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锦州湾24个海水样品和12个表层沉积物数据,分析了锦州湾三河入海口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及地累积指数法对研究区污染情况做出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随远离河口区而减少,含量顺序ZnCuCrPbHgCd。根据地累积指数计算,Zn有3个站位达到重污染,2个站位中度污染,剩余站位为偏中度污染。Cu、Pb、Cr元素在轻度污染和偏中度污染之间。研究区海水中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为Pb和Zn,8个站位Pb含量超标,Zn有1个站位超标。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区306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有机质和重金属元素Hg、Cd、Pb、Zn、Cu、Cr、As等的含量分布特征,探讨了污染物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区海底沉积物有机质及多数重金属含量分布受海流和粒度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海洋沉积物质量较好,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低,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种测试手段对海南岛南部滨海地区164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分析,探讨了重金属元素来源及分布特征,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Cu、Pb、Zn、Cr、As、Hg和Cd等元素含量分别为10.45、22.38、53.72、23.42、4.52、0.09和0.05μg/g。重金属元素主要富集在新村港及榆林湾等地,其Hg元素较同类旅游港湾明显偏高。Cu、Pb、Zn、Cr主要来源为自然风化和侵蚀,其含量与分布受粒度制约;As元素分布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有机质降解过程释放的金属离子以及人为因素是Hg、Cd的主要来源。单一重金属污染物对底质环境影响较小,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部分站位表层沉积物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等级排序依次为HgAsCdPbCuCrZn,Hg元素是主要潜在的生态风险,应加强对其监控。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洋山深水港区海域2010~2013年6个航次秋、冬季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析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总体含量较低,空间分布较为均匀,Hg、Zn、Pb、Cd含量秋季明显高于冬季,As、Cu含量的季节性波动较小,用因子分析法研究该海域重金属来源,发现陆源工业、船舶航运排污以及有机质降解是研究海域Pb、Cd、Zn的主要来源;农业污染、码头货物装卸残留及建筑垃圾支配着Cu、As、Hg的来源。SQG-Q生态风险评价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均存在中、低度的生态风险,秋季的生态风险高于冬季,Hg和Cu是主要生态风险因子;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海域基本不受Hg、As、Zn、Pb的污染;Cd、Cu以轻度污染为主,部分站位属于偏中度污染,6种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CdCuPbZnHgAs。因子综合得分评价表明,重金属污染相对严重的站位依次为5号、4号及3号站位。但总体看来洋山深水港区附近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属于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洋山深水港区海域2010-2013年6个航次秋、冬季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析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总体含量较低,空间分布较为均匀,Hg、Zn、Pb、Cd含量秋季明显高于冬季,As、Cu含量的季节性波动较小。用因子分析法研究该海域重金属来源,发现陆源工业、船舶航运排污以及有机质降解是研究海域Pb、Cd、Zn的主要来源;农业污染、码头货物装卸残留及建筑垃圾支配着Cu、As、Hg的来源。基于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SQG-Q)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均存在中、低度的生态风险,秋季的生态风险高于冬季,Hg和Cu是主要生态风险因子;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海域基本不受Hg、As、Zn、Pb的污染;Cd、Cu以轻度污染为主,部分站位属于偏中度污染,6种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CdCuPbZnHgAs。因子综合得分评价表明,重金属污染相对严重的站位依次为5号、4号及3号站位。但总体看来,洋山深水港区附近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属于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6.
胶州湾的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胶州湾海水和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分析,探讨了胶州湾的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将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与该区周边岩石的重金属含量及国家环境标准对比研究表明,胶州湾海水中Cu和Cd含量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标准,Pb的污染最为严重。胶州湾东部表层沉积物中的Cd、Hg、Pb的含量均超过一类沉积物的国家标准。其主要污染区位于大港至李村河口一带,污染源主要来自陆源污染物,并由河流排出入海所致。胶州湾中部的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标准,说明环境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8—2015年3个航次对曹妃甸附近海域共51个采样站位的表层沉积物调查资料,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Hg,Cu,Pb,Cd,Cr,Zn和As七种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和年际变化特征,采用超标率统计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3个航次中仅有1个站位的Cu超标,其他调查站位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标准。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的年际变化略有差异,Cu,Pb和Zn的含量相对比较稳定;Cr的含量表现为逐年降低的趋势;Cd和As的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而Hg的含量表现为先增大后略降低的趋势。近8a来总体上曹妃甸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年际变化不显著。采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价显示,7种重金属元素的Igeo多年平均大小排序为CdPbHgCuCrZnAs,除个别站位Cd受到轻度污染外,其他6种重金属污染程度均为清洁。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研究海域7种重金属的Eir多年平均大小排序为CdHgAsPbCuCrZn,综合潜在风险指数等级为低生态风险水平。结合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两种评价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一致,结果表明Cd是曹妃甸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辽东湾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和污染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取自辽东湾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和岩心样品,利用XRF等方法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系统的测定,结合137 Cs、210Pb年代测定,分析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环境质量状态以及重金属污染历史。结果表明:辽东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As、Cd、Cr、Cu、Pb、Zn、Hg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葫芦岛附近海域,并且呈现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辽东湾海域部分站位表层沉积物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轻度和重度污染率为34.5%,清洁率为65.5%,重度污染站位集中在葫芦岛附近海域;辽东湾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大致出现在1975年,于1997年达到最大,随后,重金属污染开始明显减少。辽东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及演化特征与沿海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根据1979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重金属Cd在胶州湾水域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胶州湾水域,水质没有受到任何Cd的污染。在胶州湾和湾口水域只有两个Cd的来源。一个是来源于地壳岩石风化,通过陆地径流把重金属Cd注入胶州湾水域;另一个是来源于海底,经过海洋水流的作用把重金属Cd注入湾口水域。作者提出了重金属在水域的环境本底值结构:基础本底值、陆地径流的输入量和海洋水流的输入量,并且应用于胶州湾水域。作者认为在来源的迁移过程中,有陆地来源迁移和海底来源迁移。根据杨东方的水域迁移过程研究,陆地径流决定了Cd的表、底层质量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10.
2012-10-11对渤海湾18个站位(含4个沉积物柱状样站位)的沉积物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5种主要的重金属(Cr,Cu,Zn,Cd,Pb)有相似的空间(水平方向)分布特征,即渤海湾西北部和渤海湾中部的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分数较高。利用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显示,Cd受到轻度污染。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污染物来源进行了探讨,推测渤海湾西北部高质量分数重金属很可能与排污口的排放有关。根据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结合渤海湾的环流情况,推测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受渤海湾水流及其所导致的粒度变化所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放射性核素~(210)Pb活度的空间分布,在渤海湾西北部及中部的重金属高质量分数区域,210 Pb活度随埋藏深度呈现有规律的衰减且沉积速率较低,证实该区域沉积环境较为稳定,有利于携带重金属的悬浮物沉积。  相似文献   

11.
胶州湾、莱州湾潮间带沉积物污染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地在胶州湾、莱州湾潮间带获取表层沉积物样,对沉积物中有机污染(有机质,石油类)、重金属(汞,铜,铅,锌,镉,铬,砷)、营养盐(总磷,总氮,总碳)、硫化物进行了定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除镉、总磷外,各物质在胶州湾潮间带的质量分数普遍大于在莱州湾潮间带内的质量分数;Q型聚类分析将两湾分成两类,受到工业排污、生活污水等人为因素影响严重的胶州湾东部为一类,而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的胶州湾西部和莱州湾等其余站位为一类;胶州湾潮间带生态危害程度要高于莱州湾潮间带。  相似文献   

12.
东海泥质区表层沉积物中铜和铅的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1月在东海泥质区13个站点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用连续提取法分离并测定了铜和铅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铜主要赋存于易还原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为1.2~5.1μg/g,平均值为3.3μg/g;铅主要赋存于碳酸盐结合态,含量为1.9~7.3μg/g,平均值为5.3μg/g。泥质区铜和铅的有机结合态和易还原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与水深之间的呈明显的相关关系,碳酸盐结合态则与水深不相关。铜和铅非残渣态总量与采样站点水深之间的关系受控于其主要赋存形态,反映了重金属形态分布受到陆源输入和在水体中迁移等因素的影响。济州岛西南泥质区表层沉积物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铜和铅含量高于其他海区表层沉积物,可能是由于沉积物再悬浮所致。  相似文献   

13.
象山港重金属的环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90年6月和11月对象山港海域进行的综合环境(水文、生物、化学)调查资料,分析了水体(包括溶解态、颗粒态)和沉积物的重金属(Cu、Pb、Zn、Cd、Cr)含量,运用元素的分布规律,探讨了该区的水动力因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沉积环境对重金属的影响,初步揭示了象山港重金属的环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大亚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及污染状况,于2016年8月对大亚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As、Cd、Cr、Pb、Zn和Cu)展开调查,并将获得的各元素含量与粒度、Fe、Mn和总有机碳(TOC)等相关理化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亚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受陆源输入影响较大,含量基本呈现为沿岸高、湾内低的趋势,总体质量较好,基本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要求;澳头湾和范和港附近海域人类活动密集,重金属含量较高。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大亚湾重金属主要来源为岩石的风化和侵蚀、工业污水排放和渔业养殖等;Cu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性弱于其他元素,在还原性环境中被沉积物吸附形成金属Cu硫化物可能是喜洲岛附近海域Cu元素含量异常高值的原因;作为湾内有机质主要来源的水生浮游生物的生长状态对Cr、Zn和Pb含量影响较大;Cr、As和Pb与粉砂结合为主,Zn与粘土结合为主。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Due to the joint influence of hydrodynamics and the impacts of biological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coastal sediments becomes rather complicated. The question has raised attention from the world geocommunities since the 1970s.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a lot of data have been accumulated [1-7]. The study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ea bottom sediments began in the 1980s in China [8-13]. It includes the study of sources, occurrence, depositi…  相似文献   

16.
胶州湾潮间带沉积物主要污染来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在胶州湾潮间带获取表层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有机质、石油类),重金属(Hg,Cu,Pb,Zn,Cd,Cr,As)及硫化物进行了定量测定;对潮间带中各物质的主要污染来源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胶州湾潮间带沉积物中主要污染分别来源于工业排污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交通污染的降水、降尘等。调查区重金属对该海域的生态危害程度从大到小为HgAsCuCdPbCrZn,与其他海域相比较,胶州湾潮间带中Hg和Cu的污染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采集胶州湾表层和底层海水样品,分析了Cu、Cr、Cd、Pb、Ni、Co等痕量金属在海水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在不同分子量溶解有机质中的分配特征,并探讨了痕量金属?溶解有机质分配机理及浮游生物活动与盐度等环境因素对该分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州湾海水中痕量金属呈近岸浓度较高的分布特征,在湾东北部出现高值区,Cd和Pb还分别在湾口与湾中部出现高值区。胶州湾海水中痕量金属平均有70.1%分配于低分子量(<1 kDa)组分中,其中Cu和Cd低分子量组分所占平均比例分别达79.0%与77.6%,Cr、Ni和Co稍低,分别为71.5%、67.3%及66.9%,Pb则仅为58.2%。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碳也以低分子量组分为主,所占比例平均达73.1%,且光谱特征显示低分子量溶解有机质中类腐殖质含量更高,含有丰富的羧基和羟基,金属配合能力较高,导致痕量金属多分配于低分子量溶解有机质中。高分子量溶解有机质(>1 kDa)所占比例与叶绿素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通过释放高分子量溶解有机质影响海水痕量金属?溶解有机质的分配过程。胶州湾湾顶盐度较低海域痕量金属高分子量组分略高,可能是生物活动及陆源输入(产生更多高分子量溶解有机质)与盐度(低盐有利于高分子量有机质的稳定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三亚湾滨珊瑚骨骼重金属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ICP-AES分析测定了南海北部三亚湾滨珊瑚(Porites)骨骼生长带1977—1999年问重金属Cr、Zn、Cd、Cu、Ph、Ni、V的含量。通过对重金属元素的因子分析,划分出2类元素组合:Zn、Cd、Cu、Ph、Ni组合和Cr、V组合。2类重金属元素组合与不同季节表层海水温度、降水量以及冬、夏季风指数等相关环境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反映出具不同的重金属元素有不同的环境影响因子,其中Zn、Cd、Cu、Ph、Ni组合主要受春季表层海水温度的影响.Cr、V组合主要受冬季风强弱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于1987年和1988年春、秋两季分析测定了胶州湾24种经济生物体内的重金属铜、铅、镉、锌和铬含量。结果表明,受周围污染环境的影响,该湾经济生物体内的锌、铬、铅和铜含量明显高于受排污影响较小的黄海中部海域同种生物体内的含量;不同种类、体长和不同季节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都有较显著差异。本调查还采用在湾内广泛分布且游动能力差的菲律宾蛤仔探讨了不同地点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未发现潮下带蛤仔与距污染源远近有明显关系。鉴于该湾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和“人体消费标准”,可以认为,胶州湾经济生物体的可食部分对人类食用还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