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冬春季强震与大陆夏季旱涝分布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利用1951—2001年10月~4月台湾及中蒙西部强地震资料,研究了它与中国大陆降水场的关系。结果表明:台湾冬春季强震之后的夏季长江及江南不会多雨;冬春季台湾及中蒙西部(70°~103°E)同时有≥6.9级强震出现时,我国长江以北会有一块地区出现洪水。  相似文献   

2.
利用珠海市2010—2018年21个自动气象站的逐时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方法,分析珠海市年际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强降水和降水日变化等的特征。结果表明:(1)珠海市年降水量存在3个大值中心,分别在西部沿海、西北地区东部和西南地区南部;(2)年际降水量的主要型态为“全市一致型”和“西部东-西、东部南-北分布型”;(3)短时强降水(≥20 mm/h)多发生在西部地区,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极端小时降水可达100 mm以上;(4)前汛期(4—6月)与后汛期(7—9月)相比,日降水概率偏高、峰值时段偏早;(5)前汛期日降水概率峰值时刻分布具有北部较南部偏晚特征,后汛期此特征只在西部地区呈现。  相似文献   

3.
兰州市城区大气烟尘污染的变化与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兰芳  李宗义 《气象》2004,30(8):53-56
利用1961-2001年有烟日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41年中,兰州市城区大气受烟尘污染的变化。结果表明:1961~1984年污染日在119-201天问徘徊;1985-1988年是污染“严重期”,年平均污染日达224天;1996-2001年为显著“好转期”,年平均污染日66天。一年中主要污染段是1月和11、12月,污染日占全年的49%。在污染日,大气水平能见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能见度最差,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是11~14时。  相似文献   

4.
受中国科技部委托,中国气象局于2001年5月14日在北京主持召开攀登-B“青藏高原地-气系统物理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和中国灾害性天气影响的观测和理论研究”验收会。验收组认为该项目关于高原边界层的观测分析及其研究成果是创新性工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所属课题已于2001年4月全部通过验收,项目圆满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任务,达到项目考核目标,验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5.
一、今年小麦干热风发生情况: 根据各县反映和实地调查观测,我区西部5月22~25日、29日发生轻干热风,6月8~10日多数县有轻干热风,6月12日是重干热风日,只对日照、莒南小麦成熟晚的社队和墨西哥小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之今年属轻干热风年。 二、石油助长剂防御小麦干热风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2001年6月20日国家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在北京联合召开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外场科学试验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在2001年和2002年6—7月进行“长江流域梅雨锋强暴雨外场试验”。苏州地区作为强化观测区参加了本次外场试验。这次试验除有国内10多家气象科研院所专家外还有日本的一些气象专  相似文献   

7.
华北强沙尘暴的数值模拟及沙源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首先对2000~2002年春季东亚沙尘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明显的日变化,沙尘暴下午最多,凌晨最少.然后,采用集成的沙尘天气预测系统对2001年4月6~10日、2002年3月19~22日发生的2次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预测试验,将沙尘浓度的模拟结果与实况观测进行了对比.对沙源和起沙过程的深入分析表明:2次过程主要的沙尘源地是蒙古国南部,内蒙古中西部、河北北部、山西东北部、甘肃和青海北部等地区;起沙中贡献最大是粒径为2~μm和11~22μm的粒子,华北北部的荒漠化地区2~11μm 和11~22μm的起尘量相当,而内蒙古西部和蒙古国南部沙地附近的起沙以2~11μm为主,总的起尘量中2~11μm粒径组的贡献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8.
本项目于2001年1月15~16日在北京召开了中期评估会,各课题在2000年度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建立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生态资料库:本年度将该地区39个城市月平均24种地面气象要素资料库的时段从1961~1995年延长至1998年;建立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及浙、皖10个高空站1980~1981、1986~1998每天两次标准层T、Ф、U、V、Q资料库及9个酸雨要素资料库;  相似文献   

9.
科技部2001年11月正式下发文件(国科发计字[2001]481号),将此项目列入“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并委托中国气象局组织实施。项目启动新闻发布会12月29日在中国气象局隆重举行。 主要目标:于可预见的时期内(21世纪初叶),在具有高性能巨型计算机能力和可获得高时空分辨率气象观测资料条件下,充分吸收国内外的研究新成果,自主开发建立起中国新一代气象数值预报体系。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2月18日,科技部委托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主持对tt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监测预测方法研究”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面临西部大开发的急需,项目立项对推进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和开发西部资源意义重大。项目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01~2005年长春市紫外线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出紫外线强度与总云量、日平均气温有很好的关系,利用2001~2005年紫外线强度的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利用回归分析建立了紫外线强度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江淮梅雨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文书  巩远发  周强 《高原气象》2009,28(6):1291-1298
利用江淮流域1954\_2001年梅雨量资料和同期内美国NCEP/NCAR 逐日高度场、 风场、 比湿场和地面气压场再分析资料, 网格距为2.5°×2.5°。采用模糊聚类、 EOF分解、 合成分析、 SVD分解等方法, 详细讨论了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江淮梅雨的关系。结果表明: 梅雨量区域指数能很好地揭示江淮流域梅雨量的丰枯, 高原大气热源大致以90°E为界, 可分为高原东部型和西部型; 高原大气热源与梅雨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高原大气热源东部型与江淮梅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西部型与梅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高原大气热源东部型增强, 西部型减弱, 江淮梅雨量异常偏多。高原大气热源东部型减弱, 西部型增强, 江淮梅雨量异常偏少; 反之亦然、SVD分解结果与合成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3.
江淮梅雨特征及其与北太平洋海温的SVD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江淮地区1954~2001年48年梅雨量资料,采用谐波分析、EOF、合成分析和SVD分解等方法讨论了江淮梅雨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江淮梅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存在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影响江淮梅雨的海温关键区是北太平洋西风飘流区,关键影响时段是当年的1~3月;当年1~3月北太平洋西风飘流区海温异常偏高,同年江淮大部地区梅雨量异常偏多,反之亦然.SVD分解结果与合成分析的结果相吻合,通过0.05的Monte-Carlo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4.
对1971~1998年28年1~6月百色、河池两市出现冰雹天气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两市的时空分布特征:冰雹主要出现在桂西北地区的北部和西部,百色市雹日总数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而河池市雹日则随时间减少;降雹的日变化特征比较明显,冰雹主要出现在当日的14时至次日的08时,分别占总数的96.46%(百色市)和93.33%(河池市)。  相似文献   

15.
2008年7月7~11日在日内瓦举行的WMO“全球观测系统的进展”专家小组第四次会议所形成文件的第7.2项是“各个项目的指南声明(SoGs)和推荐的更新意见”。这些项目有:  相似文献   

16.
1 强冷空气过程2001年1~3月出现了2次强冷空气过程:(1) 2月23~24日,全省有78个县市降温幅度达10 ℃或以上,其中以万安18.8 ℃为最大(最低气温3.3 ℃)。本过程与历史同期相比,居第4位。(2) 3月15~17日,全省有17个县市降温幅度达10 ℃或以上,其中以彭泽13.5 ℃为最大(最低气温6.5 ℃)。本过程与历史同期相比,属一般过程。2 大雾天气过程2001年1~3月共出现大雾日数22 d。其中1月份8 d,2月5 d,3月份9 d(表1)。最多的1 d是1月1日,有60个县市出现了大雾,居历史同期第3位。表1 2001年1~3月大雾出现情况一览表3 暴雨过程2001年1~3…  相似文献   

17.
1971~2013年我国四季开始日期及生长期长度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584个气象站点1971~2013年的逐日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经验模态分解(EMD)等方法,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数据处理平台,分析我国43年来四季起始日以及生长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疆、云南和四川地区的四季起始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异;全国大部分地区春、夏季起始日提前,春季比夏季提前趋势更明显,江苏、安徽、湖北大部和云南北部春季提前显著,提前率为4.1~7.2 d/10 a;夏季提前的区域更广,新疆东部、甘肃西部、华南大部和云南南部夏季提前显著,提前率为2.9~4.6 d/10 a;全国大部分地区秋、冬季起始日推迟,秋季比冬季推迟的范围更大,新疆南部和四川西部秋季推迟明显,推迟率为4.4~8.6 d/10 a;冬季推迟趋势更显著,新疆东南部和青海大部冬季推迟明显,推迟率为4.7~13.8 d/10 a;全国各地区生长期均有延长,最显著的是云川交界处和新疆东南部地区,延长率为20.1 d/10 a。EMD和线性倾向估计的结果基本一致,但EMD得到的春季起始日推迟地区的范围更大,夏、秋、冬季起始日以及生长期的变化趋势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近46年来雷暴气候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广州白云机场1956~2001年46年的逐时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揭示出白云机场雷暴气候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白云机场年平均出现雷暴日数为75.4天,初雷一般在3月1日,终雷一般在10月14日,一年12个月都有可能出现雷暴,其中雷暴多集中出现在4~9月份,以8月份出现最多,12月份出现最少;雷暴的历史演变有着较好的9~12年振荡周期,而且近46年来雷暴的发生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变化,另外雷暴有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北地区冰雹的气候特征及异常研究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0  
选取西北地区均匀分布的85个地面测站1961~2001年冰雹资料,分析了降雹的空间分布和年、日变化及持续时间。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冰雹与地形、海拔高度有密切关系,具有明显的局地性。其自然正交函数分解(EOF),主要表现为干旱区、高原区等空间差异(LV)。旋转自然正交函数分解(REOF)表明,旋转载荷向量场(RLV)反映了8个主要降雹异常类型区。旋转主分量(RPC)揭示了近41年来西北地区冰雹日数时间演变特征:北疆、南疆和秦岭南部年冰雹日数总体呈多雹—少雹—多雹趋势;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东北侧总体呈少雹—多雹—少雹趋势;天山、青藏高原东南部、河套南部总体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20.
风城 :川西北高原因西风带动量下传与谷地效应 ,常年大风特多。历年达 1 7米 /秒以上的大风日数康定多达 1 74天 ,居全川之冠。康定大风最多年竟有 2 54天 ,堪称四川“风城”。雨城 :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雅安素有“天漏”之称 ,常年降雨量达 1 774 3毫米之多 ;1 959年 8月 1 2日的降雨量高达 3 3 9 7毫米 ,属全川的最高日降雨记录 ,因而雅安有天府“雨城”之别称。日光城 :攀枝花市位于 2 6 5°N ,地处川西南金沙江河谷 ,属南亚热带气候 ,常年日照时数多达 2 70 9 2小时 ,可谓四川的“日光城”。阴城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马边 ,常年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