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海洋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海洋预报工作是海洋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发展、防灾减灾以及国防安全对海洋预报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2012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慰问极地大洋考察队员并视察海洋预报等工作,在视察预报中心时,李克强副总理听取了预报中心关于海洋环境预警报等的工作汇报,视察了预报业务平台,听取了相关预报人员的介绍,询问了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海洋预报系统发展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长芳  张翔  尹建平 《海洋预报》2013,30(4):93-102
海洋预报是一切海上活动的基础,人类社会需求驱动着海洋预报的发展。海洋观测、数据同化、数值模拟和高性能计算机等技术的进步推动着全球海洋业务预报的发展。国际先进的海洋数值模式有NLOM、NCOM、HYCOM、NEMO、MOM、POM和ROMS等。在GODAE和GODAEOceanView项目期间,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全球海洋业务预报系统得到快速发展。21世纪初,全球海洋预报系统水平分辨率最高达到1/32°,预报时效一般为一周,部分海洋预报系统能够预报诊断海洋涡旋和海洋锋等。未来海洋预报系统的分辨率和预报精度将继续提高,预报要素扩展到海洋生态和生物地球化学等学科。海洋数据同化技术、海洋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和模式耦合技术是推动海洋预报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努力将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建设成为国家一流的业务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蒋兴伟 《海洋预报》2005,22(Z1):1-6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经过40年的发展,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国防建设、海洋管理和防灾减灾等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海洋环境预报服务和技术支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未来几年中将从预报业务系统能力建设、预报业务支撑系统能力建设、强化区域海洋预报系统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和研究,将预报中心建设成为国家一流的业务中心,并力争在10年内挤身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4.
文章展望了国内外海洋观测预报服务系统的发展趋势,根据日照市港口经济、海洋防灾减灾、体育经济和海洋生态旅游等发展需要,对日照市建立海洋观测预报服务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日照市海洋观测预报服务系统的组成:日照市海洋观测系统布局、海洋预报系统建立完善、建立有效的通信和海洋预报信息发布系统等几方面,为政府部门领导决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洋危险现象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危险现象预报涉及超过危险高度的海洋水位升降;引起水位升高达两米以上的海啸;对航行和海岸设施造成巨大危险的狂风巨浪;冰盖形成和提早出现的岸冰、严重流冰、船只快速结冰和港湾内的静振波等海洋危险现象。其中关于海啸、船只结冰和强静振等三种危险现象预报是我国尚未充分开展的海洋预报服务。随着沿海经济和国际经济交流日益发展,我国船队在高纬度海域航行和停泊的机会越来越多,上述三种海洋危险现象的预报也逐步显得更重要了。原苏联在这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并积累了一定的预报经验。本文拟作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区预报中心作为国家海洋预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海区海洋环境观测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为海区海洋防灾减灾、执法管理、科研调查、应急管理以及海上搜救等提供技术支撑的重要职责。文章以北海区为例,在分析海区预报中心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和海区海洋事业发展需求及现有预警报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出创新海区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模式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并给出实现创新目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需要建立、完善的关键业务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7.
海区预报中心作为国家海洋预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海区海洋环境观测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为海区海洋防灾减灾、执法管理、科研调查、应急管理以及海上搜救等提供技术支撑的重要职责。文章以北海区为例,在分析海区预报中心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和海区海洋事业发展需求及现有预警报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出创新海区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模式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并给出实现创新目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需要建立、完善的关键业务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海洋防灾减灾体系作为国家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十八大"建设海洋强国"这一战略目标,也应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思路,强化服务意识,以需求谋发展,提升海洋预警服务水平,实现海洋防灾减灾为发展海洋经济服务,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厦门地处海峡西岸,厦门海洋环境预报台有观海听潮的百年老站,也是最早由国家海洋局与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海洋预报机构,文章以厦门海洋环境预报台观测预报业务发展为例,分析海洋观测预报业务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探索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发展思路,为海洋预报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国家对全球海洋环境预报保障的需求日益凸显。近年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研发并建立我国首个涵盖全球大洋的"全球海洋数值预报系统",该预报系统由MOM4全球海洋环流模式及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组成。该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全球范围海洋环流预报业务全覆盖,为我国探索深海大洋环境的迫切需求提供有力保障,明显提升了我国海洋环境预报能力,体现了我国海洋数值预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该系统的历史回报试验和业务化试运行结果表明其对全球海洋环境要素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其预测结果已经在实际业务中得到了应用,在"雪龙号"极地遇险脱困、马航MH370失联飞机搜救等重大事件的预报保障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推进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应对海上突发事件、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各个方面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并成为我国全球海洋预报业务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海洋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根据海洋环境的易变性、复杂性、海洋观测预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技术装备水平,论述了海洋观测预报系统向着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为适应我国国情需要和与国际GOOS工作接轨的需要,提出了四点合理化建议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综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预报减灾事业的发展情况,包括海洋预报减灾体制机制建设、海洋观测能力、海洋预警报公共服务水平、海洋减灾综合管理能力、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海洋防灾减灾国际治理能力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对海洋预报减灾工作提出完善体制机制、优化顶层设计、形成有机有序业务体系和提升海洋环境保障工作水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韩鹏  李宇航  揭晓蒙 《海洋预报》2020,37(3):98-105
回顾近年来国外主要海洋预报业务机构全球海洋环流预报技术的发展现状,特别是最近5~10 a来在全球海洋动力数值预报模式和多源资料同化技术方面的主要进展。结合未来相关学科发展的趋势,围绕观测体系建设、数据共享机制、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国内相关研究工作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东营市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是东营市人民政府设立的全面履行海洋观测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的公益事业单位,承担着东营海洋环境观测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为东营市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执法管理、科研调查、应急管理以及海上搜救等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的重要职责。文章在分析东营市海洋观测预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相关要求,结合东营海洋事业发展需求及现有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出了建设东营市海洋观测预报体系及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模式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并给出了实现总体目标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需要建设和完善的关键业务技术平台、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为完善海洋观测体系,提高海洋观测数据在海洋预报和海洋防灾减灾中的适用性,文章以海洋经济较发达和遭受海洋灾害较多的温州市和台州市为例,选取潮位、波浪和水温3个重要海洋观测要素,分析海洋观测数据在海洋预报和海洋防灾减灾中的适用,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观测时间较短、地理位置特殊和数据代表性不足,海洋观测站的潮位数据未能在台风风暴潮的预报和防灾减灾中有效发挥作用;由于波浪观测仪器布设位置的地形阻挡和观测站少,波浪数据的预报准确性和实际应用不足;个别观测站的水温数据不适用于大面海洋环境和赤潮的预报,且缺少对低温灾害的观测。针对海洋观测数据的实际应用与相关业务脱节的问题,未来应提高观测数据质量、紧密结合当地海洋预报和海洋防灾减灾工作需求、开展重点目标保障预报工作以及加强海洋观测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5.
新年贺词     
新年贺词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海洋预报》编辑部祝愿伟大祖国迈着坚实的步伐跨进1996年,祝愿海洋环境预报事业发达兴旺,祝愿本刊的作者和读者朋友在发展的事业中再创佳绩。海洋预报是海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有助于保障人们海上活动的安全,为海洋灾害的防灾、...  相似文献   

16.
《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已于2012年3月1日经国务院公布,自6月1日起施行。这个《条例》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的海洋观测预报事业从此进入了法制化轨道,是我国海洋观测预报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深刻领会《条例》出台的重要意义《条例》的颁布施行,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海洋事业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填补了我国海洋观测预报领域的立法空白,对推动海洋观测预报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海温是认知和研究大气、海洋物理性质和演变规律的重要海洋环境动力要素之一,也是海洋预报组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海温的分布及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对海洋经济、环保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系数的海温统计预报方法,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构建基于相似系数的统计预报模型来实现海温的单点时间序列预报。在南海海域海温预报中长期实验中,该方法比气候态预报和ARIMA预报方法的结果更优,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为海温的中长期预报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综合管理、滨海旅游和航运交通安全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厦门海洋环境预报台根据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应急指挥需求,开发了基于WebGIS的海洋观测预报集成服务系统,包含日常海洋预报发布、海洋灾害发布、实时数据显示及海洋功能区视频监视共享平台等功能区块,为海洋渔业部门的应急指挥工作提供了有力、有序、有效的技术支持。描述了海洋观测预报集成服务系统的建设及其应用,为海洋渔业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9.
《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已于2012年3月1日经国务院公布,自6月1日起施行。这个《条例》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的海洋观测预报事业从此进入了法制化轨道,是我国海洋观测预报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深刻领会《条例》出台的重要意义《条例》的颁布施行,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海洋事业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填补了我国海洋观测预报领域的立法空白,对推动海洋观测预报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解放前,我国海洋环境预报工作几乎处于空白状态。1965年以前,沿海气象台站开展了一些近海海洋气象预报,当时的海浪预报仅是海上风预报的副产品,即根据浦氏风级、浪级对照表查算出来的。开展得比较早的海洋预报项目要算潮汐预报,但也仅限于几个主要港口。1965年以后,海洋预报任务主要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前为总台)和青岛、上海、广州三个海洋预报区台(前为中心站)承担,各项预报业务得到进一步开展和扩充。军事部门和国家气象局系统的沿海台站也在海洋气象预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在我们不但能做渤、黄、东和南海的海洋预报,而且许多项目的预报范围已经延伸到西北太平洋或者更远一些。预报项目日益增加,预报时效也在延长,不少项目已能做到长、中、短期预报结合。预报方法也逐渐多样化、经验外推、数理统计和动力数值方法在预报业务上得到广泛应用。下面就几个主要项目谈谈预报业务开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