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一维定常积云载水绝热模式模拟计算了403个算例,得出盛夏积云的基本特征,确定盛夏积云是人工催化作业的主要对象.结合湖北省飞机、高炮人工降雨实际,用一维时变积云微物理过程双参数化模式模拟计算了作业日的自然云和催化云的变化,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盛夏垂直发展旺盛的暖底(≥20℃)积云既具有暖云催化条件,又具有冷云催化条件.  相似文献   

2.
盐粉催化不同生命史的浓积云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改进的一维时变参数化模式计算了浓积云自然发展和盐粉催化过程.在不同的地面温度条件下积云的动力过程和自然雨量有显著差异,其催化效果也不同.一般的自然降水浓积云,其动力过程演变较快,雨量较小,催化增雨量则较大,可达50%以上.动力过程长期维持的自然降水云,雨量较大,而催化增雨量较小,个别情况下催化后雨量稍减.自然不降水的浓积云催化后可能产生降水.它们的动力过程越稳定,催化后的雨量越大.文中还讨论了增雨机制,对盐粉的最佳粒度、剂量、播撒时机和部位也作了一些数值试验.  相似文献   

3.
华南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的不确定性与集合预报试验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陈静  薛纪善  颜宏 《气象学报》2003,61(4):432-446
利用非静力MM5模式,分析了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华南暖区暴雨数值预报的不确定性影响,进行了中尺度暴雨模式扰动集合预报试验。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的对流凝结加热引起不同的局地温度扰动,通过大气内部的热力动力过程,导致垂直速度的差异,进而影响网格尺度和次网格尺度降水时间、地点和强度。后续降水再通过凝结潜热释放形成新的扰动源。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还可引起扰动源能量传播方式不同,最终使模拟大气的动力和热力结构有差异。针对物理过程的不确定性,使用两种模式扰动方法构造集合预报扰动模式,第一种方法是随机组合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和边界层方案,第二种方法是扰动Grell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中主要参数振幅。集合预报结果表明,第一种方法的集合预报效果优于第二种方法,仅扰动参数振幅值似乎还不足以反映华南暴雨预报的不确定性。单一的确定性预报在暴雨落区和强度方面的可信度不稳定,集合产品能给华南暴雨过程提供更有用价值的指导预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如祥 《气象科学》1990,10(1):92-101
本文用带有积云外补偿性下没气流参数化方法的积云-维时变模式讨论了补偿性下沉气流对积云发展的影响,并与虚质量系数模式作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参数β就能比较合理地模拟降水性积云和非降水性积云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积云参数化和分辨率对MJO数值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一个大气环流模式,使用不同的积云参数化方案和分辨率进行了6个模拟试验,考察了积云参数化方案和模式分辨率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模拟的影响。结果显示:积云参数化方案和分辨率都会影响MJO的模拟。但积云参数化方案决定了模式对MJO模拟的基本能力,决定了模拟的MJO的基本特征。分辨率的变化并不能使模拟的MJO发生本质的改变,分辨率的作用更多的是对MJO的模拟起一定的调制作用,而这种调制作用又受到积云参数化方案的制约。在改进积云参数化方案的基础上提高模式的分辨率会在某些方面改善MJO的模拟。但是分辨率的提高需要同时提高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单独提高水平分辨率会降低模式模拟MJO的能力,引入更多的小尺度的高频扰动。非绝热加热垂直廓线对模式模拟MJO有重要的影响,而非绝热加热廓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积云参数化方案。模式水平分辨率的变化不会对加热廓线的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而垂直分辨率的变化会对加热廓线的垂直结构产生一定的调制作用,进而对模拟的MJO起到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积云模式在人工增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胡志晋的一维时变双参数积云模式,利用福建省1985~1994年间的夏秋旱期可能出现的12种天气类型(台风除外)对测站(福州)为主的十年旱期出现的积云降水日(R≥0.1mm)进行分类,并按12种天气类型分别调试的结果(降水预报率达75%以上),经催化试验,确定福建省旱期积云降水的物理特征,人工增雨催化的方法、催化剂量和催化窗口,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并根据催化试验的结果采用NDP-FORTRAN和BORLANDC++交互使用的方法,将云模式业务化成人工增雨指挥系统中的积云模式分系统,该系统可以进行旱期积云降水预报,人工增雨效果检验和作业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W.M.Frank  温市耕 《内蒙古气象》1994,(3):33-40,F003,F004
过去20年间,对大气对流性质和积云体系内尺度相互作用进行过广泛研究。这些研究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积云参数化技术的水平。本文主要依据其基本原理、基本目的和动力约束,当它们应用到中尺度和大尺度模式的参数化时,评述积云参数化问题。还依据参数化和积云多数化问题各个方面的综合联系,讨论了几个流行的现行方案。  相似文献   

8.
胡轶佳  钟中  闵锦忠 《大气科学》2008,32(1):90-100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选择Kuo-Anthes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和基于FC80假设的Grell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1998年东亚气候分别进行年尺度模拟,模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在春、夏季转换时期, 两者模拟的降水形势差别较大, 对江淮、中南和华南地区的夏季降水量模拟差别最为明显。对流层上层模式变量和模式大气质量对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选择不敏感, 而对流层中、下层模式变量对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比较敏感。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8天时间尺度的天气系统模拟差别比较大。在积云对流比较活跃的夏季,不同参数化方案会导致模式大气出现不同的系统性偏差。由于模式在陡峭地形处动力过程计算方案存在缺陷,在高原与盆地的交界处,模式误差会产生明显的突变。  相似文献   

9.
南方层积混合云催化作业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蓉  李盾 《气象》1997,23(9):21-26
利用一维套柱模式对层积混合云进行了模拟实验,并以1995年夏季在鄂西北上空6次飞机增雨作业为例,对积云催化的效果做了定性验证。通过探讨云的催化机制,探求有效的催化技术方法,将实际作业、自然模拟、催化模拟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一维半时变积云模式模拟了福建古田水库地区积云的自然降水及人工催化对积云降水和地面雨滴谱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播撤,云上部冰晶增加。120分钟后,地面总降水量比自然云增加了0.5毫米,相对增雨量7.1%。文中还讨论了增雨机制,对AgI的播撒剂量作了一些数值试验,并与本区实测的雨滴谱、雨强等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一、三维积云数值模拟的提出 积云数值模拟是用流体动力学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组以及描写云物理过程的方程组,用电子计算机,通过计算云中各物理参数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来说明云体发展的一种方法。它的发展已有20余年历史。一维积云模式可以详细了解云的垂直结构,在探讨云物理因子的相互关系和各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时,它具有计算简单的优点,但是它不能反映水平方向的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对云内物理量的作用,只能以参数化形式考虑云外空气的挟卷机制。Ma~- 1kus等首先用二维数值试验描述热对流发展。在此动力热力学方程组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积云模式在人工增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淑贞  何观芳 《气象》1999,25(2):22-27,39
利用胡志晋的一维时变双参数积云模式,利用福建省1985 ̄1994年间的夏秋旱期可能出现的12种天气类型(台风除外)对测站(福州)为主的十年旱期出现的积云降水日(R≥0.1mm)进行分类,并按12种天气类型分别调试的结果(降水预报准确率达75%以上),经催化试验,确定福建省旱期积云降水的物理特征,人工增雨催化的方法,催化剂量和催化窗口,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并根据催化试验的结果有用NDP-FORT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一维积雨云双参数模式模拟福建省的暖底积云自然降水过程和催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暖云催化影响了降水的演变过程,不仅使总降水量增加,而且改变了降水的分布,使降水提前出现。冷云催化对降水过程没有发生明显的影响。对催化云和自然云云水和雨水含量的模拟表明:暖云催化使云中碰并过程提前出现,导致催化云中云水含量明显少于自然云中的云水含量:催化云雨水含量先是明显大于自然云中的雨水含量,随后明显小于自然云中的雨水含量。  相似文献   

14.
邹光源 《气象》2007,33(12):46-52
利用三维积云模式模拟2006年4月9日下午发生在广西东兰县境内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三维模式对该个例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个例催化数值试验表明,该积云具有一定的人工催化潜力,当在出现过冷水后,自然冰晶浓度较低前在过冷水区的底部实施适量的催化,则可达到最佳的效果,既能一定程度增雨又能一定程度消雹;当过量催化时则既能一定程度消雨又一定程度消雹。  相似文献   

15.
中尺度和云模式嵌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蓉  李劲  王志斌 《气象》2006,32(5):16-21
利用嵌套Mesoscale Analysisand Process System(MAPS)模式提供离作业时间最近的湖北省77个县站大气层结状况,以弥补积云模式对于探空层结信息的需求;根据天气类型分析,获取湖北全省县站级一维积云模式初始扰动参数。20次嵌套试验统计表明:中尺度MAPS模式和积云模式的嵌套实现了多站点积云群的模拟,县站级降水预报和实际雨量偏差小于20%的站点数占到总数的58.2%;以2003年7月9日湖北省降水为例,利用嵌套模式对全省77个县站进行嵌套试验,结果表明:模式嵌套尤其有利于午后积云降水模拟,通过自然模拟计算和多站点积云群催化对比分析,能够较好地提供县站级增雨潜势量化预测。  相似文献   

16.
刘还珠  滕俏彬 《气象学报》1999,57(2):143-156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第二代中期数值预报模式计算了1月和7月的预报诊断量。计算结果表明,新一代模式在动力外强迫作用、辐射通量和对流参数化等物理过程方面的改进,使该模式的预报比第一代模式有了较大的改善,模式预报的系统误差明显减小。通过对角动量、热量和水汽的经向输送和收支平衡的分析,认为该模式在地形处理、陆面过程、云辐射和积云对流参数化等物理过程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7.
一、三维积云数值模拟的提出积云数值模拟是用流体动力学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组以及描写云物理过程的方程组,用电子计算机,通过计算云中各物理参数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来说明云体发展的一种方法,它的发展已有20余年历史。一维云模式可以详细了解云的垂直结构,在探讨云物理因子的相互关系和各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时,它具有计算简单的优点,但是它不能反映水平方向的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对云内物理量的作用,只能以参数化形式考虑云外空气夹卷入云的机制。周晓平首先用二维模式计算了积云的发展,十几年来,在了解云中微物理和宏观气流的二维图象方面有了很大进展,对各种动力因子在形成云方面的作用,也作了对比模拟,已经得到了比较完善的结果。但是二维模式只能反映平面图象和轴对称的气流模型,然而六十年代中期以来,雷达气象已经揭示出强对流风暴云体内实际上存在三维气流结  相似文献   

18.
高原东部地区一次雹云成雹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利用一维半时变双参数积云模式,对高原东部地区一次西风槽影响下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该雹云内的动力、热力特点以及过冷云滴、冰晶、霰、雹的产生和转化以及降水粒子碰并增长等物理过程。对高原雹云的成雹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积云参数化对0613号台风“珊珊”数值模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使用W RF的ARW动力核心模拟台风"珊珊",以研究各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对于台风路径,强度和降水分布等的影响。研究表明,环境场对积云参数化的选取不敏感,积云参数化对台风的强度和路径模拟有明显的影响,KF方案模拟的台风强度较强,增强过程明显,后期移速偏快。KF和BM J对降水的模拟较好,GD方案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20.
模式水平分辨率影响积云对流参数化效果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周天军  钱永甫 《高原气象》1996,15(2):204-211
利用一个有限区域嵌套细网格数据预模式,设计了3种不同分辨率的模式网格,通过对一次降水过程的预报,检验了模式水平分辨率对积云对流参数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水平分辨率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积云对流参数化的效果,从而影响降水场和形势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