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利用求预报场与实况场绝对误差和相关系数,对ECMWF资料进行预报精度检验,结果表明 500 hPa高度,850 hPa温度和相对湿度,海平面气压等4个物理量场预报较好; 850 hPa相对湿度预报比700 hPa的误差小;东西风预报比南北风预报好;绝对误差值随预报时效延长而增大,相关系数则随预报时效延长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利用分型求预报场与实况场绝对误差和相关系数,对T213物理量场资料进行预报精度检验,结果表明:物理量场预报效果近期比远期好,绝对误差随预报时效延长而加大,相关系数随预报时效延长而减小;冬半年比夏半年预报精度高。物理量预报最好的是假相当位温,所有各型各时次各层次相关系数都>0.6;最差的是垂直速度,除冬半年西北气流型24h外,所有各时次各层次相关系数均<0.6。环流型预报最好的是冬半年西北气流型,最差的是夏半年台风型。  相似文献   

3.
利用分型求预报场与实况场绝对误差和相关系数,对T213物理量场资料进行预报精度检验,结果表明物理量场预报效果近期比远期好,绝对误差随预报时效延长而加大,相关系数随预报时效延长而减小;冬半年比夏半年预报精度高.物理量预报最好的是假相当位温,所有各型各时次各层次相关系数都>0.6;最差的是垂直速度,除冬半年西北气流型24h外,所有各时次各层次相关系数均<0.6.环流型预报最好的是冬半年西北气流型,最差的是夏半年台风型.  相似文献   

4.
中尺度数值预报中不同初值方案的检验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立祥  陈力强  周小珊  杨森 《气象》2001,27(7):8-12
采用WMO推荐的标准化检验方法对两套初值方案进行检验,一套为使用T106L19全球中期模式预报场作为初猜场的cressman逐步订正客观分析方案(T106);一套为直接插值客观分析方案(OBS)。通过对比分析发现:(1)反映大尺度环流场的要素,例如,300hPa风场、500hPa高度,T106初值方案略好于OBS。(2)空间尺度较小的要素,例如,850hPa温度、湿度等,OBS略优于T106;在比湿预报场中,低层预报优于高层,但850hPa比湿预报出现正的系统误差,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正系统误差加大。(3)在风场的预报中,低层预报总体不如高层好,U风分量的预报有负的系统性误差,V风分量有正的系统性误差。同时对责任中初值预防的降水进行TS评分,评分结果表明,T106的总体评分高于OBS,但T106初值方案的空报率高于OBS,而OBS初值方案的漏报率高于T106。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4年夏半年(5~10月)HLAFS、T213、欧洲中心物理量场,计算出开封区域内物理量预报值与实况值的绝对误差和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欧洲500 hPa高度场、风场预报,对短、中、长期环流形势预报有很好的指导作用,T213的假相当位温和相对湿度预报为降水预报提供可靠依据,欧洲850 hPa温度、海平面气压预报对气温升降、大风预报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试用,相关系数在0.60以下的仅供预报参考,相关系数在0.60以上的可作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4年夏半年(5~10月)HLAFS、T213、欧洲中心物理量场,计算出开封区域内物理量预报值与实况值的绝对误差和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欧洲500 hPa高度场、风场预报,对短、中、长期环流形势预报有很好的指导作用,T213的假相当位温和相对湿度预报为降水预报提供可靠依据,欧洲850 hPa温度、海平面气压预报对气温升降、大风预报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试用,相关系数在0.60以下的仅供预报参考,相关系数在0.60以上的可作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ECMWF细网格模式产品对阿勒泰地区2013-2018年5-9月36场短时强降水过程的环境场预报性能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48 h预报时效内模式对海平面气压场、2 m温度场和露点温度场、10 m风场,500 hPa高度场、850 hPa温度场和比湿场及对流层风场预报误差较小,精度较高,在预报业务中为首选物理量;对700 hPa相对湿度场和垂直速度场预报误差较大,且以随机误差为主,在预报业务中注意订正运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ECMWF细网格模式产品,对发生在北疆2015年1月—2017年4月共20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48 h预报时效内ECMWF细网格模式对形势场、850h Pa比湿、对流层位涡及对流层低层u、v风场预报误差较小,精度较高;对流层中低层垂直速度和相对湿度及300 hPa u、v风场的系统性误差较小,随机误差相对较大,并建立了ECMWF细网格模式48 h预报时效内在北疆降雪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模型;模式对新疆北部暖区降雪的各量级预报随时效的延长准确率并非减小,尤其是中雪;72 h预报时效内,模式对12 h累计降雪量为小雪和中雪的预报相对较稳定,强降雪的误差较大,随时效的延长并非呈增大的趋势;在预报业务中注意订正应用。  相似文献   

9.
SMS-WARMS V2.0模式预报效果检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徐同  李佳  杨玉华  王晓峰  陈葆德 《气象》2016,42(10):1176-1183
对新一代上海区域中尺度模式(SMS—WARMS V2.0)系统预报结果进行了统计检验,检验量包括降水、2 m温度场、10 m风速、500 hPa位势高度场和850 hPa温度场、风场和相对湿度。结果表明:新一代模式的预报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模式各量级降水的TS和ETS评分都有提高,说明模式对降水事件发生的捕捉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分析2 m温度场的均方根误差及预报准确率发现新版业务模式的2 n、温度场预报优于原业务模式。此外新业务模式的10 m风速预报的均方根误差的逐月和多月平均值都低于原业务模式。高空形势场检验结果显示,新业务模式埘500 hPa位势高度场和850 hPa温度场的预报都优于原业务模式,850 hPa风场预报相关系数高于原业务模式,850 hPa相对湿度提高不明显。个例分析表明,新版业务模式强降水预报产品相对于原业务模式产品埘大气预报更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钟元 《热带气象学报》1997,13(3):284-288
对多时刻环境因子与热带气旋路径相关的统计分析表明,初始时刻环境场因子对热带气旋路径的预报能力随预报时效的增长而下降;未来时刻环境因子的预报能力高于初始时刻环境场因子;对于一定预报时效的热带气旋路径,具有较高预报能力环境场因子出现时刻大多不与预报时效同时刻;对于48 ̄120小时的预报时效,初始时刻后48-72小时的环境场因子具有较高的预报能力。对NWP产品进行统计释用的热带气旋路径预报模式优于用初如  相似文献   

11.
基于T213集合预报的延伸期产品释用方法及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良吕  陈静  陈德辉  田华  周迪  汪娇阳 《气象》2014,40(11):1293-1301
基于T213集合预报系统2008年1月中国及附近区域500 hPa高度和850 hPa温度的1~15 d预报资料,构建延伸期产品释用方法,通过对逐日11~15 d预报资料做集合平均和后向衰减权重系数滑动平均,进而得到延伸期(11~15 d)候平均和候距平预报,并对预报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对11~15 d预报场做集合平均和后向衰减权重系数滑动平均均能降低预报误差,改善整体预报效果。由此得到的500 hPa高度场和850 hPa温度场11~1 5 d候平均预报误差与逐日控制预报第5d的水平相当,候距平相关系数均接近0.6,整体而言效果较好,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500 hPa高度场和850 hPa温度场11~15 d候距平预报在中国大陆地区位相准确率均较高,东南沿海和东北部分地区稍差,且850 hPa温度场的位相准确率整体高于500 hPa高度场。候距平预报对延伸期(11~15 d)的大范围持续性异常距平具有较强的捕捉能力,对异常距平出现的范围和分布、强距平中心的位置的预报均较好,但强度整体偏弱。  相似文献   

12.
华南地区西风带飑线和台风飑线环境场特征统计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利用2012—2015年3—9月华南地区的雷暴大风和雷达数据,挑选了华南地区20次典型飑线过程并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华南地区的西风带飑线出现于春季和初夏,台风飑线出现于盛夏;3—4月的西风带飑线一般在凌晨开始发展,中午前后趋于减弱,而7—9月的台风飑线一般在中午或下午开始发展,前半夜趋于减弱。挑选了4次西风带飑线过程和4次台风飑线过程,使用2012—2014年的NCEP物理量分析场,在考虑季节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两类飑线各种物理量的异同点,结果表明:西风带飑线850 hPa与500 hPa的温差较大,台风飑线则是925 hPa与700 hPa的温差较大;西风带飑线低层暖平流较强但中层不明显,台风飑线相反;在西风带飑线造成的雷暴大风出现前,500 hPa温度平流随时间的变化为显著负值,台风飑线则不明显;西风带飑线的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较台风飑线更强;台风飑线925 hPa的相对湿度较西风带飑线小,在西风带飑线造成的雷暴大风出现前,500 hPa以干平流为主而925 hPa以湿平流为主,台风飑线则相反。对两种飑线过程进行对比分析表明,雷暴高压的持续加强、扩大及相应冷池的扩大导致西风带飑线的不断加强发展,而台风倒槽的气旋性切变和高低压之间的等压线锋区可能对回波的生成和前期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GMS双谱资料估计湿度场及其在数值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GMS红外和可见光两个通道的资料进行了处理,并估计出了700 hPa和850 hPa两个层次的湿度场。将卫星资料估计的湿度场取代数值模式通常的客观分析湿度场进行了对比业务试验。业务运行表明,应用卫星资料后,预报结果有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结合数值预报产品做好广东省逐日最低气温的预报,利用1998~2007年冬季(11月~次年2月)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选取20°~27.5°N,107.5°~117.5°E区域内的海平面气压、850 hPa温度、850 hPa相对湿度、850 hPa纬向风(u)、850 hPa经向风分量(v)和500hPa位势高度等6个要素作为预报因子,以韶关、梅州、广州、阳江、汕头等5个站分别作为广东5个部分的代表站,采用能选取"最优"因子的逐步回归方法建立5个代表站的11月~次年2月逐日的最低气温预报方程,并对预报方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采用逐步回归预报方法建立的广东省5个代表站的逐日最低气温预报方程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也存在预报结果比实况偏低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3年1月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的大气廓线产品计算得到大气相对湿度廓线,并与探空观测得到的相对湿度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总体上MODIS反演的相对湿度高于探空值,且在相对湿度较低区域误差较大;需要剔除有云影响的MODIS数据和相对湿度小于5%的探空数据;用平均值订正法对MODIS数据进行均一性修正,采用直接订正法、最大相关系数法开展MODIS和探空相对湿度资料融合试验,对融合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1)直接订正法融合湿度在相对湿度较低区域高于探空湿度,在相对湿度较高区域低于探空湿度,最大相关系数法融合湿度在高湿区和低湿区均与探空接近;(2)融合结果精度检验表明,直接订正法融合湿度与探空湿度的平均绝对误差在850 hPa不超过10%,在925 hPa不超过12%,在1000 hPa不超过9%;采用最大相关系数法融合得到的相对湿度值在各层与探空湿度的绝对误差均不超过4%。总体来看最大相关系数法比直接订正法融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孟祥翼 《气象科技》2017,45(6):1049-1057
利用2000—2014年5月1日到6月10日河南省121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观测数据、欧洲中心模式预报资料,对河南省干热风天气进行分析,总结了干热风天气形势分类模型,同时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了河南省干热风天气的客观预报方法。分析结果得出:河南省干热风天气发生主要形势为西北气流型、高压脊型和纬向环流型3类;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日最高温度预报因子为前一日最高气温、当日最低气温、08:00气温、EC850hPa 24h温度预报,相对湿度预报因子为EC850hPa 24h相对湿度预报、前一日14:00相对湿度、当日08:00露点温度,风速预报因子为EC细网格过去3h10m阵风预报,建立温度、湿度和风速3要素的预报方程;利用预报方程对2014年预报时段的天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对于轻干热风预报的TS评分为62%,重干热风预报的TS评分为64%。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地面、探空实况资料及数值预报资料,对2001—2012年鲁南地区雾天气现象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气候特征、湿度、探空、近地面物理量指标。分析发现:鲁南雾主要集中在10—12月,2010年以后,鲁南雾日呈显著增多趋势。鲁南雾期间90%相对湿度湿层顶平均在925 hPa以下,平均逆温层顶为950 hPa左右; 850~925 hPa有明显的单独的由弱到强的暖平流中心,暖平流建立时间比雾发生提前0~24 h。925 hPa高湿区的建立比雾发生提前6~24 h;前期500 hPa左右下沉运动极值建立时间提前雾6~24 h;850~925 hPa明显的辐合中心建立时间提前雾0~24 h。  相似文献   

18.
基于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及其3DVAR(3-Dimentional Variational)资料同化系统,采用36 km、12 km 、4 km三层嵌套网格进行逐3 h资料同化和快速更新循环预报,对2011年5月8日鲁中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资料同化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面观测资料同化和快速更新循环对本次降水的预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快速更新循环预报时不同化地面观测资料,或同化全部观测资料进行冷启动预报,模式均不能预报出山东的降水。同化地面观测资料后,显著改进了模式降水落区预报。地面观测资料同化可以影响到700 hPa高度以上温压湿风要素的变化,从而改变了大气初始场的温湿结构,导致模式预报的700 hPa附近高空大气湿度和热力不稳定增强,700 hPa以下低层风场更强,850 hPa鲁中以南风速较无观测资料同化的偏强2~4 m·s-1,低层风场的动力作用触发高空的不稳定大气,降水出现在山东。  相似文献   

19.
华东高温期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地面气象站点资料,对1951—2005年华东高温日数较多(少)月和高温过程各阶段的500 hPa位势高度、850 hPa温度和相对湿度及700 hPa垂直速度的环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日数较多月,副高西伸,850 hPa温度较高而相对湿度较低,华东中南部下沉气流明显,华东多为位势高度、温度和垂直速度正距平及相对湿度负距平;而在高温日数较少月,副高东退,850 hPa温度较低而相对湿度较高,整个华东为上升气流,并为位势高度、温度和垂直速度负距平及相对湿度正距平。与高温前期和衰退期相比,高温盛期副高北抬西进,华东850 hPa温度较高而相对湿度较低,华东南部下沉气流强盛,各要素距平值增加,多数要素距平中心移向华东或其周边。高温间断期则比盛期各要素距平减弱。大气环流要素场及其距平场的变动可以作为预报华东7—8月高温日数多寡和高温进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地区11月大雾频次变化的天气气候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77—2006年长三角地区5个国家气候一级站的1日4次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相关资料,初步分析了该地区11月区域雾频次变化的天气气候背景。结果表明,长三角11月区域雾少发(多发)时,500hPa高空为较强的西北风(平直的西风),850hPa上为强西北风(弱西北、东北风),低层925hPa上偏北风分量较大且相对湿度较小(偏北风减小并出现偏东风分量且相对湿度较大),海平面气压场上长三角受强冷高压控制(位于弱高压底前部均压区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