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沿海高温主要集中在7—8月,并且呈北多南少的特点。通过对38个典型高温个例进行分析,建立了广西沿海高温概念模型,主要有4类:副高+热带气旋型、副高型、副高+西南暖低压型和热带气旋型。增温的形势主要由垂直下沉气流增温及暖平流增温。副高+热带气旋型受到副高底部脊和台风外围的下沉气流增温影响;副高型受到副高控制下的下沉气流增温影响;副高+西南暖低压受到副高控制下的下沉气流增温及西南急流输送的暖平流增温影响;热带气旋型受到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增温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次低纬高原特大暴雨天气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宏波  何萍 《气象》2005,31(3):77-80
结合大尺度环流的高通滤波、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诊断,通过地面天气图分析等方法,对2003年6月17日云南中部的楚雄市至南华县一带发生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是热带中尺度气旋东南移并发展造成的;地面强冷空气侵入中尺度低压导致对流发展,是热带中尺度气旋加强的原因;大尺度环流下,孟加拉湾、南海和北部湾形成的两条水汽输送带通过热带低压为强对流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能源保障;地面中尺度低压中心和与之配置的切变线北侧对特大暴雨落区有较好的指示。  相似文献   

3.
上海热带低压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红外卫星云图和高低空天气形势的分析表明,2001年8月5日发生在上海的特大暴雨是副热带高压南侧的热带云团发展而成,与之相伴的环流系统是形成于东风带中的热带低压。对其进一步的诊断分析发现:(1)热带低压具有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结构特征,自形成后,对流层中低层为正涡度区,其上为负涡度区,散度场高空存在强辐散层;(2)暴雨发生前,流场上存在有利于对流发展的垂直环流结构;(3)副高减弱断裂导致热带低压转向经过上海,海上高压的阻挡作用有利于低压在上海维持较长的时间并发展;(4)在暴雨发生前一天就有明显的水汽通量中心,并伴有较好的能量和稳定度条件。  相似文献   

4.
一次中纬度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Shuman-Shapiro中尺度滤波方法,结合大尺度环流背景,对1999年8月11-12日山东半岛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将过程是热带中尺度气旋北上发展造成的;地面冷空气侵入西移的中尺度低压所导致的对流发展,是热带中尺度气旋发展的原因;大尺度环境场丰富的水汽输送为强对流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能源保障;地面中尺度低压中心和与其配置的切变线上的波动点对降水落区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历史天气图,在分析1998-2015年移出高原后持续活动2天以上的高原低涡(简称持续高原涡)活动情况基础上,分析了在河套地区打转的持续高原涡的对流层中层高度场特征,并且利用WRF3.5.1模式,对2002年7月1-5日在河套地区打转的久治涡活动的环境场进行了模拟与台风或热带低压强度增强、减弱的数值试验。结果发现,在中国大陆以东、140°E以西洋面上台风或热带低压向北活动,会造成持续高原涡在河套地区打转的异常路径;其环流背景,主要是台风或热带低压向北活动,使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北抬,会使蒙古高压与副高之间的切变环境场或青海高压和副高与蒙古东部高压打通的高压之间的切变环境场持续,从而使持续高原涡处在相对较弱的切变环境场中东移受阻;数值试验表明,热带低压强度变化,会影响副高位置,从而会影响低涡打转活动的切变环境场,造成低涡打转位置与次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段欣妤  薛峰  郑飞 《大气科学》2020,44(6):1364-1376
本文分析了El Ni?o衰减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的季节内变化,发现其季节内变化存在两种模态,一种是6~8月的一致偏西,另一种是6~7月偏西,而8月逆转为偏东,其中偏西模态的异常要远大于偏东模态。对偏西模态而言,由于热带北大西洋海温正异常的强迫影响,激发出一个从北大西洋经过欧亚大陆高纬度到东亚的遥相关,抑制了暖池地区的对流,东亚地区位势高度增加,从而导致副高加强西伸。在偏东模态下,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演变与偏西模态类似,但强度偏低,同时热带北大西洋海温正异常在4月达到峰值后衰减,导致两大洋对8月暖池地区对流的抑制作用减弱。此外,由于6~7月暖池海温持续升高,在局地海气相互作用下,8月暖池对流发展,位势高度场降低,从而造成副高减弱东退。因此,副高8月异常主要取决于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在预测El Ni?o 衰减年副高异常变化时,要综合考虑两大洋海温异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宋艳玲 《气象》2006,32(9):126-127
6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99.5mm,接近常年同期;平均气温为20.2℃,比常年同期偏高0.7℃,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5位。月内,南方暴雨天气频繁,部分或局部地区发生暴雨洪涝或泥石流、滑坡等灾害,西北地区东部及湖北、重庆、河南、内蒙古等地的部分地区由于持续少雨温高,旱情发展,东北西部及内蒙古东北部降水偏多,旱情基本解除。月内,全国有20多个省(市、区)出现了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局地强对流天气,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中旬,局部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超历史同期极值;热带低压“杰拉华”在广东湛江登陆。  相似文献   

8.
多时间尺度环流对热带气旋海棠(0505)路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苏源  吴立广 《气象科学》2011,31(3):237-246
利用滤波方法将NCEP/NCAR提供的FNL风场资料分离出天气尺度和低频环流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环流对台风海棠(0505)路径的影响。热带气旋海棠路径的特征可以分两个主要阶段,在第一阶段,海棠西侧的天气尺度反气旋和低频流场副高南侧气流共同引导海棠向西南运动;第二阶段初期,天气尺度环流抑制海棠向北转向,但海棠西侧的QBW气旋和MJO尺度的气流共同引导海棠向北运动。海棠运动后期,海棠与低频气旋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天气尺度流场中波列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热带气旋的传播分量,令海棠产生了向东北转向的趋势,但是由于MJO环流场中副高的北抬和QBW气旋的引导,最终导致海棠向西运动。  相似文献   

9.
特大暴雨非常规资料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漆梁波 《气象》2002,28(1):24-38
对2001年8月5-6日特大暴雨的非常规资料作了初步的分析。通过地面自动雨量站的每小时雨量、雷达反射率因子和红外云图资料的综合分析,得到以下四个初步结果:(1)热带低压入海和偏南急流有利于低压发展;(2)集中降水的产生大多是由于云团的合并加强;(3)云团的发展阶段是地面降水的集中阶段;(4)中心城区雨量中心的产生有偶然性。  相似文献   

10.
OLR与南海热带气旋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OLR资料,对近十多年(1990~2000年)的南海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与OLR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南海热带低压能否发展加强成热带风暴与南海区及其附近OLR值的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OLR低值中心存在于辐合带中热带低压易发展;在双台风状态下,两个低值中心的强弱情况和距离决定热带低压能否发展。通过定义一个南海热带低压的发展指数IOD(Index of Development)来定量描述OLR等值线的梯度变化和南海热带低压发展的关系;当南海热带低压的发展指数IOD≥9时,热带低压易发展成为热带风暴  相似文献   

11.
郭兆夏  朱琳  杨文峰 《气象》2001,27(5):47-49
通过《陕西省气候资源及专题气候区划图集》的编制,针对小网络资料推算和专题气候区划空间叠置分析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实现分区域小网格推算和根据区划模型评判打分的叠置分析的技术方法,该方法的应用为利用GIS制作陕西省气候资源数字图像和专题气候区划数字图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多年平均值的改变对中国气候业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永光 《气象》2002,28(8):41-43
世界气象组织建议表征一个变量距平的多年平均值时段由原来的1961-1990年变为1971-2000年。因为多年平均值的改变,所表征的变量距平将不同,表现为冬季气温距平将降低,夏季降水距平在中国南方将偏少,在中国北方将偏多。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的气候态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3.
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应用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地面加密观测和各种常规资料,分析了1996年7月1日在黄海北部 ̄山东半岛发生的一次中尺度强对流天气过程。高空冷温度槽和低空、地面增温产生的不稳定能量是强对流体系形成的系统;中尺度辐合线、中气旋、近地层加热不均匀性、海陆风的辐合抬升等促进了强对流天气发生;对流云团的并合加强,产生异乎异常的能量,是该系统加强和发怅的重要条件;云团呈准静止状态是产生暴雨和长时间降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秦亚军  谢今范  马吉祥  李宗文 《气象》1998,24(12):39-42
通过网络互联,实现了现有气象业务系统利用卫星网提供的实时观测数据,提高了预报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安徽省气象卫星遥感综合业务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对系统特色及其在业务服务中的应用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定西地区历代土地开垦与气候生态环境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揭示定西地区历代土地不断开垦导致气候生态环境恶化的事实,提出了改善气候生态环境的措施,旨在从中记取教训——不能以毁林毁草为代价盲目扩大耕地面积,要重视对气候生态环境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一次典型弓状降雹回波区的流场进行反演及特点分析,发现用矩不变量法反演出的回波区流场结构,与藤田关于弓状回波的概念模式非常吻合,利用该方法估测出的流场、散度场、涡度场所表现出的信息,与降雹实况是一致的。该研究可为中小尺度强天气的监测,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流场资料。  相似文献   

18.
杨志勇  朱平  蒋瑞宾 《气象》1998,24(4):3-10
建立了一个研究大气、植被、土壤相互作用的传播模式。模式是由多层大气模式、多层土壤模式和植被模式通过界面上能量、水汽传输平衡方程耦合而成。对植被和土壤的不同性质,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覆盖以及降水等因子会对大气、植被、地表界面上能量、水汽传输以及热状态产生显著的影响。此模式还可以耦合进中尺度模式用以研究非均匀区域陆面过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山雪、雨凇和雾凇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黄山1956 ̄1996年气象资料,分析讨论了黄山雪,雨凇和雾凇的气候特点。结果表明:(1)年降雪日数,雨凇日数和雾凇日数均为多波振动的时间演变规律,年际变化具有阶段性,并存在准12年周期的低频振荡。  相似文献   

20.
ENSO期间赤道太平洋对流活动异常对我国冬季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艳君  倪允琪 《气象》1998,24(9):3-7
利用月平均风场和OLR资料,通过SVD方法研究了前期6个月,3个月和同期赤道太平洋对流活动异常与我国冬季风场的相互关系,得出:我国冬季环流异常与前期夏季,秋季和同期赤道中太平洋对流活动异常有关,还与同期,前期秋季赤道西太平洋对流活动异常有关,同期的显著区域较大,超前3个月和6个月时显著相关区主要位于长江以南和西北地区,ElNino年,赤道中太平洋对流活动加强,西太平洋对要位于长江以南和西北地区,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