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农田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空间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统计方法、地统计学方法及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辽宁5—50 cm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10—50 cm各层次土壤田间持水量以辽东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辽西地区最小;30 cm以上各层次土壤田间持水量,辽北地区大于辽南地区,而30cm以下则相反;5 cm土壤田间持水量与其他层次差异较大,40 cm和50 cm土壤田间持水量最接近,30 cm有可能是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分界层;5 cm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其他层次亦差异明显,存在3个高值中心,分别为辽西西部、中部和辽东地区。10—50 cm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相似,低值分布在辽西东部和沈阳北部地区,高值中心分布在辽东地区。  相似文献   

2.
小区灌水法测定田间持水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农业生产中 ,毛管水是最有效的土壤水分。毛管水根据其所处部位和存在状况 ,又分为毛管上升水和毛管悬着水。毛管上升水是指地下水支持条件下沿着毛管上升的水分 ;毛管悬着水是指降雨和灌溉后 ,重力水完全下渗 ,借助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上层的水分。田间持水量是在地下水位较深 (毛管水不与地下水连接 )情况下 ,土壤所能保持的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 ,是植物有效水的上限 ,也是衡量土壤保水性能的重要指标和农田灌溉的重要参数。所以 ,田间持水量测定的准确与否 ,直接影响到农业气象的服务质量。根据用小区灌水法测定田间持水量的实践 ,谈几点注…  相似文献   

3.
田间持水量,是在不受地下水影响时,土壤所能保持的最大含水量。它是植物可以利用的土壤水分的上限。利用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率,可显示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按《农业气象观测方法》,用2×2m~2面积,周围筑结实土埂的方法测定田间持水量。由于耕作层土壤孔隙度大,易引起水份的横向渗流,致使所测的田间持水量偏小,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为此,  相似文献   

4.
陇东南旱作区土壤失墒规律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试验分析,探讨了陇东南地区旱作田累积失墒规律,各土壤墒值段散逸速度,模拟了土壤水分散逸过程,得出了土壤从高墒散失水分降至低墒值所用的相对时间。即土壤重量含水率占田间持水量60 % ~90 % 时为最速失墒期,60 % ~40 % 为次速失墒期,重旱( 占田间持水量≤40 % )时,散失同样量的水分,比从占田间持水量90 % 至60 % 及轻旱( 占间持水量60 % 以下) 至重旱间所需时间长10 ~20 倍,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及干旱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土壤物理常数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土壤物理常数的测定方法,并在常兴义经验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容重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水分模型,利用土壤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的原理,测定春季土壤墒情服务的各项指标,为春季旱涝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一个通过土壤容重和最大吸湿性确定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的计算方法。以生草-灰化土为例证明计算最小持水量的均方差不超过2.5%,而毛管持水量的均方差不超过2.0%。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称为土壤持水力,而土壤保持的水量称为土壤持水量。按规定条件把持水量分为吸附性持水量、最大分子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全持水量。本文研究了对鉴定农作物水分保证率和计算排灌量都有重要作用的最小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在地下水位深的情况下(通常大于3米),土壤中保持悬挂状态的水量称为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一般指地下水位以上10厘米高度上土壤毛细管中保持的水量。一些文献对实际中广泛采用的确定最小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方法做了详细论述。尽管这些方法也很费力而且带有许多主  相似文献   

7.
影响测定田间持水量的因素及其订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田间持水量的概念进行理论讨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土壤水分入渗、再分布及内排水的因素与影响机理,确定了影响田间持水量测定的若干要素。应用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方法订正了黑龙江省部分县站田间持水量的数值,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测定田间持水量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测定方法的研究,提出了土壤水分常数测定规范中存在和应注意的问题,以利做好当前的土壤水分常数测定工作。  相似文献   

9.
土壤水分常数测定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中雄 《广西气象》2005,26(2):27-28,8
通过对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测定方法的研究,提出了土壤水分常数测定规范中存在和应注意的问题,以利做好当前的土壤水分常数测定工作。  相似文献   

10.
高连国  郭丽华  信依群 《气象》1992,18(11):54-55
以往,我省的某些市县所测的土壤相对湿度(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百分率)总是在70—90%,即在正常或偏湿的范围内。在墒情正常的情况下,个别测点的土壤相对湿度有的在过湿的范围内,不能正确地反映出  相似文献   

11.
对土壤水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振国 《气象》1985,11(1):32-33
在研究土壤水分时,人们经常使用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土壤有效水最大存贮量等来表征土壤水分性状。土壤有效水固然是植物根系能吸收的水分,但是当植物蒸腾强烈时,植物对接近凋萎系数的土壤水的吸收速率,远远不能满足叶片蒸腾的需要,植物仍然受到干旱的威胁,因此有必要寻找能表征与作物生长联系得更密切的土壤水分指标。农田实际蒸散量与最大蒸散量之比能反映作物需水与土壤供水的关系,作物层温度与气温差则反映了植物蒸腾强度的变化。晴天白昼,蒸腾是维持叶温较低的重要原因。土壤供水不足,蒸腾速率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土壤水分常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依据黑龙江省3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近10年的土壤水分常数资料,综合分析了凋萎湿度,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的空间变化特征,为进一步客观评价全省土壤水分盈亏状况及进行土壤水分分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不同土壤类型墒情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河南省台站土壤墒情数据库1997年10月至2003年6月资料,找出不同土壤类型的墒情变化规律。土壤有效水分含量分析表明:壤土最大,粘土次之,沙土最小;土壤墒情受地下水影响较大,地下水位较浅的地区不容易出现干旱。根据土壤墒情资料确定了土壤墒情订正系数和不同土壤类型田间持水量在全省的分布,并将其应用到墒情预报模型中。  相似文献   

14.
夏玉米土壤水分指标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自玺  侯建新 《气象》1988,14(9):13-16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有着明显的影响,并且通过各种生理生态特征表现出来。本文根据1984—1987年试验资料,系统分析了土壤水分对气孔阻力、光合作用、蒸腾强度、灌浆速度等生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建立了土壤湿度与它们之间的数学模式,运用最优分割理论进行最优分割,确定了夏玉米拨节—抽雄期的适宜土壤水分指标为15.5%,干旱指标为10.5%;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71.4%和48.4%,抽雄—成熟期的适宜水分指标为16.7%,干旱指标为10.7%,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77.0%和49.3%。从而为灌溉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6—2008年宝鸡市11个气象站农田土壤水分资料,统计分析宝鸡市旱地土壤蓄水量盈亏值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渭河流域土壤蓄水量略有盈余外,其它地区不同程度处于亏缺状态,亏缺最大值出现在千阳崔家头—陇县八渡一带。平均土壤含水率从7月中旬至次年3月介于凋萎湿度与田间持水量范围内,4—7月初土壤蓄水量亏缺,亏缺最大值出现在6月上旬,最小值在7月上旬。土壤蓄水量盈亏值存在明显的垂直变化。  相似文献   

16.
陕北丘陵区陡坡柠条林地与荒坡的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定点土壤水分测定与对比分析,研究陕北丘陵区陡坡柠条林地与荒坡土壤水分亏缺状况、年际内动态变化规律、干燥化特征及其自然降水的补偿能力。结果表明:柠条林地0~10m土层贮水量仅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26.2%~41.2%。荒坡地0~10m土层贮水量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39.8%~41.2%。土壤贮水量的分布是阳坡〈半阳坡〈阴坡,上坡位〈下坡位。年际间土壤水分的变异程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土壤贮水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2m以上土层内。土壤贮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但滞后于降雨量变化。生长季内,柠条地与荒坡土壤平均贮水量差异显著(P〈0.05),土壤越深,其含水量变化越小。两种利用方式的土壤剖面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干化层。柠条林地深层土壤干燥化强度明显大于荒坡地。丰水年柠条林雨水补偿的深度仅为1.0m,荒坡也仅为1.2m。柠条林丰水年的雨水补偿的深度比干旱年可增加60cm以上,5m土层贮水增量增加3倍以上。  相似文献   

17.
甘肃黄土高原帕尔默旱度模式的修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是甘肃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的发生包含许多复杂过程和条件,因而研究一个考虑因子较为全面的干旱指标较为困难。本文在美国帕尔默旱度模式和中国修正的帕尔默旱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本区特点,从建模资料站点、可能蒸散计算、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径流计算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修正,并利用甘肃黄土高原12个站点的资料,建立了适用于本区的旱度模式,以期为本区的干旱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张蕾  吕厚荃  王良宇 《气象》2017,43(2):189-196
针对中国247个农业气象土壤水分观测站点1981 2010年逐旬土壤重量含水量、逐年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和土壤容重,考虑地区气候特点和土壤质地,依据土壤水分极值和水文常数关系理论,制定了土壤水分观测历史数据集质量控制方法,对土壤水分数据奇异值进行分析与校正。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观测历史资料中,奇异值问题可以归结为人工录入误差、多地段水文常数混用误差和年际变化异常;土壤重量含水量数据异常问题归结为小于风干土含水量和大于理论饱和含水量的极端情况。通过对历史数据集质量控制后,可以对土壤水分观测数据进行有效推广应用,为针对土壤水分的研究提供重要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积雪季节变化特征的数值模拟及其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海山  孙照渤 《气象学报》2004,62(3):269-284
文中利用综合陆面模式 (ComprehensiveLandSurfaceModel,CLSM )对法国ColdePorte 1 993/ 1 994 ,1 994 / 1 995年及BOREASSSA OJP 1 994 / 1 995年积雪个例进行了模拟试验 ,通过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的对比 ,检验了CLSM对积雪变化特征的模拟能力 ,并通过敏感性试验探讨了降雪密度、积雪持水量等积雪参数化方案及植被对积雪模拟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1 )CLSM能够准确地模拟出积雪的变化过程 ,对积雪的演变特征作出了合理的描述 ;(2 )降雪密度、积雪持水量参数化方案对积雪模拟结果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降雪密度参数化主要对积雪深度的模拟产生影响 ;而积雪持水量参数化方案对积雪的演变过程 ,尤其是积雪的消融 ,具有重要的作用 ;(3)有、无植被存在的情况下 ,积雪 土壤系统的变化过程存在显著的差别 ,植被通过改变积雪 /土壤表面的能量平衡 ,对积雪及土壤的变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植被的存在有利于积雪的维持 ,使得积雪融化进程推迟 ,冻结土壤的增温明显偏慢  相似文献   

20.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异常值阈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良宇  何延波 《气象》2015,41(8):1017-1022
根据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实时资料数据库读取的自动土壤水分监测资料,计算出各个测站相应的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数据。在具体的业务实践中,参照土壤最大吸湿量数值,将6%作为土壤相对湿度的低值异常阈值;参照土壤饱和含水量数值,将190%作为土壤相对湿度的高值异常阈值;参照土壤水分日变化特点,初步将24 h变化幅度0.1%作为10和20 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监测异常的变化阈值。具体分析代表站实测土壤相对湿度随时间的变化幅度,认为在土壤水分上升过程中的小时之间变化幅度应小于土壤饱和含水量(%)与前一监测数据的差值;土壤相对湿度>100%时的下降幅度应小于土壤饱和含水量(%)减去95%;土壤相对湿度≤100%时的下降幅度应小于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