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杂交早稻近年在丽水地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较常规早稻增产25.23%。它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高产稳产性能好,是近期提高早稻亩产的重要措施。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在我区春夏之交的低温、盛夏的高温时有发生,有必要探讨高、低温对不同组合杂交早稻的危害,为选择最佳组合和采用相应栽培措施提供依据,于1987—1988年进行了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2.
海口地区杂交早稻产量构成因素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海口地区1982~2004年共23年杂交早稻生产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对杂交稻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气象条件分析得出:温度和日照是影响海口地区杂交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影响时期主要为分蘖期和灌浆期。  相似文献   

3.
海口地区杂交早稻产量构成因素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刚 《广西气象》2005,26(1):41-42,50
利用海口地区1982~2004年共23年杂交早稻生产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对杂交稻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气象条件分析得出:温度和日照是影响海口地区杂交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影响时期主要为分蘖期和灌浆期。  相似文献   

4.
杂交组合汕优桂33是1985年以来桂南地区早稻主要的当家品种之一。本文用在水肥和管理水平一致试验田中种植的三年的早稻分期播种和四年物候资料,浅析气象条件对汕优桂33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前言本文在分析我市稻作制度实行大面积改制以来早稻品种布局演变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历年的气象和产量资料,早稻不同配比方式下趋利避害的能力,以及与早晚稻总亩产的关系,对不同的早稻品种布局进行了合理性的评价,并提出最佳布局。一、早稻品种布局演变特点及合理性评价 (一)演变特点自从1956年改制以来,随着大力发展和稳定双季稻,早稻已成为我市重要的一季粮食作物,总产约占全年粮食的40%。四十多年来,早稻品种逐步改良和更新,新品种层出不穷,主栽品种多达60个左右,按它们的熟期分,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早熟(100天),中熟(105天),迟熟(110天)。以绍兴县为例(见表1),改制初期基本上沿袭了原有间作稻的早熟型品  相似文献   

6.
低温是我县发展双季稻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通过多年实践发现,低温危害我县双季稻生长,主要发生在早稻育秧、早稻移栽和晚稻齐穗这三个时段。近年来,我们针对这三个主要时段的低温危害,进行了以水调温抗低温的试验。实践证明,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灌水保苗 早稻育秧期间,本县常常受北方较强冷空气影响,造成气温大幅度下降或低温连阴雨天气,对秧苗生长  相似文献   

7.
李仕谟 《气象》1980,6(2):14-14
一般认为早稻烂秧的气象条件是低温阴雨天气,而根据我们两年来的调查和试验观察,早稻烂秧还与秧苗遭受北风(下称冷风)的侵袭有密切的关系。即在日平均气温低于12℃的条件下,冷风的大小,是造成烂秧与否的重要气象因素。因此,在早稻育秧时,注意防止冷风对秧苗的侵袭,能够有效地防止烂秧。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相遇的积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近年来,围绕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相遇的积温法预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服务工作。这些工作肯定了积温法预报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发现积温值在地区、年度、季节之间的不稳定性,因此采取了一些订正的方法,以提高积温的稳定性。但由于各地供试品种不同,或者因试验设计、观测标准的不一致,使对积温的研究受相当大的限制。1979年,全国杂交水稻气象科研协作组在南京、徐州、长沙、南宁以及福建的汤川(龙溪县)、宁化六个点进行了杂交稻制种花期相遇的积温稳定性研究的联合试验。广东省农业气象试验站(南海点)也按同一设计进行了试验。供试品种为母本珍汕97A,父本IR26,杂交组合汕优6号。  相似文献   

9.
1998年冬~2003年秋,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水稻田进行了轮作系统的减灾效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稻田轮作系统能较好地减少病、虫、草害.其中轮作处理B(紫云英“接茬“玉米“间作“大豆“接茬“晚稻)、处理C(黑麦草“接茬“中稻)、处理D(黑麦草“接茬“早稻“接茬“晚稻)比连作处理A(紫云英“接茬“早稻“接茬“晚稻),在病、虫、草害方面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少.对比分析折产后作物的生物产量可以发现,轮作处理D最高,达13 686 kg/hm,比连作处理A高6.7%.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0—2011年江西省有代表性的12个县(市)共34个观测点的双季早稻农业气象观测资料,采用频数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了江西省双季早稻长势观测定量指标。结果表明,在各主要生育期,不同苗情的早稻,其叶面积指数与单株干物质重量差异明显,可用于早稻长势的定量评价。产量分析表明,研究建立的双季早稻长势定量等级指标可用于实际。  相似文献   

11.
目前早稻有多种育秧方式。为了摸清在不同育秧方式下秧龄期与大田生长期所需的热量指标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寻找适宜的早稻育秧方式,我们于1984年在上海市郊的宝山、崇明两县气象站和松江县九亭、南汇县东海等两乡进行了早稻不同育秧方式的试验。试验设计  相似文献   

12.
1979年以来,我们针对陆川县早、晚两造生产的历史和现状、经验和问题,结合天气、气候特点进行分析,逐步摸清了水稻生产存在的农业气象问题主要有三个即:“龙舟水”对早稻的影响;低温冷害对晚稻的影响;早晚两造如何向中间靠拢的问题。集中力量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关于“龙舟水”与早稻生产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过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早春的低温阴雨天气作为影响早稻生产的关键因子,而忽视“龙舟水”对早稻影响的严重性。因此,在安排早稻播种期时,把春季气温回升的快慢作为播种早、迟的唯一依据。这样以往早稻播种就有两“常规”:一是暖春年份播种早(2  相似文献   

13.
培育壮秧,是省肥、壮杆、大穗、高产的重要措施。但在培育壮秧中,常由于气候情况的变化,发生超秧龄或不足龄现象,影响早稻稳产高产。为了寻找可靠而简便的判别秧苗适龄的方法,提供生产部门参考,我们于1976年在青浦县选了5个点,1977年在松江、青浦、上海县选了8个点,对早稻不同品种的适宜秧龄,采用多点、异地、同时的方式进行试验。试  相似文献   

14.
《气象科技》1976,(1):24-24
广西南宁市气象台农气站李仕谟根据1973年南宁市郊早稻播种期间的气温比历年明显偏高,秧苗生长较快,但结果早稻产量不高这一事实,对早稻秧苗生长期遇到低温与其产量的高低进行了分析研究与试验。他首先分析了南宁市郊1951年以来历年早稻产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早稻各生育时段农业气象条件进行分类;并用一组农业气象模式,在计算机上作各种组合条件下的早稻生长状况和产量模拟试验;构造影响指数C_a和C作为农业气象条件定量评估的依据;通过计算机终端输出早稻生长状况和产量动态监测结果,提供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和早稻生产决策方案。此外,还用决策分析方法讨论了上海早稻适宜的栽插密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湖南省早稻产量与发育期、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和日日照时数等资料及早稻生理气象指标,在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动态预报方法的基础上,引进早稻生育期内对产量有较大影响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了早稻产量综合动态预报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早稻产量增减趋势预报和定量预报上,正(准)确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我国双季稻主产区南方10省(市)双季早稻的产量和面积资料,分析了我国双季早稻生产的地区分布和产量变化规律。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将我国10个双季早稻生产省(市)分为四个区;根据谐波分析,认为我国双季早稻产量的变化有明显的准两年及其倍数周期;应用积分回归方法,分析了影响我国双季早稻生产的关键气象因子。我们在产量预报业务化试验期间,应用周期分析、环流模式、温度降水模式及专家系统等多种方法预报双季早稻产量,得到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新杂交成的甜玉米与农业气象 条件的关系,我们采用分期播种,春、秋季 玻璃网室(玻璃顶,四周围铁丝网)内外栽 培以后结合大田生产调查等进行研究分析。 试验设计:1983年冬季三个播期,三 个重复(即10月31日,11月10日,11月20日 播种),试验材料分别用甜玉米杂交组合 Ⅰ,Ⅱ,Ⅲ和普通玉米。玻璃网室内春秋播 (1984年4月6日和1984年9月26日分别播 种),室外春秋播( 1984年4月4日和7月 25日播种)。 1984年再进行冬季室内外三个播期的分期播种和1985年春季室外二个播期的全期播 种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1-2008年广东省86个气象站的资料,结合农业气象观测报表中早稻各个发育期的出现时间,从程度和频率两个方面对比分析1961-1996年与1997-2008年两个时段早稻生长季的主要气象灾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1)低温阴雨危害明显减轻;(2) “五月寒”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主要危害北部地区;(3) “龙舟水”危害略有加重,降水集中期后推至6月中旬;(4)≥35℃高温热害加重.揭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早稻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为早稻应对气候变化调整生产布局、培育优质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区种植的早稻,品种较多,播种期不一,早稻生长期各年气候条件不同。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各年气候波动条件下的增产性能,我站从1978—1980年对汕优二号、广选三号、南优二号、湘矮早九号四个品种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 我们认为,研究这些品种的积温特性及生育期、经济性状等变化规律,对于确定适宜播种期和制订高产栽培措施,可以提供必要依据。 试验在大田进行,从2月28日至4月18日,每隔七天一期,分八个播期,均是五叶期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