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1991年6月12-16日江淮特大暴雨中尺度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依据高空、地面常规资料,风、雨量自记资料及卫星、雷达资料分析了1991年6月12-16日江淮地区一场罕见大暴雨中尺度降水系统的演变过程,揭示了梅雨锋暴雨一些新的观测事实,其中包括中-α系统中对流云核的串状排列、快速向东传播以及中-β系统的若干统计特征等。  相似文献   

2.
1引言冰雹和暴雨都是能造成灾害的强对流天气,它们在环流形势特征、能量场及动力条件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有时甚至很难区分和判断。本文应用1960年-1994年5月-9月的资料,针对这两种灾害性天气的环流形势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对预报有益的指标。2天气概况及分布特征本文分析的冰雹是指:以气象站的观测记录或气象灾害调查记录为准进行统计,日降雹站数≥10站,即为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暴雨指:以气象站观测记录为准,一个地区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站最大1小时降雨量≥30mm或连续2小时降雨量≥20mm且日降雨…  相似文献   

3.
利用武汉、黄陂、黄石三气象站合计9 a的自动、人工观测(雨量自记纸)同期分钟雨量数据及雨量筒资料,对两种观测方式下的年雨量、月雨量、日雨量偏差程度、暴雨日短历时降水、不同时段的短历时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自动观测比人工观测(雨量自记纸)雨量偏大,两者的偏差程度主要在±10%之间。自动观测雨量结果与雨量筒更为吻合。3站多年自动、人工观测(雨量自记纸)两套暴雨日短历时(历时5 min)雨量序列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观测错是目前我们测报工作中较容易出 现的错情。它包括读数、查算、统计等。怎 样才能减少观测错?我的体会是: 一、利用巡视仪器之时看实测与自记差 值。规范规定:每次定时观测,一般应在正 点前30分钟左右巡视观测场及所用仪器。我 除了按规范规定进行巡视外,还采用对干湿 球及气压表进行读数(记在脑子里),然后 进行查算的办法。看其实测与自记差值是否 符合一般的变化规律,如果违反了一般变化 规律,立刻找原因。例如:在一次定时观测 巡视仪器中,发现当时的本站气压与前三小 时本站气压差值为负值,但自记迹线是上升 的,当时立即查看上一班前三小时气压表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统计了1974-1993年20年气象资料,分析前汛期出现头场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及本站气象要素反映,并对头场暴雨的短期预报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要获得准确的观测资料,应注意对记录加以综合判断分析。自记记录是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于判断观测资料的正确与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98年3月31日,某站14时观测到最低温度表读数为4.0℃。这一数值是当日20时至14时各次定时观...  相似文献   

7.
自记降水观测记录是最基本的观测要素之一,对分析内蒙古地区降水情况和了解全区旱涝规律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大量的自记降水观测记录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这对深入研究我区的降水时空分布及特征和暴雨强度及其可能造成危害等规律性问题极为不利。为此,国家从“八五”计划起将自记降水观测记录图形化处理列入日程,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武汉市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气象站1959-1996年5-9月降水资料及武汉城区各雨量站188-1995年5-9月降水自记资料,统计分析武暴雨、大暴雨财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确定武汉生暴雨标准,其研究结果中为武汉地区暴雨防灾工作提供背影依据。  相似文献   

9.
仪清菊  魏凤英  王明志 《气象》2001,27(9):31-34
利用1998年5-6月华南暴雨外场试验期间加密观测的降水资料,分析了试验区的降水特征,结果表明:广州试验区降水强于福建区;1小时雨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呈现出强的脉冲特性,最大1小时雨量往往发生在依傍晚;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局地性;由GPS观测资料反演得到的在气可降水量(PWV)能较好地揭示暴雨发生的时段。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沂南县自1964年设置自记雨量计以来,截至1986年为止已有23年自记雨量计记录资料。本文通过对该县23年暴雨资料的分析、统计和整理,用图解和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的方法推求了沂南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为防洪和排水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钟、小时降水数据是强降水天气过程、特征研究的基础资料。2016年9月—2017年11月开展的历史降水自记纸迹线及降雨量数据提取工作,将形成我国气象台站降水分钟数据集。资料涉及2049个国家地面气象站,时间跨度长达50多年,为了保证数据集的质量,降水迹线提取数据的正确性是关键。介绍了应用降水自记纸数据提取技术规定、质检程序、质检评估软件,完成降水迹线及提取数据准确质检的技术与流程。为了对自记降水记录降雨量与同时段人工定时观测降雨量进行对比,探讨了用降雨过程累计降雨量代替逐时降雨量的评估结果,异常降水迹线跨越定时观测时间的正确处理方法,历史观测员读取自记降水迹线降水量数据一些不当处理的正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肇庆市冬季暴雨的气候统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多年来,肇庆市频频出现冬季(12和1月)暴雨,本文对此进行了统计,并作了初步的天气学分析,希望对做好冬季暴雨预报提供参考依据。1 统计标准  根据肇庆市各县站历史资料的实际情况,选取1959~1998年资料进行统计。暴雨日标准是全市6个县中,凡有一个站以上出现日降雨量≥50-0mm,便统计为一个暴雨日。从统计结果看(表1、2),冬季暴雨主要出现在80年代以后,70年代以前仅出现了两场,说明近20年来冬季暴雨的频率明显加大。这种现象是否具有持续性并成为规律,还不能定论,但本文的统计结果,揭示…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取不同气候区内长久连续的,具有代表性的标准的气候观测资料,满足各方面要求,根据国家气象局的部署,我省第一个国家基准气候站——椒江市洪家站于1987年1月1日正式开展工作,并由每天4次定时观测增至每小时一次,即每天24次观测。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要求得到各种要素的日平均值。从理论上讲,真正的日平均应该是全日各瞬间该要素的平均值,或者是该要素自记曲线和自记线上横坐标之间所包围的面积除以一日的时间所  相似文献   

14.
南京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风速差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利用南京2004和2005年的自动站和人工站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定时风速、自记风速、日最大风速和日极大风速的差异情况,发现定时风速和自记风速均是自动站观测数据大于人工观测数据,日最大风速也是自动站数据大于人工观测数据的时次较多,而日极大风速则是自动站数据普遍小于人工站观测值,这表明:我国地面观测系统改革后,观测资料的连续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做好各类要素的连续性评估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贵阳基准站2004—2020年17 a的自动翻斗雨量器、人工雨量筒、虹吸雨量计降水量资料,对3种观测方式的年、月、日降水量偏差程度及自动与虹吸自记观测小时降水量差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动比人工、虹吸自记观测降水量偏大,偏差集中在±5%以内,人工与虹吸自记观测降水量偏差最小。日降水量≤10 mm的天数占总降水日数的75.2%,其中自动与人工雨量观测偏差超常的天数占6.8%;剩余日降水量>10 mm的天数中自动与人工雨量观测偏差超常的天数占26.6%。自动与虹吸自记观测小时降水量偏差超常时的差值绝对值与小时降水量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兰州逐日定时气温和极端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兰州短期、短时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兰州春季降温强、持续期短,冬季是冷暖空气活动最弱的季节,但可能有持续的降温。并给出用定时气温的24小时变温来估算日平均气温的24小时变温和日极值的24小时变温的方法,供短时预报服务参考  相似文献   

17.
暴雨强度公式的图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叔超  刘月辉 《气象》1997,23(3):55-57
对1963-1987年4-10月降水量自记记录进行分析,从中每年挑选4次高强度降水,通过降水资料的频率调整用图解法编制暴雨强度公式。  相似文献   

18.
柳艳菊  马开玉 《气象科学》1996,16(2):173-177
本文根据降水量方程和1985-90年南海台风暴雨资料及欧洲中心数值模式产品,利用逐步判别方法筛选因子和Bays准则,分别建立海南和广东沿海24-48小时台风最大暴雨量判别函数方程。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报潜力。  相似文献   

19.
大气探测     
大气探测虹吸雨量计自记迹线缺测处理之我见虹吸雨量计自记迹线缺测是台站经常遇到的问题。《规范》规定,若缺测时间内的累计量无法从自记纸上直接计算出来时,可用定时观测的降水量与两定时之间正常自记迹线的累计量计算得出的累计量代替,即缺测时间内的累计量=定时观...  相似文献   

20.
非线性因子预报山东暴雨站数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线性处理方法,对1995-1996年7-8月HLAFS物理量格点场及组合场资料进行了处理,并计算了分析了它们与山东暴雨站数的相关系数,初选因子后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山东6-8月暴雨站数24小时MOS预报方程,为进一步做好暴雨落区分县预报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