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方 三江平原在我国东北,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汇合处,总面积约15,545万亩。此处地势低平,原有沼泽和沼泽化荒地3,353.9万亩。从1958年开始大面积垦荒,已开垦四千六百多万亩,同时,沼泽面积急速缩减。森林已砍伐1,225万亩。农田防护林现仅有31万亩,不到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一;存留的植被特点也有明显变化。总之,三江平原自大面积垦荒以来,下垫面的变化是很大的。 近些年来,三江平原气候异常,表现在: 1.由易涝区变为严重干旱区。干旱持续时间长、频率增大,近些年来降水量比其它地区减少得快。 2.空气相对湿度逐渐变小。 3.夏季气温与其它地区变化趋势相反,有逐年增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1961~2001年三江平原18个台站的气温、降水资料 ,揭示了三江平原的气候特征和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 ,得出三江平原在随大背景场气候整体变化的形势下 ,大规模开垦导致湿地面积锐减而加剧了当地干热化程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湿地锐减下三江平原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1961~2001年三江平原18个台站的气温、降水资料,揭示了三江平原的气候特征和气侯变化的基本事实,得出三江平原在随大背景场气候整体变化的形势下,大规模开垦导致湿地面积锐减而加剧了当地干热化程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凌光 《气象》1976,2(2):18-20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东北角,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的地方,有一片面积达十万平方公里的三江平原。解放前,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条大江雨季常常泛滥,形成了千里旷野的沼泽地带。所谓“北大荒,北人荒,又是兔子又是狼,光长野草不打粮”,指的就是这里的三江平原。解放后,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奔向“北大荒”,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排干沼泽,唤醒大地,陆续开垦出了几千万亩荒地,已经收获了几百  相似文献   

5.
牟惟丰 《气象》1982,8(1):9-10
近两年来,《气象》月刊上开展了关于东北三江平原垦荒和湖北神农架林区开发对气候影响的讨论,不少作者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资料论据,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关注。这一问题关系到我国国土的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关系到我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因此我也想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来参加这一讨论。  相似文献   

6.
历史纪录的西北环境变化与农业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中国西北地区的现代气候状况和古气候记录来回溯过去时期的气候变化,并依据历史文献记载论述过去时期农业开发活动的规模、效益与温度、湿度背景之关联。文中指出:西汉和唐前期气候适宜,河西地区大规模农田开垦成功;唐后期和明朝中叶的气候转寒导致河西屯垦凋敝;公元初塔里木盆地的繁荣和后来的衰落与水资源变化有关。历史上的垦后抛荒行为加速了土地的沙化进程,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和较温暖的13世纪降尘事件频繁发生即为此类不良后果的两个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7.
人类活动泛指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对自然界所进行的一切改造,如城市建设、近代工业的发展、绿化造林、砍伐森林、开垦荒地、兴建水库和灌溉等。对局部地区的气候进行人工影响,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这一点已由实践证明。但是,  相似文献   

8.
林之光  彭开秀  焦仪珍 《气象》1981,7(6):16-17
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各地自然灾害频繁,而东北三江平原年降雨量之急剧减少,又特别引起人们的重视。至于其减少的原因,则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所致,另一种则认为是垦荒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三江平原的降水变化和大气环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兆祥  彭小峡  李贵友 《气象》1981,7(6):13-14
关于三江平原近几十年来降水变化的原因, 许多同志进行了研究。本刊1979年12期的“东北三江平原的气候资源和近年的干旱问题”和1980年第3期的“三江平原开荒后的气候变化”两文曾对此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本期再发表“三江平原的降水变化和大气环流的关系”和“三江平原降水变少的原因值得继续探讨”两文。所有这些文章都是探讨性质的,都不是定论。  相似文献   

10.
赵琳 《气象知识》2014,(1):22-23
2013年夏天,我国暴雨有点怪:南下四川贫地,北上三江平原,就连革命圣地延安也得到格外的“青睐”与“昭恋”。这一连串的暴雨过程使新闻界也变得很不平静,整个夏季,“暴雨”“洪涝”“救火”充斥在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广阔,光热条件较充足,干旱缺水成为发展生产最关键的限制因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得到更大效益,并使气候条件向好的方向发展,避免因掠夺性开发而造成气候干旱化、沙漠化趋向,关系到这一带广大地区的前途。本文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概括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祖世亨 《气象》1984,10(11):31-33
纤维用亚麻适宜生长在气候稳定而湿润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尤其是黑龙江省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黑龙江省纤维用亚麻种植面积占全国的90%以上。纤维用亚麻是轻纺工业优质的纺织原料,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研究其生长环境和对农业气候条件的要求,对纤维用亚麻的稳产高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三江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气候适应性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平  高素华  潘亚茹 《气象》1992,18(12):38-40
为把三江平原建成高产稳产粮豆生产基地,分析了三江平原的农业自然条件及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波动及变率。根据相对气象产量的最大值及最小值,计算了作物的气候适应性指数。并按该指数的大小,对4种主要作物的适宜种植情况进行分区。从而为三江平原各县内部农业结构调整及三江平原总体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气候模式并行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候模式并行计算是国内外最近重视开展的在大规模并行计算机上应用的并行软件的开发工作。“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理论的研究”国家攀登项目近年来先后在国产曙光1000和曙光1000A并行计算机上开展了气候模式并行计算工作。所用的气候模式是气候动力学项目“八五”阶段设计发展的9层全球格点大气环流模式和从1997年起着手研制的18层全球格点大气环流模式。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气候数值模式并行计算工作,阶段性工作取得了合理的并行效率。研究表明以大气环流模式为代表的气候模式是最适合并行计算机实际应用的科研任务之一,国产并行计算机有能力在该领域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牧草与气象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我国主要牧区之一。天然草场辽阔,毛面积5725.88万hm2,可利用面积4800.68万hm2,占新疆总土地面积的1/3以上。天然草场是新疆畜牧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新疆畜产品的70%来源于天然草场。但天然草场受天气气候的影响显著,产草量年变化极大,“靠天养畜”的新疆畜牧业生产很不稳定。因此掌握天气气候条件对牧草不同发育阶段和牧草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时监测预测牧草发育和产量状况,对合理利用草场资源,科学安排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三流回气候与草场类型新疆气候极端干旱,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  相似文献   

16.
杨德生 《气象》1978,4(1):34-34
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与大自然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看天经验,有许多关于长期气候预报方面的农谚,世代相传。如“夏至五月端,麦贵一千天”、“清明对立夏,牛羊不上山”、“夏至小暑在同月,集中力量种山药”、“冬至头,冻死牛”……等,不仅反映了节气在农历不同日期时的气候特点,而且还指出了未来气候的演变和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夏至五月端,麦贵一千天”的农谚,在我国中纬度地区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农村广泛流传,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17.
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变化与沙尘暴发生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TM遥感资料, 结合8大类土地详查资料, 基本查清了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具有代表性的沙尘暴高发区盐池县20世纪90年代年际变迁量化特征。分析表明, 盐池县90年代初期的生态状况明显好于末期。气候干旱是导致生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但人为活动如大量开垦耕地、过牧及滥挖甘草等也是重要因子。依据沙尘暴的成因, 通过对近30年盐池县沙尘暴个例多源资料综合分析, 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生态现状导致了沙尘暴起暴阈值的明显下降, 即近30年来沙尘暴在宁夏中部的干旱地带发生机率已显著提高。由于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气候、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超载等因素在可预见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将难以得到较大的改善, 且干旱区的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易损性、难复性等特点, 该文通过较全面客观的量化分析, 初次提出今后我国西北地区的沙尘暴发生机率应处在上升的态势之中。  相似文献   

18.
为了落实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和“农业学大寨”的指示,黑龙江省正在开垦甸子地为农田。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甸子地粮食单产较高,但是还存在着“低温”危害。群众流行的谚语“甸子地是个宝,低温年分不得了”就是写照。  相似文献   

19.
短期气候预测的出路在何方?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100年来短期天气预报成功地跨越了三大步:挪威学派、Rossby学派和Charney开创的数值天气预报。在“气候是天气的综合”这一错误思想的指导下,每一次短期天气预报的成功都引出了短期气候预测的热潮,相应地出现了大型天气学、超长波控制论和短期气候的数值模式预测方法。它们各自研究了几十年后,最终仍未见成效,使100年来短期气候预测的水平仍基本上是在原地踏步。作者认为短期气候预测出路在于:首先要坚决摒弃“气候是天气的综合”这一错误的指导思想,其次要将目前关于“气候系统”的抽象定义转化为具体的物质的定义,作者认为地热涡、地冷涡和形变锋等很可能就是具体的“气候系统”。描述这些“气候系统”演化的具体图像就是“地气图”。  相似文献   

20.
从信丰县的气候资源出发,结合当地甘蔗生产实际情况,分析了垦荒撩壕植蔗的气候优势,介绍了垦荒撩壕植蔗的前困后果及其栽培方法,为甘蔗化质高产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