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7月19日深夜-21日凌晨在川中、东部产生了突发性大暴雨过程,本文在对中尺度雨团、地面中尺度低压系统进行了较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T106的客观分析场对此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过程发生前后,大气的能量、水汽及辐合上升运动等条件有一个急速突变的过程,致使强降水产生.在这次大暴雨过程中,中尺度特征明显,雨团活动频繁.  相似文献   

2.
1999年6月25日到29日,酉阳连续5天出现大范围的大到暴雨和大暴雨天气过程.本文从500hPa形势、700hPa水汽输送情况等方面揭示了该次过程形成、发展和维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临汾"8.26"区域性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icaps业务平台常规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对临汾市2003年8月26日区域性暴雨和大暴雨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热带低压登陆副热带高压东退以及物理量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探讨了副热带高压进退及台风登陆位置在这次大暴雨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析结果在暴雨预报业务及暴雨研究中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场以及雷达回波资料,对2007年8月26日-27日发生在长治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由3次不同的中小尺度降水系统导致产生;大暴雨发生在中层5880gpm和5920gpm之间,低层切变线偏南气流一侧,高空急流右侧;东南气流为这次暴雨提供了充分的水汽,大暴雨发生在强烈上升运动及层结不稳定中心。  相似文献   

5.
望谟县2006—06—12-13的大暴雨过程,造成了80a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在高空、地面形势图上无明显的暴雨形势。通过采用对称不稳定判据对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暴雨是产生在对称不稳定大气中。  相似文献   

6.
利用县级常规气象资料 ,分析 2 0 0 1年 12月 9日的海南大暴雨 ,得出 :西移的热带气旋为其初始扰动条件 ,北方南下冷空气提供了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7.
南京"03.7"大暴雨中云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利用三维全弹性、双参数化对流云模式和南京站探空资料,对南京“03.7”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着重分析产生这次大暴雨的云物理机制。模拟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属于积雨云降水,其中云雨碰并是最主要的成雨过程,贡献率达到74%,其次是霰/雹融化,占22%,说明此次降水以暖雨过程为主。通过暖雨过程对比试验表明,虽然冰相过程对雨水的贡献较小,但加入冰相过程能使模拟结果更接近云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山东半岛东部中尺度大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崔晶  张丰启 《气象》2003,29(10):33-37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HLAFS资料、红外云图以及中尺度分离技术等对2002年7月24~25日出现在威海市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次大暴雨过程是在西风槽与副高西部边缘西南气流相互作用的大尺度背景下,上升运动区内新生的中尺度气旋引起的强烈的水汽辐合上升造成的,大暴雨区上空高层强烈的辐散对强降水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次低空急流导致的深秋连续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2008年深秋发生在广西的一次连续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副高边缘上的低空急流是导致大暴雨的主要原因.热带云涌、充足的水汽来源并辐合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抽吸机制为秋季大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1天气实况和主要灾情 2004年9月3~6日,四川省的绵阳、广元、巴中、达州、南充、广安、泸州、内江、遂宁、德阳、宜宾、凉山等十二市州出现了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有39个县(市)日雨量达50毫米以上.暴雨主要集中在南充、巴中、广安、达州等市,有12个县(市)及30个乡镇的日降雨量超过100毫米,渠县、宣汉、武胜、营山、开江五县的日雨量突破了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日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渠县为272.9毫米.这是四川省2004年入汛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同时,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与川东北地区历史上的大暴雨天气过程比较,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比较指标:中心强度和大暴雨范围),也是四川地区有气象记录以来9、10月份最强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对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四川省有关市县气象局和省气象台均提前做出了较为准确的预报,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1.
1998年7月19日深夜-21日凌晨在川中、东部产生了突发性大暴雨过程,本文在对中尺度雨团、地面中尺度低压系统进行了较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T106的客观分析场对此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过程发生前后,大气的能量、水汽及辐合上升运动等条件有一个急速突变的过程,致使强降水产生。在这次大暴雨过程中,中尺度特征明显,雨团活动频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00-06-02暖切变大暴雨过程的高空、地面天气形势和主要影响系统及物理量要素场的分析,揭示了该次区域性大暴雨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正斜压模演变所揭示的武汉暴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8年7月21—22日发生在武汉附近的大暴雨过程的大气正、斜压分量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流场正压分量的演变与此次大暴雨的酝酿、发展和消亡具有内在的联系;正压分量在暴雨区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低空急流耦合形势;正、斜压平均相对模的演变与暴雨生命史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地面观测资料、T213数值预报资料和卫星云图等,对发生在邵阳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是在欧亚中高纬度两槽一脊型的环流形势中产生的,槽线和切变线是主要影响系统;700hPa的水汽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850hPa和500hPa的水汽来自南海;大暴雨发生前,低层有较强的水平能量输送和较强的能量积聚,同时整个暴雨区的大气运动由下沉运动转变为上升运动;中低层Q矢量的辐合和大暴雨的落区、发生时段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与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是完全一致的,"抽吸作用"对大暴雨的形成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5.
广州首次"黑色暴雨"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泽华 《广东气象》2004,(2):17-19,3
受高空槽和锋面影响,广州地区2003年5月14日下午出现了1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广州市首次发布了2000年以来最高等级的黑色暴雨警告信号。本文着重从大气环流背景、大气物理量场、云图特征和激发机制等进行分析,试图深化对此类大暴雨成因的认识,为暴雨预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98.6”大暴雨过程期间850-500hPa主要天气系统的特征及其变化情况。分析得到:欧亚中高纬度D塞形势的稳定、到热带高压住里的适中、西风带低槽的动力作用、中低层切交线以及低空急流的稳定维持是造成“98.6”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和雷达资料,对造成济南市"7·18"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系统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耦合区内中尺度辐合线的形成和维持是造成此次大暴雨的直接原因;济南处于200hPa高空急流出口区的右侧、低空急流出口区的左侧位置正是暴雨、大暴雨产生的关键部位;在减弱的云团右后方不断有新的云团生成,从中-γ尺度发展到中-β尺度,水汽条件充足时发展成中-α尺度,是造成此次大暴雨的主要原因;大暴雨中心与云顶亮温TBB的最低值中心及强度有密切关系;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条件下,带状回波移动的前方不断有新单体生成汇合到主体,使回波增强,降雨增幅,是造成强降水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张强宜  张海  凌明  段荣 《贵州气象》2011,35(6):22-2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黔西南州2009入汛后出现的第2场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从天气环流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场、雷达回波以及数值预报产品的检验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是受高空低涡切变与地面辐合线共同影响而产生的,同时从物理量场还分析出在暴雨区存在较大的潜在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19.
对2002年6月28日宜春市的大暴雨进行诊断分析,并探讨了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热力条件在这次大暴雨中的作用,总结出这类大暴雨天气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3年巴中市出现的三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对巴中市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了动力诊断合成分析,揭示了巴中市形成大暴雨的一种典型形势,都是发生在欧亚中高纬度地区呈两槽一脊、我国中低纬地区为东高西低的环流背景下,副高东退和中低层辐合流场加强是产生大暴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