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起伏地形下浙江省散射辐射时空分异规律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影响起伏地形下太阳散射辐射的天空因素与地面因素,通过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模型和地形开阔度模型,综合考虑地面因素对散射辐射的影响;基于常规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建立的水平面散射辐射模型,考虑天空因素对散射辐射的影响;建立了起伏地形下浙江省散射辐射分布式估算模型;逐月计算了浙江省散射辐射(100m×100m)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散射分量分布与地理地形因子、季风影响、大气透明程度有关,由高纬向低纬逐渐增加;季节分布特点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坡度、坡向对散射辐射的分布影响小,但辐射值与开阔度呈正相关,各季辐射最大值分布在开阔度大处,最小值在开阔度最小处,不同季节有所伸缩。计算结果可以为气候变化和环境资源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起伏地形中的散射辐射及其计算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对丘陵山区地形参数的数值模拟结果,应用野外试验观测资料,较详细地讨论了起伏山区散射辐射计算模式。主要讨论三个问题:天穹散射各向异性下的坡地散射辐射计算;实际地形遮蔽下的坡地散射辐射计算;由周围山地反射而到达坡面的散射辐射计算。最终分析了散射辐射在大别山南段赵公岭山区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山区散射辐射场与地形要素场配合较好,其中冬季以坡向影响为主,夏季则以地形遮蔽为最重要。  相似文献   

3.
用卫星资料计算我国东部地区晴空太阳辐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光的多次散射理论的离散纵标法,利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探空站的资料,计算出不同高度上分谱段的太阳直接辐射和向上,向下散射辐射,与相应时刻的卫星测值(可见光,红外通道S-VISSR计数值)进行逐步回归拟合,建立晴空状况下卫星测值与大气中各高度太阳直接辐射和攻射辐射的统计模式,并将拟合方法进行稳定性检验,据此可以利用卫星资料计算各高度分谱段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一级辐射站测量、记录的直接辐射为垂直于太阳入射光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是太阳辐射经过大气散射或云的反射,从天空2π立体角以短波形式向下到达地面的辐射;总辐射是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到达水平面的总量.因此,一般情况下,总辐射≤散射辐射+直接辐射,这是由于垂直于太阳入射光的直接辐射比水平面上的直接辐射大的缘故,太阳高度角小时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散射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探讨李巧萍,闫冠华(忻州地区气象局034000)1前言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和大气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而散射辐射是太阳总辐射中的一个重要分量,据祝昌汉 ̄(1)统计我国全区散射辐射年总量占总辐射总量的比率全年平均为46%,部分地区则高达...  相似文献   

6.
利用MODTRAN3计算我国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根据光的多次散射理论-离散纵标法,利用我国国家一级辐射测站的大气廓线,计算出晴空大气观测波段不同高度上的太阳直接辐射和向下散射辐射。将模式输出的地面辐射值与地面辐射观测资料进行比较,对不同高度的太阳直接辐射和向下散辐射以及日变化进行了讨论。最终目的是直接由MODTRAN3计算我国辐射空白站的地面辐射值,以弥补我国辐射站稀少,时空分布短缺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马柱国  姚兰昌 《高原气象》1996,15(2):186-194
该利用TOGA-COARE强化观测期(IOP)所获得的辐射观测资料(1992年11月10日-1993年2月18日),对考察点(2°15′S,158°00′)的辐射分量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海表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海表反射辐射春反照率、净辐射及有效辐射。  相似文献   

8.
根据能见度计量检测实验室(合肥)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检测实例,展示了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首先,介绍了能见度检测系统组成和技术要求;其次,建立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示值误差测量模型,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来源;最后,依据不同的评定方法,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研究结果表明: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主要有被测能见度仪、测量标准器、试验舱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在50m和200m检测点,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U(k=2)分别为4.9m和14.3m;在500~10000m检测点,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k=2)在8.5%~11.0%之间。  相似文献   

9.
目前 ,我国一级辐射站测量、记录的直接辐射为垂直于太阳入射光的直接辐射 ;散射辐射是太阳辐射经过大气散射或云的反射 ,从天空 2π立体角以短波形式向下到达地面的辐射 ;总辐射是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到达水平面的总量。因此 ,一般情况下 ,总辐射≤散射辐射 +直接辐射 ,这是由于垂直于太阳入射光的直接辐射比水平面上的直接辐射大的缘故 ,太阳高度角小时更明显。但有时也会出现总辐射 >散射辐射 +直接辐射的情况。这一情况一是由仪器故障引起 ,如直表跟踪不良等 ;二是由下列云天气变化引起 :天空有积状云或波状云时 ,如淡积云、碎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安30年实测太阳辐射资料的分析得出大气污染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十分显著,主要表现为自70年代以后直接太阳辐射、总辐射显著减少,散射辐射明显增加,同期西安郊县直接太阳辐射、总辐射和散射辐射呈递减趋势,变化幅度小于西安市。谱分析表明,直接辐射减少、散射辐射增大与耗煤量密切相关。利用西安和郊县30年实测日照、云量资料计算郊县太阳辐射各分量,西安直接太阳辐射和总辐射值小于郊县而散射辐射与总辐射比值D/Q最大,城市有混浊岛效应。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散射辐射的气候计算方法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正云 《气象》1994,20(11):16-20
使用全国64个日射站的散射辐射资料,首先计算与建立了各地1月、4月、7月和10月的月散射辐射值与总云量、日照百分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与经验关系式,并对经验关系式进行了方差检验。该经验关系式为:D=Q0(s1+0.01)(a+bN)。应用该经验关系式和200多个地面气象站的资料,计算了各地的1月、4月、7月和10月的散射辐射值。最后对我国四季散射辐射的分布及其年变化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4—10月太阳总辐射的分光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青藏高原主要作物生长期4—10月太阳总辐射的分光辐射能量的分配特征,分析了太阳高度角、天气条件等对太阳分光辐射相对通量的影响;与中国东部平原区相比,青藏高原光合有效辐射的相对通量稍低,但其绝对量仍远远高于中国东部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13.
西昆仑山地区太阳分光辐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耀宏  林振耀 《高原气象》1992,11(3):249-258
  相似文献   

14.
1993—2013年中国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3—2013年中国15个省份16个站点的辐射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不同地区的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散射系数(散射辐射和直接辐射之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3—2013年间地面太阳总辐射在西部和东北地区呈上升趋势,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呈下降趋势。直接辐射在中部地区呈上升趋势,在其他地区表现为下降趋势。散射辐射和散射系数除了新疆的乌鲁木齐和甘肃的兰州减小外,在所有地区几乎都呈上升趋势。散射辐射最大在东南沿海地区,最小在西北(新疆的乌鲁木齐),但是散射系数在中东部地区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散射辐射的计算方法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正云 《气象》1994,20(4):10-14
提出了综合考虑日照百分率和总云量来计算散射辐射的公式。将散射辐射D除以日照百分率S1,称其为净散射辐射。同时求出各月及年的净散射辐射与当地天文辐射的比值和总云量的相关系数r。各月与年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且r均大于r0.01。在此基础上建立计算散射辐射的经验公式:D=S1Qoe^a+bN,式中D为散射辐射;S1为日照百分率;Qo为天文辐射;N为总云量;a和b为经验系数。使用该经验公式求得福建省所有市  相似文献   

16.
广州地区太阳分光辐射的某些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广州地区1985—1990年的太阳分光辐射的连续观测资料(观测角度为23°11′),研究了广州地区紫外辐射、可见光辐射(光合有效辐射)、近红外辐射的某些特征。结果指出,每年7—10月份各分光辐射及总辐射总量较大。月总辐射中可见光辐射占总辐射的百分比年平均为47.3%,相应的紫外辐射和近红外辐射分别占7.1%和45.6%。文中还分析了晴天条件下分光辐射的变化和1990年紫外辐射变化的某些特征,并分析和讨论了分光辐射与云量、日照时间等因子的相关。  相似文献   

17.
1988年9月张掖地区的太阳辐射状况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季国良  江灏 《高原气象》1990,9(2):194-201
1988年8~9月,在河西走廊的化音和张掖地区进行了一次预备性观测实验。本文利用预备观测中所取得的少量资料,分析了干旱地区太阳辐射各个分量和太阳分光谱辐射的一些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秋季大气透明度较好;光资源充足;兰紫光在总辐射中所占比例较大;地表净辐射具有平原地区的特征,其值介于平原与高原地区之间。  相似文献   

18.
Broadband solar irradiance data obtained in the spectral range 400–940 nm at Kwangju, South Korea from 1999–2000 have been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loud cover and atmospheric optical depth on solar radiation components. Results from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percentage of direct and diffuse horizontal components of solar irradiance depend largely on total optical depth (TOD) and cloud cover. During summer and spring, the percentages of diffuse solar irradiance relative to the global irradiance were 5.0% and 4.9% as compared to 2.2% and 3.0% during winter and autumn. The diffuse solar irradiance is higher than the direct in spring and summer by 24.2%, and 40.6%, respectively, which may largely be attributed to the attenuation (scattering) of radiation by heavy dust pollution and large cloud amount. In cloud-free conditions with cloud cover ≤2/10, the fraction of the direct and diffuse components were 66.0% and 34.0%, respectively, with a mean daily global irradiance value of 7.92±2.91 MJ m−2 day−1. However, under cloudy conditions (with cloud cover ≥8/10), the diffuse and direct fractions were 97.9% and 2.2% of the global component, respectively. The annual mean TOD under cloudless conditions (cloud cover≤2/10) yields 0.74±0.33 and increased to as much as 3.15±0.67 under cloudy conditions with cloud amount ≥8/10. An empirical formula is derived for estimating the diffuse and direct components of horizontal solar irradiance by considering the total atmospheric optical depth (TOD). Results from statistical models are shown for the estimation of solar irradiance components as a function of TOD with sufficient accuracy as indicated by low standard error for each solar zenith angle (SZA).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地面太阳辐射变化和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京,杭州,上海,合肥)1961-2000年辐射资料的比较,根据中国气象局编写的<气象辐射观测方法>对该地区年地面太阳辐射平均值进行计算,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太阳辐射的长期变化及季节差异,并讨论长江三角洲地区两个重要城市杭州和南京的部分与地面太阳辐射息息相关的因子,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与总辐射的关系.结果表明:在40 a中长江三角洲地区4个代表城市总辐射长期变化分为两个阶段,1980s为谷值,谷值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后期总辐射变化趋势发生逆转,就所研究城市而言,1960s到1980s地面太阳总辐射的下降主要是由于直接辐射下降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HEIFE绿洲区的太阳紫外辐射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江灏  季国良 《高原气象》1994,13(3):346-3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