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吴薇  杜冰  周春花  黄晓龙  郭旭 《气象科技》2023,51(6):805-814
雨量监测的准确性对天气预报、气候变化、服务决策、防灾减灾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而雨量站网布设直接影响雨量监测的准确性。选取四川省雅安市作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站网布设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性分析,提出基于抽站的站网布设优化方法,并对抽站后的站网布设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雅安雨量站有265站,各站点的控制面积为2.64~510.78 km2,邻近站间距离为0.3~12.28 km,邻近站间降水相关系数为0.62~0.993;(2)逐次抽站后,雨量站控制面积和邻近站间距离逐渐增大,邻近站点间降水相关系数逐渐减小;(3)抽站后站网面雨量与原站网面雨量较一致,误差较小,泰森多边形法面雨量变化幅度小于算术平均法;(4)从降水过程来看,各次抽站后,降水落区和各量级降水范围基本一致,站网对降水极值的捕捉能力较好,误差较小,但随着站点数的减少,对于降水形态刻画的精细程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确定气象站点地形起伏特征,基于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全球数字高程模型(AdvancedSpaceborneThermalEmissionandReflectionRadiometerGlobalDigitalElevationModel,ASTER GDEM)30 m数据,利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四川省地形起伏度模型的最佳分析窗口。提取地面气象观测站所处的地形起伏特征,探究气象站点布设的区域代表性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四川省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窗口为39×39个像元矩形邻域,对应面积1.369 km2。建立的地形起伏度模型与山脉走向一致,能够捕捉到地表各种尺度的地形起伏状况,符合四川省地貌特征。(2)国家站和区域站所处地势以台地、丘陵和小起伏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小的国家站占比明显高于区域站,即国家站更具有区域代表性。(3)四川省气象观测站点布设的适宜地区主要集中在盆地、川西高原的北部和西部及攀西地区的东部和南部,占全省面积的69.74%。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的分析窗口面积可以兼顾各种地貌类型,提取的地形起伏度能较好地反映气象站点所处地形特征,可为气象站点布局和站网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基GPS气象应用站网建设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曹云昌  方宗义  夏青  赵志强 《气象》2006,32(11):42-47
地基GPS探测大气具有探测精度高、时间分辨率高、不需要标定、设备可综合利用等诸多优点,随着中国GPS地面基准站网的建设,在将来的基准站网的气象应用方面,可分为两个层次:覆盖全国的、站间距离约100km的国家级GPS大气探测网,主要监测天气尺度的水汽分布和变化,以及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建立站间距约10-40km的中尺度GPS大气探测网,主要任务是监测中尺度水汽场及变化,并利用层析技术获取中尺度水汽廓线。在将来的站网建设时,将主要把国家、地方各部门的基准站网和气象部门的站网相结合,来满足气象部门的业务需要。气象部门的建设,将依赖于中国气象局的业务技术体制,特别是通讯和业务运行体制,面向应用,以期利用该项技术提高气象预报的精度和时效,进行空间天气的监测和气候的监测预测。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自动气象站网经过20余年的建设,地面自动观测已实现全省乡镇覆盖。当前基于行政区划的自动气象站布设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因此有必要对自动气象站的布设进行科学评估。基于02°×02°的经纬度网格(空间分辨率),对陕西省自动气象站气温、湿度、气压和风的观测站点覆盖率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陕西省自动气象站点分布不均,观测空白区较多,气温、气压、湿度、风的观测站点空白区占比分别为21%、43%、43%、33%。杨凌、西安、渭南和铜川4类气象要素观测站点的覆盖率在各地市(区)中均较高,气温覆盖率为94%~100%,湿度、气压、风的覆盖率为80%~100%;商洛、汉中、宝鸡、安康和咸阳的覆盖率居中,气温覆盖率为83%~88%,湿度、气压、风的覆盖率为55%~85%;延安和榆林较低,气温覆盖率为67%~71%,湿度、气压、风的覆盖率为45%~56%。  相似文献   

5.
周威  张武龙  康岚  魏庆  但玻  银航 《气象科技》2020,48(6):862-870
基于EC(0.25°×0.25°)模式预报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结合雷暴三要素形成条件,分别从水汽、能量、热力、动力等几个方面挑选预报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配料权重系数,并根据海拔高度将四川划分为四川盆地、攀西地区、川西高原3个不同的区域分别建立预报模型,研发了四川省闪电格点概率预报产品。检验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在概率预报值为70%以上时,预报效果较好,TS评分为0.294;攀西地区和川西高原在概率预报值为60%以上时,预报效果较好,TS评分分别为0.302和0.299。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2~2020年四川省15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小时降水资料,以四川盆地、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为考察重点,统计分析了全省极端小时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四川省各站极端小时降水阈值、发生频次、平均强度及贡献率差异明显,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盆地和攀西南部;盆地多站极端小时降水阈值在50 mm/h以上,小时降水极大值超过80 mm/h。(2)四川省极端小时降水事件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其中50 mm以上的小时强降水事件占比超过1/3;盆地、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极端小时降水发生频次分别在7月、6月和8月达到最高,而小时强降水事件分别在8月、7月和6月出现最多。(3)四川省极端小时降水频次日变化峰值出现在02时,具有单峰和夜发特征,其中盆地、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主峰值分别出现在05时、21时和02时;四川省50 mm以上小时强降水事件夜发占比达63.5%,各区域出现高峰时段差异大。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细网格气候区划及气候代表站选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8年云南省124站气温观测资料,经过地形订正后,形成1km×1km的细网格点数据。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云南省细网格气候区划及气候代表站选取的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可划分为高原气候带、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等6个气候带,所占面积分别为3.32×104、3.65×104、15.65×104、6.82×104、8.66×104和1.31×104km2;高原气候带分布在滇西北3000m以上高海拔地区,温带主要分布在滇东北和滇西北海拔高度为2200~3000m的地区,北亚热带主要分布在滇中、滇西、滇南高海拔地区和滇北低海拔地区,中亚热带主要分布在滇中、滇东南和滇西南海拔较高的地区,南亚热带主要分布在滇南和河谷地区,北热带主要分布在滇南和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各气候带分布与地形和纬度相关联,地形因素比行政区域更能体现气候特征;通过站点序列与气候带序列趋势变化一致性和偏离程度的统计分析,所选气候代表站与相应气候带序列变化非常一致,能够较好地代表云南各气候带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利用成都地区温江、简阳两个酸雨观测站2006—2017年的历史酸雨观测资料,结合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以及降水量、风等地面气象要素,分析成都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及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温江站多年平均pH值为4.74,酸雨频率为51.6%,简阳站多年平均pH值为5.64,酸雨频率为27.2%,酸雨频率在地理区域上分布呈现不均一性;降水pH值和电导率(K)季节变化特征显著,降水pH值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而降水K值则相反,夏季最小,冬季最大;近年来酸雨年变化有年平均pH值上升、酸雨频率下降和强度减弱趋势特征,年平均K值减小规律明显:温江K值以每年约3.5 μS〖DK〗·cm-1〖DK〗·a-1的速率下降,简阳以每年约3.7 μS〖DK〗·cm-1〖DK〗·a-1的速率下降;降水pH值与大气污染物SO2、NO2的负相关较为明显,相关系数为-0.488,硫氧化物对酸雨污染贡献逐渐减小;降水K值和大气主要污染物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7,与PM10、PM2.5相关性好于与SO2、NO2,近地层大气污染颗粒物浓度对降水K值影响较大;降水pH值与降水量级的变化不明显,但降水量越大其K值越小,且随平均风速的增大降水pH值相对偏大而K值偏小。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1~2018年四川省152个站点逐日08、14、20时的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逐小时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3个探空站08时探空资料,详细分析了四川盆地低空(3000m以下)飞行的气象条件,包括不同高度层风场、温度、低云等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对通用航空飞行器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一年之中春季以及一日之中下午地面风对通航飞行的影响最大,秋季最小;盆地西北地区850hPa以下存在逆温层以及风向的切变,因此容易产生飞机颠簸,700hPa高度层因风向均匀而受到切变的影响最小;冬季盆地西北地区最易产生飞机积冰,且850hPa高度最容易发生中度积冰;盆地中部低云对飞行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70—2012年夏半年(4—9月)84个探空站和地面气象站资料,分析中国地区近43年大气0℃层高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夏半年近43年来0℃层高度在2800~5200 m,平均值为4442 m,呈南高北低的趋势,海拔200 m以上探空站的0℃层高度随海拔的上升呈显著上升趋势。夏半年0℃层高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2.23 m,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6、7和9月的上升趋势分别为1.82、2.03和5.38 m·a-1,且都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夏半年大部分探空站0℃层高度呈上升趋势,其中北方的上升趋势大部分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上升幅度大于南方地区。夏半年84个站点0℃层高度与地面温度都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07~0.89,且北方地区相关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11.
区域GPS气象网反演的可降水量资料(GPS/PWV)对提高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能力,改进数值天气预报精度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许多省市相继计划建设区域的GPS气象网。在区域GPS气象网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布设GPS站就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GPS气象网的情况,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水汽通道,PWV分布的气候统计、GPS反演PWV资料的有效半径和在数值天气预报中资料同化的最大影响半径等4个方面,讨论了区域GPS网站点的分布和间距的几点依据:重点沿区域的水汽通道和强对流天气主要路径上布站,经向(南北向)的站点密度应大于纬向密度,站点的最大间距小于60km才能使反演的PwV的有效代表性和对数值预报的影响覆盖整个区域。 距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北斗卫星短信通信方式的无人值守自动气象站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作新 《气象科技》2012,40(3):340-344
以新疆气象局基于北斗卫星短信方式布设的无人值守自动气象站网为例,介绍北斗卫星短信通信方式在无人值守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中的实际应用,重点介绍无人值守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的特殊需求、通信传输网的架构模式、信息处理流程、控制方式等方面的技术内容,并针对新疆气象局的实际应用情况,对无人自动站采用北斗卫星短信通信方式传输数据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北斗卫星短信方式在无人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方面具有较广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3.
应用B-P网络原理,选取西北地区20多个站点的气象资料为样本资料,建立兰州7~8月降水预报专家系统。经过1996~1998年试验、修正、改进,系统性能稳定,具有一般预报员的预报能力,强于常规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4.
刘克俊 《气象》1997,23(11):14-17
结合中国气象局9210工程陕西省级站的设备安装,介绍了省级气象业务信息控制中心VSAT小站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观测系统能力分析和审查工具(OSCAR)选取各气象应用领域对地面观测要素的需求指标,对遵义市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网现状进行评估分析,提出相应规划思路,旨在提高地面自动气象站网优化布局,推进气地面象观测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尺度自动站通信组网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新  胡玉峰  管永基 《气象》1998,24(3):23-27
中尺度自动站网络系统能否可靠、及时和准确地提供各地的观测数据,通信组网技术是关键技术之一。深圳市中尺度自动站通组网技术,解决了中尺度自动站网建设中的数据采集自动化、业务化的一系列能信组网技术问题。1997年汛期的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的通信部分达到了中尺度系统的设计要求,具有业务化运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大陆2416个气象观测站点组成的站网为参考,以观测序列的相关性表示对气候变化信号的监测能力,分析不同地区单位经纬度网格内站点数对信号监测能力的影响,得到特定监测能力要求下所需的站点数,为大尺度气候观测站网的站点设置提供科学依据。对2.5°×2.5°网格来说,当要求子集站网气温序列与标准站网气温序列相关系数超过0.99和0.95时,所需的站点数分别为750和377;当要求子集站网降水量序列与标准站网降水量序列的相关系数超过0.95和0.90时,需要的站点数分别为670和417。对2.5°×3.5°和5.0°×5.0°经纬度网格的分析发现,对站点数量要求较高的区域大部分是地形过渡区,一般来说,降水量观测对站点密度的要求高于气温。  相似文献   

18.
新一代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络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吴乃军  胡玉峰李佳 《气象科技》2005,33(5):460-463468
介绍了新一代监测系统的通讯方式、系统构成和软件实现.该系统采用CAWS系列自动气象站作为研究对象,通讯方式采用以无线为主有线为辅的新型通讯传输,利用3层C/S结构和B/S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功能设计;通过基于SQL Server 2000关系型数据库的二次开发,新一代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络监测系统利用自动气象站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各种气象观测方法以及数据应用的研究,是综合地面观测、分析、预测预警、网络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新一代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9.
由华南区15、42个测站构成了相互独立的低、高密度两种站网。用1958-2000年5-6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两种站网华南前汛期降水量场特征的异同。统计表明:1)两种站网给出的华南区域平均季、月降水量无显著差异,候、日降水量有显著差异;2)两种站网给出的逐日气候及其异常场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气候资料站网均匀化订正的一种方案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义了中国160站站网不均匀性的两个度量参数—站域面积和站网密度。在给定球冠区面积S0=50×104km2下求得了它们的值,并论证了其合理性。用它们构造了第一类权重函数,将该权重函数应用于中国160站站网1、4、7、10月气温的全国气候平均值及均方差值的计算,得到了合理的结果。同时,构造了第二类权重函数,并应用于气温距平场时间序列的订正,对订正前、后的距平场序列进行EOF(empiricalorthogonalfunctions)分析,论证了订正后的结果优于订正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