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着重介绍国外对冬季季风影响下海上风场的一些推算模式,由温压场转换为风场的一些实际作法以及亚洲冬季季风源区域的能量学特征和可能与局地哈得来环流的联系。一、由沿岸陆地站测风推算近海风的模式最近几年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使用6个浮标站与由墨西哥湾到阿拉斯加沿岸并排的陆地站之间进行了同时观测对比。发现,海陆风之间最  相似文献   

2.
华南海陆风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Mass和Dempsey的一层σ坐标中尺度模式对华南的海陆风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华南存在着六个中尺度的海陆风系。同时,存在三个与广东省暴雨中心相对应的海风辐合区。最后,利用模式输出的地面气压场计算的日波的振幅和位相,讨论了海陆风转换的时间以及它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西部海陆风的空间结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于恩洪  陈彬  白玉荣 《气象学报》1987,45(3):379-381
海陆风虽然只是距海岸线两侧几十公里的一种中尺度现象,但它对沿海一带的天气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对大范围的空气运动有作用,而且可以改变局地气候。 研究海陆风,对进一步开发利用沿海风能资源,弄清空气污染规律和中小尺度天气的物理机制,提高短时天气预报准确率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在1983年—1984年间的春、秋、夏、冬分别进行了有关海陆风观测。观测站的分布见图1。  相似文献   

4.
海陆风研究进展与我国沿海三地海陆风主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晓暖  范绍佳 《气象》2013,39(2):186-193
海陆风是发生在海岸附近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中尺度环流,对沿海地区天气气候和环境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海陆风研究进展与我国华南、长三角和环渤海3个不同地区海陆风的主要特征.海陆风研究可分为观测研究、理论研究、数值模拟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观测研究表明,全球高、中、低纬沿海地区都有海陆风.海陆风理论研究已从20世纪20年代力的平衡分析发展到海陆热力平衡非线性动力学解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海陆风的参数化,模拟研究已逐步成为主要手段.我国华南、长三角和环渤海3个不同地区海陆风有明显差异,海风盛行和结束时间不尽相同,低纬地区海风出现较晚,甚至可持续至午夜时分.海陆风有可能造成污染物的累积,使空气质量变差,应引起沿海地区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顾震潮 《气象学报》1958,29(2):93-98
天气数值预报研究中对预报问题的提法与日常天气预报工作中由天气历史演变来作预报的那种提法是很不相同的.本文对大尺度运动讨论了这两种提法在一定的简单附加条件下是等值的.由此也说明地面温压场的演变反映了也蕴含了斜压大气三维温压场的构造,并且决定了斜压大气三维温压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海州湾沿岸3座梯度测风塔和19座自动气象站一年的逐日24h自记风资料的统计,得到海州湾沿岸的海陆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陆风“净值”的概念.结合海陆风“净值”分析海州湾沿岸的海陆风环流特征发现:海州湾沿岸南北两段的海陆风具有明显的差异,南北走向的海岸海陆风比西北一东南走向海岸的弱,且转换时间迟;并粗略地估计了海风向...  相似文献   

7.
利用各种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2010年1月28日和1月30日发生在粤东地区的两次海陆风生消的演变特征和环流背景,并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海陆风环流的结构特征。主要结论有:(1)两次海陆风出现时,粤东分别位于冷高压底部和入海高压后部,境内为均压场,后期随着冷高压南压或低压倒槽东移,粤东转受偏北风或偏南风控制,海陆风特点消失;(2)陆1风环流盛行时高空存在返回气流,没有贴地逆温,但在风向切变区域有逆温出现,海风环流高空无明显返回气流,无逆温出现;(3)高分辨率的模拟结果揭示,处于高压后部的海风环流在持续时间、垂直厚度和水平范围上都比高压底部的海风环流强。  相似文献   

8.
广东沿海地区海陆风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利用广东沿海24个测站的有关气象资料,统计并分析了广东沿海地区海陆风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广东沿海海陆风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沿海大于内陆,东部高于西部,海风大于陆风。全年以7月份最强,8月份次之。研究结果还表明:海风和陆风垂直方向呈非对称分布及热力环流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这些都与太阳总辐射、地形特征、海域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日照沿海海陆风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使用近海海温资料和莒县站、日照站气象资料,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日照地区沿海海陆风的气候特征及对当地天气的影响。发现海陆风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对当地气温、降水、湿度及天空状况等气象要素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影响显著。海风强盛季节的午后和陆风强盛季节的早上,沿海的温度梯度常具有海风锋和海岸锋的特征,使沿海地区低云和雷暴天气明显增多,降水分布具有明显的海陆风和地形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10.
海口地区近地层流场与海陆风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海口市西郊观测的近地层流场与低空风、温探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讨论了位于我国北热带的海口市西郊近地层的流场特征,以及低层海陆风发生发展的观测实例及其规律。发现雨季海陆风出现频率达75%,白天海风持续时间一般为1-4小时,最长可达10小时。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海洋局南海档案馆的华南沿海验潮站潮位资料、美国科罗拉多大学2013年1月21日公布的卫星观测海面高度距平(△MSL)资料,分析华南沿海、南海及全球海平面变化特征,得出近33年华南沿海的平均海平面上升率为2.8 mm/年,近20年南海与全球海洋的海平面呈准同步变化趋势,南海的海平面上升率为5.64 mm/年.  相似文献   

12.
辽东湾温坨子地区冬季水平风场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辽东湾温坨子地区大气扩散试验资料,采用风场诊断模式,对拟建核电站厂区冬季水平风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该地区水平风场分布主要有3种形式:(1)呈偏南风型的风场;(2)偏北风型的风场;(3)厂址附近位于高低压中心之间,或整个区域是一均压场,这时系统风弱,局地风(包括山谷风及海陆风)明显,整个区域地面风场比较混乱。夏季该地区水平风场分布主要有4种形式:(1)受季风控制,呈偏南风型的风场;(2)系统风较弱,呈海陆风型的风场;(3)锋前低压控制,产生切变型的风场;(4)受季风控制呈偏北风型的风场。  相似文献   

13.
阳江地区海陆风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武  黄小丹  黄忠  肖伟军 《气象》2008,34(12):44-53
以阳江地区常规气象站、中尺度观测网的自动气象站和海边的2个80m梯度观测塔资料为依据,对该地区海陆风特征及其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阳江地区海陆风西岸早于东岸.在近地层,海陆风随高度升高而增大,5月份前后有时海陆风较浅,不能影响到80m高度.陆风转海风多发生在11:00-12:00之间,海风转陆风发生在23:00前后,都发生在日气压变化的峰值时段.海陆风与山谷风叠加可以达到离海岸线70~75km的内陆地区,但并不能越过云雾山山脉.海陆转换时期,在沿海海湾地区形成辐合区,这个辐合区使其北侧阳江市区附近成为广东4-7月的多雨中心,海风加强向北进到达阳春附近的"喇叭口"地区产生辐合,又使该地成为阳江4-7月另一个多雨地区,这些都是阳江成为广东省暴雨中心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如果海陆风环流没有受到破坏,阳江沿海地区不会出现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14.
钱永甫  施丹平 《气象科学》1990,10(3):215-225
本文假设温度场与气压对数成逐段线性分布。在有地形时,气压梯度力项采用在P坐标系计算的方法,即回插法。分别用理想地形和温压场分布及两个实例检验了高度场垂直插值不同方法的误差。结果表明,假设高度场随气压对数平方成逐段线性分布的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节省机时,计算精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5.
雷达观测的渤海湾海陆风辐合线与自动站资料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渤海西岸海陆风的演变规律,应用天津新一代天气雷达结合地面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统计分析2007年晴空环境下,雷达监测到的由渤海湾海陆风导致的28次边界层辐合线的生消、演变规律,并研究雷达观测的海陆风辐合线与自动站观测的渤海湾海陆风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雷达探测的沿海岸线形成的边界层辐合线对应的就是渤海湾海陆风辐合线;(2)海陆风辐合线只有在每年的5-9月才能在雷达上观测到,而且主要集中在6-9月;(3)晴空环境下,当较强的一条海陆风辐合线沿海岸线或在海上生成后移过雷达站,或直接生成在雷达站西北侧时,自动站观测显示陆风转为海风;(4)雷达探测的海陆风辐舍线强度越强,且其垂直伸展高度越高,对应的自动站观测的海风风速越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辽东湾温坨子地区冬夏两季大气扩散试验资料,采用风场诊断模式,对拟建核电站厂区水平风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以为评估该地区拟建核电站的大气污染扩散状况提供基本参数与依据。结果表明:冬季该地区水平风场分布主要有3种形式:1) 呈偏南风型的风场;2) 偏北风型的风场;3) 厂址附近位于高低压中心之间,或整个区域是一均压场, 这时系统风弱,局地风 (包括山谷风及海陆风) 明显,整个区域地面风场比较混乱。夏季该地区水平风场分布主要有4种形式:1) 受季风控制,呈偏南风型的风场;2) 系统风较弱,呈海陆风型的风场;3) 锋前低压控制,产生切变型的风场;4) 受季风控制,呈偏北风型的风场。  相似文献   

17.
东西向海岸线对局地性降水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正奇  谢巨伦 《气象》2003,29(12):41-44
利用中尺度地面观测资料,以广东省阳江—电白之间沿岸近似东西向的海岸线为例分析了东西向海岸线对局地性降水的作用。结果发现:夏季,在梯度风较弱的背景下,这一带沿海的海陆风环流非常显著,在海忙风环流更替的后半夜—早晨和午后—傍晚期间,海风锋随着更替的局地性环流移经上述两地区沿岸,在其它条件的配合下可造成局地性降水天气。  相似文献   

18.
本书是苏联水文气象总局科学通俗丛书之一。但原来它是给水文气象专业学生、技术员以及气象方面其他人员看的,并不是对一般群众的通俗读物。全书共分五章,分论地球上温压场分布、气团变性对于北半球对流层温度场建立的作用、对流层平均温压场对大气环流生成的作用、大气环流的距常以及大气环流和水份循环。在基本概念上,本书以作者在1947年所写论文“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动”作为基础,并且也引用到这论文的主要结论和材料。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温梯度场特征及在汛期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中、东部区域1月1.6~0.8m平均地温垂直梯度距平场进行EOF分析显示,地温垂直梯度距平场具有大尺度特征,并有孤立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地温垂直梯度距平场与北半球大气环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与地温垂直梯度距平场异常是相互联系、相互维持的。通过对中国中、东部1.6~0.8m地温垂直梯度距平场对中国东部汛期降水相关性的研究,并用中国中、东部1.6~0.8m地温垂直梯度距平场对中国东部汛期降水做了预报及拟合和独立预报,初步显示,用地温垂直梯度距平场预测汛期降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胶东半岛地区海陆风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邢秀芹 《气象》1997,23(5):55-57
该文分析了海上长岛站与其相邻的龙口,蓬莱,烟台,牟平等沿海站气温的日变化差异与胶东半岛地区海陆风的关系。结果表明,胶东半岛海陆风向昼夜发生反向转换与海陆间因下垫面性质不同,受热不均产生的温度日变化差异是一致的;半岛地区海陆风昼夜风向反向转换一年四季都存在,并且有明显的规律,海陆风转换时间早晚及持续时间和长短随季节而豪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