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的多普勒雷达产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南宁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并结合有关的天气图资料,对2009年4月12日发生在广西西部的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雷达产品进行分析,得出这次冰雹过程雷达产品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湘潭市一次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把握冰雹天气的特点、环流形势、物理量特征,该文利用每日4次NCEP 1°×1°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FY-2E卫星TBB资料,对2013年发生在湘潭境内一次罕见的大范围冰雹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25~500h Pa之间强烈的温差是冰雹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有热力垂直环流和湿度场垂直环流以相同的环流方向在相互加强,使冷锋附近的垂直运动比只有温度梯度时大得多;冰雹不是发生在高能区内,而是发生在高能舌北侧附近。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对流不稳定区的北侧梯度较大地区;冰雹出现在强对流云团移动方向的正前方;雷达图上飑线、三体散射等都是冰雹出现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3.
利用MICAPS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3年7月22日和2006年4月23日发生在准噶尔盆地南缘两例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例强冰雹天气都具备了强而厚的不稳定大气层结、充沛的水汽和强的风垂直切变,但天气形势0℃和-20℃层的高度和厚度、高低空急流的强度以及雷达回波的强度和尺度等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贵州铜仁连续两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3月19日和22日连续出现在贵州铜仁的2次冰雹天气过程的中尺度系统的发展演变及结构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槽后西北气流带动高层干冷空气南下,叠加在低层西南暖湿空气上形成不稳定层结,是冰雹发生的有利环流背景形势;(2)中层干冷空气及地面冷空气侵入造成强烈位势不稳定是铜仁发生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重要环境条件;(3)当K指数38℃,SI指数-1℃,强天气威胁指数超临界值,CAPE300 J/kg时极有可能发生冰雹天气;当地面至400 h Pa垂直风切变5×10-3s-1时,利于雹暴系统发展加强;(4)反射率因子50 d BZ的强回波发展加强,且强回波伸展高度超过-20℃层高度,出现弱回波区或有界弱回波区,高强悬垂回波特征,径向速度场往往伴有逆风区或中等涡旋出现,是冰雹天气发生典型特征;(5)垂直液态水含量出现跃增达25 kg/m2以上预示有冰雹发生,同时配合冰雹指数可作为冰雹预警的一个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1年5月1日与2012年4月19日黔西南州出现了2次冰雹天气过程,2次冰雹天气分别是在西南热低压与滇黔静止锋的控制下所发生,但2种天气系统发生冰雹天气较为罕见,本文利用MICAPS 3.1常规资料、NCEP 1.0°×1.0°再分析资料、雷达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特殊天气系统影响所发生发展冰雹天气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和卫星雷达产品,结合库尔勒及其临近区域高密度自动气象站网资料,对2006年5月3日发生在库尔勒—尉犁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环流背景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初步的分析,为冰雹天气的短时预报、雷达监测和防雹减灾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湖北保康两次冰雹天气过程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TWR01雷达资料及十堰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结合地面降雹的实况报告,对2009年6月6日和8月26日发生在保康县的两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天气背景、雷达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槽、中低层切变线是主要的影响系统。6月6日冰雹由强单体雹云产生,雹云回波具有超级单体回波特点。雷达初始回波高,雹云发展速度快;强中心呈纺锤状,中低层有弱回波区,降雹前垂直液态水含量有明显的变化。8月26日过程发生在副高内部型环流形势下,由合并加强后的雹云产生降雹。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FY-2G卫星资料和桂林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6年3月19日夜间桂林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演变和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过程发生在地面暖低压和低空急流共同发展,暖切附近的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合适的-20℃和0℃层高度、上干下湿层结以及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产生冰雹;冰雹发生前反映大气不稳定度的各项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对于做出冰雹的潜势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强回波中心强度超过60dBz、具有倾斜结构和V型缺口、 VIL值维持在40kg·m-2以上、回波顶高维持在12km以上的雷达回波特征可用于识别冰雹。  相似文献   

9.
两次典型冰雹过程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熠  蒋丽娟 《广西气象》2006,27(A01):42-45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并结合有关的天气图资料,对2004年11月9日发生桂林恭城县莲花镇和2005年5月5日发生在荔蒲县马岭乡两次典型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雷达的产品进行分析,得出两次过程发生发展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污染天气分型研究对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2015年1月~2018年12月欧洲数值预报中心(ECMWF)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站常规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法按高空及地面天气形势划分了贵港市的污染天气类型,并探讨各天气类型下的污染天气特征和空气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发生大气污染时,按高空(500 hPa)环流形势可分为两槽一脊型、一槽一脊型、副热带高压型,其中两槽一脊发生在秋冬季的频率最高。按地面环流形势可分为冷高压脊底部型、冷高压控制型、冷高压后部型、西南暖低压型、热带气旋型、均压场型共6种类型,并构建天气学模型。其中冷高压脊底部控制下的污染天气天数最多(61天);但冷高压控制型空气质量最差(AQI为163),是造成颗粒物(PM2.5/PM10)超标的类型;西南暖低压型次之(AQI为135);热带气旋型和均压场型常常表现为高温多日照,容易造成O3污染。大气污染发生时环流形势和气象要素表现为大气稳定度升高,水平和垂直扩散条件变差,地面平均风速不超过1.5m/s,相对湿度大于50%,日雨量皆为不超过5mm的零星小雨。  相似文献   

11.
华风创新自主研发的实景天气采集系统,初步实现了天气实景视频、数据和影像资料的实时回传,可满足电视媒体、网站、移动新媒体等不同媒体需求,并为社会化观测提供有效采集与汇传渠道。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王笑芳  丁一汇 《大气科学》1994,18(2):173-183
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了北京地区冰雹落区与中尺度天气系统、散度场、涡度场、地面总能量场及相对湿度分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冰雹落区的概念模式,为冰雹落区预报提供了一种依据。第二部分说明了利用北京08时单站探空资料预报强对流天气有无及强度的判断树方法,为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提供了有应用价值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石永怡  李如彬  张开荣 《气象》2009,35(6):100-108
中国气象频道2006年5月开播,至今不足3年,但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气象频道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通过对美国等国家气象频道发展特点的分析,总结了国外气象频道发展的特点,即:集约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以观众为中心的节目设计、以本地化气象信息播报作为频道的重要节目支柱、依托国家气象基础数据和警报自主开发预报预警服务产品以及重视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同时结合中国实际,就如何发展中国气象频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敦煌地区沙尘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敦煌国家基准气候站1951年1月至2009年2月地面观测资料,利用要素时间演变序列分析了近60 a来敦煌沙尘天气的时间演变特征。分析表明,敦煌地区沙尘天气呈明显的递减趋势,20世纪50年代呈高发期,季、月差异显著,呈"单峰型"分布,春季最多,秋季最少。年大风日数减少,平均风速减小是敦煌沙尘天气减少的主要气象原因。并对形成敦煌沙尘天气的天气系统进行了环流分型。丰富的沙尘源和地域效应为敦煌沙尘天气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5.
变分分析技术在城市气象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旭东  阴俊  梅珏 《气象》2000,26(1):30-34
随着城市气象研究和城市气象服务的深入开展,越工需要分辨率更高、精度更高的观测资料,同时,随着城市气象观测网的不断完善,已能提供较多的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为了得到更完善的气象要素分布场,首先应对这些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客观分析。使用上海市的气象哨、常规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和非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客观分析。使用上海市的气象哨、常规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和上海市的地表分类信息,对变分分析技术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16.
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现状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于自动气象观测,但目前我国天气现象观测仍然采用人工目测,本文调研分析国内外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现状,并根据34种天气现象的特征,分别对5类天气现象的自动化识别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天气现象的自动识别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还探索了一种进行天气现象代码自动识别的方法,通过综合利用各种新型技术,在100个天气现象代码中,未来可预见能实现自动编码的代码有63个。  相似文献   

17.
天气预报分析型数据模型及生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分析型数据,增强用户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能力,是数据仓库技术最核心、最有价值的思想,也是数据仓库在气象领域应用的基础。该文针对天气预报领域数据空间性、瞬变性、物理性和多尺度性等特点,提出了五元组描述的天气预报分析型数据概念模型;总结了生成分析型数据的固定区域统计、划分区域统计、基本天气系统识别和天气学概念模型识别4种聚集变换,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基本天气系统自动识别的滤波-划分-测量算法,探讨了针对气象数据特点的模糊空间关系,定义了进行天气学概念模型识别的空间模糊产生式规则,并针对空间数据给出了定位条件等扩展。  相似文献   

18.
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在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中波  仇财兴  唐林 《气象科技》2011,39(6):703-708
利用湖南省境内的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结合湖南省中小尺度地面降雨量资料,对催化作业前后日标云与对比云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参数(回波顶高、最大反射率因子、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回波面积等)的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后,目标云体雷达回波参数值均增大,约20~30 min后都能达到最强,而对比云增大率比目标云要小;作...  相似文献   

19.
城市供电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张立祥  陈力强  王明华 《气象》2000,26(7):27-31
通过对沈阳市1988、1998年供电量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供电量与气象条件显著相关的时段。在提取气象电量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风线拟合法得出各时段月供电量与月气温距平、月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定量关系以及日供电量与气温、降水等定量关系,进而根据日常天气预报建立了月、日供电量的预测系统,为电力部门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20.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之一。随着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机器学习算法取得突破,人工智能呈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在各行业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机器学习在计算效率、准确性、可移植性、协同性、灵活性、易用性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下一步将有可能改变传统的气象观测模式,加速和改善气象观测数据的处理,改善数值天气预报质量以及推进地球科学的交叉融合。为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本文从气象观探测、数值预报、危险天气识别与预警和卫星资料处理等方面对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