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海洋地质学会召开的“东海地质讨论会”于1982年12月在杭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地质矿产部、石油工业部、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和有关大专院校等70多个单位的170多名代表。会议收到有关反映近年来我国在东海区域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的论文(摘要)180多篇,几十位代表在会上介绍了本单位和个人几年来对东海地质构造的调查和研究成果,会议还就东海地质研究和资源开发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认真的讨论和广泛的交流。 这次讨论会对进一步探讨东海地质环境基础条件和规律,为查明东海地质构造和开发东海油气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东海及其它陆架沉积作用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4月12日至16日在中国杭州召开.美国、英国、法国、荷兰、西德、挪威和日本等国的50余名海洋科学家参加了会议.中国著名的海洋学家毛汉礼、任美锷、业治铮、李法西、陈吉余、陈国珍、汪品先等100余人出席了会议,这是世界海洋学界在我国举行的一次盛会.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国国家海洋局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共同举办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海和中国东海学术讨论会(即“JECSS”)是在美国和日本一些著名海洋学家的发起下组织起来的。该讨论会的主要目的是:(1)交流和讨论有关东亚边缘海域(包括黑潮和亲潮区)环流和有关水文现象的研究成果;(2)探讨上述海域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海水性质、生物和沉积物等方面与西北太平洋的相互作用。第一次“JECSS”会议是1981年6月1日至4日在日本召开的。当时出席会议的有美国、日本和南朝鲜,共41人。提交论文21篇。在那次会议上,除了进行学术交流外,还作出了以下三个决定:(1)第二届讨论会于1983年4月仍在日本举行;(2)寻求国际海委  相似文献   

4.
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东海分局负责主持的“东海(长江口海区)三类废弃物倾废区区划方案”讨论会于1986年4月7—9日在杭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华东地区电力系统、上海市、浙江省的环保部门和水产系统以及海洋局系统等12个单位23名代表。 会议对东海倾废区区划方案进行了充分讨论。为了合理利用海洋自净能力和海洋环境容量,又能保护海洋环境和水产资源,同时达到往海洋中倾倒以粉煤灰为主的废弃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东海及其他陆架沉积作用国际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三年四月十二日至十六日在杭州浙江宾馆举行。这次国际会议是根据中美两国政府间于一九七九年签订的中美海洋和渔业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在长江口外及邻近东海大陆架沉积作用联合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由中国国家海洋局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共同举办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洋工程学会水下工程和潜水技术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5月25日至29日在江苏江阴召开学术讨论会,这是继大连、上海、靖江、烟台和厦门会议以来,该会组织召开的第六届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44个单位9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68篇,编印了学术论文摘要汇编。会上交流讨论46篇,反映了自上届学术会议以来我国水下工程和潜水技术科技活动深入开展的生动局面。会议论文目录附表。会议期间召开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审议了专业委员会工作报告,着重研究了上级学会关于专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学术讨论会由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中心及兰州大学地理系主持于1989年5月18日至5月22日在兰州召开,来自全国39个单位的7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学术讨论会是检阅西部第四纪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推动学科发展的会议.同时也作为1991年将在我国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大会的西部片预备会议.会议的报告及讨论都力求适应预期的13届INQUA大会“全球变化及人类生存”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海洋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主持召开的第一届亚洲海洋地质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9月7日—10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和澳洲的15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位中外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台湾学者陈培源教授出席了这届学术讨论会,并在分组会议上做了学术报告.这次会议得到国际海洋地质委员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等组织的支持和资助.会议收到学术论文摘要157篇并已汇编成册.会议分大会报告和分组会议两个阶段进行.在大会上做学术报告的有:E.Seibold(西德、国际地科联代主席)、业治铮、  相似文献   

9.
黑潮学术活动史上的一次盛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潮及其邻近水域合作调查(CSK)第四次学术讨论会于今年2月14—17日在日本东京召开。在国家海洋局的组织下,我国派出了一个由海洋局及其第一、二、三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共七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代表团全体成员,在团长王颐桢同志带领下,和有关国家的科学家进行了学术交流。我国的海洋科学工作者也在会上宣读了有关“东海黑潮变异研究”的论文,并和各国同行们交换了学术文献。接着,我们又参加了西太平洋合作调查(WESTPAC)的研究讨论会和第一次工作会议(2月19—24日)。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海洋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碳酸盐比较沉积学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3—8日在青岛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86位代表,分别来自地质矿产部、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石油部、国家海洋局和出版界等属42个单位.向大会提交学术论文64篇,在大会上交流13篇,小会交流18篇.就碳酸盐比较沉积学而言,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聚会.通过交流和讨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碳酸盐比较沉积学的开展,对促进与碳酸盐沉积有关矿产资源的普查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全国第三届海洋能源利用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18日至22日在抗州举行,这次大会是继1983年9月于烟台全国第二届海洋能源利用学术讨论会之后,时隔三年召开的。在此期间,我国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的工程技术工作有了很好的发展,为了今后这方面技术的发展与交流,本刊特将此次会议上所发表的论文及有关资料目录刊载出来,以供今后同行开展工作中查阅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中国声学学会和中国海洋物理学会为配合石油攻关,开展海洋油田勘探、开发和海洋工程工作于1983年3月1日至4日在广州召开海底沉积层声学讨论会.来自科学院、国家海洋局、高等院校、石油部和地质矿产部等30个单位的5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罗钰如,中国科学员学部委员、声部研究所所长汪德昭教授等,在开幕式上讲了话.他们指出:近几年来海底沉积层声学的研究在国际上普遍受到重视,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也取得进展,这次召开海底沉积层声学讨论会,围绕着如何为海上石油开发中的科学技术问题开展讨论,是很适宜的.会议组织了个几个学术报告,探讨了有关海底沉积层的声遥测识别,海底沉积物声学与力学特性的关系、非线性声学在海底探测中的应用、海洋声学仪器设备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等问题,并且交流了近几年对海底沉积层声速和衰减系数等方面取得的一些测量结果.会议归纳了以下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于1984年4月13日在杭州主持召开了“百万分之一东海地形图、东海沉积物类型图、东海地貌图审议会”。应邀参加这次审议会的有研究所、大专院校、出版社等13个单位,28名代表。会议选出9名代表为评审小组成员,杭州大学冯怀珍副教授为组长。会议审议了各个图件和说明书,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会议听取了海洋局二所同志对编图工作的介绍。代表们一致认为:三图较好地呈现了东海地形、沉积物分布、地貌结构和空间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学会主办的中国沿海大陆架石油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5月18日至5月23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54个单位的185位专家、教授和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上宣读了45篇论文,还有18篇书面交流材料.这些论文分别就渤海、南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域的区域构造、生油条件、沉积环境、储集类型及含油气远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区域构造方面的论文有李德生同志的“中国沿海大陆架新生代含油盆地的地质特征”,朱夏同志的“中国大陆边缘构造和盆地演化”等;生油方面的论文有应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生油岩,如金庆焕等“珠江口盆地生油条件和生油岩评价”,房敬彤的“北部湾盆地油气生成和生油岩评价”,  相似文献   

15.
2006年3月31日,东海预报中心暨上海市海洋环境预报台,召开2006年度工作会议。东海分局副局长房建孟到会做了重要讲话,对2005年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并对2006年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和要求。会议表彰了中心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鼓舞了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世界气象组织(WMO)海洋气象学委员会,在1981年9月的第8次会议期间,建议由WMO组织一次区域性的海洋气象服务讨论会。在1982年6月举行的第34次WMO执委会批准了这项建议,并且决定讨论会由Ⅱ区、Ⅴ区中的一个国家组织。在东道国印度政府的支持下,WMOⅡ区、Ⅴ区海洋气象服务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2月12日──16日在印度的孟买举行。有21个国家和地区派出讲演者或代表(共39名)出席了这次会议。这些国家和地区是:英国、印度、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中国、阿曼、沙特阿拉伯、卡塔尔、菲律宾、也门、越南巴布亚新几内亚、巴基斯坦、伊朗、马尔代夫、日本、斐济、马来西亚和香港。上海气象局海洋气象台副台长吴志德和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王喜年分别作为会议代表和讲演者出席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7.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第四纪地层对比讨论会于1988年10月6—16日在苏联远东的纳霍达卡市举行.会议由亚太第四纪委员会主办,即INQUA地区分会主办.正式会议为五天,野外地质旅行一天.会议收到论文150多篇,涉及第四纪地层、第四纪地质的工作方法、测年、海平面变化等,会议论文将由亚海矿委会(CCOP)组织出版发行.出席本届大会代表130余人,除苏联代表外,中国、日本、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南朝鲜及民主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2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采用大会发言,主要介绍自上届(1986,日本)亚太会议之后的新成果.会议按第四纪地层;古地理及沉积过程;地貌与构造地貌;第四纪以来生物界的演化四个专业进行大会介绍.中国代表做了“江苏第四纪瓣鳃类动物及古地理研究”、“第四纪地层下  相似文献   

18.
在亚洲近海资源勘察联合协调委员会和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的赞助下,由中国区域第四纪地质中心筹委会主办的国际第四纪地质考察和讨论会,于1982年11月15日至27日在我国举行.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英国、加拿大、荷兰、美国和中国等国家的四十多位第四纪地质专家,以及亚洲近海资源勘察联合协调委员会和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官员,出席了这次会议.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日本的代表,分别回顾了本国第四纪地质工作情况,展望了未来的发展.中国代表在会议期间作了《中国第四纪地质工作概况》、《南海第四纪地质和海洋地质工作情况》、《珠江三角洲第四纪地质特征》、《南海北部及广东雷琼地区第四纪地质特征》、《长江三角洲第四纪地质特征》及《上海的地面沉降及其控制》等八个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9.
纪明侯 《海洋科学》1981,5(3):48-51
1980年8月在瑞典举行了第10届国际海藻学术讨论会。会议目的是交流海藻学方面特别在海藻的养殖与化学利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呈奎所长、吴超元副所长和纪明侯同志代表我国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是我国首次参加海藻学方面的国际学术会议。 会议于8月11日至15日在瑞典哥德堡(G(?)teborg)市的“Svenska M(?)ssen会议中心”举  相似文献   

20.
礁和人类——第五届国际珊瑚礁大会于1985年5月27日至6月1日在南太平洋法属波利尼西亚塔希提岛首府帕皮提召开,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代表团成员有吴宝铃(团长)、吴启泉、王绍鸿和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所长杨荣宗博士.吴宝铃研究员以国际海洋生物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联络员以及国际珊瑚礁委员会委员身份,参加了大会主席团并主持"珊瑚礁与无脊椎动物"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