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江西汛期连续暴雨形势特征与中期预报模型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尹洁  陈双溪  刘献耀 《气象》2004,30(5):16-20
利用 1 96 0~ 2 0 0 0年共 4 1年的历史天气图资料对江西省汛期连续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特征进行了分析 ,利用近 5年的T1 0 6资料对连续暴雨的物理量场特征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阻塞高压、副高等行星尺度系统和天气尺度系统的活动规律及连续暴雨的动力热力条件分布特征。并利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建立了汛期连续暴雨中期预报模型 ,经两年应用效果表明该模型有较强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中尺度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非常规资料,对2011年8月24日高空槽、切变线和地面弱冷空气共同影响下桂西南出现的大暴雨过程的热力、动力、水汽等环境条件和雷达特征进行了分析,表明暴雨前期水汽及能量条件不满足广西典型暴雨天气特征,暴雨前0-12小时水汽、动力、热力条件的急剧增加,水汽辐合上升运动的强盛,有利于触发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对暴雨的临近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中尺度系统的维持少动对此次强降水过程的维持发生具有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艳  蔡敏  金培 《浙江气象》2014,(2):16-20
结合天气图、雨量和NCEP\NOAA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浙江中北部地区出现的区域性暴雨过程前后物理量场及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低层切变线及高空急流的作用是该次暴雨的触发机制,而暴雨的落区、强度和持续时间同暴雨发生前后中尺度系统的热力、动力结构特征的演变特征以及高空低涡的发展、移动和方向都密切相关,通过各物理量场和层结结构,可对暴雨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2011年11月上旬末和中旬末广东省出现了2次秋季暴雨天气过程,2次暴雨过程发生在相似的天气形势下,但暴雨的范围和强度不同。利用广东省遥测站资料,常规高空、地面资料以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11月广东省2次秋季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水汽条件、热力和动力学特征等进行对比分,结果发现:暴雨的发生、维持和消失主要与大陆冷高压、南海低值系统密切相关,物理量的空间分布与暴雨落区有很好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统计分析了地区14个台站1960-1986年共27年的暴雨资料,出现暴雨(日降水量≥24毫米)33次,大暴雨(日降水量≥40毫米)6次. 一、暴雨的分布特征 1.时间分布阿克苏地区暴雨不多,年平均1.4次,其中大暴雨年平均0.2次.也就是说五年一遇.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0~2015年广元市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和逐时降雨量、MICAPS资料和ERA-Interim资料,从时空分布特征、环流形势和主要影响系统、暴雨预报指标等方面对广元市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元市暴雨空间分布特征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时间分布特征为7月上下旬和9月中上旬是暴雨发生的两个峰值;区域性暴雨的夜雨特征明显,03~08时是短时强降雨的高发期;低槽东移型、副高稳定型、东高西低型和两高切变型这4种500hPa西风带环流和副高分型以及700~850hPa影响系统的位置和强度差异会对暴雨落区和强度有明显影响;中低层水汽、热力和动力等物理量的变化能为预报区域性暴雨提供定量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0年第10号微型台风"莫兰蒂"登陆后在福建和浙江引发暴雨天气,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形势、动力、热力等特征物理量对暴雨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按影响系统划分,福建暴雨是由台风环流本身引发的,浙江暴雨则是由台风残留低压和弱冷空气共同作用所造成。(2)台风登陆前夕强度增强及登陆后福建境内强度减...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1951~1995年吉林省历年暴雨洪涝成灾面积,洪涝强度和范围,洪涝指标,确定的15个洪涝年有:1951、1953、1956、1957、1960、1963、1964、1965、1966、1969、1985、1986、1991、1994、1995等年。洪涝灾害主要是大范围暴雨、大暴雨造成的。本文研究了1956~1990年,有天气图资料的10个洪涝年,43次区域性暴雨的时空分布,影响系统和环流分布特征。通过对洪涝的变化规律分析,厄尔尼诺、太阳活动与洪涝的相关分析 ,地形、地理位置对洪涝的影响等认为 ,吉林省洪涝发生的成因和规律 ,是上述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GPS/PWV资料同化在强降水过程中的定量作用评估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基于WRF模式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分别采用江苏GPS观测网的大气可降水量资料及区域内探空和地面气象站资料,对2011年8月25日江苏苏南地区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和2008年苏皖地区的一次局地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同化试验,用以比较分析GPS/PWV、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同化对强降水预报的定量作用。结果表明:探空和地面资料的同化通过对模式动力和热力场的影响,在强降水中心附近形成了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和热力不稳定条件,直接改进了强降水中心分布结构和强度特征,对数值模拟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而GPS/PWV在探空和地面资料同化的基础上,将使水汽条件得到增强且更有组织性,无论对降水中心强度还是位置都具有较为显著的改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长江中下游夏季暴雨前期青藏高原春季各层次地温的分布特征,重点讨论了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暴雨前期春季高原的三维热力结构,以及其三维热力结构与其它涝年的相似性,尤其是1998年春季高原地温分布呈现出与其它涝年春季相似的特征;数值模拟试验也证实了1998年春季青藏高原下垫面三维热力结构特征,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存在着显著影响。青藏高原春季地温在中部等大部分地区为负距平,南部及东部边缘为正距平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多雨,即青藏高原春季三维热力结构特征是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偏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冯新  施望芝 《湖北气象》2005,24(3):21-2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05年4月30至5月1日发生在湖北省内的一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揭示了发生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以及产生暴雨天气的水汽条件、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并对产生暴雨的一些物理量及结构的特征值进行了剖析,加深了对此次暴雨发生机制的认识,同时对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做出初步的分析,为今后做精细化预报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及大气探测等资料,对2001年7月27日临汾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产生的环流形势,水汽和热力条件及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揭示临汾市暴雨发生的环境流场和物理量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东北冷涡暴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冷涡一般指活动在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具有一定强度的高空冷性涡旋。本文规定:高空500hPa和700hPa出现闭合的等高线、地面图上无锋面气旋的高空冷性涡旋,并且在此天气形势下,东北地区出现3个或以上气象站日雨量大于等于50mm的暴雨,其中必须在一个省内至少有2个站暴雨,为东北冷涡区域性暴雨日(以下简称冷涡暴雨)。本文应用1980~1989年历史天气资料,对于冷涡暴雨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成因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物理诊断分析,在冷涡暴雨形成的环境物理条件及其热力、动力特征方面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有助于深化认识冷涡暴雨与气旋暴雨形成的不同物理特征,为冷涡暴雨的预报提供物理因子和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OSU-AGCM大气环流模式,对青藏高原下垫面热力异常与夏季江淮流域暴雨形成的关系进行了数值试验。模拟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下垫面热力状况的异常对东亚环流形势及云量分布异常的影响是形成1991年夏季江淮流域持续性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青藏高原异常热力强迫还可以引起大范围云量的异常分布和云量异常区类似于二维Rossby波列没大圆路径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非常规资料对2009年8月17—18日山东省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17”特大暴雨主要出现在西风槽东移、副高南退时的副高西北侧边缘,对流有效位能(CAPE)等热力环境指数对鲁南强降水有较强的反应能力。降水分布具有典型的地形影响特征,复杂山地地形对降水有显著增幅作用和对对流系统传播的阻碍作用。存在低空急流和列车效应,强回波维持时间较长是费县出现强降水的重要原因,较强的偏南气流、湿度层深厚是费县出现特大暴雨的根本原因。地形影响气流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山东“817”特大暴雨降水分布,费县特殊地形对特大暴雨有很大贡献。雷达资料可以弥补常规观测的不足;地形对强降雨及其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09-08-17山东特大暴雨雷达回波及地形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非常规资料对2009年8月17—18日山东省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17"特大暴雨主要出现在西风槽东移、副高南退时的副高西北侧边缘,对流有效位能(CAPE)等热力环境指数对鲁南强降水有较强的反应能力。降水分布具有典型的地形影响特征,复杂山地地形对降水有显著增幅作用和对对流系统传播的阻碍作用。存在低空急流和列车效应,强回波维持时间较长是费县出现强降水的重要原因,较强的偏南气流、湿度层深厚是费县出现特大暴雨的根本原因。地形影响气流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山东"8.17"特大暴雨降水分布,费县特殊地形对特大暴雨有很大贡献。雷达资料可以弥补常规观测的不足;地形对强降雨及其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2016年6月30日—7月6日梅雨期湖北省的持续性降水过程,根据降水融合资料识别出三段暴雨过程,基于高分辨率NCEP再分析资料分别从环流形势、水汽输送及上升运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连续性梅雨期降水的三段暴雨过程,其环流形势明显不同,水汽输送与来源也不相同;温湿热力条件与上升运动强弱的动力条件共同影响降水强度,锋面的位置则与暴雨落区有密切的关系。第一段暴雨为典型的梅雨期暴雨环流,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和孟加拉湾,热力不稳定与上升运动均较强,导致降水强度最强;第二段暴雨中,横槽将南海的水汽输送至湖北地区,较弱的热力不稳定度和上升运动导致降水强度偏弱;第三段暴雨发生在横槽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的过程中,湿度条件较差导致其降水强度较弱。  相似文献   

18.
针对2016年6月30日—7月6日梅雨期湖北省的持续性降水过程,根据降水融合资料识别出三段暴雨过程,基于高分辨率NCEP再分析资料分别从环流形势、水汽输送及上升运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连续性梅雨期降水的三段暴雨过程,其环流形势明显不同,水汽输送与来源也不相同;温湿热力条件与上升运动强弱的动力条件共同影响降水强度,锋面的位置则与暴雨落区有密切的关系。第一段暴雨为典型的梅雨期暴雨环流,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和孟加拉湾,热力不稳定与上升运动均较强,导致降水强度最强;第二段暴雨中,横槽将南海的水汽输送至湖北地区,较弱的热力不稳定度和上升运动导致降水强度偏弱;第三段暴雨发生在横槽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的过程中,湿度条件较差导致其降水强度较弱。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宁夏一次区域性大到暴雨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利用高空实测资料,采用天气学与动力学方法计算高空大气的物理量参数,结合FY-2数字化云图及多普勒数字化雷达资料,对2004年8月19日发生在宁夏一次区域性大到暴雨过程进行了较细致地分析研究,探讨了宁夏大降水过程中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热力条件等因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重要作用,并指出了本次强降水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多种尺度的系统相互作用及恰当配置的结果,中尺度系统对局地暴雨的形成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0.
2009年豫南一次强暴雨过程的位涡方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尺度WRF模式、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9年8月28—30日河南省南部一次强暴雨过程进行中尺度数值模拟,借助模式输出的模拟数据计算位势涡度及位势涡度方程收支,并利用位涡收支方程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对此次暴雨过程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暴雨强度及落区与实况较一致,位势涡度能够较好地反映此次暴雨过程的动力及热力特征。位涡异常高值区与暴雨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暴雨中心大致位于位涡高值中心东南侧。位涡收支方程中各收支项同样能够反映此次暴雨过程的动力、热力性质。暴雨发展过程中大气中低层位涡局地增加,位涡局地变化大值中心驿应暴雨中心。各收支项中,引起中低层位涡局地变化的贡献主要来源于潜热加热作用、水平平流作用、垂直输送作用及摩擦作用。其中潜热加热与水平平流作用对暴雨中低层正变位涡起正贡献作用,潜热加热作用有利于位涡局地增加,水平平流作用易于低层位涡向流场辐合区聚集,引起局地位涡增加;垂直输送及摩擦作用对中低层位涡变化表现为负贡献作用,垂直作用易于将中低层位涡向高层输送,使得低层位涡减小,高层位涡增加。在摩擦作用下,低层位涡被大量耗散,使得中低层位涡局地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