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重视海洋污染生物监测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污染生物监测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新方法,现就其现状、意义和发展趋势综述如下: 一、海洋污染生物监测的意义 正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海洋污染科学问题专家组(GESAMP)对污染所下的定义那样,污染意味着种种有害的影响。而这些有害影响  相似文献   

2.
海洋渔业环境是渔业生产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海洋渔业环境面临的污染问题固然多种多样,但归根到底是由于工业的迅猛发展,生产和生活废弃物大量增加造成的。海洋环境的恶化,使渔业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已严重阻碍了渔业生产的发展。 1 海洋渔业污染及其危害 海洋渔业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和能量引入海洋渔业环境,导致诸如损害渔  相似文献   

3.
海上溢油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接踵而来的海洋水体油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危害。海洋污染科学研究组(GESAMP)的调查和评估表明,石油是海洋环境中最普遍的污染物之一。据统计,每年因突发性溢油事故而流入江河、海洋的石油约为300-500×104t。目前我国海上的石油运输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海上船舶溢油事故  相似文献   

4.
趁联合国“世界环境日”25周年之际,再写有关船舶污染海洋的法律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提醒人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决不能忽视船舶污染给海洋带来的严重后果。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自然基础,海洋的生态环境平衡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当今,在人类科技迅猛发展时期,人类的开发从陆地延伸于海洋。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海洋正逐步承受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这个事实已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最为普遍的是陆源污染物排放,海洋资源开发勘探污染排放,船舶污染物排放及船舶事故造成污染。这些污染源直接或间接的排入海洋,己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和海洋  相似文献   

5.
人类很早就认识到,海洋环境条件对海上交通、护岸、海上工程、渔业等活动起着直接或间接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前进和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了解海洋、征服海洋、开发海洋的需求更高、更迫切了,而了解、征服、开发海洋则离不开海洋预报。海洋预报的主体是海洋水文气象各要素的预报,包括大风、海雾、气温、海水温度、盐度、海浪、海流、海冰、潮汐、潮流、风暴潮和海啸等。此外还有海洋污染、专业预报(如最佳航线等)。  相似文献   

6.
防治能量污染 保护海洋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的提高,各类陆源污染物(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有机物质及重金属等)大量排放入海,以致沿岸、近海污染较为严重,不但在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而且给人民的健康也构成较大的威胁。与此同时,海上运输、海洋捕捞以及海上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等海洋事业的迅速发展,不仅直接加重了海洋物质污染,而且也加速了不容忽视的海洋能量污染。我国政府相当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最近又修订公布新的国家海洋环境保护法,该法对海洋生态保护特别重视。第95条明确定义:“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是指直…  相似文献   

7.
数字海洋     
一、至2000年,世界人口将会达到100亿左右,3/4的人口将生活在离海岸60公里之内的区域。二、近80%的海洋污染是由陆源物质(或陆基源)所造成,目前陆基海洋污染要比以往更严重。陆基活动包括畜牧业、农业、工业、商业、旅游、采矿、疏浚、石油业和运输业等。  相似文献   

8.
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第十二部分)。防止、减少和控制海洋污染的国际公约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这里着重介绍自上次国际海洋问题研究会年会以来,我国签署加入和执行国际海事组织及其他国际组织关于防止海洋污染的国际公约的情况。一、有关我国新加入《73/78防污公约》的附则和执行情况《经1978年议定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简称MARPOL73/78或《73/78防污公约》),截至1989年2月8日,加入的国家55个,都加入公约的附则Ⅰ、Ⅱ的55国的商船吨位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80.92%;加入附则Ⅲ的37国的商船吨位占  相似文献   

9.
船舶污染,无论是事故性、还是排放性的,都会给海洋环境造成重大危害。为此,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控制船舶污染的国际条约体系。 船舶污染是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海洋环境污染中有35%的污染为船舶污染。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船舶污染已逐渐成为当代危害沿海各国居民身体健康、损害财产和资源、危害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威胁整个人类的主要危险源之一;为此,自60年代以来,国际上逐步建立了一套控制船舶污染的条约体系和较为完善的法律规则,它包括全球框架性公约。专项国际公约和其他相关的海洋…  相似文献   

10.
生物标志物是指能够指示或表征暴露于环境化学污染物而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响应变化的标志物或指标。采用生物标志物指示海洋环境的水质变化及其生态预警作用的研究是当今海洋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在海洋污染评价领域中应用广泛。本文介绍了生物标志物的定义及分类,综述了国内外基于不同种类的生物标志物的评价方法在海洋溢油污染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特点和研究现状,以及多种生物标志物综合应用的典型方法及重要意义,例如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biomarker response index,BRI)和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法(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s index,IBR)。最后,本文总结并指出了今后开展相关溢油污染评价的研究方向,包括针对海洋溢油污染特点筛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建立基于生物标志物的海洋溢油污染预警系统等,从而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技术方法和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11.
赤潮毒素的成分及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潮不仅严重地破坏海洋渔业资源和生产,恶化海洋环境,损害滨海旅游业,而且有毒赤潮生物产生的赤潮毒素还可以通过食物链向上传递,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导致人员死亡。在世界范围内,由赤潮毒素造成的人体中毒和死亡事件屡见不鲜。赤潮毒素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赤潮毒素包括麻痹性贝毒、神经性贝毒、腹泻性贝毒和西加鱼毒等。本文拟就这些赤潮毒素的成分、性质、化学结构,毒素来源和产生的危害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浅析我国区域建设用海亟需实施战略环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建设用海是指在同一围填海形成的区域内建设多个项目的用海方式.目前,我国区域建设用海项目增多,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损害也随之加剧.笔者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的角度出发,初步分析了我国区域建设用海亟需开展海洋战略环评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推动SEA在区域建设用海管理中的应用,从源头上防治或减轻区域建设用海对海洋环境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海洋微藻之间的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感作用(Allelopathy)又称他感作用或相生相克,这一术语是由Moish(1937)最早提出的,用来指植物间的有益和有害的相互作用。Rice(1984)曾把它定义为:“一种植物,包括微生物通过产生化学物质并排至环境中而对另一种植物或微生物产生直接和间接的有害效应。”但是事实上,大量的自然现象和实验表明,植物释放的化学物质由于浓度、作用对象等因素的不同,既可以产生抑制效应,又可以产生促进效应。因此,Rice(1986)后来又认可了Molish(1937)最初提出的定义,并且还对促进效应方面作了综合评述,认为: Allelopathy是指一种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在其周围形成一个微环境区域,从而促进或抑制该区域内其他植物生长的现象。国际化感作用学会(International Allelopathy Society)在1996年修订了Molish(1937)的定义,将化感作用定义为包括植物、藻类、细菌和真菌在内的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对生物和农业系统产生的影响。这个定义包括了促进和抑制两方面的作用。 实验室研究和自然环境中的证据表明, 化感作用在陆地生态系统、淡水和海水生态系统中都广泛存在, 包括微藻、大型藻和被子植物在内的所有初级生产者都能产生和释放化感物质。 海洋微藻之间的化感作用正被越来越多的海洋科研工作者关注, 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发生赤潮时, 化感作用可能是赤潮藻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赤潮藻分泌的次级代谢产物对其他藻类产生致死或抑制作用(Wolfe, 2000;王悠,2006)。赤潮藻分泌的毒素有些是分解的产物, 有的是自身储存的能量物质, 很多毒素有化感作用(Turneretal.,1997)。海洋藻类化感作用的研究将会为赤潮发生、演替机理的阐明和赤潮的生态调控提供新的思路。 本文作者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 分别从化感作用的研究方法、化感物质的化学性质、影响化感物质产生和作用的因素、化感物质的作用机理和化感作用在群落演替中的作用等方面系统介绍海洋微藻之间化感作用研究的现状, 并提出今后海洋微藻化感作用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一、定义与范围海洋工程包含两个方面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其一是发展海洋科学所需的技术;另一是勘探和开发海洋资源(包括海底上下的资源)及海洋空间利用所需的技术。因此,其内容和范围是广泛的。海洋工程是人类通过以海洋环境为对象,同时又受制于海洋环境的海洋开发的实践,而逐步形成的一门跨学科的(如土木工程、造船工程、机械工程、电讯工程等),新兴的综合  相似文献   

15.
外来生物入侵是指非本地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自然或人为方式对本地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物种多样性造成危害的现象。外来生物入侵不仅对本地生态系统和物种造成严重破坏,而且会对一个产业、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文章就部分入侵面积和危害较大的海洋外来生物(包括互花米草、沙筛贝、尼罗罗非鱼、米氏凯伦藻、桃拉病毒)的入侵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海洋外来生物入侵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伦敦倾废公约,即“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Con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Marine Pollution by Dumping of Wastes and Other Matter,简称LDC),它产生于1972年。当时人们认识到海洋并非能够接收一切废物的“垃圾桶”,由于海洋自身净化能力有限,任意向海洋倾倒大量废物,特别是有害工业废物,会导致严重的海洋污染,从而对海洋生物及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对海洋倾废活动加以限制。根据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近100个国家和地区于1972年底在英国伦敦召开了政府间海洋倾废公约会议,会议正式通过了伦敦倾废公约。伦敦倾废公约于1975年8月30日生效。截止到1989年7  相似文献   

17.
海产腹足类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长江  雷瓒  董巧香 《海洋学报》2005,27(4):174-180
三丁基锡(TBT)等有机锡化合物因其毒性及结构上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船舶、网箱渔排等的防污涂料中.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水体中持久地释放出可以有效杀死海洋污损生物的毒性物质,从而达到防护船舶、渔排等体表的目的[1],然而进入海洋环境的有机锡化合物在防污的同时也会影响到许多非靶生物,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严重的危害,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人为引入海洋环境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2~4].因此,检测海洋生物体内的有机锡含量成为对有机锡污染生态效应调查与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5~7].  相似文献   

18.
苏生 《海洋信息》2003,(1):31-31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资源保护监测中心(UNEP—WCMC)成立于2000年,位于英国剑桥,是联合国环境计划生物多样性资料及评估中心。2002年8月,UNEP-WCMC正式出版了《世界生物多样性地图:21世纪地球生物资源》图集。该图集是第一本有关全球生物多样性综合性图集,它以图片方式反映了世界陆地、海洋、湖泊和河流动植物资源丰富或脆弱区域的地理分布状况并据此评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界  相似文献   

19.
保护国际海底区域的环境是维护"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的重要内容。国际海底管理局通过的有关规章极大地发展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的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国际海底管理局是代表全人类管理和保护国际海底区域的组织,在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广泛的职权和责任。承包者是国际海底区域活动的直接主体,对于其国际海底区域内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应承担主要的责任。担保国对于国际海底区域环境的保护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作为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的主要利用者以及担保国内实体从事国际海底区域勘探开发活动的担保国,我国应高度重视国际海底区域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0.
军事海洋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量检索和分析科学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海洋生态系统及其生物组分与海上军事活动的相互关系.在海洋生态对军事活动的影响方面,赤潮等海洋生态异常以及生物集群、海洋生物噪声、海上发光、海洋附着生物等正常生态现象对于军事活动的判断和决策具有重大影响;海洋有毒有害生物则对于海上作战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造成直接的威胁.在军事活动对海洋生态影响方面,分析了备战阶段、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影响,其中在战后影响方面详细分析了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指出,开展海洋环境和生态研究无疑对于战备、战争过程中回避重大生态损害和战后修复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