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5 毫秒
1.
1998年6月16-26日,广西出现了一次连续性大暴雨过程,此次大暴雨过程,降水集中累积量大,雨势强,桂林和梧州出现敢百年未遇的最大洪水。通过对造成这些连续性大暴雨的降水云带进行分析,得出这次暴雨过程的云图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2.
杨芙蓉  尹承美  卓鸿 《湖北气象》2007,26(4):381-382
2007年7月18日傍晚前后到夜间,受典型的MCS影响,济南市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这次大暴雨过程降水时间集中、强度大、范围广、积水深,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岑江山  黄帆 《广西气象》2005,26(A02):71-71
2004年8月23日17时48分~19时48分,岑溪市出现了一次特大暴雨降水过程,这次强降水的特点是降水的时间短、强度强。通过对影响这次强降水的天气系统、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进行分析,找出产生大暴雨过程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4.
1994年4月17日,宜春地区出现了历年4月罕见的大暴雨天气过程。日雨量分别为:高安156.2,宜丰132.8,奉新121.6,靖安109.4(mm)。同时,高安还伴有19m/s雷雨大风;在4个大暴雨站点上,接二连三地出现了1小时30mm以上的强降水。这是我区历年4月最强的一次降水过程。由于降水来势猛、强度大,造成了人畜伤亡,农田受淹,作物被损毁等灾害。这次降水是在暖区内发生的,没有冷空气直接影响,对此。从前缺乏分析研究,以致预报不准。为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弄清产生这类大暴雨的原因和机制,现以这次过程为例,并结合历史类似情况加以总结,以期提高预报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2001年7月26日20时-27日20时,成都地区出现了入夏以来首场区域性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据成都市气象局观测报告显示,此次降水过程全区均超过50毫米,其中有四个县站超过了100毫米,出现了大暴雨.这次降水过程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部分地方出现洪涝,受灾人数达22.94万,直接经济损失4千万元.本文将对此次过程的环流背景和MICAPS系统提供的物理量场网格资料的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1997年7月17日,潮汕地区普降暴雨~大暴雨,大暴雨中心落在汕头市区,日雨量109-5mm。这次大暴雨过程的特点是:雨势强,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午夜~凌晨,04~05时一小时最大雨量达40-7mm,另一降水时段出现在17日午后。1 多普勒资料分析  从本次大暴雨过程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降水主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7日午夜至凌晨,该时段是全过程雨量的高峰,一小时最大雨量40-7mm。在降水发生前,有来自不同方向的降水回波向测站汇集,测站东南方辐合带弧状降水回波强度为35~40dBz,以30k…  相似文献   

7.
吴娟  徐海 《四川气象》2002,22(2):27-31
2001年7月26日20时-27日20时,成都地区出现了入夏以来首场区域性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据成都市气象局观测报告显示,此次降水过程全区均超过50毫米,其中有四个县站超过100毫米,出现了大暴雨。这次降水过程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部分地方出现洪涝,受灾人数达22.94万,直接经济损失4千万元。本文将对此次过程的环流背景和MICAPS系统提供的物理量场网格资料的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广东0506大暴雨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2005年6月18~25日,广东省出现罕见的持续强降水过程(0506大暴雨),造成广东省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的非地转Q矢量、假相当位温和经向环流对这次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地区的对流系统北移并多日滞留在广东地区是0506大暴雨的一个直接原因,它是南海夏季风活动的一个表现;广东0506大暴雨有明显的南北两个主要的降水区域,其中南边是季风对流降水,而北部则属于锋面降水雨带。  相似文献   

9.
江西"98.6"连续大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述19980612-19980627全省出现了连续大暴雨。累计降水量达200mxn以上的有89县(市),400-600mm的有50县(市),600-800一的有25县(市),800-1000的有12县(市)。以横峰m29删为最大。南昌的天气雷达对这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跟踪观测。根据雷达探测得到的回波资料,对这次大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2降水过程及天气形势简介为便于分析,根据天气形势和回被特征,将大过程分解为d次降水过程。门)第1次降水过程时间为06llTholo-0615Th205(月11日20时10分一6月15日22时05分,下类同)。此期间,先后有两个天气系统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九年五月九日——十三日,在地面静止锋和高空低涡、切变线等系统的共同影响下,桂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次大暴雨过程,过程总降水量在一百毫米或以上的达二十七个县市,面积约六万五千平方公里,最大降水中心位于永福,达327.1毫米,24小时最大降水量,永福达200.8毫米。在这次大暴雨过程中,天气系统的移动路径、强度以及地形对暴雨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本文主要依据永福县的地面气象资料,从天气系统及地形两方面来分析这次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运城地区1998年7月7日-8日普降大雨,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本文从高空及地面天气图上分析了有利于这次降水的天气形势及影响系统,并探讨了物理量及要素变化与降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张蕾 《广东气象》2000,(Z1):8-10
1 5.24特大暴雨概述 受冷锋低槽的影响,深圳市1998年5月24日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降水过程。深圳市气象台于06时发布黄色暴雨信号,并于中午前后连续发布了红色、蓝色暴雨信号。由于雨强大,降雨集中,这次暴雨降水过程造成的灾情比较严重。据统计,这次降水过程导致全市各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浸和山洪暴发、围墙倒塌、河水外溢等现象,并造成人员伤亡。这次暴雨降水过程的影响系统比较明显,地面的冷锋低槽、850hPa的低涡和切变线、500hPa的小槽配合较好。23日起,一条NE~SW向的系统性雨带…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图以及其它物理量等,对2012年6月21至23日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这次暴雨过程发生在热带气旋东北移及南海季风槽北抬的背景下,沿海西南急流是这次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这次过程水汽主要来源是南海,降水主要发生在水汽通量大值中心的右边及右前方,本次大暴雨降水强弱与水汽通量、急流及地形等有极为吻合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2005年6月5日20时-7日20时,南宁市城区出现了151mm的强降水,其中5日20时到6日20时,24h降水量达到120mm,仅前12h城区降雨量达86mm。针对这次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资料,结合地形因子及雷达回波等非常规资料对这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地形因子、南海季风的爆发是造成这次大暴雨过程的关键因素。南宁的“n”字形地形是这次强降水的有利抬升机制,也是造成长时间降水的有利条件,恰遇上南海季风的爆发又为这次过程提供了充分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15.
2004年8月23日17时48分~19时48分,岑溪市出现了一次特大暴雨降水过程,这次强降水的特点是降水的时间短、强度强。通过对影响这次强降水的天气系统、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进行分析,找出产生大暴雨过程的一些特征。对这次强降水过程分析的结论是:(1)中小尺度系统是局部性大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卫星云图和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分析是监测临近局部性大暴雨产生的有效手段。(2)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风小波动与地面中小尺度辐合区的配合是导致这场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3)中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由于其生命史较短,给预报工作造成很大的难度。建立必要的预警机制,对中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监测,以取得更好的预警效果。同时,随着季节的变换,各个时期的中小尺度的强对流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可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不同类型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1992年7月3—6日,桂林地区普降大暴雨,受灾严重。通过对这次降水过程的雷达跟踪观测,发现降水回波的生成发展、减弱消亡与天气系统关系密切;回波单体的弥合,是这次强降水发生和维持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1992年7月3—6日,桂林地区普降大暴雨,受灾严重。通过对这次降水过程的雷达跟踪观测,发现降水回波的生成发展、减弱消亡与天气系统关系密切;回波单体的弥合,是这次强降水发生和维持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南宁市一次大暴雨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兆达  黄治逢 《广西气象》2006,27(A01):54-55
2005年6月5日20时~7日20时,南宁市城区出现了151mm的强降水,其中5日20时到6日20时,24h降水量达到120mm,仅前12h城区降雨量达86mm。针对这次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资料,结合地形因子及雷达回波等非常规资料对这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地形因子、南海季风的爆发是造成这次大暴雨过程的关键因素。南宁的“n”字形地形是这次强降水的有利抬升机制,也是造成长时间降水的有利条件,恰遇上南海季风的爆发又为这次过程提供了充分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19.
1987年6月14日河池市境内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暴雨。日雨量达186.7毫米,仅次于1960年5月7日209.6毫米的极值。但降水强度和高强度降水维持时间,是历次大暴雨所不能比拟的。它的一小时最大降水量是80.0毫米,二小时最大降水量是112.2毫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造成了严重灾害。下面侧重观测资料分析这次过程:  相似文献   

20.
对造成“96·7”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进行天气学和动力学诊断,初步探讨了这次大降水过程中主要天气系统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