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馬廷英 《地质论评》1936,1(3):295-300
造礁珊瑚大體生於熱帶與亞熱帶海裏,測定他們的成長率爲一件極麻煩與需要時間的工作,所以這方面的研究在比較最近纔有幾個人作,测定出來的不過寥寥幾十種,大體又限於赤道直下或赤道近旁。我近幾年來繼續發見了化石與現代造礁珊瑚内部構造上帶有類似植物年輪的季候成長现像(1,2),並由現代造礁珊瑚  相似文献   

2.
馬廷英 《地质论评》1940,5(6):483-492
引言日本東北帝國大學地質學教授矢部長克博士及其弟子等,近年來發表新生代以降的研究論文中,有不少關係整個亞洲新生代以降滄桑之變,或地史與氣候上極重要與普遍性的著作。日本近年來環日本羣岛,打捞的海底物質的研究與調查報  相似文献   

3.
中国兴蒙—新疆北部及邻区中泥盆统发育,含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根据门类生物群综合分析研究,将其古生物地理区划分出1个域,2个省,6个亚省(I旧世界域;I1哈萨克斯坦—蒙古—兴安省:I11哈萨克斯坦—准噶尔亚省,I12萨彦—阿尔泰亚省,I13东蒙古—兴安亚省,I14北天山来省;I2南天山省:I21土尔克斯坦—阿赖亚省,I22艾尔宾山—克孜勒塔格亚省)。哈萨克斯坦—蒙古—兴安省,以床板珊瑚类的土尔干槽珊瑚属广泛发育为主要特征;四射珊瑚以内板—角珊瑚动物群为代表;腕足类具明显的二分特征,早期属群与早泥盆世晚期特征相似,晚期以尖翼尖翼石燕动物群大量发育为主要特征;植物以原始鳞木植物群为特征。南天山省主要特征是全部为海相,没见陆相。床板珊瑚多为世界性分子,缺少土尔干槽珊瑚动物群分子;四射珊瑚以带珊瑚—魏得肯珊瑚动物群大量发育为特征;腕足类则以鹗头贝动物群大量发育为突出特征。此外,尚有丰富的层孔虫,它们与珊瑚多形成礁体。  相似文献   

4.
利用φ33.5的廢鑽桿改製成200/40型,200/30型和100/30型往復水泵的拉桿可以節約原材料。其改製的具體作法: 1.所需材料與工具; ①校直後的切成適當長度(依各規格分泵的拉桿長度來決定)的鑽桿一根(圖中之(1)所示);  相似文献   

5.
依据中国早石炭世珊瑚群特征的研究,岩关期珊瑚地理区系可分(一)北方珊瑚大区——中国北方珊瑚区:①兴安珊瑚分区以Ankhelasma和Homalophylites等北美分子为主的单体不具鳞板的珊瑚;②准噶尔珊瑚分区以Kasinela,Hebukephyylum等欧亚分子为主体的单体无鳞板珊瑚。(二)特提斯珊瑚大区——中国南方珊瑚区:①华南珊瑚分区以Cystophrentis-Pseudouralinia为代表的珊瑚群;②西部珊瑚分区以Beichuanophylum-Siphonophylia-Humboldtia为代表的珊瑚群。大塘期珊瑚地理区系可分(一)特提斯珊瑚大区——K.Y.珊瑚区:①北天山—吉中珊瑚分区以Yuanophylum-Gangamophylum-Siphonophylia为代表的珊瑚群;②南部珊瑚分区以Yuanophylum-Keichouphylum为代表的珊瑚群。(二)冈瓦纳珊瑚大区——藏南珊瑚区:①冈底斯—口念青唐古拉珊瑚分区以Rhopalolasma-Mirusophylum为代表的小型单体无鳞板的珊瑚群;②喜马拉雅珊瑚分区以Longiclava-Cumminsia为代表的单体不具鳞  相似文献   

6.
馬廷英 《地质论评》1938,3(2):119-130
附圖一在日本羣島,琉球與台灣沿海地方,發達有十公尺至三十公尺一極均整台地,此台地堆積物中在東京灣口館山一帶及琉球與台灣等處多含有造礁珊瑚化石或完全爲珊瑚礁,所以通稱東京灣以南的此台地爲隆起珊瑚礁。在琉球與台灣各處此種台  相似文献   

7.
張印堂 《地质论评》1937,2(3):263-266
岱海蒙人原稱之為岱哈淖爾(Daikha Nor),漢人則又稱之為岱海或日太海。按岱海乃為一內陸鹹湖位於綏東高原之西南部,四圍皆山形如盆地,拔海三千九百十呎,東與豐鎮及北與卓資山各距有一百華里(約五十餘公里)。岱海盆地自東北至西南長有  相似文献   

8.
4月21至25号,冶金部在105勘探队召开了东北地区探矿現場促进会議。出席这次会議的有辽宁、鞍山、吉林勘探公司所屬各队队長、探矿科長、工程技术人員與机長等共76人。云南301队、302队、304队亦派代表列席。会議除由105队党委付書記孙华东同志在会上作了关于該队“改进領导作风,促进生产大跃进”的报告外,106队等也在会上介紹了促进生产,实現跃进指标的經驗,并参观了105队的鑽探與坑探現場以及該队所举办的整改、搶救浪費、跃进情況展覽会。  相似文献   

9.
刘之远 《地质学报》1951,(Z1):1-8,98,99
湖北省西南部地質構造形態,可以分別為華夏式與新華夏式。華夏式構造為本區主要構造形式,走向東北——西南。顯著的褶縐有十一個背斜(看附圖F2-4,F6,F8,F11,F13-15,F17,F21),十二個向斜(F1,F5,F7,F9-10,F11F16,F19,F20-22,F26);還有九個逆掩斷層(T3-11)。褶縐形狀是寬而長,各軸向略呈平行,有向兩端延長達幾百公里的,有向一端延展的,或兩端傾消的。較新地層居向斜中部,較老地層居背軸軸部。向斜軸部地層傾斜平緩(傾角15°—30°),在兩翼傾斜較陡(傾角35°—70°),有時直立。至於逆掩斷層(T3-11),斷層走向與褶縐走向相同,T3(看附图)是最顯著的,向兩端延長达60公里,斷層面傾向西北,上衝體從西北向东南推動。其餘斷層延長較短,上衝體有從西北向東南,亦有從東南向西北推動,情况不一。新華夏式構造在本區內居次。褶縐走向北北东—南南西,成狭而長的形狀。向斜軸部地層傾斜較陡(傾角45°—80°),而在背斜軸部傾斜較緩。属於此系的逆掩斷層,T1在齊嶽山之东麓,T2在川利縣之西,T9在咸豐縣之南,T11及T12都在F18向斜西翼。斷層走向都是北北東-南南西,舆褶縐走向相同。 華夏式與新华夏式二系構造干涉現象異常顯著,如向斜(F1)軸部被逆掩斷層(T2)截割為二,背斜(F13)的西南段被逆掩斷層阻切,向斜與背斜原來都成東北—西南走向,被成北北東—南南西向的逆掩斷層所阻切。亦有褶縐受阻撓而折轉成北北東—南南西向,如F7,F8,F10;可以證明華夏式構造受新華夏式構造所阻切。 華夏式被新華夏式所截切或干涉,二者造山運動時期,自然前者較早,約在白堊纪的後期;後者較晚,在白堊紀之後,可能在第三紀初期。  相似文献   

10.
早—中泥盆世之交华南板块的古地理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志强  白顺良 《地质学报》1990,64(3):199-205
广西下—中泥盆统富含珊瑚、腕足类、层孔虫和牙形石化石。珊瑚、层孔虫、腕足类是典型的热带、亚热带生物。通过全球分析,知牙形石分布在赤道附近。因此,表明中国南方大陆在早—中泥盆世之交处于赤道附近。古地磁研究证明广西地区的古纬度为0°36′,证实了这一推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兴蒙—新疆北部及邻区早石炭世地层十分发育,动植物化石丰富。根据生物群综合分析,将该研究区归入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域和特提斯域,并进一步划分为3个省,8个亚省。西伯利业省以管孔贝大量发育为特征,缺少大长身贝类,珊瑚不甚发育,植物少见,为安加拉植物群;哈萨克斯坦—蒙古—兴安省以管孔贝类和大长身贝类共同发育为突出特征,珊瑚较发育,但分区特征不明显,并有大量异珊瑚类,植物为安加拉植物群;塔里木北缘—西秦岭省以南方型生物群大量发育为主要特征,大长身贝类最为发育,缺少管孔贝类,珊瑚数量十分丰富,并有假乌拉珊瑚大量发育,植物以华夏植物群为主。早石炭世古生物地理分区与板块关系密切,晚泥盆世末,西伯利亚板块南移,与哈萨克斯坦板块汇聚,到早石炭世早、中期,两大板块基本上处于相近似的古生物地理环境,与此同时,塔里木板块逐渐北移,与哈萨克斯坦板块海水相通,致使哈萨克斯坦板块广大海域出现南、北动物群混生现象。早石炭世末,三大板块海域相连,除各地沉积和构造古地理环境尚有差异外,中石炭世开始,腕足类,类及珊瑚等动物群均显示出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天山志留纪生物地理特征及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志留纪生物丰富,包括笔石、珊瑚、腕足类、层孔虫等10多个门类,由于伊塞克—伊犁板块的阻隔和尼古拉耶夫—图拉苏断裂带的影响,天山南北具有两种不同的古地理环境。根据生物组合和沉积相特征,将天山归入古亚洲域,并细分为2个省,3个亚省:I_1准噶尔—哈萨克斯坦省,包括博罗科努山、那拉提山、北山、西准噶尔和哈萨克斯坦;I_1~1西准噶尔—北天山亚省,包括早志留世笔石相碎屑岩,中志留世珊瑚、腕足相碳酸盐岩和晚志留世杂色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局部含少量珊瑚腕足类;I_2南天山省,包括新疆南天山和原苏联南天山和中亚;I_2~1土尔克斯坦—哈尔克山亚省,包含早志留世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局部含笔石,中晚志留世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含丰富的珊瑚、腕足类、层孔虫,常形成珊瑚-层孔虫礁,火山岩不发育。I_2~2努腊套—费尔干纳亚省。整个志留纪为笔石相砂页岩沉积,火山活动微弱。  相似文献   

13.
胡伯素 《地质论评》1938,3(1):33-40
Schneiderhoehn及Niggli二氏對於胎凝或液體岩漿(Intra或Liquidmagmatisch)礦床及汽化礦床之分類曾有新意見,足資取法。在討論本題之前,作者毋妨將此類礦床生長次序,及其與  相似文献   

14.
冶金工业部的地質勘探工作,几年来在党與上級的領導與关怀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績。地質勘探力量从小到大,目前已壯大成为一支几万人的勘探队伍。由于全体职工的辛勤劳动,几年来为冶金工业生产建設探得了不但品种多、而且数量大的矿产资源。提前一年完成了第一个五年矿量计划,从而基本上保証了在生产水平不断增長情況下所需要的資源,基本上改变了过去生産矿山矿量危机的面貌;也为我国冶金工业建設项目提供了  相似文献   

15.
三、乙區的礦區地質 乙區在甲礦區東方7公里,矿體分佈於斜長岩侵入體之南緣。本區勘探範圍分為兩處。主要矿體數十個產於鈉黝簾石化斜長岩及輝長岩侵入體交接處。輝長岩類分佈於矿體南部,自南向北又可分為矿染纖閃片岩、暗色輝長岩、中粒綫状或斑狀輝長岩及纖閃偉晶岩。矿體平均走向為N60~70°E,傾向南東70°以上,輝長岩類的帶狀分佈及片理發育方向與矿體的走向幾乎完全一致。矿體的產狀有兩種不同的類型: Ⅰ.斜長岩內的貫入式矿體。Ⅱ.矿體產於斜長岩與輝長岩之間的浸染式矿體過渡為緻密型。 現在以乙區的主要礦體1,2號(見图5、6)礦體為例,說明乙區钛—磁鐵矿的成因類型。從12號勘探綫及7號勘探綫由南東向北西的實地觀测結合鑽探成果,不難看出所謂1,2號礦體在坑道內基本上是聯在  相似文献   

16.
龚淑云  蔡善武 《地球科学》1997,22(2):129-134
扬子区奥陶系,志留系十分发育,内含丰富的横板珊瑚化石,是横板珊瑚起源中心之一,从横板珊瑚赋存特点入手,较系统地综合,概括了区内横板珊瑚的起源及迁移。其迁徒方式有两种:一是从扬子区向亚洲东部,北美,欧洲等地迁移,另一种是从扬子区向世界各地扩散。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早石炭世珊瑚的地理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中国早石炭世珊瑚群特征的研究,岩关期珊瑚的地理区系可分(一)北方珊瑚大区--中国北方珊瑚区;(1)兴安珊瑚分区以Ankhelasma和Homalophllites等北美分子为主体的单体不具鳞板的珊瑚;(2)准噶尔珊瑚分区以Kassinella,Hebukephyylum等欧亚分子为主体的单体无鳞板珊瑚。(二)特提斯珊瑚大区--中国南方珊瑚区;(1)华南珊瑚分区以Cystophrentis-Ps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西南部地質構造形態,可以分別為華夏式與新華夏式。華夏式構造為本區主要構造形式,走向東北——西南。顯著的褶縐有十一個背斜(看附圖F2-4,F6,F8,F11,F13-15,F17,F21),十二個向斜(F1,F5,F7,F9-10,F11F16,F19,F20-22,F26);還有九個逆掩斷層(T3-11)。褶縐形狀是寬而長,各軸向略呈平行,有向兩端延長達幾百公里的,有向一端延展的,或兩端傾消的。較新地層居向斜中部,較老地層居背軸軸部。向斜軸部地層傾斜平緩(傾角15°—30°),在兩翼傾斜較陡(傾角35°—70°),有時直立。至於逆掩斷層(T3-11),斷層走向與褶縐走向相同,T3(看附图)是最顯著的,向兩端延長达60公里,斷層面傾向西北,上衝體從西北向东南推動。其餘斷層延長較短,上衝體有從西北向東南,亦有從東南向西北推動,情况不一。新華夏式構造在本區內居次。褶縐走向北北东—南南西,成狭而長的形狀。向斜軸部地層傾斜較陡(傾角45°—80°),而在背斜軸部傾斜較緩。属於此系的逆掩斷層,T1在齊嶽山之东麓,T2在川利縣之西,T9在咸豐縣之南,T11及T12都在F18向斜西翼。斷層走向都是北北東-南南西,舆褶縐走向相同。 華夏式與新华夏式二系構造干涉現象異常顯著,如向斜(F1)軸部被逆掩斷層(T2)截割為二,背斜(F13)的西南段被逆掩斷層阻切,向斜與背斜原來都成東北—西南走向,被成北北東—南南西向的逆掩斷層所阻切。亦有褶縐受阻撓而折轉成北北東—南南西向,如F7,F8,F10;可以證明華夏式構造受新華夏式構造所阻切。 華夏式被新華夏式所截切或干涉,二者造山運動時期,自然前者較早,約在白堊纪的後期;後者較晚,在白堊紀之後,可能在第三紀初期。  相似文献   

19.
中國地質工作有幾方面看是差可欣幸的:有幾個比較努力的機關,有一個綜合全國的學會,往往有很好的特出人才與研究成績,這都勉可引以自慰。但從另方面看,實地工作方法之缺少標準,地質圖之缺少系統與重要進步,若干機關管理與聯絡不甚完  相似文献   

20.
南海北部造礁珊瑚碳同位素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南岛东岸和南岸两个礁区采集了3个活体滨珊瑚,沿珊瑚生长轴线切样进行月分辨率的氧碳同位素分析,目的是研究珊瑚碳同位素组成在季节、年际和年代际3个时间尺度上的变化与季风气候的联系.结果表明,珊瑚的δ18O值的季节性变化和年际变化在全年都基本上受表层海温的控制,基于这一相关变化可以建立同位素序列的时间标尺.在同位素的时间序列上,珊瑚δ13C值季节性变化与日照基本同步.由于日照变化主要受大气顶部太阳理论日照和云量变化的控制,而理论日照在某一地点随时间的变化是规律的,所以,云量变化是珊瑚碳同位素组成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过去30年珊瑚δ13C值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是1986~1987年δ13C值的突然减小事件,这一事件与日照的变化在时间和统计特征上都有一致性,但与云量变化关系不大,可能与其他因素引起的日照变化有关.现代滨珊瑚碳同位素组成普遍存在着变小的趋势,这种年代际变化与大气CO2同位素变化一致,两者在机理上成因关系也说明,近代珊瑚碳同位素组成变小的趋势与大气CO2的变化有关.不同海区的珊瑚同位素记录对比显示,海水及其中的有机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决定着珊瑚δ13C值季节变化性在空间上的分异特征,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淡水注入量的影响;同时,日照起主要作用的光合作用也对珊瑚δ13C值的变化在空间上的分异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