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气象知识》2019,(1):12-15
9月15日凌晨,22号台风“山竹”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的卡加延省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以上(65米/秒,超强台风),给菲律宾带来了暴雨和最高时速达85米/秒的强风,并引发了高6米的巨浪。台风“山竹”引发的暴雨和强风摧毁了吕宋岛大片的农田和许多房屋,造成菲律宾约81人死亡,59人失踪。  相似文献   

2.
奚熙贤 《气象》1986,12(4):36-37
第7届全国台风学术交流会于1985年11月—8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13个省、市54个单位的台风科研和预报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36篇,74篇论文在会上作了报告,反映了近两年来我国在台风暴雨,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  相似文献   

3.
何纪武 《浙江气象》2004,25(2):32-35
0312台风"科罗旺"是2003年在我国登陆最强的一个台风,给海南、广东、广西3省带来巨大损失,本文利用常规资料和卫星等资料,对其路径及其暴雨成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势力强盛的西太平洋副高经历一次短周期活动,是台风先向西南西移动,后转向西北西的主要成因;低层台风中心附近涡度长轴方向预示其未来的移向;对流云团的不断旋入台风环流,低层水汽辐合、高层辐散和强烈的上升运动导致3省暴雨灾害.  相似文献   

4.
于群  陈益玲 《山东气象》1997,17(1):58-59
采用Turbo C语言编程,对省台Novell网上的WX文件中的台风路径、台风指令、台风预报、台风指导等报及重要天气根据所给时段进行报头查询,同时可查询BMJN文件中的行政公电报,并将所需报类写入Wna.ttt文件中并打印。  相似文献   

5.
关于西太平洋台风气候变异和预测的若干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王会军  范可  孙建奇 《大气科学》2007,31(6):1076-1081
在概述近几十年来关于大气环流和海温等条件与台风活动关系方面以中国学者为主的研究之后,重点介绍了最近关于西太平洋台风气候年际变异和预测研究的若干新的进展。主要包括:西太平洋台风活动频次和登陆中国台风的气候年际变化特征,以及从动力数值模式和动力统计方法两个方面如何进行台风气候的预测。关于台风气候的年际变异,重点介绍了有关台风气候年际变异和南极涛动、北太平洋涛动、北太平洋海冰覆盖面积指数以及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之间的联系。关于台风气候的动力数值预测,介绍了基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气候模式所进行的第一个针对西太平洋台风气候的预测试验结果。本文还介绍了一个动力统计预测模型及其回报情况。  相似文献   

6.
我国台湾省台湾山脉纵贯南北,海拔高度一般在1,800米左右,有22座3,500米以上的山峰。平均每年有1—2个台风穿过台湾山脉进入闽、浙、粤等省。我国气象工作者历来很注意台湾省地形对台风的影响,近几年又作了一些新的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关于台风涡旋的内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克勤 《气象》1979,5(2):8-10
在日常台风路径预报讨论和一些研究台风移动的文章中,常常谈到台风的内力。由于台风内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北方,因此有不少人把台风内力的作用理解为使台风向北移动,或者把台风偏离引导气流向北移动的现象解释为台风内力的作用。甚至,有人把台风的内力理解为决定台风移动的内因。但也有人指出,台风受到向北的内力并不等于产生向北的速度。由此  相似文献   

8.
4月1 0~1 4日,中国气象学会第2 5届台风委员会和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在浙江岱山联合主办了第十三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来自全国有关省(市)气象部门、军队及院校从事台风业务预报和从事台风或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的近1 2 0名专家汇聚一堂,交流了近两年来在台风研究和业务领域取得的成果。从会议交流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台风研究工作十分活跃,各项研究进展迅速、成果喜人。雷达及云迹风、TRMM、AMSU、QuikSCAT等卫星非常规资料的应用发展迅速;台风数值模式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台风数值预报的初始场形成技术的进展,可望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9.
山地地形对台风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延亭 《气象》1982,8(6):8-10
大家知道,在适当的环流条件下,如果台风遇到有利的地形,其降水量往往会成倍增长。近年来,有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地形在台风降水中的作用,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本文提出一个简单的、定性的台风降水分布图象,为预报台风降水在山坡上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台风预警服务系统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气象台在八五期间研制的台风预警服务系统。该系统内容包括历史台风资料检索,实时台风信息收集处理,台风预报警报产品制作,台风服务产品分发,台风服务参考信息,用户档案库管理等。  相似文献   

11.
国家气象中心台风数值模式的改进及其应用试验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在国家气象中心台风数值模式中进行了扩大预报区域,两次嵌入人造台风模型和模式网格初始移动3个方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个方案对台风路径预报效果都有所改进。该文还介绍了应用国家气象中心台风数值模式进行台风中心强度预报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两年来,我们在台风预报中着重使用了卫星云图,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所介绍的南海台风和西太平洋台风预报经验,是根据卫星云图资料作出的,它的目的是想直接在卫星云图上,从云系结构和云系分布的外形特点入手,找出作台风动向、发生和发展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预报准确率,我们做了在台风进入防区时(以下简称进防),用县站气象要素与省台环流分型相结合,作台风登陆地段预报的试验。经过1977和1978两年的实践检验,16个进防台风的预报有15个与实况符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充分利用国家科技部大力推行的DVB-S共享数据平台,加强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发挥卫星垂直探测器(ATOVS)资料在我国数值天气预报以及监测重大灾害性天气系统中的作用。该文介绍了基于DVB-S系统的NOAA/ATOVS资料的处理、分析与显示系统的概况及主要功能,并以2005年7月人们关注的台风“海棠”为个例,展示了利用该系统在监测和分析台风或强对流天气时的独特优势。该系统的建立,将解决省、地气象部门不能实时获取ATOVS资料的问题,并将推动ATOVS资料在气象以及相关部门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秦宏德 《气象》1982,8(11):42-44
台风以其大范围的狂风、暴雨和大海潮等三种灾害给国计民生造成严重的损失。六十年代,我国在北起山东南至广东、广西的沿海地区除有3厘米、5厘米的雷达外,还设置了警戒和监测台风的10厘米波长雷达网。这些雷达的台风降水回波资料为台风的定位和预报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天气雷达均属非相干雷达。警戒台风的雷达也不例外。它只能探测台风降水回波的空间分布、强度和演变情况。雷达气象工作者根据台风降水回波分布型式的各种特点找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的方法。下面将作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6.
《气象》2021,(6)
回顾了自"八五"科技攻关以来国家气象中心台风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发展历程,包括我国第一代区域模式台风数值预报系统、全球谱模式台风数值预报系统以及中国气象局自主发展的GRAPES全球模式及区域台风数值预报系统。比较不同时期台风数值预报系统的关键技术特征和预报性能,重点介绍GRAPES区域台风模式的主要技术成果,并对国家级台风数值预报系统未来5年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充分利用国家科技部大力推行的DVB-S共享数据平台, 加强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的广泛应用, 特别是发挥卫星垂直探测器 (ATOVS) 资料在我国数值天气预报以及监测重大灾害性天气系统中的作用。该文介绍了基于DVB-S系统的NOAA/ATOVS资料的处理、分析与显示系统的概况及主要功能, 并以2005年7月人们关注的台风“海棠”为个例, 展示了利用该系统在监测和分析台风或强对流天气时的独特优势。该系统的建立, 将解决省、地气象部门不能实时获取ATOVS资料的问题, 并将推动ATOVS资料在气象以及相关部门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志烈 《气象》1977,3(8):11-12
台风是夏秋季节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一种天气系统,因它引起的狂风暴雨和高潮等灾害性天气都与台风路径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作台风预报时,我们首先关心的是台风的移动路径。下面我们对影响台风运动的三个基本因素及其在分析预报中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正>超强台风是台风中的王者,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力高达16级或以上,来势汹猛,破坏性极大,是浙江省防御自然灾害重中之重。纵观浙江气象史,超强台风最令人难忘。1956年"八·一"超强台风震惊全国,象山县深受其害,3401人不幸遇难。国产首部灾难大片"超强台风",剧本以真实事件为素材,就取材于2006年8月10日登陆浙江省的超强台风"桑美"。1949—2018年70 a间,在浙江登陆的台风共43个,其中超强台风10个,占所有登陆台风数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广西台风致灾防御对策业务系统的结构、特点、功能及业务流程,并对其中的广西重大台风灾害资料数据库和台风减灾对策库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