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南宁市不同位置的三家医院的支气管哮喘发病资料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得知影响支气管哮喘的关键气象因素锋面过境,气压变化较大,干旱少雨,湿度低,气温偏低和温度变化剧烈。  相似文献   

2.
与气象变化有关的疾病通常称为气象病或季节病.这类疾病的发作或症状加重受天气突变的影响.天气突变主要表现在气温、气压、风力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上.像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以及部分皮肤疾病等患者,对季节变化或异常气候特别敏感,症状往往出现在天气变化之前,所以,人们戏这些病患者为"气象预报员".  相似文献   

3.
人工栽培黄芩的气象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栽培黄芩的气象条件研究董关水(乌盟气象处,012000,集宁)黄芩是我国中医药学上的一味名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对肺热咳嗽、黄胆肝炎、高血压、胎动不安有特殊功效,对支气管过敏性哮喘有一定缓解作用。由于黄岑野生采挖量少,生长周期年限长,果实...  相似文献   

4.
南昌市疾病与气象的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收集整理了南昌市4家大型医院1996~1999年的感冒、支气管哮喘、呼吸道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的住院病例资料17424例,发现:7、8月份是感冒高发期,呼吸道疾病多发于3、4月份,支气管哮喘则在夏秋季容易发生,而秋末冬初脑血管疾病容易发作,冠心病则在春季多发。对上述资料进行3d平滑处理和标准化处理,并从气候角度划分四季,分别建立了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各疾病与气象要素之间的日预报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呼吸道疾病时间序列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90~2000年南京市支气管哮喘与感冒逐月就诊人数病例资料和同期国家气象中心资料室的月平均压、温、湿等资料,讨论了2种疾病发病人数的月际和年际变化规律,分别建立了包含气象因子的预报2种疾病逐月就诊人数的条件异方差和动态回归模型。南京地区支气管哮喘就诊人数高峰期出现在春末与秋季,逐年的就诊人数呈现上升趋势,其发病与当月月平均气压、上一个月月平均温度有关。感冒就诊人数高峰期出现在夏秋季,其发病与月平均最低温度和月极端最低温度有关。将模型应用于2种疾病逐月就诊人数的等级预报中,其预报等级准确率分别达75.0%和66.7%,表明此建模方案是可行的,此类模型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俊茹 《吉林气象》2006,(4):35-36,42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不再是温饱问题,而是自身的健康。酸雨被人类称之为“空中死神”,顾名思义,它已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它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物等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它进入湖泊、江河会导致鱼类死亡,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它进入农田会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破坏农作物根系,抑制生长,使得年产量降低;它降落到桥梁、艺术品、建筑物、机器表面上,表面则会遭到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坏。这些不仅会给人类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了人类的健康,据统计,它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低下、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总之,酸雨对公众健康、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全球变化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昼夜温差对儿童哮喘的影响关系,采用基于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季节变化、节假日效应、气压、风速、相对湿度混杂效应后,分析2012—2015年石家庄地区昼夜温差与0~14岁儿童哮喘门诊日就诊人数的时间序列关系。结果发现:昼夜温差与儿童哮喘门诊就诊人数呈"U"型关系,当DTR8.8℃时,随着DTR每上升1℃,儿童哮喘就诊总人数将增加1.4%;0~6岁、7~14岁不同年龄段儿童受昼夜温差的影响不同,0~6岁幼儿呈"U"型变化关系,而7~14岁少儿哮喘就诊人数随昼夜温差的增大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当DTR14.9℃时,少儿哮喘门诊就诊人数的相对危险度(RR)为1.045,随着DTR每上升1℃,少儿哮喘门诊就诊人数将增加4.5%,增加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气象要素对成人哮喘住院人数的影响,利用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石家庄市成人哮喘医保住院资料及气象、环境观测站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时间趋势、节假日效应、空气污染等混杂因素后,分析气象要素与成人哮喘住院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对成人哮喘住院人数的影响差异明显,日均气温(T)、日最高气温(Tmax)、日最低气温(Tmin)每上升1℃,成人哮喘住院风险分别减少0.7%、0.6%、0.7%;日均气压(P)每上升1 hPa,成人哮喘住院风险增加0.6%;日均风速(Ws)每增大1 m·s-1,成人哮喘住院风险减少5.2%;当相对湿度RH<24%时,相对湿度每增加1%,成人哮喘住院风险减少3.4%;当RH≥92%时,相对湿度每增加1%,成人哮喘住院风险增加12.5%;气温、气压、风速对成人哮喘住院人数的的影响均在当天或滞后1天(lag0—1)效应最大;根据各气象要素影响特点,可为健康气象预报服务及公众防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天气变化影响人体健康的信息与预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天气变化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预报影响人体健康的疾病信息,在统计天气变化与慢性疾病发病关系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日平均气温与哮喘、癌症、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四种疾病的数学表达式。结合利用业务预报的气温要素值与天气形势,对影响人体健康的天气信息作出预报,并通过“221”等声讯媒体服务于首都百姓。这一实践结果表明,天气变化影响人体健康的信息与预报的问世,为北京地区的群众防病和提高健康水平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提出,狂风暴雨会引起哮喘病发作,并揭示出电气候突变诱发外源性哮喘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症疾病,且受天气影响容易复发。为探讨气温对儿童哮喘的影响,提供分众化、针对性的预报服务,采用基于时间序列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时间趋势、气压、相对湿度等混杂因素影响后,分析2012—2014年石家庄地区气温与0—14岁儿童哮喘就诊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发现:石家庄儿童哮喘高发年龄为0—6岁(婴幼儿),占76.5%;男性儿童占70.2%,明显多于女性;儿童哮喘就诊总人数冬季最多,其次是春秋季节转换时期,夏季最少;不同年龄段儿童哮喘表现特征有所不同:0—6岁的婴幼儿哮喘受寒冷影响更明显,7—14岁少儿哮喘对炎热反应敏感;日平均气温(T)对儿童哮喘就诊人数的影响指标为:当2.9℃T≤12.8℃时,T每上升1℃,儿童哮喘发病就诊总人数将增加3‰;男、女不同性别的儿童哮喘受气温影响没有明显差异;0—6岁婴幼儿、7—14岁少儿哮喘受气温的影响不同:当1.7℃T≤14.5℃和T21.0℃时,随着T每上升1℃,7—14岁少儿哮喘发病就诊人数将增加5‰和4‰,对气温的敏感性高于0—6岁的婴幼儿。  相似文献   

12.
洪盛茂 《气象》1997,23(5):44-46
分析了1993年12月至1994年11月的大气臭氧总量资料并与同纬度全球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了大气臭氧总量的年变化、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臭氧总量的年变化中有双峰特征,它的日变化则以中午时较高,早晚较低;季节变化以春季高,冬季低,与大气透明度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太阳辐射日变化对夏季风模拟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谦谦  钱永甫 《气象学报》1997,55(3):334-345
利用60°S-60°N范围,有海气耦合但无海流的七层原始方程模式,做了有无太阳辐射日变化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准定常的平均季风系统的形势受太阳辐射日变化的影响不明显,其主要的影响可能来自海陆和地形分布。但是模式中包含太阳辐射日变化后,大气上下层季风系统强度的模拟得到了改善。太阳辐射日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降水的分布形势,在没有太阳辐射日变化的试验中,大陆内部的降水大大减少,而沿海地区的降水增加。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与降水变化对应良好。降水增加和减少的地区呈波状分布。至于对季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季风发展的初期,太阳辐射日变化可加快其发展。因此,太阳辐射日变化的引入,可使平衡态较早达到  相似文献   

14.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与地表加热场的耦合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200 hPa纬向风场与东亚地表加热场的空间耦合变化特征,揭示影响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及强度变化的加热关键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西太平洋黑潮暖流区是表面感热、潜热通量场的大值区,其加热强度主要影响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强度变化,当加热增强(减弱)时,急流加强(减弱)。热带和副热带地区地表加热的反相变化对应纬向风的整体一致变化,且影响关键区在热带地区, 这种耦合分布型主要体现为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夏季,海陆感热加热差异主要影响中低纬纬向风的变化,而影响急流位置南北移动的加热关键区位于阿拉伯海及印度半岛北部,这种加热分布体现感热的局地性变化,可能与高原大地形分布有关。由于夏季降水的不均匀性,潜热加热与200 hPa纬向风场的耦合关系较为复杂。通过分析加热异常年的环流形势差异发现,对流层中上层经向温差对地表加热场异常变化的响应是导致高层纬向风变化的原因,这种地面加热变化导致高层温度场及流场的响应可通过热力适应理论得到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近45年驻马店地区大豆产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驻马店地区大豆产量变化特征为总产减少,单产提高缓慢,生产形势严峻,单产变化对总产变化的平均相对作用为88%,单产的变化决定了总产的变化;在影响单产变化的因素中,气象因素的作用为91%,决定了单产的变化,提高大豆生产水平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增加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和从根本上扭转气象条件的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50a气候变化复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分析了我国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兰帕尔-齐夫复杂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平均而言,我国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复杂度约为10-11,小于随机序列的复杂度13,年平衡气温变化序列的复杂度最小,秋季平均气温变化序列的复杂度最大,季节和年平均气温序列的复杂度小于月平均气温变化序列的复杂度,月总降水量变化序列的复杂度为西部,北部大于南部和东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要素变化的复杂度最大。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50 a地温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利用1954-2001年中国532站的月平均0.8m层地温资料,对我国及其不同区域地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a,全国年平均地温的年代际变化大致为下降阶段,相对气候冷期及上升阶段。地温的区域变化特征显著,90年代后东北地区地温增温最显著,西南东部地区地温下降趋势明显,青藏高原东部地温在1980年前后发生一次急剧下降的突变过程。地温季节变化中,冬季地温年代际变化特征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较显著,而春季地温年际变化出现异常的频率最大。  相似文献   

18.
南海夏季风对华南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华南夏季降水和南海夏季风都具有准两年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后,华南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主要表现在准两年尺度平均方差的变化上,当准两年方差大时,相应的华南夏季降水多,反之亦然。但是在1976年以前南海夏季风对华南夏季降水的影响并不大,这似乎与两者准两年变化关系的年代际变化有关。南海夏季风和华南夏季降水的准两年变化在1953-1976年是弱的反位相变化关系,相反地,这一时段它们的非准两年变化成分有很强的正相关;在1977-2000年这一阶段,南海夏季风和华南夏季降水的准两年变化具有很强的正相关,但是它们的非准两年变化成分的相关性则很差。分析结果还表明,20世纪70年代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异使得华南夏季降水准两年变化在最近20多年成为其年际时间演变的主导成分。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日变化对亚洲季风区大气环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1982-1996年每天两次的NCEP丙分析资料,研究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的日变化对亚洲季风区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的日变化是引起亚洲季风区大气环流日变化的主要因子,青藏高原地区,阿拉伯海,盂加拉湾和菲律宾附近地区是四个主要的日变化显著区,青藏高原地区是垂直运动的负值日变化中心,其它三个区域的日变化与青藏高原地区的日变化有反相关系,这种特征一年四季都存在,但各显著区域范围的大小,中心位置及环流日变化的强度随季节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青藏高原加热场日变化对我国东部地区环流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夏季。  相似文献   

20.
利用MODIS卫星遥感光学厚度产品,分析了四川盆地光学厚度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由于受沙尘天气的影响,春季四川盆地具有最大的平均光学厚度。盆地内几个大值区中,西部成都一带的中心常年维持,季节变化小;南部中心位于宜宾到重庆沿长江流域一带;东部南充到重庆间的大值中心,季节变化大,在夏季消失。光学厚度分布和季节变化的数据结果为研究区域气候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