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银鲳(Pampus argenteus)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和水产养殖重要品种, 近年来因过度捕捞其野生种群数量日渐减少。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e, PDD)是多种水产动物发病的主要病原菌, 也是银鲳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原微生物, 会引起造成银鲳大规模死亡的出血病,但目前尚不清楚美人鱼发光杆菌感染后对银鲳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通过注射使银鲳感染PDD, 在24 h和72 h分别采集健康及患病银鲳的中肠和后肠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 并结合Illumina Nova测序平台进行测序和数据分析, 研究PDD感染后不同时间银鲳体内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PDD感染后在银鲳肠道内大量增殖并占据优势, 引起银鲳体内肠道微生物的动态变化。PDD的侵入及在银鲳肠道中的增殖并占据优势, 导致银鲳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紊乱。PDD的过度生长与肠道微生物群落构成失调密切相关, 显示了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平衡的重要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探究水产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功能及相互关系, 为银鲳养殖业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是名贵洄游性鱼类,由于高密度养殖等因素导致病害频发。2021年7月强台风"烟花"过境后浙江省宁海县养殖香鱼暴发体表溃烂病,死亡严重。病鱼皮肤、肌肉溃烂并伴有周围皮肤充血。组织切片观察显示病鱼患处肌纤维断裂,周围红细胞、炎性细胞浸润;鳃丝和鳃小片中红细胞增多;肝细胞核呈空泡,部分细胞核染色质边集;脾脏内红细胞数量减少,部分白细胞聚集;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从患病香鱼肠中分离到一株菌(编号NH21),其菌落低突、边缘光滑表面湿润,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呈短杆状、端圆。经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NH21菌株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用该菌株对健康香鱼进行回归感染后,人工感染香鱼呈现与本次体表溃烂病香鱼相似的症状,经计算NH21菌株对香鱼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2.51×107 CFU/mL。25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显示NH21菌株对阿奇霉素、头孢氨苄、新生霉素、多黏菌素B、头孢西丁、呋喃唑酮6种抗生素敏感。从NH21菌株中检出了毒力基因9个、耐药基因8个。综合分析表明,分离得到的类志贺邻单胞菌NH21菌株是本次宁海县香鱼体表溃烂病的病原菌,研究结果为香鱼出现类似病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舟山海域网箱养殖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暴发的以体表溃疡、眼球溃烂、内脏出现白色结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病因, 对患病小黄鱼体表溃疡处和结节病灶处采集组织样本, 在血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 通过分离、纯化到同一优势菌株ZHNK2101。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及序列比对,确定该菌株为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药敏试验结果显示, 菌株ZHNK2101对哌拉西林、头孢曲松、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等16种抗生素敏感。回归感染试验表明, 该菌株可以感染小黄鱼并引起和自然感染相同的症状, 半致死浓度LD50为7.28×104 CFU/尾。另外,该病株会引起小黄鱼鳃、肝、肾和脾脏发生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鳃丝紊乱,肝脏、肾脏、脾脏组织细胞纤维化形成病理性结节。试验首次报道了小黄鱼感染鰤鱼诺卡氏菌的病例, 并从理化特性、药敏试验、回归感染及组织病理变化等方面对该菌株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为小黄鱼养殖过程中由鰤鱼诺卡氏菌引起的内脏白点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 lanceolatus♂)和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功能差异, 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 虎龙杂交斑肠道微生物群落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主, 斜带石斑鱼中以变形菌门、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厚壁菌门为主。(2) 在属水平, 虎龙杂交斑和斜带石斑鱼肠道中均含有高丰度的弧菌属(Vibrio)。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和丙酸菌属(Propionigenium)是斜带石斑鱼肠道中的标志微生物, 而虎龙杂交斑肠道中的标志微生物为棒状杆菌属1 (Corynebacterium 1)、变形杆菌属(Prote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类香菌属(Myroides)。(3) 网络分析显示, 变形菌门在两种石斑鱼肠道中均占主导地位。(4) 功能预测表明, 虎龙杂交斑肠道微生物群落中抗坏血酸与糖醛酸代谢、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和胰岛素信号通路显著高于斜带石斑鱼, 斜带石斑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在万古霉素类抗生素和链霉素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双酚降解以及类黄酮生物合成的相关途径中显著富集。研究结果有望加深对石斑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的认识, 为选择合适的石斑鱼养殖品种, 提高石斑鱼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中国不同海域口虾蛄(Oratosqilla oratoria)群体的遗传特性, 作者对采自皮口、绥中、青岛和广州4 个海域的口虾蛄群体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 比较并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获得585bp 的口虾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 发现变异位点54 个, 占总位点数的9.2%。COI基因序列A+T 含量(64.8%)显著高于G+T 含量(35.2%), 符合节肢动物线粒体DNA 碱基组成的特点。转换与颠换的平均比值是7.84, 碱基替换未达到饱和。100 个样本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共定义35 个单倍型, 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162, 平均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203。4 个群体均具有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低的核苷酸多样性的特点, 说明4 个海域口虾蛄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中等水平, 但广州海域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AMOVA 分析表明, 来自于群体间的遗传差异(84.53%)明显高于来自群体内的差异(15.47%)。遗传分化系数(Fst)表明皮口、绥中、青岛3 个海域间几乎没有发生分化(Fst<0), 而广州海域口虾蛄遗传分化较大。从GenBank 上下载了19 条粤东海域口虾蛄的同源序列与本实验获得序列共同构建NJ 系统发育树, 结果显示皮口、绥中、青岛聚为一支, 广州和粤东(深圳和汕尾)聚为另一支。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进化网络关系图均显示出广州海域口虾蛄群体较大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6.
波纹唇鱼mtDNA D-loop 序列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线粒体D-loop 序列遗传多样性, 作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克隆技术对海波纹唇鱼群体(n=25)的mtDNA D-loop 序列进行克隆和测序, 获得长度大约为1 400 bp的产物。用ClustalX 软件进行排序比较, 将结果导入MEGA5.0, 结果显示出在这25 尾个体中, 共检测出66 个变异位点, 包括0 个碱基缺失, 4 个碱基插入, 59 转换位点, 2 颠换位点及1 个转换和颠换同时存在的位点。并用MEGA5.0 软件构建该群25 尾个体的NJ 和UPGMA 系统树。由DNASP 软件计算出该波纹唇鱼群体的多态位点数(S)为62, 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606, 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6.907。结果表明波纹唇鱼群体的mtDNA-loop 基因个体差异程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可清除生物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效地预防氧自由基对有机体的伤害。本研究从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的性腺中克隆了两种SOD基因的全长cDNA, 分别为线粒体型锰型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pmtMnSOD)和细胞质型锰型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pcytMnSOD)。SpmtMnSOD基因cDNA全长1 154 bp,编码218个氨基酸,含有16个氨基酸的靶向线粒体的信号肽;SpcytMnSOD基因cDNA全长1 184 bp,编码286个氨基酸,未发现信号肽序列。两种MnSOD均含有锰型SOD的标签序列,以及4个保守的锰离子结合位点。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SpmtMnSODSpcytMnSOD均主要在代谢活跃或参与免疫的心脏、鳃、卵巢和肝胰腺等器官中表达;均在卵巢O6期(完全成熟期)显著高于其他卵巢发育阶段,在精巢发育过程中表达量低,且没有显著性差异,推测其主要参与卵巢成熟过程自由基的清除。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感染后,SpmtMnSOD的表达量在鳃中(12 h)有所增加(P<0.05),SpcytMnSOD的表达量在肝胰腺(12 h)和鳃(3、12 h)中显著升高(P<0.05);在肽聚糖(peptidoglycan,PGN)刺激后,SpmtMnSOD的表达量在肝胰腺中(3、6、12 h)显著上升(P<0.05),SpcytMnSOD的表达量在肝胰腺(3、6、12 h)、鳃(6、24 h)和血(6、12 h)中均显著上调(P<0.05);在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 Poly I:C)刺激后,SpmtMnSOD的表达量在肝胰腺(6、12 h)、鳃和血(3、6 h)中均显著增加(P<0.05),SpcytMnSOD的表达量在肝胰腺(12 h)、鳃(6、12 h)和血(3、6 h)中均显著增加(P<0.05)。推测这两种SOD参与了青蟹对外界环境的应激反应,对青蟹清除免疫应激产生的自由基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qPCR方法,研究了我国重要海水鱼类——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雌、雄成体组织以及性腺分化期的脑、性腺中gnrh1gnrh2gnrh3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gnrh1分布于所有检测的组织:在脑、垂体、肾脏和肝脏中高表达,在性腺中表达相对较低;gnrh2则在雌、雄性的肝脏以及雄性的肠、肾脏、眼睛和头肾中;而gnrh3只在雄性的肾脏、眼睛和肌肉中检测到微弱表达。人工诱导的牙鲆雌核发育鱼苗分别用17β-雌二醇(E2)和17α-甲基睾酮(MT)处理,使其分化为雌性或雄性个体表型。在性腺分化期的脑中,gnrh1的表达呈现上升趋势,在全长(total length,TL)4 cm鱼苗中,E2组的表达显著高于MT组(P<0.05);gnrh2在2 cm TL时E2组显著高于MT组(P<0.05),随后在E2和对照组的表达水平均出现下降趋势;gnrh3在2 cm TL时E2和对照组的表达均显著高于MT组(P<0.05),自6 cm TL时MT和E2组的表达开始下降。在性腺中,三种gnrh在性腺分化前2 cm TL表达量都相对较高,随后呈现下降趋势。综上,推测牙鲆gnrh1可能参与了性腺分化的启动、分化过程及性腺发育,gnrh2主要参与了性腺分化的启动,gnrh3主要参与了性腺分化的启动和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显微观察及生物冷冻切片技术,对采集自河北秦皇岛的多管藻类(Polysiphonia Complex)海藻样品进行形态分类学研究。经鉴定,样品中包括:多管藻属(Polysiphonia)2种:多管藻(Polysiphonia senticulosa Harvey)和丛托多管藻(Polysiphonia morrowii Harvey);新管藻属(Neosiphonia)2种:倾伏新管藻(Neosiphonia decumbens(Segi) Kim et Lee)和球果新管藻(Neosiphonia sphaerocarpa(Børgesen) Kim et Lee),其中丛托多管藻、倾伏新管藻及球果新管藻均为渤海西岸首次记录。本文对样品物种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清晰的特征图片。研究结果补充了渤海湾内的藻类资源数据,为多管藻类相关研究提供了分类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Lhx1基因对于哺乳动物卵巢缪勒氏管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但鱼类中的报道仅限于其在体轴和肾脏形成中的作用, 尚未见到其与性别及性腺发育相关的报道。本研究克隆获得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Lhx1aLhx1b开放阅读框(ORF)序列, 长度分别为1224 bp 和1206 bp (GenBank 注册号为:JX999940、JX999941), 同源序列比较显示牙鲆Lhx1aLhx1b基因均具有两个LIM 及一个HOX 结构域, 符合Lhx1进化保守性。这两个基因在牙鲆雌、雄成鱼各组织RT-PCR 差异表达谱不尽相同, Lhx1a在精巢中弱表达, 卵巢中不表达, 在其他组织中雌、雄表达谱差异不大, 都只在脑和眼组织有弱表达;而Lhx1b的表达在性腺中相对较高, 且卵巢的表达量高于精巢。进一步检测牙鲆Lhx1aLhx1b在雌、雄性腺发育各期的表达谱, 发现这两个基因表达集中于Ⅲ、Ⅳ期性腺, Lhx1a在精巢中弱表达, Lhx1b卵巢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精巢, 而在Ⅰ、ⅡII、Ⅴ期性腺几乎均不表达。由此推断牙鲆Lhx1aLhx1b均为性别相关基因, 但在两性性腺发育中的作用可能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脂肪酸去饱和酶(FAD,fatty acyl desaturase)及延伸酶(ELOVL,elongases of 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在鱼类脂肪代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RT-PCR克隆得到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i)肝脏中控制高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FAD2)和(ELOVL5)基因cDNA序列。瓦氏黄颡鱼FAD2cDNA片段长2041bp,编码447个氨基酸,含有3个组氨酸簇(HDx GH,Hxx HH,Qxx HH),含亚铁血红素结合基序(HPGG)的类似细胞色素b5结构域等。瓦氏黄颡鱼ELOVL5 cDNA片段长1065bp,编码294个氨基酸,含有组氨酸簇(Hxx HH)、内质网停留信号(K、R)和4个ELO共有的保守区域(Kxx Exx DT,Qxx FLHx YHH,Nxxx Hxx MYx YY,Txx Qxx Q)等结构域。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FAD2和ELOVL5 m RNA在瓦氏黄颡鱼脑、肝脏的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肠道、脾脏、肾脏、鳃等组织。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具有合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FAD2和ELOVL5,且肝脏为合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2.
The pollution-tolerant mummichog, Fundulus heteroclitus, inhabits a heavily contaminated estuary, Piles Creek (PC), in Linden, NJ. PC contaminants include PAHs, PCBs and many metals, including high Hg and Pb. PC mummichog livers and kidney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a pristine estuary in Tuckerton (TK), NJ, by standard histopathological methods, with quantification by computerized image analysis. PC livers had>2× the lipid ratios of TK livers. Cell sizes and shapes were not different between populations. TK livers had a 25% incidence of basophilic areas and an age-related 30% incidence of macrophage aggregates; PC livers had none of these lesions. PC livers had a 100% incidence of necrotic foci, compared with 55% of TK livers. Inflammation was noted in 50% of TK livers but only 27% of PC livers. Curiously, the TK livers had a 45% incidence of metacercarial cysts of a digenetic trematode, while none were found in the PC livers. The TK focal necrosis and macrophage aggregates coincided with parasite infestation. There were no observed kidney lesions in either population. Positive biomarkers in this species thus included high hepatic lipid content, possibly necrosis, but no other lesions. The lack of trematode cysts in PC livers may reflect the lack of an intermediate host in this low biodiversity estuary.  相似文献   

13.
应用RT-PCR和RACE-PCR技术克隆了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CD4和CD4-2基因,并分析了它们在健康鱼不同组织的表达分布及免疫刺激物诱导后的表达变化。CD4基因c DNA序列全长2216bp,包含180bp的5′UTR(untranslated regions)、605bp的3′UTR和1431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476个氨基酸;红笛鲷CD4-2基因c DNA序列全长为1520bp,包含62bp的5′UTR、525bp的3′UTR和933bp的ORF,编码310个氨基酸。CD4分子由信号肽、4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D1—D4)构成的胞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区组成,CD4-2分子由信号肽、2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D1—D2)构成的胞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区组成。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 PCR)分析显示红笛鲷CD4和CD4-2基因在健康鱼的胸腺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中肾、鳃、皮肤、脾、头肾和肠。红笛鲷头肾淋巴细胞体外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刺激12h后,CD4和CD4-2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哈维氏弧菌疫苗免疫24h后鳃、头肾、脾脏和肠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鱼类CD4和CD4-2在抗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组织学方法,获得患肾肿大症美国红鱼的心、脾、肾、肝、肠和鳃6种组织,利用组织切片以及超薄切片电镜技术对患病组织的病理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该病的致病机制。患病红鱼解剖后主要症状为:体表溃烂,部分病鱼鳍条上有肿块;病鱼肾脏显著肿大,体积甚至达到正常肾脏的1()倍;肝脏、脾脏及胆囊等也有肿大现象;有些病鱼脏器上有白色结节。组织病理显示:美国红鱼肾肿大症的主要表现为肾脏有典型的肉芽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管壁破裂、坏死;肝脏中肝实质有充血现象,实质细胞呈空泡变性;脾脏充血,现大量病变的红细胞,有脂肪样变。超徽病理显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现象严重,肾小管内刷状缘排列稀疏;肝细胞坏死严重,肝细胞界限模糊不清;脾脏组织脾窦扩张,有大量凋亡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实验结果表明:美国红鱼肾肿大症的组织细胞结构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肾脏和肝脏等主要组织器官受到严重损伤病变,使鱼体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最后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是鱼类先天性免疫因子之一,在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中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获得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IL-10基因cDNA序列,由899个核苷酸组成,含1个555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84个氨基酸,预测编码蛋白分子量为21.24kDa、N端有22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表明大黄鱼IL-10具有IL-10家族特征性序列和构成2对二硫键的4个保守性半胱氨酸,与欧洲鲈(Dicentrarchuslabrax)IL-10序列相似性最高(78.5%);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大黄鱼IL-10和其他鱼类IL-10形成一个大簇,与欧洲鲈进化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健康大黄鱼IL-10基因在鳃和肠中高表达,肝和头肾中低表达;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侵染后大黄鱼肠、脑、脾、肝和头肾中IL-10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其中头肾和肝中上调幅度最大(分别为菌侵染前的10.06倍和8.79倍)。综上,大黄鱼IL-10基因表达与病原菌感染密切相关,为深入研究大黄鱼IL-10的生物学功能及免疫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aquaporin基因家族成员在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应对低盐胁迫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选取7个Aquaporin基因(aqp1、aqp4、aqp7、aqp8、aqp10、aqp11和aqp12)为目标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鳃、肠、肾和肝组织中7个基因在两种低盐胁迫处理下不同时间点(0 h、12 h、24 h和48 h)的表达水平。在两种低盐胁迫处理下,aqp4在松江鲈鳃、肝和肠组织中无表达,aqp7在鳃、肝组织中无表达。此外,其他aqp基因在四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变化趋势具有显著差异。除肾组织中aqp12和肠组织中的aqp7、aqp8aqp10之外,特定组织中aquaporin基因在两种低盐胁迫下呈现相似的表达量变化趋势。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了aquaporin基因在松江鲈应对不同低盐胁迫时表达变化规律的异同,相关结果为探讨这一家族成员在鱼类应激调节过程中的作用及洄游性鱼类适应盐度变化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来源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菌株表型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damselae)可感染多种海水养殖动物发病,为研究不同菌株之间的表型差异性,作者对不同来源的25株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菌株的溶血特性、生理生化特征、药物敏感性以及5种最敏感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5株菌株在TSB培养基上均为白色不透明圆形菌落,TCBS培养基上菌落显绿色,直径为1~2 mm,革兰氏染色均为阴性;(2)25株菌对3%胰胨水、无盐胰胨水、葡萄糖、肌醇、3%NaCl、ONPG以及精氨酸双水解酶等22种生化反应呈现出高度一致性,对于丙二酸盐、赖氨酸脱羧酶、尿素酶以及西蒙氏枸橼酸盐表现出明显差异;(3)所有菌株中仅有2株菌表现出β溶血,23株菌表现出α溶血;(4)25株菌对丁胺卡那、链霉素、复方新诺明、乙酰螺旋霉素以及苯唑青霉素5种抗生素均表现出耐药性;对萘啶酸、氟罗沙星、菌必治、头孢胺噻肟、盖伯斯林以及洛美沙星6种抗生素均表现敏感性;对恩诺沙星等27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5)5种抗生素的MIC检测结果表明,25株菌对萘啶酸以及环丙沙星的MIC基本一致,浓度分别是2.5~10μg/mL以及低于2.5μg/mL,对多粘菌素B、氧氟沙星以及洛美沙星3种抗生素差异较大。通过本研究证实不同来源的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菌株表型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花鲈的菇茎指环虫病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立伟  杨文川 《台湾海峡》2001,20(4):524-527,T004
对花鲈的菇茎指环虫病进行了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菇茎指环虫寄生于花鲈的次级鳃丝,主要病理损害为机械性损伤。轻度感染时,引起鳃丝上皮局部缺损;中度感染时,导致鳃丝细胞变性,鳃丝肿胀和融合;竽度感染时,导致全鳃缺血,鳃丝结构疏松,菇茎指环虫和感染造成鳃丝粘液细胞数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PCR和RACE技术克隆鲫鱼半胱亚磺酸脱酸酶CSAD基因c DNA序列,并且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CSAD m RNA在鲫鱼不同组织和昼夜节律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还研究了牛磺酸对鲫鱼肠道CSAD 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鲫鱼CSAD基因c DNA序列包含186bp的5?UTR序列,675bp的3?UTR序列,1503bp开放阅读框,编码500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鲫鱼和鲤鱼的同源性为97.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鲫鱼与鲤鱼之间的亲缘关系最接近,置信度为100。经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56.82k Da和5.77;(2)Ca CSAD m RNA在肌肉、心脏、肠道及肝脏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在脑和鳃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3)鲫鱼肠道CSAD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在6:00am点时最高,9:00pm点时相对表达量最低;(4)鲫鱼CSAD的相对表达丰度随着牛磺酸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鲫鱼CSAD基因的分子特征,同时将为进一步研究鱼类CSAD营养调控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