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县地处南亚热带,是双季稻生产区,早稻全生育期从三月初至七月上旬,大于12℃活动积温2900—3100℃、日照时数450—550小时、降水量600—800毫米,气候条件比较好。但是过去对气候规律认识不够,在早稻生产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加上其他措施不当,产量年际变化较大。为了摸清早稻丰、欠年的气候条件,本文将历年早稻单产和气候条件关系进行定性相关分析,从中找出影响早稻产量的关键期和关键因子,以便采取措施趋利避害,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利用湖南省早稻产量与发育期、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和日日照时数等资料及早稻生理气象指标,在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动态预报方法的基础上,引进早稻生育期内对产量有较大影响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了早稻产量综合动态预报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早稻产量增减趋势预报和定量预报上,正(准)确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本地早稻产量一直不稳定,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尤其在品种布局问题上,未能充分考虑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致使在出现不利天气条件的年型里早稻大减产。系统工程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先进技术,它从全局出发,协调各个局部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最优为目标。因此,建立“气象灾害—早稻生产”系统工程模型,并作推广应用,可以充分利用气象技术,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对早稻生产的影响,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同时,系统工程技术在实际业务中的开发应用,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技术水平。为此,我们申请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早稻各生育时段农业气象条件进行分类;并用一组农业气象模式,在计算机上作各种组合条件下的早稻生长状况和产量模拟试验;构造影响指数C_a和C作为农业气象条件定量评估的依据;通过计算机终端输出早稻生长状况和产量动态监测结果,提供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和早稻生产决策方案。此外,还用决策分析方法讨论了上海早稻适宜的栽插密度。  相似文献   

5.
南丰县早稻产量波动的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9~1998年早稻产量与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找到了影响早稻产量的关键期和关键因子.进而分析了导致早稻产量波动的气象因子,建立了早稻产量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6.
近60年中国南方早稻气候适宜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中国南方早稻种植区10个省211个气象站点1951—20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生育期尺度的气候适宜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方早稻气候适宜度偏低,但基本上能满足早稻的生理需求,除云南省外,光照是限制南方早稻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降水是限制云南省早稻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1980年作为气候适宜度变化趋势的转折点,1951—1980年与1981—2010年2个时段内各气候因子适宜度及气象适宜度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海口地区杂交早稻产量构成因素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海口地区1982~2004年共23年杂交早稻生产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对杂交稻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气象条件分析得出:温度和日照是影响海口地区杂交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影响时期主要为分蘖期和灌浆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我国双季稻主产区南方10省(市)双季早稻的产量和面积资料,分析了我国双季早稻生产的地区分布和产量变化规律。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将我国10个双季早稻生产省(市)分为四个区;根据谐波分析,认为我国双季早稻产量的变化有明显的准两年及其倍数周期;应用积分回归方法,分析了影响我国双季早稻生产的关键气象因子。我们在产量预报业务化试验期间,应用周期分析、环流模式、温度降水模式及专家系统等多种方法预报双季早稻产量,得到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气候变化对早稻结实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寒  娄伟平 《浙江气象》2005,26(2):26-28,40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分析了早稻结实率与气象条件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992年后,由于梅汛期降水强度增大使得早稻空壳率增加,7月上半月高温或阴雨天气机率增高,使大穗型品种的营养不能得到满足,导致秕谷率增加,综合影响降低结实率.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技》1976,(1):24-24
广西南宁市气象台农气站李仕谟根据1973年南宁市郊早稻播种期间的气温比历年明显偏高,秧苗生长较快,但结果早稻产量不高这一事实,对早稻秧苗生长期遇到低温与其产量的高低进行了分析研究与试验。他首先分析了南宁市郊1951年以来历年早稻产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10年梧州市早稻生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评价,并重点分析生长期所遭遇的农业气象灾害对早稻产量的影响,从而找出该年度早稻减产的气象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对2010年梧州市早稻生育期的业气象条件进行客观分析评价,重点分析生长期所遭遇的农业气象灾害对早稻产量的影响.找出该年度早稻减产的气象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早稻温度适宜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71~2010年共40年的逐日平均温度资料和农业气象观测站的早稻资料,采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早稻温度适宜度模型,对水稻生长全过程及各生育期的温度适宜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广东省早稻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较高,总适宜度在0.8左右波动,但播种期、出苗期适宜度较低;适宜度空间分布状况是由北往南逐渐提高,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近40年来,广东省早稻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以0.0006℃/年的速率增加,根据变化速率,将广东早稻的适宜度变化分为强上升型、上升型、次上升型;气候变暖提高了广东全省早稻全生育期适宜度,降低了广东早稻生产风险.  相似文献   

14.
海口地区杂交早稻产量构成因素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刚 《广西气象》2005,26(1):41-42,50
利用海口地区1982~2004年共23年杂交早稻生产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对杂交稻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气象条件分析得出:温度和日照是影响海口地区杂交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影响时期主要为分蘖期和灌浆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杭州市1961~1986年早稻的光能利用率,并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光能利用率与早稻生育期中不同时段的直射散射比(S/D)的关系。一、早稻的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16.
张汝晶 《气象》1987,13(7):40-41
水稻改种早稻,不仅节省农业用水,而且为稻谷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近年来,河北省早稻发展很快,主要推广品种有“秦爱”、“粳冀7号”等。下面以保定市为例,通过水稻、早稻自然供水条件的计算分析,说明发展早稻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79年以来,我们针对陆川县早、晚两造生产的历史和现状、经验和问题,结合天气、气候特点进行分析,逐步摸清了水稻生产存在的农业气象问题主要有三个即:“龙舟水”对早稻的影响;低温冷害对晚稻的影响;早晚两造如何向中间靠拢的问题。集中力量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关于“龙舟水”与早稻生产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过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早春的低温阴雨天气作为影响早稻生产的关键因子,而忽视“龙舟水”对早稻影响的严重性。因此,在安排早稻播种期时,把春季气温回升的快慢作为播种早、迟的唯一依据。这样以往早稻播种就有两“常规”:一是暖春年份播种早(2  相似文献   

18.
罗北十二队在早稻培育壮秧、防止烂秧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播种的有利时机和秧田管理技术,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从一九六六年以来,早稻育秧基本上没有发生烂秧现象。这个队的主要育秧经验如下:1、掌握天气,适时播种早稻秧苗扎根生长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很严格,而春播期间的天气多变,时冷时热,早稻播种后天气温暧,有利于种子扎根生长,若遇到低温阴雨天气,则带来管理上的困难,容易造  相似文献   

19.
在生产实践中,早稻产量波动较大。这是由于早稻产量的形成过程受着肥料、病虫害、耕作技术水平和气象条件等的影响结果。为鉴定本地区影响早稻产量形成有利与不利的气象因子及数量关系,以便预测早稻产量,为适时播种、品种合理布局及采取趋利避害等农业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本站早稻广选三号七年共34个分期播种的平行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索在南宁这一特定的生态气候条件下,早稻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气候适宜指数在早稻产量动态预报上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易雪  王建林  宋迎波 《气象》2010,36(6):85-89
结合早稻生理特性和前人研究成果,分别构建了早稻温度、降水及日照适宜度模型,在此基础上,为反映多因子对早稻产量的协同效应,建立了早稻气候适宜度模型。根据不同时段的早稻气候适宜度,利用加权法,构建了早稻气候适宜指数。基于气候适宜指数与早稻产量的关系,建立了早稻气候适宜指标。并利用历年不同时段的气候适宜指数和早稻产量建立了早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回代检验和预报检验的丰歉趋势正确率、实际预报准确率均较高,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