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象科技》1977,(5):4-5
1977年2月27日至3月6日,农林部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了东北地区抗御低温冷害经验交流会。会上总结了低温冷害的发生规律,交流了抗御低温夺丰收的经验,制定了北方地区抗御低温冷害研究协作计划。现将该协作计划简介如下: 一、提出依据低温冷害是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以东北三省为例,解放后的27年中,发生过8次低温冷害灾年,一般3—5年一遇。低温冷害使粮食产量下降20—30%,  相似文献   

2.
低温冷害是辽宁省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特别是对棉花危害更大。农作物常因低温冷害而减产降质,解放后出现的几个低温冷害年,棉花减产达20—60%。严重低温的1976年,全省棉花亩产下降到12斤,比1949年产量还低。 本文以辽宁省棉花低温冷害农业气象科研协作组的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探讨辽宁省棉花低温冷害指标和气候关键期,分析低温冷害的地域分布规律,并对全省低温冷害区域作了划分,最后从农业气象角度讨论了棉花低温冷害的防御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县作物生育期5—9月的积温仅有2400℃,无霜期只有120天,低温冷害是造成农业歉收的主要因素。因此,做好以低温冷害为中心的年景预报是我们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重要课题。 一、气象条件与丰歉年景的关系 1.丰歉年景分析 为了研究气象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我们利用指数方程Y=128.10~(0.0131),从单产记录中滤掉生产水平提高对产量的作用,得到了近似的由单纯气象因素影响的产量曲线图,从图中看出气象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根据气象因素与单产的关系的分析和实际调查结果,确定以±25斤(相当平均单产的±14%)为划分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玉米干旱与低温冷害复合逆境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1—2016年黑龙江省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中水分亏缺指数(K CWDI)、≥10℃积温距平(H)指标,分别对玉米出苗—乳熟期干旱、低温冷害进行判识,规定同一站、同一年内干旱、冷害均有发生为两种灾害复合发生,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以数理统计方法构建K CWDI和H与玉米产量的关系模型,同时应用比较方法探讨两种灾害单一发生及复合发生的温水逆境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6年,研究区玉米出苗—乳熟期K CWDI、H的变化较好表达了研究区水资源空间配置特征及气候变暖趋势;分析期内,研究区玉米出苗—乳熟期累计发生单一干旱242站年,单一冷害76站年,干旱、冷害复合发生91站年;干旱、冷害复合发生随时间呈减少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密集发生,之后发生频率下降,空间上呈西多东少趋势,松嫩平原西部为频发区;玉米出苗—乳熟期H和K CWDI与玉米单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或P<0.01),在一定温度、水分范围内,H减少、K CWDI增大,玉米单产呈下降趋势;总体上,存在干旱、低温冷害单一发生或复合发生程度愈重则单产愈低的趋势。比较干旱、低温冷害复合发生和单一发生对玉米单产的影响可见,复合发生中干旱(低温冷害)的时间、日数、程度等与单一发生的干旱(低温冷害)相当时,则干旱(低温冷害)与低温冷害(干旱)复合发生对玉米单产的影响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5.
盘锦水稻产量灾损风险及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和文  李春  曹士民  杨文艳 《气象》2008,34(5):38-43
应用滑动平均模拟方法,计算了盘锦地区1977-2006年30年水稻趋势单产,并据此求算出气象产量.以减产率>5.0%界定灾年,分别从不同气象灾害损失等级出现的概率、变异系数等角度综合分析了盘锦地区水稻生产的灾损风险.并通过计算水稻产量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寻找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和气象灾害.结果显示:盘锦地区水稻产量波动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减小,盘山县的灾损风险大于全市水平;热量条件的丰欠是造成盘锦地区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其中5-10月≥10℃的积温,5、6月份的平均气温及9月份平均最高气温对产量影响显著;而在5月、6月和9月该地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是低温冷害,这与实际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6.
东北低温冷害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低温冷害是威胁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解放后,东北三省先后出现7—8个低温年,灾情波及范围和作物减产程度有增大趋势,特别是1969、1972和1976年,三省粮食减产均在100亿斤以上,严重地影响着国民经济计划的执行和发展,党中央对此十分关注。为此东北三省气象系统和农业科研部门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生产部门采取了许多防御低温冷害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北方,甚至南方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农作物冷害,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近年来,冷害问题已引起重视。按年份平均,我国北方地区平均每3—5年发生一次冷害。如解放后的二十八年中,东北地区就发生低温冷害八次,仅一九七六年由于低温冷害就造成东北三省粮食减产一百多亿斤。高温热夏年和低温冷夏年造成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大幅度波动,如一九七六年为低温冷夏年,黑龙江省因冷害减产粮食总产仅只240多亿斤。而一九七八年为高温  相似文献   

8.
北方水稻低温冷害指标持续适用性检验与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农业气象指标的可持续适用性检验与比较,对提升农业气象业务能力意义重大。应用北方地区代表县(市)1960—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和历年水稻产量资料,计算冷害温度指标界定水稻冷害发生的正确率,对中国北方水稻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常用的指标进行应用效果检验,并比较适用性差异。结果表明,界定水稻延迟型冷害的5—9月气温指标稳定适用,正确率达到78%左右,可持续性好;积温差额指标也比较稳定,可以继续应用;但是积温距平指标判定冷害的正确率较低,多数地方不宜继续使用。界定水稻障碍型冷害的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及其持续时间指标比较稳定可靠,多数县(市)可以继续应用,但少数县市应暂停使用;日最低气温指标界定冷害的正确率略高于日平均气温指标。多年来,这些指标尽管要素和原理不变,但在适用性及可持续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年代和区域差异,应选择使用并及时修订过时的指标,以适应气候变化和水稻栽培。  相似文献   

9.
我所地处黑龙江省佳木斯北,松花江北岸冲积平原上,46°53′N,130°18′E,海拔在76—83米之间。在水稻栽培20年的历史中,曾先后出现5次低温冷害,如1964、1969、1971、1972、1976年等,几乎每3—5年出现一次,冷害年份约占25%左右,冷害年水稻亩产比正常年份减产30—45%,不仅当年减产严重,还影响稻种质量和数量,给次年水稻生产亦带来很大被动。  相似文献   

10.
利用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69个市(县)1961~2003年5~9月逐日气温、玉米发育期与冷害资料,用积温距平作为判别玉米低温冷害发生的主导因子,获得玉米主要发育时期冷害发生指标体系及其风险程度,构建玉米低温冷害风险预报模型;分析了43年来玉米低温冷害发生风险的趋势变化,采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趋势检验。结果表明:1961~1983年为玉米冷害发生的高风险时期,其中1964、1969、1972、1983年是玉米冷害发生的最高风险年。1984年之后为冷害发生的低风险时期,尤其在所研究的后几年各地的UskU0.05,表明此时期积温距平水平上升趋势明显,发生玉米冷害的风险很低;玉米低温冷害风险预报模型能够对冷害发生风险、冷害程度、发生范围进行动态预测预报和灾害评估,预报模型的检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1引言白山市位于长白山脉西南方,山岭纵横,沟谷交错,地形复杂,其气候特点是温差大,低温冷害年份多,占历史有资料以来的25%左右。以全市粮食产量与低温冷害年关系看出:凡是粮食产量为欠收年,均发生在低温冷害年中。如果我们能够用上年气象资料,预报出下一年是否为低温冷害年,并建议多种一些中、早熟品种,使粮食产量获得较好收成,则是我们气象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有力体现。2低温冷害年标准低温冷害年标准有两条,即5月—9月平均气温距平和≤-2.5℃,6月—9月平均最高气温距平和≤-2.5℃,两条有一条达到就可以…  相似文献   

12.
气候因子与云南粮食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剑 《应用气象学报》2000,11(2):213-220
该文分析了云南近50年气候生产力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重点对气温、降水与小麦、水稻产量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12月至翌年2月的降水是小麦增减产的关键因子, ≥10 ℃的积温比降水更有利于水稻生产.同时针对制约农业增产的重要气象灾害发生时期进行诊断, 发现小春作物的主要气象灾害是1~2月的冬旱和2~4月的倒春寒, 大春作物的主要气象灾害是5月干旱和7~8月的低温冷害.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夏季低温冷害是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上的主要灾害之一.在严重的低温冷害年,粮食产量可减产几十亿甚至百亿斤以上. 所谓夏季低温冷害,是指在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个生育阶段,气温低于作物所需要的临界温度而造成的严重减产.近年来,许多研究都证明,低温冷害具有影响面积大、危害程度重、发生频率高等特点.调查,它不仅发生在中高纬度温凉地区,在低纬甚至赤道地区也有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王琪 《吉林气象》2010,(3):19-24
2009年我省作物生长季降水少,平均气温正常稍高、积温正常稍多,日照正常,属于平温少雨年。气象要素时间和地域变化异常,极端气象事件群发。5月高温少雨,六月低温多雨,7月低温少雨,8、9月气温稍高、降水少,初霜偏早。气象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弊多利少,弊远大于利,发生了多种农业气象灾害。5月中旬各地发生短期春旱,6至7月间各地发生多年少见的低温冷害,8月中西部等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伏旱,9月多数地区发生了早霜冻和秋吊。在整个农业生产季节内,除了大田播种出苗和幼苗生长期间土壤水热条件较好外,再无有利条件,中、西部主要产粮区伏旱和东部地区低温和早霜灾害都是多年罕见的,导致粮食作物大幅度减产。  相似文献   

15.
对三江平原近年来干旱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剑非 《气象》1981,7(12):9-10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建国以来已累积生产粮食(包括大豆)一千二百亿斤以上。三江平原农业气候资源很优越,其多数农业生产地区大于10℃的积温为2300—2600℃,与欧洲的巴黎、柏林、华沙、基辅一线热量相同。而在作物生长旺季(6—8月)比上述同积温地区的温度还要高2℃左右,有利于玉米、大豆、水稻等喜温作物生长。在作物生长季(4—9月),降水量也比上述地区多100—200毫米,雨热同季非常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 旱、涝、低温是三江平原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其中又以涝灾为害最甚。而1975—1979年却持续干旱,并给三江平原的农业生产和开发带来不少新的问题;生态平衡的失调更引起各方面的关怀。本文将着重对三江平原干旱的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东北三省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杨若子  周广胜 《气象学报》2015,73(6):1141-1153
东北三省是中国玉米主产区之一,也是“东北玉米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农业气象灾害的高发、频发已经严重地威胁到该地区玉米的生产安全,迫切需要弄清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危险性,为玉米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基于1981—2010年东北三省气象数据,结合最大熵模型对东北三省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低温、干旱和洪涝)综合危险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低温冷害对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的贡献率随时间成减少趋势,旱灾对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的贡献率则随时间成增加趋势,洪涝灾害对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的贡献率随时间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1981—2010年各农业气象灾害对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的平均贡献表现为低温冷害> 干旱> 洪涝。东北三省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危险性由北向南成减小趋势,其高值区主要位于东北三省的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黑龙江省的低温冷害和洪涝灾害危险性较大,而吉林和辽宁省沿海地区气候条件较好,玉米生产受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较小。1981—2010年东北三省玉米3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高值区随时间变化成减小趋势,低值区随时间变化成增加趋势。同时,基于最大熵模型构建了东北三省玉米3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评估模型,其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下的面积达0.823,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东北三省灾害综合危险性分布。  相似文献   

17.
《气象科技》1977,(4):34-34
我站利用《气象科技资料》1976年第3期附刊所提供的环流资料,试做秋季低温预报,初见效果。具体做法是以本站9-10月第一次出现连续两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0.0℃作为秋季低温,这种情况出现对后季稻的扬花、授粉有不利影响。我们用500毫巴西太平洋月平均副高面积指数1-5月份之和作横座标,上一年9月份亚欧平均经向环流指数作纵座标,对秋季低温出现日期作点聚图,在图上画出等日期线,发现这个图有很好的规律性(二十二年中仅1966年一年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石河子棉区4个气象站1971-202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计距平、均方差、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石河子棉区10℃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河子棉区各地及全区≥10℃初日呈显著提前趋势,≥10℃终日略微推迟,≥10℃持续日数显著延长,≥10℃积温明显增多。≥10℃积温及持续日数均在1964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10℃积温主要在5-9月,7月为高峰值。≥10℃积温正常年份最多,概率超过64%,依次向两端递减。≥10℃积温偏低地区主要在莫索湾,≥10℃积温偏高地区主要在乌兰乌苏。阶段Ⅱ(1995-2020年)与阶段Ⅰ(1961-1994年)相比,≥10℃积温3500-3800℃·d明显减少,3800-4100℃·d明显增多。气候变化背景下,石河子棉区热量条件有较好的改善,棉花低温冷害会有所减轻,石河子棉区品中布局仍应以早熟或特早熟为主。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春播至秋收期间吉林省天气气候特点是气温稍高、积温和降水量基本接近常年,降水量较近几年明显偏多,积温较近几年略少。主要产粮区作物生长季积温、降水量和日照基本能满足玉米等主要粮豆作物的需求,且要素搭配和季节分布比较适宜,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结实;农作物主要生长季异常气候现象较少,各地没有发生较大范围比较严重的旱、涝、冷害、大风和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初霜期正常稍晚,主要粮食作物在霜冻前正常成熟。但中、轻度的局地农业气象灾害仍然存在,如播种出苗期低温阴雨、中部地区汛期出现局地内涝、西部部分县(市)发生伏旱。总体上看,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多弊少,且利远大于弊。比较适宜的农业气象条件是全省粮豆总产量创历史新高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利用新疆喀什市气象局197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运用线性回归、P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喀什市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a喀什市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并于2000年发生了增暖性突变;无霜期明显延长,于1999年从一个相对偏短期跃变为一个相对偏长期;各界限温度积温和持续日数均呈增加趋势;0℃积温在2004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20℃初、终日,持续日数,活动积温均在1999年发生了突变,其它各级农业界限温度出现日期、持续日数及活动积温未出现气候突变现象。喀什市热量资源整体增加趋势对农业生产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