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针对各国自航水雷发展迅速且其作战效能分析日渐受高度重视的情况,在分析自航水雷使用特点的基础上,利用美国工业界武器系统效能咨询委员会提出的作战效能评估模型 ADC,推导了自航水雷武器作战效能评估方法解析式,详细分析了影响自航水雷武器作战效能的主要因素。同时,根据分析影响作战效能的各要素,提出了自航水雷在设计定型试验中应重点考核的关键指标和能力,为后续开展自航水雷设计定型试验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提出并定性分析了海洋环境对水雷作战效能的影响,提出了构造模糊隶属函数,归一量化描述不同环境参数;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水雷作战效能指标参数,建立水雷作战效能与海洋环境参数之间的关联和层次结构,构造环境参数到水雷效能的训练样本;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海洋环境影响下水雷作战效能进行评估。通过实例,给出了水雷作战效能量化评估过程。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海洋方向面临的战略安全环境、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要求,我国的反水雷作战范围将延伸到第一岛链以外的海域,反水雷任务除了传统的近岸/ 近海反水雷任务,还增加了海峡反水雷、交通线反水雷以及海外基地反水雷等任务。 为了满足我国反水雷作战需求,结合国际上反水雷技术装备发展方向,用信息化改造、无人化拓展现有反水雷装备,构建无人化时代反水雷装备体系,形成能够在近岸、近海、中远海实施快速、安全、高效的反水雷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4.
美军经历了多次水雷战,尝尽了作战对手所布水雷的苦头。因此,美军吸取教训大力加强反水雷力量建设,反水雷作战理念和方法也不断地更新。对美军反水雷作战思想进行探讨,从“注重一体化作战, 运用层次防御;航空反水雷为主,舰潜兵力配合;猎扫雷方式并举,强调机动规避”3 个方面分析了其可借鉴之处,可为我军反水雷作战思想提供改进及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水雷战是最常见的海上作战样式,对争取海上战争的主动权有着重要作用。美国十分注重反水雷作战策略研究及其装备发展。未来,美军将逐渐淡化专业反水雷和建制反水雷装备的区别,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模块化、通用化的联网无人反水雷系统,从而实现反水雷武器由以平台为中心的到以能力为中心的转变。具体装备包括基于濒海战斗舰的专用反水雷舰艇、小型可用舰船上使用的反水雷模块、小型反水雷远征分队和潜航器等。  相似文献   

6.
猎雷潜水员在现代反水雷作战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分析猎雷潜水员基本作战样式,筹划猎雷潜水作战小组职责分工,研究建立潜水员下潜、搜索、定位、处理等各个阶段的反水雷作战流程和行动要素,形成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作战方法和训练规范,是促进猎雷潜水员快速形成战斗能力的基础,对新型反水雷兵力作战能力生成和健全反水雷兵力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层次分析法中的指标体系及判断矩阵的复杂性和随机性等不足,提出了一种便捷的反水雷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方法,构建适宜多任务分析的“任务–能力”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给出了效能评估模型, 并对适宜岛礁反水雷的两型装备进行了作战效能评估。通过专家打分和定性评估结合,可便捷得到符合作战任务需求的效能评估结果,验证了该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对岛礁反水雷装备配置方案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海军无人作战平台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武器系统的智能化和无人化是必然的趋势。无人水下航行器将是未来作战最重要的装备,其集成了探测、导航、定位、能源、推进、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智能控制等高科技,可充当现代海战的力量倍增器,提升体系作战能力。由于反水雷作业的危险性,将无人水下航行器与反水雷技术相结合,是未来反水雷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石莉 《海洋信息》2006,(4):7-10
本文概述了近岸环境水雷战对海洋学及海洋气象学环境要素观测资料的需求,海洋气象环境信息在海军水雷战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美国海军为提高海军水雷战的作战能力而开发的海洋气象环境信息系统及其产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海军的战略转型,我军反水雷作战任务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的近岸/ 近海反水雷任务,还增加了海峡反水雷、交通线反水雷以及海外基地反水雷等任务。 反水雷支援舰综合作战能力强、信息化与自动化程度高,在作战时为反水雷兵力提供指控、控制、通信及补给等方面的支持,快速提升反水雷系统的信息化、无人化、模块化水平,使反水雷装备能够协同工作,实现反水雷作战效能的最大化,是提高海军现有反水雷作战能力的理想装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赵松龄 《海洋与湖沼》1987,18(1):106-106
以研究晚更新世以来海面变化、测量、对比及其应用为主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200号项目1986年度会议于1986年10月9—14日在中国青岛、烟台两地举行。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104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摘要80余篇,30余名国内外专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部分代表还向大会展示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