉积层序的划分及对比,并初步恢复了相应时期鄂尔多斯地块的岩相古地理特征。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地块北缘的贺兰山、大青山和集宁等地区的孔兹岩系均由可对比的三个沉积层序组成;(2)这套沉积岩系的分布范围呈面状延伸至鄂尔多斯地块内部,指示华北克拉通西部曾存在一个克拉通内盆地性质的"鄂尔多斯陆表海",其海侵方向可能由贺兰山-鄂尔多斯地块内部指向大青山、集宁等地区;(3)鄂尔多斯陆表海可能发育于2.5~2.3Ga"构造寂静期"的某一阶段,此间堆积的孔兹岩系(丰镇群)原岩很可能是代表华北陆块完成克拉通化过程的标志性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