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建兵  杨文杰 《青海气象》2009,(2):12-14,32
利用甘南州8个气象站自建站到2005年的降雹资料,对甘南州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年际变化趋势及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甘南州年降雹日数的地理分布有明显的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的特征,海拔高度高的西南部为冰雹多发区;东南部冰雹开始时间早于西北部;降雹主要集中在5-8月,降雹多在午后出现。春末夏初、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是甘南州的冰雹多发时段。从年际变化看,甘南州大部分地方的年降雹天数呈下降趋势,特别是1990年代中期后,这种下降趋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1—2020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1个地面观测站降雹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降雹日数时空分布及降雹直径、持续时间和致灾危险性特征。结果表明:(1)近60 a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降雹日数以11.6 d·(10 a)^(-1)趋势(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下降,且1995年后降雹总日数距平由正转负,化隆降雹日数最多,尖扎最少;(2)降雹主要发生在4—10月,具有季节性差异,其日变化明显,峰值出现在午后16:00(北京时)^(-1)(3)降雹日数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7;(4)近60 a降雹直径小于6 mm和降雹持续时间小于9 min的过程较多,分别占总观测次数的58.33%和73.55%;(5)循化是降雹轻危险区,化隆、湟中、湟源是降雹中危险区,乐都为降雹高、特高危险区。  相似文献   

3.
张晓冶 《内蒙古气象》1993,(4):37-38,32
雹暴是内蒙古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它对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大多冰雹的乌盟磨子山地区,年平均降雹日达10.3天,成灾日有3.3天,每年平均受灾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5.9%,直接经济损失十分可观。所以做好雹暴短时预报,适时识别雹云,对于提高人工防雹的作业水平,防御冰雹危害,非常重要。为此,我们自1986年起做了以雷声信息判别降雹的试验,几年来取得了大量雷声信息的原始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在计算机上进行了处理,初步分析了这些声信息的频谱及其差异,着重分析了降雹与非降雹雷声频谱特征,最后探讨了用雷声频谱特征预报和识别降雹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2008年6月29日下午到夜间,发生在山西省忻州市神池、五寨、原平等县(市)一带的严重局部冰雹天气过程,利用天气环流形势,各种物理量特征,分析其成因。指出:a)500hPa蒙古东部的冷涡东移,冷空气叠加在850hPa暖脊上,产生上冷下暖的位势不稳定能量。b)前期先导槽的滑过,使低层增湿,潜在不稳定度增大。c)降雹区域沙氏指数、K指数等都符合山西降雹标准。d)850hPa-500hPa有较强垂直风切变,使动力不稳定能量加强,为冰雹天气发生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e)特别是山区由于海拔高,山脉阻挡,气流辐合上升,容易产生局地强对流,诱发雹云生成,出现冰雹天气。  相似文献   

5.
利用建阳新一代天气雷达特征参数资料,结合常规探空资料和实况资料,对近6a(2008~2013)闽北春季(3~6月)地面降雹出现前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的演变特征、强中心高度(Ht)、风暴顶高(TOP)和组合反射率强度(CR)临界值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降雹前,94%的雹云单体的VIL出现了"跃增"现象,1个体扫时间△VIL≥12kg?m~(-2),且跃增后的VIL≥31kg?m~(-2),VIL跃增时间提前量△T平均为5.7个体扫时间;降雹前6min内总样本的Ht平均值高度陡降了1.4km,所有的小冰雹降雹前VIL都只有一次跃增,降雹前VIL多次跃增的,冰雹直径都较大。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1981—2017年北京地区1010个高精度冰雹灾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从年代际变化看,1981—1990年平均降雹日数为10 d,1991—2000年和2001—2010年年平均降雹日数均有所减少(5.67 d和4.33 d),而从2011年起,年平均降雹日数急剧增加到21 d。1981—1995年年平均最大冰雹直径总体呈增加趋势,2002年开始总体较小。从年变化看,冰雹日数的年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即初夏峰型,4月起降雹日数逐渐增加并在6月达到峰值,其后缓慢下降。从空间分布看,北京地区的降雹分布十分广泛,但高频次降雹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西北部延庆区,平均每年至少发生两次降雹,此外降雹高值区还出现在城区的海淀区。2010年后,降雹范围明显增大,同时降雹分布也由相对集中变为相对均匀。  相似文献   

7.
VIL和VIL密度在冰雹云判据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利用2002—2005年济南CINRAD/SA雷达资料,统计分析了基于网格的对流云的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分布特征,同时对VIL密度(VILD)及0℃层以上的VIL值(VILH)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冰雹云和非降雹对流云的VIL、VILD和VILH值有明显差异。降雹单体特别是强降雹单体在成熟前期有明显的VIL跃增现象,强降雹单体的VIL跃增量达15.4 kg.m-2。冰雹云的最大VIL、VILD和VILH平均值比非降雹对流云的最大平均值分别高出20 kg.m-2、1.7 g.m-3和16 kg.m-2。不同月份的VIL、VILD、VILH阈值对冰雹特别是大冰雹的识别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基本上是在VIL达到最大值后开始降雹,5~7月3个月降雹单体的降雹时间分别滞后于VIL跃增后的体扫时间约4.8、11.4和12.3 min。  相似文献   

8.
雹云的3参数概率判别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山东省雷达回波资料,天气和灾情实况,统计了回波顶高Hm强回波区顶高Hz回波强度Z与降雹概率的关系,给出单,双参数判别雹云的指标,提出用3参数降雹条件概率法判别雹云,指出了3参数识别指标对降雹的预示作用,这对强对流天气的短期预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冰雹云中降下来的固态降水物。一般在降雹的同时常伴有大雨、阵风和雷电,因此给局部地区农作物、果树和蔬菜造成严重灾害。辽宁西部地区降雹多出现在夏初和秋末,正值农作物和水果的生长和成熟期,如遭受雹击将带来重大经济损失。1988年8月11日绥中县李家乡降雹伤果225万公斤,减收约135万元。因此,观测冰雹,  相似文献   

10.
蒲城县是一个农业大县 ,位于渭北旱塬 ,地形南低北高阶梯型地貌环境 ,气象灾害频繁 ,尤以干旱、冰雹最为严重。蒲城县年降雹平均 4.2 d(见表 1 )。人工影响天气对于蒲城农业生产、社会稳定及农民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 1 蒲城县 1 991— 2 0 0 0年降雹日数 d   年份 1 991 1 992 1 993 1 9941 995 1 9961 9971 9981 9992 0 0 0合计平均雹日 2 2 5 2 4647 5 442 4.2  近年来 ,随着政府投入的加大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逐步完善了人影工作体系 ,紧紧抓住组织、制度和基础建设 ,已由过去单一的高炮防雹发展到目前的高炮、火箭防雹增雨…  相似文献   

11.
1 引言冰雹是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一场强烈的冰雹在很短时间内会使农作物、水果等遭受极大的损害,从而给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带来较严重的影响。辽西地区包括朝阳、阜新、锦州市及锦西市所辖的全部15个县(市),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该地区是我省冰雹多发区,每年都有较大范围的系统降雹,而局地性降雹则更加频繁,最多年份(1980)高达59天。每年大约有200万亩农田遭受灾害,绝收近四分之一.因此,全区多数市、县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些年一直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察看利用单站降雹频数Fs和区域降雹频数Fa制作的两种气候图的频数分布是否一致?我们绘制了该两种气候图,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引进了降雹频数凹凸度R,又引进了空间一致性表达式后,在两种降雹频数气候图上,它们高(低)值分布有84%的格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和张家口地区气象局的同志共同研制的雹雨分测自记仪已获国家专利,填补了我国人工防雹观测仪器中的一项空白。该仪器能够准确地将降雹降雨的起止时间记录下来,并能有效地将雹、雨分开并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一次强风暴三维结构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殷占福  郑国光 《气象》2006,32(9):9-16
2003年6月28日山东德州发生了一次降雹持续时间长、危害严重的强降雹天气过程。利用MICAPS、探空、NCEP资料,分析了降雹前的天气形势、能量场特征、含水量场。根据两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雹云的演变过程及流场结构。研究表明,降雹前在降雹区上空西边低层存在高能舌,在中高层西边存在负能量平流或负能量平流中心。此次超级单体风暴过程由单个单体发展而来,具有强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该超级单体的移动方向在盛行风向右侧约20°左右,属于右移风暴。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昭苏六次雹暴的雹谱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82年7月新疆昭苏地区6次降雹过程雹谱的连续取样资科,对该地区降雹雹谱进行了分类,并就雹谱的空间和时间序列分布作了分析研究,给出了平均谱的数学表达式。这些工作对研究该地区雹暴的成雹机制、设计人工防雹方案和检验其效果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双偏振天气雷达对2016年4月26日清远地区一次超级单体降雹进行分析,得出降雹单体具有BWER、三体散射特征。超级单体强回波中心深厚且回波顶高,速度图上低层深厚持久的中气旋和高层强烈辐散是此次过程主要特征。单体降雹前低层ZDR值在3 d B以上,降雹时ZDR值趋近于0并且0值区范围扩大;差分相移率KDP和相关系数CC特征表明同一层面上单体存在着雹水共存、干冰雹粒子、大冰雹三种状态,冰雹下落过程中表面层融化形成水膜使差分相移率值增大。HCL特征显示HA区与指状回波对应,对流云前端有BD区。降雹单体内雹区深厚,4 km以下雹区周边以过冷却水滴为主,4 km以上为冰粒。超级单体的VIL值有2次明显的跃增过程,第1个跃增过程对应单体开始降雹,第2次过程对应大范围降雹。  相似文献   

17.
我县自1964年以来,共降雹38次,其中灾情最重的是1975年6月6日、1982年4月12日、1982年6月17日、1983年8月28日。这几次降雹均出现在西北涡形势下。灾情最重的1982年6月17日冰雹,全县十六处公社受灾,受灾严重的地方,平地积雹三十多公分,总受灾面积三十万零五千七百八十亩。西北冷涡形势造成我县降雹,占总降雹次数的36.8%,这种形势造成的冰雹,灾情最重、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闪电监测系统限制,已有研究多局限于强对流天气的地闪(cloud-to-ground lightning,CG)活动特征。本文利用VLF/LF三维闪电监测定位资料,结合雷达观测等资料对北京地区一次典型大雹天气过程的全闪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雹发生前,闪电活动主要分布在对流系统的后部,闪电数较少,且以负地闪活动为主;降雹期间,闪电频数显著增加,云闪(intracloud lightning,IC)及正地闪活动明显加强,该阶段闪电活动主要集中在对流系统强回波中心及其前部雷达反射率因子梯度较大的区域;降雹结束之后,强回波中心基本移出北京,北京范围内的闪电频数明显减少。正闪比例在降雹发生前逐渐增大,在降雹期间稳定维持在较大值,降雹结束后迅速减小;云闪比(云闪频数/总闪频数)表现为降雹发生前和降雹结束后逐渐增大趋势,在降雹期间基本维持稳定少变。闪电的电流强度主要集中在5—50 kA之间,20 kA以下的低雷电流强度的云闪和地闪多发生在降雹期间及降雹结束后,而20 kA以上的高雷电流强度的云闪和地闪在降雹发生前占有很大比例,小于5 kA的云闪在大雹发生期间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地闪。降雹发生前及降雹结束后云闪发生高度在2-6 km,降雹期间有所抬升,约为2-8km。闪电频数峰值超前于降水峰值5-20 min。  相似文献   

19.
降雹类型及相关因子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全自动雹雨分测计所测16次降雹天气系统自记纸做雹雨分档、同步读数分析,得到5种降雹类型及相关因子的分布特征:(1)降雹强度特大类;(2)降雹强度中小类;(3)降雹总量特大且具有毁灭性灾害类;(4)雹量成脉冲式涌动;(5)降雹云系弱、持续时间长、降雹量小及强度弱。这对研究冰雹云的结构、雹胚的生成起引导作用,为模拟冰雹生成和落地提供了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冰雹的气候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台站38a的降雹资料,应用统计方法对黑龙江省的降雹规律进行分析.得到了黑龙江省冰雹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空间上,黑龙江省冰雹天气分布中北部多,东南、西南部少;时间上,降雹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基本都集中于10-20时;冰雹天气年际变化明显,70年代至今,年代平均降雹呈现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