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东营市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是东营市人民政府设立的全面履行海洋观测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的公益事业单位,承担着东营海洋环境观测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为东营市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执法管理、科研调查、应急管理以及海上搜救等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的重要职责。文章在分析东营市海洋观测预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相关要求,结合东营海洋事业发展需求及现有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出了建设东营市海洋观测预报体系及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模式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并给出了实现总体目标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需要建设和完善的关键业务技术平台、系统。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海洋防灾减灾体系作为国家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十八大"建设海洋强国"这一战略目标,也应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思路,强化服务意识,以需求谋发展,提升海洋预警服务水平,实现海洋防灾减灾为发展海洋经济服务,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厦门地处海峡西岸,厦门海洋环境预报台有观海听潮的百年老站,也是最早由国家海洋局与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海洋预报机构,文章以厦门海洋环境预报台观测预报业务发展为例,分析海洋观测预报业务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探索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发展思路,为海洋预报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我国目前海洋环境预报工作对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数据智能化管理的需求,提出了数据多重存储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技术方案。采用了基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技术和基于结构化查询语言的数据库技术,实现了海洋水文气象数据管理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与开发,该系统可整合现有的观测数据,实现海洋观测数据的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国家对全球海洋环境预报保障的需求日益凸显。近年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研发并建立我国首个涵盖全球大洋的"全球海洋数值预报系统",该预报系统由MOM4全球海洋环流模式及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组成。该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全球范围海洋环流预报业务全覆盖,为我国探索深海大洋环境的迫切需求提供有力保障,明显提升了我国海洋环境预报能力,体现了我国海洋数值预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该系统的历史回报试验和业务化试运行结果表明其对全球海洋环境要素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其预测结果已经在实际业务中得到了应用,在"雪龙号"极地遇险脱困、马航MH370失联飞机搜救等重大事件的预报保障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推进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应对海上突发事件、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各个方面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并成为我国全球海洋预报业务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海洋观测预报与防灾减灾工作对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数据智能化管理的业务需求,提出了数据分级管理的技术方案。采用基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思想和基于WPF框架的软件开发技术,实现了海洋水文气象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与智能化开发。该系统可实现数据实时获取、比对分析、记录查询、业务应用等。  相似文献   

6.
汪嘉宁  王凡  张林林 《海洋与湖沼》2017,48(6):1471-1479
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是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自主建成的大洋观测网络。深海数据的连续获取和实时传输对海洋与气候预报和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意义重大,世界海洋大国纷纷致力于其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的攻关。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资助下,中科院海洋所经过统筹安排和周密部署,3年多来先后组织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3次,成功布放和回收深海潜标73套次,建成了由16套深海潜标组成的我国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并实现稳定运行,获取西太平洋代表性海域连续3年的温度、盐度和洋流等数据。在2016年航次中,中国科学院又攻克了潜标数据长周期稳定实时传输的海洋观测难题,实现了深海数据的"现场直播",截至2017年9月,深海数据已成功连续实时回传260余天。以此为标志,我国的大洋科学观测网建设实现了批量化、标准化和常态化。深海观测数据的长时间连续积累和实时化传输,将提升我国深海科学研究能力,加速我国海洋与气候预报业务系统建设步伐,满足海洋强国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对海洋环境安全保障的重大需求。"十三五"时期,我国正全面推进深海进入、深海探测和深海开发的深海战略,深海科学观测网建设技术和潜标数据实时传输技术对我国深海探测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海洋观测预报业务多源异构数据与信息集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观测预报数据信息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要基础数据之一,由于其数据源与信息源分布于多个不同网络中,且存储与展示形式各异,一直难以被统一集成和很好地应用。从分析海洋观测预报业务数据源与信息源入手,应用目前成熟的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海洋观测预报数据信息集成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出并实践了从网络集成、数据集成、知识集成到应用集成的一整套海洋观测预报数据集成的技术框架和方法体系,继而开展基于多源异构数据与信息集成的海洋观测预报服务系统研究,为海洋观测预报数据信息集成的实践过程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洋观测预报系统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毅 《海洋预报》2008,25(1):31-40
本文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的搜集、研读、比较,结合笔者具体工作体会,全面概述了我国海洋观测预报系统的发展历程、取得的主要成就及社会服务功能、与发达国家和国际海洋观测预报业务以及计划的差距;提出了我国海洋观测预报业务未来发展的路线,树立正确海洋观测预报系统的框架,制定完善立体和多学科观测体系的规划,促进和加快新型预报模式的研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海洋多糖基微纳米药物控释载体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我国Argo大洋观测系统及其资料同化与短期气候预测;多波束海底地形勘测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台湾海峡及周边海域海洋环境立体实时监测系统;海岸带黄土与古冰川遗迹及陆架沙漠化环境;新型浪潮流耦合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系统建设与业务化应用;海洋石油平台浪花飞溅区钢结构腐蚀防护与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综合管理、滨海旅游和航运交通安全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厦门海洋环境预报台根据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应急指挥需求,开发了基于WebGIS的海洋观测预报集成服务系统,包含日常海洋预报发布、海洋灾害发布、实时数据显示及海洋功能区视频监视共享平台等功能区块,为海洋渔业部门的应急指挥工作提供了有力、有序、有效的技术支持。描述了海洋观测预报集成服务系统的建设及其应用,为海洋渔业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完善海洋观测体系,提高海洋观测数据在海洋预报和海洋防灾减灾中的适用性,文章以海洋经济较发达和遭受海洋灾害较多的温州市和台州市为例,选取潮位、波浪和水温3个重要海洋观测要素,分析海洋观测数据在海洋预报和海洋防灾减灾中的适用,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观测时间较短、地理位置特殊和数据代表性不足,海洋观测站的潮位数据未能在台风风暴潮的预报和防灾减灾中有效发挥作用;由于波浪观测仪器布设位置的地形阻挡和观测站少,波浪数据的预报准确性和实际应用不足;个别观测站的水温数据不适用于大面海洋环境和赤潮的预报,且缺少对低温灾害的观测。针对海洋观测数据的实际应用与相关业务脱节的问题,未来应提高观测数据质量、紧密结合当地海洋预报和海洋防灾减灾工作需求、开展重点目标保障预报工作以及加强海洋观测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2.
原位观测是海洋环境观监测与安全保障的基础手段,对提升海洋环境时空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数值预报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实施基于原位观测的海洋环境保障措施存在覆盖范围有限、观测成本高昂,以及非常时期实施困难等问题。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未来国家海洋利益空间将不断拓展,海洋环境保障的立体性、复杂性、未知性将不断增强,这对系统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海洋环境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有效解决方案之一是通过实施环境适应性保障对有限的原位观测资源布局进行优化设计,最大化海洋环境观测网建设效益。本文系统介绍了美国海军在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建设方面的成果与经验,通过海上试验展现了实施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措施的必要性和优越性,随后梳理了高分辨率海洋水文环境数值模拟技术、海洋水文环境适应性观测敏感区诊断技术、无人移动平台协同组网观测技术及无人移动平台观测资料同化技术等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建设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现状,最后总结了我国在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建设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将有助于颠覆传统海洋环境保障模式,牵引我国海洋环境保障装备发展,推动相关研究领域理论和技术进步,对我国海洋环境保障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海洋观测是人类认识海洋自然属性和环境特征的基本手段,是海洋事业发展的基石。海洋观测所获取的海洋环境资料,对海洋防灾减灾、维护海洋安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观测业务体系、政策法规与规划体系建设都取得了重要进步,为今后海洋观测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新时期,在国家海洋局的正确领导和"三个六"工作部署、"五个用海"科学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加快发展海洋观测技术,提升海洋观测业务水平,强化海洋观测业务保障体系建设,有效地满足沿海地区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业务化的海洋观测系统可满足国家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是我国实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我国业务化运行的海洋观测仍是以近岸观测为主,近海及中远海的海洋观测结果远不能达到国家的业务需求目标。学习借鉴海洋发达国家业务化观测的经验,对发展我国业务化的海洋观测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对目前美国业务化海洋观测的布局、数据管理与通讯、教育与知识传播的状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从中得到我国业务化海洋观测系统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海洋观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目前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对海洋观测数据从人工到计算机智能化管理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发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海洋观测数据管理系统。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整合了现有的观测设备数据,实现了海洋观测数据的智能化管理,有效降低了海洋观测系统的管理成本,同时系统为海洋信息动态发布网站提供了更多的数据信息和资源。系统在国家海洋局闽东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试运行半年,稳定可靠,综合效益明显。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较好的完成了预期任务,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深海开发建设是人类发展的新方向,但实施过程对海洋环境的依赖性更强,对海洋环境信息保障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需提前筹划布局。文章从需求端分析海洋环境保障在深海开发建设中可发挥作用的领域和相应的保障内容;从航海导航、海洋测绘、海洋调查3个方面分析研究美国和我国在深海海洋环境保障方面的能力现状,从导航定位、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整合6个方面深入剖析目前存在的差距;从学科发展角度提出重点发展建议,为科研选题和规划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海洋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海洋预报工作是海洋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发展、防灾减灾以及国防安全对海洋预报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2012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慰问极地大洋考察队员并视察海洋预报等工作,在视察预报中心时,李克强副总理听取了预报中心关于海洋环境预警报等的工作汇报,视察了预报业务平台,听取了相关预报人员的介绍,询问了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海洋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海洋预报工作是海洋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发展、防灾减灾以及国防安全对海洋预报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2012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慰问极地大洋考察队员并视察海洋预报等工作,在视察预报中心时,李克强副总理听取了预报中心关于海洋环境预警报等的工作汇报,视察了预报业务平台,听取了相关预报人员的介绍,询问了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以质量为中心,确保海洋环境观测数据准确可靠,是海洋观测业务发展永恒的主题。为加强海洋观测业务质量监督管理力度,明确海洋工作质量责任,提高海洋行政管理和科学研究能力,文章以《国家海洋局海洋站(点) 观测业务检查考核办法》发布实施为契机,结合以往北海分局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经验,深入探析适合北海区自身发展需求的海洋观测业务质量监督管理新思路。文章阐述了北海区海洋观测业务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契机,从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组织协调、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方式方法4个方面,对北海区海洋观测业务质量监督管理进行了探讨及规划,并提出了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0.
海上锚定环境监测平台是海洋环境长期定点立体实时观测的基本手段,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技术装置。它可以在无冰海域实现无人值守的全天候、全天时观测,不仅可以观测海面附近的环境参数,还可观测水下剖面环境参数。冬季海洋结冰区域的环境监测数据长期缺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洋观测和海上资料的连续性,给预警预报、科研生产、国防建设和海洋开发等人类活动带来重大影响。文中提出了困扰我国科研及预报等部门的冬季冰期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缺失的问题,通过对锚定抗冰平台工作载荷的理论分析和结构设计计算,可为具有抗冰能力的平台结构设计和锚泊系统设计提供依据,完成海上相对固定抗冰平台系统的样机研制,对实时获取海上冰期和非冰期连续现场数据,以及海上抗冰平台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