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黄土高原农业生产气候脆弱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介绍了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概念和评估方案,并据此估算和分析了1990年和1997年黄土高原地区130个县市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分布现状;然后利用IPCC推荐的最新GCM模拟结果确定了我国西北地区未来2010~2050年气候变化情景,在现有和设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下分析了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可能变化,并讨论了有关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陇中黄土高原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及水热因子驱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陇中黄土高原27个气象台站1971~2013年气象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气候生产潜力,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分析其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升温明显,降水以及气候生产潜力呈波动性变化,实际产量占气候生产潜力的43.8%(2000~2013年),农业开发力度还待大幅提升。气候生产潜力南高北低,纬向分布差异明显;在热量驱动下温度每降低1℃,气候生产潜力减产22 kg·hm-2·a-1;温度每增加1℃,气候生产潜力增产18 kg·hm-2·a-1,热量不足对农业产量有明显抑制作用;在水分驱动下每减少10 mm降水,气候生产潜力将减产11 kg·hm-2·a-1;降水每增加10 mm时,气候生产潜力将增加10 kg·hm-2·a-1。在热量、水分双驱动时气候生产潜力同步叠加了水热条件的共同影响,加大水热供应量将会有效提升农业产量,并且使气候生产潜力差异性变化趋缓。驱动效益分析将陇中黄土高原划分为4个区域,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3.
青海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度带,高寒缺氧,气候多变,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危害区域大,由于特殊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决定了干旱灾害频发的特殊性。如果我们仅仅看到青海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而忽视干旱缺水问题对农业牧业生产、经济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构成的威胁,这对青海省情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作物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中国黄土高原7省51个气象站1961—2000年主要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EOF和其他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中国黄土高原气候生产力呈递减趋势;年和各季节的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大于全国同期增温速度;年降水量和作物生长季节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黄土高原气候暖干化使作物气候生产力下降。“暖湿型”气候对作物生产最有利,平均增产幅度为5.9%,而“冷湿型”气候对作物生产最不利,平均减产幅度为6.3%。  相似文献   

5.
根据当前国内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地质时期第四纪(距今250多万a)以来黄土高原演变与气候变迁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关系可归纳为:①第三纪以来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引起的中国大陆一系列差异性升降构造变化是黄土高原形成的决定性因素;②更新世时期青藏高原隆起所引起的强西风气流把中亚内陆沙漠地区的大量粉尘带到今天的黄土高原地区,形成了黄土高原;③现代季风是更新世时期青藏高原上升到某个高度之后的产物,但随着青藏高原高度不断增长,它对湿润夏季风的屏障作用越来越强,黄土高原气候开始由温暖湿润向干冷和干旱化方向发展,相应地植被种类和分布发生调整;④黄土高原植被对气候波动的适应具有重复性,即植物随着气候冷暖干湿的波动,生长区域南北移动;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在更新世时期主要是自然侵蚀造成的,全新世时期在遵循自然规律继续进行的基础上,又叠加了人类活动影响,使之呈现加速发展的特点;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受地质、降水、植被与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空间差异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6.
夏露  张强  岳平  刘君圣 《气象科学》2017,37(3):339-347
本文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站)2006—2012年陆面过程观测资料以及榆中站气象资料,分析了陆面各辐射收支分量对于气候波动的响应,并且研究了地表反照率年际波动变化,讨论了各陆面过程参数对于黄土高原气候背景年际波动的反馈。并且根据黄土高原降水类型将全年分为冬夏半年讨论,以得到更为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和相关关系。结果显示,2006—2012年气温降水的趋势与近年来黄土高原暖干化总趋势相吻合。地表浅层土壤湿度和温度都与气温、降水呈现很好的响应。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是地表反照率变化波动的原因。通过冬夏半年资料区分探究得到,长波辐射分量与气候要素的相关较短波辐射分量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更强。但总体而言,陆面过程对于该地区气候背景波动的响应机制是较为复杂的。  相似文献   

7.
陕北南部丘陵沟壑区及渭北早原地区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在我省陕北长城沿线以南,秦岭和关中平原以北,渭北早原与陕北南部中间间隔着北山,东邻黄河,西部是子午岭和关山,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个地区总的气候特点是: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比较好,气候比较温和,冷暖干湿四季比较分明,水热同季,雨季比较短,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多以阵性和暴雨形式出现。这些是对农业生产有利的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8.
为使我区农业生产登上一个新台阶,夺取第二个10年丰收,人们都很关心新疆气候对农业发展会有什么影响?以及未来10年气候的发展趋势.本文着重分析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新疆气候变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气象》1977,3(1):12-13
平凉地区处于六盘山、关山东西两侧的黄土高原上,地形复杂,山川塬都有,气候差异大,晚霜冻持续时间长,高寒山区个别年份在5月底和6月初还出现霜冻。晚霜冻对正在拔节、孕穗、抽穗的冬小麦和刚刚出苗的玉米等春播作物危害很大。因此,做好霜冻预报,开展群众性的防霜抗冻是气象工作为农业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掌握晚霜冻的气候概况 根据群众经验、作物生长发育期和气候特点,我们确定4月16日至5月15日,9月1日至10月10  相似文献   

10.
光照、热量、降水等气候要素,既是农业生产必需的环境条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农业收成的丰欠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极大。一个地区能否进行某项农业生产以及产量的高低,首先要看当地气候条件是否许可和人们对当地气候资源合理利用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四、黄土高原干旱频繁的解释从上述可知,黄土高原暴雨和径流并非很多,而干旱却频繁严重,是我国本部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普遍现象,是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的固有属性,还是黄土高原的特殊现象,下面就诱发干旱的主要因素试图作一些解释.(一)不稳定的生态系统按照气候干湿状况的不同,可分成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等类型,每一类  相似文献   

12.
苹果优质气候资源与区域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研究了苹果品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我国主要苹果产区的品质气候资料及其优质气候区域,研究证实了我国西北黄土高原、西部山区以及甘新等苹果产区,是我国优质苹果气候区。  相似文献   

13.
天水处于高原和平原分界线,又处在气候带分界线(秦岭)附近,气候复杂,气象灾害亦多。其中以干旱对农业生产威胁最大,这是天水农业生产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一、天水气候特点天水的气候特点是光能丰富,热量充足,垂直差异大;雨热同季,降水变率大。太阳年辐射总量达5500MJ/m~2,与华北相近,略高于东部同纬度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左右,与我省河东地区的其他地方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陇东位于黄土高原腹地,干旱频繁,尤其是伏旱,不仅影响当年秋田作物的产量,而且影响次年夏粮作物的收成。因此,做好伏早预报对党政领导部门指挥农业生产,合理安排农作物布局,制订抗旱对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陇东伏早,以前有人做过大量工作。关于青藏高原对伏旱气候形成的作用、伏旱的形成和预报,徐国昌等人做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气候变暖对农业影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我国气候变暖对农业影响研究的进展王馥棠(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1引言气候变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是当前特别引人关注,且意义深远的一个新兴科研领域。因为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引起明显的气候变暖,进而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  相似文献   

16.
农业气象开发及其实用技术的应用是推动日本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气候适应性为前提,有选择地在气候适宜区建立具有适度规模的基地,是日本现代农业具有规律性的一个基本特点,日本并根据自身气候条件的特点,袄圾所为、有所不为的农业发展战略,应有针对性地借鉴日本发展农业气象科研及其相关实用技术的经济教训,积极慎重地把四川盆地的设施园艺搞上去。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土壤湿度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利用黄土高原59个气象站1961—2002年月降水量和29个农业气象观测站从建站到2002年逐年4~10月旬土壤重量含水率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土壤湿度的地域和时间分布特征以及土壤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4~10月土壤湿度与降水量的地理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都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由于六盘山和太行山对东南季风的阻挡影响,在陇中和晋中黄土高原出现一条南北向的干舌;(2)采用年降水量和变异系数,结合植被地带,把黄土高原土壤湿度划分为5个气候区域:草原化荒漠带土壤严重失墒区、荒漠草原带土壤严重失墒区、草原带土壤失墒区、森林草原带土壤湿度周期亏缺区、森林带土壤湿度周期亏缺区。前3个气候区位于黄土高原中北部,经雨季之后,土壤水分不能得到有效恢复,土壤经常处于重旱或轻旱状态。后2个气候区位于黄土高原南部,土壤有季节性缺水现象。(3)土壤湿度具有动态变化规律。一般从7月份开始土壤湿度增加,但各区的增湿幅度有差异。(4)土壤湿度与降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气温呈不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受气候增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黄河流域的水循环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陆地水循环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为清晰认识水循环变化的全貌,并合理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量,需要综合考虑水循环各个要素之间的协同变化机制。同时,在“人类世”背景下,黄河流域水循环研究必须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包括植被变化和人类用水,其中人类用水主体为农业灌溉。自从实施生态恢复工程以来,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明显改善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径流、蒸散发、降水、土壤湿度以及地下水的一系列影响,且研究结论还存在一些争议,但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改善使得该地区蒸散发量增加基本达成共识,大多数研究支持植被改善减少径流的结论。黄河流域的农业灌溉方式主要为大水漫灌,其对地表蒸散发、地表水及地下水多个过程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针对黄河流域的水循环研究,讨论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该领域相关研究主要基于生物地质记录、历史文献和器测资料,研究了黄土高原气候在万年、千年和百年尺度上的演变特征,探讨了当时自然植被状况与气候变化的联系;分析了当代黄土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的主要特点.从较为宏观的角度,为研究黄土高原环境效应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20.
气候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基本宗旨是运用气候学的基本理论,解决国民经济各部门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趋利避害,为人类造福的目的。现将近几年来我国应用气候服务的主要情况简述如下。为农业服务气候为农业服务是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开展气候服务的首要任务。近年来,一般省、市、自治区都开展了农业气候资源的调查与区划工作,在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情况下,发展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另一方面是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探讨灾害性天气的气候规律,为研究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供依据。为了开发利用我国南方山区的自然资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