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干热风对小麦千粒重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河北省冬麦区1971~2005年5月10日至6月10日逐日降水、气温、湿度、风速及1981~2005年逐年小麦千粒重等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冬麦区35年来干热风时空分布、周期等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还就河北省干热风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表明:轻度和重度干热风年平均发生日数分布具有一致性,而轻度和重度干热风的年代际变化等也具有相同特征,干热风总日数与小麦千粒重具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小麦干热风是我县小麦生育后期常遇到的一种自然灾害,由于高温、低湿(常伴有一定风力),使蒸腾作用加强,造成小麦炸芒、青枯、正常灌浆受阻,千粒重下降而减产。资料证明:在重干热风年可使千粒重下降5克以上。据本站59年以来的气象资料分析统计:出现干热风的有17年,其中重型的7年,中型的10年。干热风过程平均每年一点三次,而干热风日则每年平均4天左右。因此,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积极采取多途径的御防措施防御小麦干热风,力争夺取今年夏粮大丰收。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小麦干热风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热风是危害我省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轻干热风年份可使小麦千粒重减少1—3克,减产5%左右;重干热风年份千粒重可减少3—5克,减产达10%以上,因此,给我省小麦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本文依据干热风危害程度、天气特征和生理机制而确定的干热风气象指标,统计分析了35个台站廿年的资料,研究其发生规律;根据研究结果确定气候区划指标,作出我省小麦干热风气候区划。 一、干热风的天气类型 及其指标  相似文献   

4.
干热风是小麦扬花灌浆期的一种高温低湿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天气。它比霜冻、大风、冰雹出现的次数多,成为影响我国北方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我省是干热风危害较重的省份之一。农民群众有句谚语:“麦怕四月(阴历)风,风过一场空”,就是说的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我省干热风一般发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即小麦扬花灌浆期约30天时间里。危害区域南起秦岭北坡,北到延  相似文献   

5.
陈昌毓 《气象》1982,8(2):23-24
干热风是影响河西走廊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发生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小麦开花一乳熟期的干热风天气,可使西起敦煌东至景泰的15个县的400万亩春小麦中大约2/3以上的面积遭到不同程度的危害。据小麦干热风灾情调查和试验资料,干热风严重的年份可使小麦千粒重下降6克以上,减产可达10—20%。因此,农业生产部门多次提出要求解决这种农业气象灾害问题。 本文根据几年来观测试验资料和有关调查报告,分析研究了河西走廊干热风危害的农业气候特征和区划,并提出防御措施。 一、干热风农业气象指标 河西走廊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程度,主要是由干热风出现的时段和强度及其前期的气象条件、小麦本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麦干热风灾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干热风灾害是危害我国北方麦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和实际灾情,从干热风的概念、分类及研究方法出发,对小麦干热风灾害的危害机理、气象环境成因、致灾指标、时空分布、监测预报及防御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阐述,并对未来小麦干热风灾害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我国小麦干热风灾害主要分为高温低湿型、雨后青枯型及旱风型3种,形成的气象环境成因主要受干热风天气系统、气候变暖、土壤墒情的影响,致灾指标主要分为形态学、气象学、综合指数指标。小麦干热风灾害的危害总体呈东西两边重、中间轻的分布格局,主要发生在黄淮海平原、河西走廊和新疆3个地区。气候变暖背景下,大部分地区的干热风年日数在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突变,近30年呈明显加重扩大趋势。基于土壤墒情影响的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指标构建、小麦干热风过程的灾害监测预警方法、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干热风灾害时空分布新变化及其气象环境成因等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7.
利用河南省12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80 2014年冬小麦生育后期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南省冬小麦干热风发生演变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干热风在全省范围内呈减少趋势,其中轻干热风日数递减率为1.6日/a,重干热风日数递减率为0.1日/a。全省轻干热风年均发生日数为0.3日/a,发生概率为10年2遇;重干热风年均发生日数为0.1日/a,发生概率为10年1遇。河南省干热风发生日数和概率整体呈"北部、中部和东部多,西部、南部少"的分布态势。干热风发生日数年代间差异较大,20世纪80年代为多发期和频发期,其次是90年代及21世纪00年代。基于干热风发生日数、发生概率和区域化发生指数指标,建立评估模型对全省范围内干热风的危险性分布进行分析和评估,并结合ArcGIS技术对干热风危险性评估结果进行区划和制图表达。河南省干热风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豫北、豫中及豫东的部分地区,其中宜阳干热风危险性风险指数最高;宜阳、孟津、许昌、修武、温县、鹤壁、浚县、原阳、巩义、上蔡、舞阳、襄城地区,干热风发生的危险程度相对较高;西部山区三门峡、洛阳大部分地区和南阳、信阳等南部降水充沛地区为干热风相对低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8.
干热风是我省小麦生育后期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常年十有八、九到小麦后期要发生“西南火风”的逼熟情况,一般年份减产5~10%,严重年份达20%以上。为避免或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1974~1977年我省着重就石油助长剂御防小麦干热风的作用和效应进行调查、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石油助长剂增产效果多数为10%左右,起到了“有灾抗灾,无灾增产”的作用,目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今年太安地区337万亩小麦在经历了五个多月的干旱之后,获得了单产441斤,比1980年增产1成左右的好收成,夺取了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在小麦整个生育期间,其气候特点是:冬前积温和日照充足;冬季干冷;春季气温高,降水奇缺,旱情严重;小麦灌浆期,气温适宜,日较差大,干热风发生晚而轻。由于上述气象原因和人们的辛勤努力,今年小麦亩穗比较适中,穗粒数比去年增加3个左右,千粒重增3—5克,,高产田创历史最高水平。分析今年小麦丰产的气候原因,对于今后提高科学种田和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是有益的。现将冬小麦几个关键发育期的气象条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孟祥翼 《气象科技》2017,45(6):1049-1057
利用2000—2014年5月1日到6月10日河南省121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观测数据、欧洲中心模式预报资料,对河南省干热风天气进行分析,总结了干热风天气形势分类模型,同时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了河南省干热风天气的客观预报方法。分析结果得出:河南省干热风天气发生主要形势为西北气流型、高压脊型和纬向环流型3类;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日最高温度预报因子为前一日最高气温、当日最低气温、08:00气温、EC850hPa 24h温度预报,相对湿度预报因子为EC850hPa 24h相对湿度预报、前一日14:00相对湿度、当日08:00露点温度,风速预报因子为EC细网格过去3h10m阵风预报,建立温度、湿度和风速3要素的预报方程;利用预报方程对2014年预报时段的天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对于轻干热风预报的TS评分为62%,重干热风预报的TS评分为64%。  相似文献   

11.
春末夏初,是泰安地区数百万亩小麦灌浆高峰时期,这时,往往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干热风危害。轻干热风年减产5%左右,重干热风  相似文献   

12.
宋欣  邢曼曼  袁静  杨萌 《山东气象》2015,35(4):29-33
利用潍坊地区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根据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统计潍坊地区冬小麦生长周期发生干旱、晚霜冻和干热风等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频次,分析了冬小麦生产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潍坊冬小麦发生干旱程度以轻旱为主,中旱次之,重旱发生较少,特旱在返青至抽穗期间发生较多;潍坊冬小麦发生晚霜冻的程度以轻霜冻为主,重霜冻次之;潍坊冬小麦灌浆成熟期间发生干热风的程度以轻干热风日数为主,重干热风日数次之,发生干热风年型的程度是轻干热风年型较多,重干热风年型较少。  相似文献   

13.
探讨灾害性天气背景下麦田的通量特征,对深入认识灾害发生规律及应对灾害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涡度相关系统观测资料,分析了2013年和2017年干热风天气下麦田通量特征。结果表明:干热风削弱了小麦群体光合作用能力,且对麦田通量的影响白天最明显。白天,不同程度干热风影响下麦田CO_2通量较正常天气明显减少,平均减少33.0%~59.7%,峰值减小25.0%~38.2%,且峰值出现时间有不同程度的提前。灌浆不同时期干热风对麦田通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灌浆中期麦田CO_2通量平均值减小最多。干热风天气下净辐射增强,使得土壤热通量、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不同程度增加,能量通量的峰值整体自重度干热风天气、轻度干热风天气、正常天气依次减小。干热风天气使麦田可供能量的分配发生明显变化,蒸发比自重度干热风天气、轻度干热风天气、正常天气依次减小,且轻度干热风天气蒸发比峰值明显后移。  相似文献   

14.
干热风天气的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干热风天气是我区小麦生长后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在5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我区小麦灌浆乳熟期间,如果遇到干热风天气,常使小麦青干逼熟,造成减产。一般可使小麦减产5—10%,严重的年份可减产20%以上。因此做好干热风天气的预报和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是十分重要的。 干热风天气,从气象上考虑是着眼于“干”和“热”两个因子。我们以小麦灌浆乳熟阶段的每日14  相似文献   

15.
干热风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干热风存我县出现的时间以六月上旬最多,五月下旬次之。这一时期正值我县小麦乳熟到腊熟阶段,干热风天气往往使即将成热的小麦青干,导致减产。我县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气候一般处初复少雨时期,干热风发生的频率高,对小麦产最威胁很大。所以做好干热风天气预报,采取有效措施防御干热风的危  相似文献   

16.
北方小麦干热风气候区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根据干热风危害程度、天气特征和生理机制,分别不同气候区和小麦生态型,采用不同气象要素组合,确定北方小麦干热风气象指标;依其指标统计分析了155个台站20年的干热风资料,研究其发生规律;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气候区划指标,作出我国第一个北方小麦干热风气候区划,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一、干热风研究概况干热风是甘肃河西走廊小麦生育后期的主要灾害,群众称之“热东风”。对小麦扬花、灌浆、成熟危害很大,受干热风影响危害的小麦面积约400多万亩。因此,各级农业领导和农业生产部门都很重视防御干热风。自从六十年代以来,就陆续地进行了小麦干热风研究,研究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六十年代,气象部门组织了河西干热风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60-2017年甘肃河西及其周边23个气象台站6-7月逐日气象资料和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国家气象行业标准,分析了河西地区干热风发生时段内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干热风的影响。研究表明:(1)气候资源变化特征上,干热风发生时段内气温明显升高,相对湿度先升高后降低;中部地区升温幅度和相对湿度变化最大,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敏感。(2)发生特征上,干热风发生日数先缓慢减少后迅速增多;2000年后干热风影响范围扩大,大面积干热风事件明显增多。(3)与各要素对应关系上,干热风日数的小波系数与气温和潜在蒸散量的小波系数多为正对应,与相对湿度多为负对应,此对应关系在21世纪后较为明显,日数与潜在蒸散量的对应关系最好。(4)发生条件上,日最高气温达到32℃时,河西西北部发生干热风的可能性最大,风险概率由北向南逐渐降低;14:00(北京时)相对湿度≤30%时,河西安敦盆地及鼎新、民勤发生干热风的可能性最大,风险概率由低海拔向高海拔站点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薛农 《气象》1984,10(12):30-30
小麦干热风是我国北方小麦产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受干热风危害的区域,东起黄淮流域,西到新疆,受害面积约两亿亩。对我国小麦产量影响很大。所以,开展小麦于热风的研究与服务是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 1984年9月8—14日,在河北省承德市召开了小麦干热风防御措施推广应用研究课题开题会议。会议首先交流了干热风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的经验。如河南省气象局与农业部门紧密配合,用化学药剂防御干热风已有3—4年,在每年小麦乳熟中后期,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北方小麦干热风区划的几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干热风是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它发生在津、冀、鲁、豫、苏、皖、晋、陕、甘、宁、内蒙、新疆十三个省(市),可使丰收在望的小麦减产5-20%。北方十三省(市)干热风研究组经过多年的协作,在摸清小麦干热风发生的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