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习伦 《贵州气象》2003,27(3):22-23
利用望谟县1961~2000年共40年的气温资料进行分析,其结果为:进入80年代以来20年的平均气温较80年代以前20年的平均气温升高了0.13℃、最冷月平均气温升高了0.65℃,气候变暖明显。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正全球气候变暖已成共识。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几乎所有地区都在持续变暖。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显示,全球温度将进一步升高[1]。以1986—2005年为基准,预计全球地表温度在2016—2035年将升高0.3~0.7℃,2081—2100年升高0.3~4.8℃[2]。全球变暖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海洋温度及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相似文献   

3.
根据西沙海洋(环境监测)站的海面温度(SST)历史资料、1900—2016年Had ISST数据集中西沙海域1°×1°网格SST和其他气温历史资料,比较该海域不同气候基准期SST的差值,采用回归分析方法估算近100年、近56年SST的变化速率,探讨该海域SST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结果表明:1)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沙海域海洋站的SST基准值比Had ISST 1°×1°网格SST高0.13~0.19℃;2)1961—2016年西沙海域SST、南海区SST、华南沿岸SST与广东省年平均气温的上升速率在0.016~0.017℃/年之间;3)近100年西沙海域SST上升率为0.011℃/年,略高于同时期全球气候变暖速率(0.009℃/年)。  相似文献   

4.
近100年粤东沿海冬季海表温度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粤东海洋站1960~2009年冬季(1、2月与上一年的12月)海表温度(SST)、气温和风速的变化,得出近50年来粤东沿海每年冬季月份月平均SST异常的持续时间只有1~2个月,每年冬季平均SST与气温呈同步变化,且与冬季风强度呈显著负相关.近100年来粤东沿海冬季SST呈0.010 8 ℃/年的上升趋势,其中1987~2009年的上升率为0.026 ℃/年.引起冬季SST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东亚冬季风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北地区21世纪季节气候变化情景分析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使用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数据分发中心提供的7个全球海气耦合气候系统模式(CCC、CCSR、CSIRO、DKRZ、GFDL、HADL、NCAR)的模拟结果,对我国西北地区未来21世纪考虑温室气体增加(GG)和温室气体与硫化物气溶胶共同影响(GS)时,冬夏季的气候变化情景进行了分析.模式集成结果分析表明,我国西北地区的变暖趋势与全球、东亚和中国一致,但变暖幅度明显高于全球、东亚和中国.对未来100年各个季节线性倾向的分析表明,西北地区GG和GS时都是冬季变暖最大,可高达5~8℃/100a,且整个西北地区中新疆地区为最大变暖区.21世纪由于人类活动,西北地区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都将明显升高,其线性趋势可达4~6℃/100 a.由于全球气候模式对区域尺度的模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未来需要作更多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根据1959~2007年玉屏县的气温资料,进行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分析.表明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并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在20世纪90年代初玉屏县的气温有突变特征,之后为显著变暖阶段.1998~2007年10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8℃;最高气温变暖不明显,仅春季增温;最低气温增温幅度最大,特别是冬、春季的增温突出.  相似文献   

7.
近50年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玉米增产贡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黑龙江省1961—2008年22个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和玉米主产县的产量资料,确立基准时段,建立气温影响系数,分析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玉米单产增加/减少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近50年来,气候变暖总体上对黑龙江省玉米单产增加趋势有利。以1961—1969年为基准时段,相对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气候变暖的贡献率分别为16.8%、16.0%、20.9%和23.9%;以1970—1983年为基准时段,相对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气候变暖的贡献率分别为3.6%、9.2%和11.2%。  相似文献   

8.
 根据惠州城市和乡村1961-2004年逐月平均气温资料,对比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惠州城市和乡村的气温变化。结果表明:城市和乡村年平均气温均表现为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1和0.13 ℃/10 a,其中冬季变暖最明显。城市气温的增温率和增温幅度都高于乡村,城市化、工业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气温变化有重要影响,年和四季城市热岛效应的增温贡献率为28.9%~56.3%。1990年代中期开始的10 a与前34 a相比,城市年和四季热岛效应增温幅度平均为0.19~0.27 ℃,全球变暖效应增温幅度平均为0.17~0.73 ℃。城市热岛效应对1990年代城市气温突变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根据惠州城市和乡村1961-2004年逐月平均气温资料,对比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惠州城市和乡村的气温变化。结果表明:城市和乡村年平均气温均表现为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1和0.13 ℃/10 a,其中冬季变暖最明显。城市气温的增温率和增温幅度都高于乡村,城市化、工业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气温变化有重要影响,年和四季城市热岛效应的增温贡献率为28.9%~56.3%。1990年代中期开始的10 a与前34 a相比,城市年和四季热岛效应增温幅度平均为0.19~0.27 ℃,全球变暖效应增温幅度平均为0.17~0.73 ℃。城市热岛效应对1990年代城市气温突变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肖祥 《湖北气象》2000,(1):43-43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交替出现了若干冷暖时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指出,20世纪中国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前期(40年代中期之前)气候偏暖,中期(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气候偏冷,后期(80年代至90年代)气候再度偏暖.联合国气象组织宣布,20世纪10个最暖年都出现在1983年以后,其中有7年在90年代,1998年成为20世纪最暖的年份.据我国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分析结果,1987年以来,我国北方连续13年出现暖冬,冬季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1~2℃,局部地区某些年份偏高达3℃以上.这一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是一致的.据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1995年的科学评估报告,近百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其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且以中纬度地区变暖较为显著,一年之中以冬季变暖较为显著,一天当中以夜间最低气温的升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利用资源县1961~2017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t检验及M-K突变检验法对资源县57年冬季气候变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7年资源县冬季、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显著,线性倾向率为0.276、0.19℃/10a,冬季气候变暖趋势明显,对全年气候变暖贡献较大;2月份平均气温显著上升,线性倾向率为0.419℃/10a,对冬季变暖贡献较大;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更为显著,线性倾向率为0.448℃/10a,对冬季增温影响最显著;冬季平均气温的突变点发生在1996年;20世纪1960~1980年代为冬季低温期,冷冬大多出现在1980年代之前,暖冬1990年代之后呈明显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中的全球气候模式加权平均集合数据,分析了未来温室气体中等排放情景下(SRESA1B),青海高原不同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并分析了2020时段和2050时段青海高原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结果表明:2001—2100年青海各地气温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全省平均增温率为4.09℃/100年,年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全省平均变化率为62.63mm/100年。与气候基准年相比,2020年全省年平均气温升高1.44℃,全省平均降水距平百分率为4.18%;2050年全省平均升温幅度为2.63℃,全省平均降水距平百分率为8.75%。由于目前全球气候模式的分辨率还较低,气候模式在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因此所提供的未来情景数据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赖惠文  何振文  李明华 《广东气象》2009,31(4):24-25,30
利用惠阳站1953~2006年的气温资料,分析了惠阳站年和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气候带划分指标的变化特征和严重、异常冷暖气候事件。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变暖背景下,惠阳站与全国、全球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都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冬季的升温幅度最大、春季最小;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惠阳站的气候带划分指标有逐渐往北热带过渡的趋势;惠阳站的冷气候事件主要在气候变暖前;气候变暖后暖气候事件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变暖的科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根据目前主要的3个全球温度序列,1910-2009年的变暖趋势为0.70 ~0.75℃/100a[1].粗略地讲,目前已经变暖了0.8℃.如果把气候变化的阈值限制为2℃,则今后只有1.2℃的上升空间,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2].根据全球气候系统的概念[3],全球变暖不仅仅是地面温度的上升,还包含了冰雪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多年冻土的退化及全球植被的变化等等.这些变化已经、正在或将来可能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5.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组建的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组织全世界几百名著名科学家的科学评估报告指出“过去100年中全球气候总的趋势是变暖的,全球地面气温上升了0.3℃到0.6℃,如果人类不有效的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气候将持续变暖,在未来40年至50年内全球平均温度如每10年上升0.2℃,[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使用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WG1)2001年科学评估报告中给出的7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CCC、CCSR、CSIRO、DKRZ、GFDL、HADL、NCAR),对20世纪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作检测表明,从观测计算得到的近百年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暖0.75℃和近50年气候变暖0.88℃,很可能与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以及硫化物气溶胶增加有联系.所有模式的控制试验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暖趋势,但是,根据20世纪的排放,所有模式模拟出温室气体增加或温室气体与硫化物气溶胶增加,造成西北地区变暖平均为0.34~1.57℃/100 a和0.90~1.86℃/50 a.所有模式对21世纪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计算表明,21世纪由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增加,以及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增加,西北地区气温将可能平均升高2.79~4.50℃/100a.对21世纪未来降水变化的分析表明,由于温室气体增加,以及由于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增加,未来西北地区降水将可能增加48~60 mm/100a.由于全球气候模式在模拟区域尺度气候变化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类活动排放的多样性,因此,对未来的预测展望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近50年全球气候变暖对珠江口海平面变化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3  
根据1957~2006年全球温度和珠江口验潮站平均潮位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与珠江口平均海平面上升的关系,并对2030年珠江口海平面上升幅度作出预测。结果表明,近50年来珠江口海平面的上升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预测2030年(前后)珠江口平均海平面比1980~1999年高13~17cm。  相似文献   

18.
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分析   总被引:119,自引:0,他引:1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绍武  叶瑾琳 《大气科学》1995,19(5):545-553
本文对比分析了IPCC,Vinnikov,Jones及Hansen的北半球,南半球及全球共12个地面温度序列,以及中国的气温序列。资料为1880—1991年。近百年气候变暖的速度为0.5℃/100 a。温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占序列总方差60%以上。但气候变暖有突变性,在1890年代中,1920年代中及1970年代末有3次突然气候变暖。分析表明,总的变暖趋势与CO2浓度及太阳活动有密切关系。火山活动也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前两次突然变暖可能与火山活动沉寂有关。最后一次突然变暖则可能是温室效应加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石家庄市1961—2013年气温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线性趋势图、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石家庄近53a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3a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20世纪80年代后期升温显著;年平均最高气温增温率仅为0.107℃/10a,增温趋势平缓,而年平均最低气温增温率为0.594℃/10a,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说明气候变暖趋势显著;高温日数的增加,气候变暖趋势已成为必然。四季平均气温呈线性上升趋势,春季、冬季变化幅度最大且具有继续升温的趋势,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夏季、秋季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20.
近10年全球变暖停滞了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分析了与近10年(1999—2008年)全球变暖停滞有关的几个问题。首先,虽然1999—2008年全球平均温度增量接近零,但是这10年仍是30年来平均温度最高的10年。其次,自然变化如火山活动、太阳辐射、ENSO及大洋热盐环流变化可能影响全球平均温度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但是不大可能改变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最后,用全球及中国的观测资料证实1999—2008年中国平均温度增量为0.4~0.5℃/10a,即中国的气候变暖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