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98年夏季嫩江和松花江流域东北冷涡暴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力  安刚 《应用气象学报》2002,13(2):156-162
选择了1998年9例典型的松嫩流域东北冷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东亚阻高、西太平洋副高和东北冷涡以及它们在强度和位置上的最佳配置构成了1998年松嫩流域持续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亚洲季风诸系统 (南亚季风, 副热带季风) 的水汽输送也是大范围强降水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 并且是与一般冷涡降水的最根本区别。冷涡系统自身独特的水平和垂直结构特征导致暴雨中心主要发生在系统中心以东大约6个经距的范围内, 而不是出现在冷涡中心附近及其以西地区。  相似文献   

2.
1引言东北冷涡是造成吉林省夏季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 ,因此也历来被气象工作者所重视,针对冷涡也进行了不少的分析研究工作。本文针对夏季东北冷涡造成的我省区域性暴雨天气从时空分布、降水特征、环流形势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最后建立了由东北冷涡造成吉林省暴雨的天气概念模型 ,供预报人员参考使用。2东北冷涡的定义东北冷涡是指在500hPa图上35°N~60°N、115°E~145°E范围内出现等高线的闭和圈 ,并伴有冷中心或冷槽配合 ,且持续3天或3天以上的低压环流系统。3东北冷涡的分型标准东北冷涡按其地理位置分为北涡、南涡和中间涡…  相似文献   

3.
东北冷涡暴雨是指在东北冷涡天气形势下,东北地区出现3个或以上气象站日雨量大于等于50mm的暴雨。根据东北冷涡暴雨的成因分析结果,应用1993~1995年6~8月日本数值预报传真图资料,针对东北冷涡暴雨形成的有利天气形势和热力、动力特征,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天气动力解释,选择数值预报因子,确定因子的可信度,采用MYCIN不精确推理方法,建立了东北冷涡暴雨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4.
东北冷涡暴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冷涡一般指活动在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具有一定强度的高空冷性涡旋。本文规定:高空500hPa和700hPa出现闭合的等高线、地面图上无锋面气旋的高空冷性涡旋,并且在此天气形势下,东北地区出现3个或以上气象站日雨量大于等于50mm的暴雨,其中必须在一个省内至少有2个站暴雨,为东北冷涡区域性暴雨日(以下简称冷涡暴雨)。本文应用1980~1989年历史天气资料,对于冷涡暴雨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成因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物理诊断分析,在冷涡暴雨形成的环境物理条件及其热力、动力特征方面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有助于深化认识冷涡暴雨与气旋暴雨形成的不同物理特征,为冷涡暴雨的预报提供物理因子和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1次由东北冷涡产生的辽西暴雨天气过程,利用T213再分析资料,应用MM5模式对东北冷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具有明显的移动特点;MM5模式对东北冷涡产生的暴雨强对流天气具有一定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6.
1引言东北冷涡暴雨是指在东北冷涡天气形势下,东北地区出现3个或以上气象站日雨量大于等于50mm的暴雨。根据东北冷涡暴雨的成因分析[1][2]结果,应用1993~1995年6~8月日本数值预报传真图资料,针对东北冷涡暴雨形成的有利天气形势和热力、动力特征,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天气动力解释,选择数值预报因子,确定因子的可信度,采用MYCIN不精确推理方法,建立了东北冷涡暴雨预报系统。2起始场根据东北冷涡暴雨发生前12~24小时500hPa冷涡中心分布的区域确定起始场为45~55°N、105~125°E,同时副高脊线(与125°E交点)或副高中心达20~…  相似文献   

7.
一次东北冷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学恭  孙永刚  沈建国 《气象》2001,27(1):25-30
利用MM5非静力模式成功地模拟了1998年8月8-9日一次东北冷涡切变型暴雨过程。发现本次过程中,低涡西北象限的强降水中心的产生是由于高层形成的强辐散,切变降水的产生由于偏南急流与偏东急流的交汇,切变带上升运动层明显低于低涡。同时,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偏南急流是本次过程主要水汽输送带。且对切变降水影响较大。偏南急流区水汽的减弱对系统(低涡、切变)的降水强弱有直接影响;西路冷空气加强主要使大气斜压作用增强导致低涡强度及降水增强;东路冷空气主要通过阻挡偏南气流形成抬升从而主要影响切变强度和降水。阻高则通过对上游低值系统的阻挡影响其位置和强度进而影响过程降水。  相似文献   

8.
以2009年6月8日个例为主,对东北冷涡造成的华北暴雨的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特征及降水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利用NCEP FNLs分析资料分析了东北冷涡的非对称结构特征、对流不稳定的建立过程和可能的释放机制。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具有非对称结构特征;除对流层中层风场、温度场结构较对称外,冷涡在对流层高层对应低槽、暖中心和高空急流,在对流层低层对应倒槽、暖舌,冷中心不明显;冷涡的负涡度、主要辐合辐散和上升运动中心分布在冷涡东南部;在冷涡东南部,对流层中层自西北伸向东南的干冷平流叠加在自西南伸向东北的暖湿平流上,造成对流不稳定迅速增长,且午后晴空辐射增温进一步加强了对流不稳定;冷涡系统建立对流不稳定的同时,冷涡东南部的上升运动为对流有效位能的释放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针对1次由东北冷涡产生的辽西暴雨天气过程 ,利用T213再分析资料 ,应用MM 5模式对东北冷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东北冷涡具有明显的移动特点 ;MM5模式对东北冷涡产生的暴雨强对流天气具有一定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2014年中国东北地区200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东北冷涡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了低空急流、切变对冷涡暴雨的影响;诊断分析了可表征冷涡暴雨过程中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热力不稳定条件的比湿、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散度、垂直速度、K指数等物理参数,研究了东北冷涡暴雨发生时上述各物理参数需要达到的阈值指标,利用研究的物理参数阈值指标以及低空急流和切变等配料因子构建了东北冷涡暴雨的"配料法"预报模型,结合ECMWF模式和T639模式数值预报产品将"配料法"暴雨预报模型进行了业务化应用试验及效果评估。结果表明,东北冷涡有66%会产生暴雨,冷涡暴雨多发生在7—8月;低空急流和切变对冷涡暴雨有触发作用,91.2%的冷涡暴雨发生时对流层低层存在急流或切变;基于"配料法"的冷涡暴雨预报TS评分比ECMWF模式和T639模式暴雨预报评分提高了7.4%和11.1%,且明显减少了暴雨的漏报率。  相似文献   

11.
郑州市近58a降雨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水文序列中常用的谱分析、有序聚类分析、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和Ma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别对郑州市1951-2008年的年降雨量、汛期和非汛期降雨量序列进行周期性、突变性和趋势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郑州市年降雨量保持平稳,但各年汛期和非汛期的降雨量分别呈现出增加和减少的趋势,而且非汛期降雨量减少的趋势性较为显著;年降雨量和汛期降雨量有较为显著的近似10 a的周期,而非汛期降雨量表现为不显著的3 a的周期;年降雨量、汛期和非汛期降雨量序列的突变点均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夏季旱涝分型及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曹乃和  吴志伟  陈新育 《气象》2003,29(9):37-41
对1961-2000年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8个站夏季(6-8月)累积降水距平进行EOF分析,根据有三个特和下向量将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旱涝趋势异常分成4种主要空间型:旱型、涝型、东旱西涝型、东涝西旱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它们与500hPa高度场异常的同时,时滞关系,得到一些对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汛期旱涝异常预测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两次典型强沙尘暴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豫英  赵光平 《气象》2003,29(9):18-2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应用天气分析及诊断分析方法,对2001年4月8~9日和2002年3月19-21日的两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气候背景、单站地面气象要素、环流形势、冷空气的强度及影响路径、沙尘暴的起沙源地、影响时间和范围等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强沙尘暴过程的沙尘暴源地基本相同,但由于环流形势、冷空气的强度、影响时间、蒙古气旋的位置及前期气候背景有所差异,因此对宁夏造成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及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叶香  姜爱军  张军  李崇志 《气象科学》2011,31(3):325-331
利用南京国家气候基准站1980—2008年能见度、相对湿度和天气现象等气象要素资料,剔除气象因素对能见度影响,采用百分位分析法、等级分析法和Ridit分析法,分析了由于空气污染造成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0 a来,南京市年平均和四季大气能见度整体显著下降,但其中“较差”和“一般”能见度出现频率显著上升,“较好”能见度则明显下降;四季能见度及其分布均呈现春、夏季节变化不同,秋、冬季节变化显著的特点;能见度呈逐年代降低但降幅减缓;能见度季节差异也呈逐年代减小趋势;此外,冬季能见度早在1987年起变差;并且本世纪以来,冬季能见度以“较差”和“一般”为主,其余三季均是以“一般”为主。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旱涝与水资源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黄嘉佑  张镡 《大气科学》1996,20(6):673-678
本文利用黄河流域1951~1990年期间逐月降水、 径流量及地面气温资料,作该地区蒸发和地下潜流量的估计,提出关于该地区可利用水资源的估计,并定义水资源指标。结果发现可用水资源与降水量有十分密切关系。但是它们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该地区降水量存在唯一的2.6年主要周期,而水资源则存在2.3和9 年的主要和次要周期。用相关分析方法比较这两序列和前年夏季、秋季、冬季及当年春季的大气环流场之间的关系,发现水资源与环流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与前年秋季和冬季高度场的相关上,与大气环流中高纬西风带系统和副热带系统强弱也有十分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1年5月1日-31日常规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及WS重要天气资料,运用天气学原理比较分析了2011年5月8日-10日、19日-21日山西省两次大范围的降水天气过程,给出这两次降水过程的异同点、系统演变特征、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及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7.
王喜  王琴  向阳  郑炜  李由 《山东气象》2020,40(1):134-143
应用常规天气图资料、FY-2E 云顶亮温(TBB)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和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对江苏2018年1月3—4日(简称“01·04”过程)、1月24—25日(简称“01·25”过程)和1月27—28日(简称“01·27”过程)3次暴雪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3次暴雪过程都是在500 hPa高空槽、中低层切变线、700 hPa西南急流和地面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暴雪过程中水汽主要来源于中层,降雪期间逆温层结始终存在。2)不同之处是,“01·04”过程中层暖湿气流先形成,水汽条件更好,而后弱冷空气自低层楔入,促使暖湿气流抬升,上升运动发展更为旺盛;“01·25”过程和“01·27”过程低层先形成冷垫,而后中层暖湿气流增强沿冷垫爬升,冷垫更冷,“01·25”过程逆温更强。3)暴雪过程中TBB稳定低值期基本可以反映强降雪时段;“01·04”过程中有弱对流发展,造成降雪强度大。  相似文献   

18.
A simple temporal and spatial analysisis done on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data from a number ofmeteorological towers separated by distances between roughly 1 and 100 kilometres. The analysis is done in the context of expected model error in wind energy calculations. The study first uses single point statistics to show the evolution of mean values with time. It is shown that strong seasonal signals are present and that stable means are achieved only after averaging periods of a year or more. The study then uses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 to show that significant amounts of spectral energy reside in modes with periods of a few days to less than a day. Frequency dependent cross correlation values are then derived and used to show how correlation between towers diminishes with increasing frequency. The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this diminished correlation is shown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cross-correlation phase as a function of frequency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distance between towers. Error in wind energy estimates are shown to be strongly related to correlation and therefore distance over which the prediction is made. In summary, much of the inaccuracy in modelling flow in the context of wind energy calculations is due to a lack of scale separation between the deterministic part of the flow, which is well modelled, and that part of the flow that is stochastic at the length and time scales modelled.  相似文献   

19.
中尺度模式不同分辨率下大气多尺度特征模拟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宇  郭振海  张文煜 《大气科学》2010,34(3):653-660
本文利用不同水平分辨率下的中尺度大气数值模式ARPS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 模拟我国内蒙古奈曼旗农牧交错带2001年7月23日18时至27日18时天气演变过程, 以研究中尺度模式水平分辨率提高对多种时空尺度天气过程, 尤其是更小时空尺度过程的模拟改进。为此, 本文提取不同分辨率下u、v、w、θ、p气象要素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秩和检验和方差分析表明, 模式分辨率提高对气象五要素的模拟具有一定的影响, 但对不同要素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其中, 对p、θ、w影响最大, 对u、v的影响次之, 对流层下部和边界层对分辨率最为敏感, 对流层中上部次之。谱分析和小波分析都表明分辨率的提高有利于再现大气运动的多尺度特征, 但在不同大气分层和不同模式变量中又有所不同。总的来说, 高层效果好于低层, 具有强周期变化规律的变量效果好于周期性弱的变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1961~2000年江苏省13个站年平均气温距平场时间序列的EOF分析,探讨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异常的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合成分析,对其前期及同期500hPa高度距平场、海温距平场的特征进行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本地年平均气温有预测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