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掌握新疆天山北坡酿酒葡萄成熟期降雨特征,对科学制定酿酒葡萄种植规划,采取趋利避害的生产管理技术措施具有实际意义。基于天山北坡35个气象站1961-2016年8-9月逐日降雨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和ArcGIS空间插值技术,对过去56a该区域酿酒葡萄成熟期(8-9月)降雨日数、降雨量、连阴雨天气次数、连阴雨天气降雨强度等要素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并对照前人关于该区域酿酒葡萄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成果,对酿酒葡萄不同适宜种植区葡萄成熟期降雨特征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山北坡酿酒葡萄成熟期(8-9月)降雨日数、降雨量、连阴雨天气次数、降雨强度、大量以上降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均总体呈现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的特点。1961-2016年,研究区酿酒葡萄成熟期除降雨日数总体以-1.16d·10a-1的倾向率极显著 (P=0.001)减少,大量以上降雨日数以0.07d·10a-1的倾向率显著 (P=0.05)增多外,降雨量、连阴雨天气次数、连阴雨天气日数及其降雨量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天山北坡酿酒葡萄种植气候最适宜和适宜区葡萄成熟期的降雨量、降雨日数、连阴雨天气次数、连阴雨天气日数及其降雨量都很小,期间总降雨量大多不足40 mm、降雨日数少于20 d、大量以上降雨日数不足1 d、连阴雨天气次数少于0.3次、连阴雨天气日数少于5d、连阴雨天气降雨量不足25mm,该分区降雨量以及连阴雨天气少,对提高酿酒葡萄产量和品质十分有利。酿酒葡萄次适宜种植区葡萄成熟期降雨天气稍多,降雨量40~90 mm、降雨日数20~25 d、大量以上降雨日数1~2 d、连阴雨天气次数0.3~1.0次、连阴雨天气日数5~8 d、连阴雨天气降雨量25~40 mm,对酿酒葡萄产量和品质有一定不利影响。天山北坡8-9月降雨量90 mm以上、降雨日数30d以上、大量以上降雨日数2d以上、连阴雨天气次数多于1.0次、连阴雨天气日数8d以上、连阴雨天气降雨量40 mm以上的区域均在海拔1500m以上的山区,该区域恰恰也是酿酒葡萄不适宜种植区,因此对酿酒葡萄无影响。综上所述,新疆天山北坡酿酒葡萄种植区尤其是适宜及最适宜种植区葡萄成熟期的降雨量、降雨日数、连阴雨天气次数和日数都较小,且近56a稳定少变,因此,对该区域酿酒葡萄生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旱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采用旱涝受灾率、成灾率、降水变率、脆弱度、灾害损失率、干旱指数等要素,评估了江西省旱涝灾害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根据江西省旱涝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提出防灾减灾对策,防御和减轻旱涝灾害,以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每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涝风险,且洪涝风险大于干旱风险;干旱风险的变异程度小于洪涝风险.其空间分布为干旱风险北部重于南部、山区轻于平原;洪涝风险东部重于西部、南部轻于北部.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酸雨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江西省气象部门12个酸雨监测站2007—2011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江西省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年来江西省酸雨污染总体上有缓和趋势。夏半年酸雨污染较轻,其中8月的污染最轻;冬半年酸雨污染较重,其中1月的污染最为严重。整个江西省都受到酸雨污染的威胁,但污染程度分布不均,江西中西部的吉安、宜春以及东北部的景德镇污染较为严重,江西中东部的鹰潭、上饶以及西部的萍乡污染较轻。通过对酸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发现,江西省降雨的pH值随降雨量的增加先减小再增大,小雨、中雨和大雨的pH值较小,而暴雨和大暴雨的pH值较大。850 hPa层为北风(N)、东北偏北风(NNE)、东北风(NE)或东北偏东风(ENE)(总方向角为348.75°—78.75°)时,南昌降雨pH值较高,东南偏东风(ESE)时南昌降雨的pH值较低;850 hPa层为东风时赣州降雨的pH值较高,北风(N)时赣州降雨的pH值较低。  相似文献   

4.
集合不同观测降水数据优势,获取更为精细化降水产品,可以更好地再现区域降水时空异质性,这也使得多源降水数据精度评估、校正及融合应用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从降雨时空一致性、降雨量误差、日降雨事件探测能力方面对广西TRMM降雨产品进行了精度评估,并对比分析了TRMM对干旱的评估效果。结果表明:(1)广西TRMM降雨产品与气象站观测降雨存在显著的时空相关性,日尺度相关系数最低为0.5~0.6,月、年尺度相关系数则均在0.7以上;(2)广西TRMM降雨量总体略偏大,其相对偏差主要在0~10%;(3)TRMM产品在广西地区的日降雨事件探测能力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在强降雨月份POD>0.75,但也存在降雨量较少的冬季月份准确率显著下降的现象。(4)TRMM降雨产品在广西干旱强度监测方面,能够揭示区域干旱的时空尺度效应和强度累积效应,具有比有限地面站点数据更精细化的空间异质性表达。相关成果有望促进区域多源降雨数据的校正及融合应用研究,为区域更有效的旱涝灾害评估、预报预警等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5.
以宝成铁路陕西段沿途5个代表站汛期逐日降雨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趋势分析法和突变分析法对1961—2010年降雨特点进行分析,并采用小波分析法对其未来演变趋势进行预测,为宝成铁路水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等级降雨日和降雨量及区域平均降雨日和降雨量均随年代减少,20世纪90年代出现减少的突变;各级降雨日和降雨量及区域平均降雨日和降雨量自北向南逐渐增多,除凤县和略阳外,降雨日和降雨量年际间均表现出一致的减少趋势,广元站减少趋势较显著;小雨和中雨以年际震荡为主,大雨及以上降雨以年代际震荡为主;区域平均降雨量震荡周期与大雨及以上降雨量较一致,区域平均降雨日震荡周期与中雨较一致;未来小雨、大雨及以上和区域平均降雨日及降雨量将持续偏多,中雨降雨日及降雨量将先偏少后偏多。  相似文献   

6.
根据连平站1963—1999年年降雨量和年蒸发量观测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倾向估计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连平县37年的降雨量和蒸发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雨量和蒸发量都在小幅度逐年增加,特别在20世纪90年代,降雨量最充足,蒸发量却比较少,可利用水资源最充沛。1963年降水异常,是出现干旱最明显的一年。降雨主要集中在3—9月,蒸发主要集中在5—11月,1月以及9—12月降雨量比蒸发量小些,易出现干旱;4—6月降雨量明显多于蒸发量,可利用水资源最充足。  相似文献   

7.
基于台江县气象观测站1970年1月—2015年12月逐年、逐月降雨量、雨日资料,采用线性趋向、累计距平等方法分析了台江县年、季降雨量和雨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台江县近46 a年平均降雨量呈减少趋势,雨日显减少趋势,除暴雨及以上量级雨量呈增加趋势外,其余量级为减少趋势,降雨量、雨日及量级雨量的趋势均说明降雨越来越集中,发生强降雨的频率在增大,从而易引发的气象灾害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四季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分布不均且呈减少趋势,其中春季和秋季降雨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且夏和秋两季出现强降雨的频率较大,秋季降雨量及降雨日数减少趋势率均为最大,秋旱发生的概率相对增大;年平均夜间降雨量大于年平均白天降雨量,在春季的4月最为明显,降雨强度夜间大于白天;逐年降雨侵蚀力及其降雨引起的土壤侵蚀潜能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不同降水天气系统自然降水特征及火箭人工增雨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统计分析了1981~2000年20年中15种降水天气系统影响下河北地区自然降水特征,并对火箭人工增雨的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统计分析表明:西来槽类、高空低涡类、冷锋、切变线和副高后部等天气系统是影响河北地区的主要降水系统,其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占到了90%以上;不同的天气系统在不同季节对降水的贡献有所不同,其中西来槽类的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均居首位,开展人工增雨催化作业机会最多;夏季降水系统最强,云水资源最为丰富,人工增雨潜力很大,是开展火箭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最佳季节,春秋两季增雨潜力明显比夏季小,冬季最小;倒槽、副高后部、台风低压、高空低涡类和气旋类等系统最强,日降雨量和单位面积降雨量明显比其它系统大,尤其对蓄水型火箭增雨作业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9.
贵港国家气象观测站从2009年起气象资料以自动站观测数据为准,本文利用贵港市1979—2013年历年降雨量、降雨日数、日平均气温、最高(低)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轻雾、雷暴日数等资料,对比分析贵港市30年及近5年的气候变化特征,为贵港市的气候评估、气象预报、气象防灾减灾以及地方经济生产等提供重要的科学的气象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霾天气气候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2011年江西83个常规站和南昌、赣州2个探空站的观测资料,对江西霾的气候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2 a来江西霾日总体呈上升趋势;霾日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明显,秋冬季多(12月最多)春夏季少(7月最少),4 a左右和8 a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显著,年代际变化主要为15 a左右的变化周期;江西霾日空间分布不均,呈现中北部多,南部及山区少的分布形势。霾与地面风速、大气逆温、海平面气压、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密切相关,低风速、大气逆温、高气压、高湿度和少降雨有利于霾天气的发生,反之,高风速、低气压、低湿度和多降雨不利于霾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1—2020年江西省逐日降水资料,基于Z指数分析确定了适用于江西省的旱涝指标。运用M-K检验、小波分析和EOF等方法分析了江西省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61—2020年江西省降水量年际变化大,20世纪90年代出现突变,但未出现显著的持续增加或减少。江西省干旱、雨涝事件存在准20 a主周期,从90年代开始偏涝年份明显增多,且雨涝呈增强的趋势。江西省旱涝主要存在4种空间分布型,分别为全区型、北涝(旱)南旱(涝)型、西涝(旱)东旱(涝)型、中心涝(旱)南北旱(涝)型,累计贡献率为83.61%。Z指数作为表征江西省旱涝指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南方夏秋干旱期间的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40多年来南方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7~9月夏秋干旱期形成干旱的主要天气系统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从干燥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综合分析,得出了南方最旱区位于湖南、江西中部.广西、贵州、湖南西北和东南山区、江西南部山区、安徽南部山区、福建-浙江沿海交界山区和苏北沿海为湿润区,人工增雨潜力较大.特殊地形所形成的焚风效应是形成湘中干旱不可忽略的原因.为南方夏秋期间对流云降水潜力研究和科学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江西干旱期间人工增雨天气条件与潜力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江西干旱期间的天气条件、气柱水汽量、对流云回波(云顶高、强度等)特征、作业技术方法等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江西省人工增雨作业的基本技术数据和指标,为江西省开展人工增雨抗旱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多种观测及再分析资料对江西省极端降水过程进行统计分类和天气学分析。采用百分位法、广义极值法对比计算江西省极端降水强度阈值标准,分析江西省极端降水事件的空间分布特征,筛选出2010—2019年江西省极端降水的典型过程,并进行天气学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 江西省各站极端降水强度阈值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由西南向东北逐步增加,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特征;2) 江西省典型极端降水过程发生在夏季(6—8月),主要分为梅雨锋、强台风、西北气流类;3) 江西省梅雨锋类极端降水占典型极端降水过程的70%,该类极端降水具有稳定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主要表现为南亚高压北跳至25°N以北,阻塞高压异常偏强,东北冷涡发展,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相结合,配合天气尺度稳定的切变线以及异常的西南暖湿气流,形成持续的水汽输送及异常的垂直上升运动中心。  相似文献   

15.
江西2003年特大干旱气候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1959年以来的历史气象资料,对江西2003年特大干旱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7-8月全省雨量之少位居历史第1位,9-11月雨量之少居历史第4位,7-12月雨量之少居历史第1位,7月一次年2月雨量之少居历史第4位;2003年江西伏旱指数居历史第3位,伏秋旱指数居历史第5位;动态干旱指数监测结果显示,干旱指数最高值出现在2004年2月21日,与实际旱情发展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6.
河南干旱年地面雨滴谱特征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PMS公司生产的GBPP-100型地面雨滴谱仪,对河南省唐河地区17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其中层状云降水14次,积云降水3次。17次降水量都很小,5次有降水而无量,8、9月总降水量分别为8.3mm和31.3mm,占常年降水量的15.6%,属特别干旱的季节,该文利用观测获得的13928个样本,分析了干旱年降水的微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曾燕  邱新法  徐萌  李亚春 《气象科学》2007,27(3):302-306
2004年秋季,江苏省绝大多数地区降水明显比常年偏少,丘陵及高岗地区受旱严重。为了直观获得全省干旱空间分布情况,采用“表观热惯量指数”方法,结合2004年11月8日NOAA/AVHRR资料反演的地表反照率和昼夜地表温度,生成了江苏省“表观热惯量指数”空间分布图,获取了全省干旱空间分布情况,并在2004年11月9—14日全省出现2—6 d的降水过程后,利用2004年11月18日卫星资料,及时分析了全省旱情缓解情况,取的了很好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南周边地区夏秋季节降水变化及相应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秀华  肖子牛 《大气科学》2015,39(4):653-666
利用云南省124站观测资料及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高分辨率降水数据分析了我国西南周边地区的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并进一步对该地区夏、秋季节降水的周期、降水与季风活动的关系以及旱涝时期环流背景做出分析, 以探讨其年代际变化的可能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我国西南周边地区的降水空间分布随季节演变, 西南地区处于降水量相对小值区, 各季节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以及年代际振荡特征。通过周期分析发现, 研究区域夏、季秋季降水均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尺度周期, 近年来西南地区连续干旱很可能是由夏季和秋季的年代际尺度周期负位相配合造成, 并且降水的减少与夏季风活动偏弱、季风持续时间偏短有关。夏季秋季少雨时期与多雨时期环流场存在显著差异, 表现为少雨时期我国东部低层异常的偏北风, 青藏高原附近高层异常的反气旋型环流, 多雨时期则相反。  相似文献   

19.
山东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GMS TBB和ECMWF的格点风资料,采用带通滤波、EOF分解和合成分析方法,对湖北省洪涝年出现“二度梅”年(1980、1998年)和无“二度梅”年(1991、1999年)的南海和青藏高原TBB的低频振荡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无)“二度梅”年,南海低频TBB在6~7月的振荡位相是相反的;在7月下旬~8月上旬,南海低频TBB为高(低)值位相,青藏高原低频TBB为低(高)值位相。南亚地区低频TBB场EOF1的空间分布形式呈“南负北正”(南正北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