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冬以来,由于影响我省的冷空气势力弱,各地、市出现了气温高,冻土深度浅,降水少,积雪薄等天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阶段性变化明显。气温高,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为建国以来的第一位,也是自1986年以来,我省连续出现的第9个暖冬。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正常偏高,其中东北、华北、新疆大部及我国东部沿海等地区气温高10℃以上,东北北部及新疆北部的部分地区气温高达4~50℃。亚洲中、高纬度地区也是暖冬,因此。我省冬季温度高,只是亚洲冬季高温区的一部分。本文从冬季大气环流分布特征上.简要的探讨了冬季异常高温天气的成因及其对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所谓伏旱是指在伏期及其前后长期缺透雨。同时又出现了长日照、大蒸发、高气温,造成大气及土壤中严重缺水的现象。近几年来,伏旱不但危害严重,而且发生频繁,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肋。为此,我们对伏旱发生的规律及预报的方法作了一定的工作,现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唐惠芳 《气象》1990,16(10):58-61
月内,南方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日最高气温一般达35—38℃,江南伏旱严重;北方地区雨水丰沛,局部地区出现了风雹天气;有3个台风和一个强热带风暴生成,其中9009号台风在广东沿海登陆。月内,没有出现稳定的雨带,暴雨过程少。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气候随着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出现春夏秋冬四季,周而复始有着准一年周期。如在相同的地区,在同一的季节里,因形成气候的因子相同,所以出现的天气趋势亦相似。从研究知道,西风环流指数有着高—低—高的循环过程。两个经向环流之间相距16—37天,而在经向(纬向)环流期间,有着相似的天气过程,组成天气阶段。所以在每个季节里,是由多次相似天气过程组成天气阶段,由几个天气阶段组成天气季节。因为春夏秋冬四季有着  相似文献   

5.
秋意的八月     
钟玉 《气象》1977,3(11):30-32
8月份正是盛夏季节。常年冷空气活动微弱,是台风活动的旺季,长江流域受副高控制为伏旱季节。而今年8月冷空气异常活跃,除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低;台风极少,只有一个台风在西太平洋生成,并在我国近海转向;中、下旬长江流域多雨。 一、冷空气活动频繁 从图1可见,我国大部地区,除西北、华南地区外,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2℃,低温出现的时段,东北和华北地区主要在前半月,上、中  相似文献   

6.
深圳日极值气温出现时间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15,他引:2  
彭勇刚  谢小敏 《广东气象》2007,29(4):41-42,55
分析2006年深圳竹子林观测站日极值气温出现时间的年、季节的统计特点,发现全年日极值气温多出现在13:00~15:00和05:00~08:00。由于不同季节天空状况、天气系统等因子不尽相同,日极值气温的出现时间在季节上存在差异。在深圳的高温和寒冷天气中,除了台风的下沉增温、冷平流作用外,地气系统的能量交换、热量辐射对温度的影响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7.
赵安  复真 《气象》1979,5(12):28-30
去冬今春我国天气气候变化很大,入冬后从去年11月份到今年3月上旬,我国大范围地区气温比常年偏高,其中2月上旬至3月上旬气温偏高尤为显著。冬季(12—2月)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季平均气温偏高2℃左右,北方地区偏高2—4℃。为少见的典型暖冬年。入春后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3月中旬初,受北方较强冷空气的影响,南方大部地区气温下降到12℃以下,并出现较长时间低温阴雨天气,4月份江南气温有所回升,而华北地区自3月中旬以来气温长期明显偏低,为建国以来所少见的“倒春寒”天气。俗称冬春“十年九旱”的华北地区,去冬今春两季雨雪反而很多,春季雨水之多仅次于1964年。本文就去冬今春我国天气特点和环流特征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7~9月我省北部伏旱明显,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少5成左右,影响了水稻、棉花、柑桔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南部风调雨顺,水稻、棉花、柑桔、脐橙等长势好,丰收在望。2001年7月上旬,受副高控制,我省中北部普遍出现高温少雨天气,日平均气温一般在30℃以上,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部分地区高达38~39℃,达到了“高温逼熟”标准;同时月降水量仅为17~208mm,大部较常年同期偏少1~7成,局部偏少9成以上,日平均蒸发量均在7mm以上,部分灌溉条件差的地区已出现旱情,对水稻、棉花等作物的生长发育不利。此时早稻正处灌…  相似文献   

9.
民间所谓“秋老虎” ,系指立秋后的炎热天气。据气象记录 ,在 195 1~ 1980年间 ,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立秋以后的 ,成都有 11年 ,重庆有 17年 ;成、渝两地极端最高气温的峰值 ,分别为 37 3℃和 4 2 2℃ ,皆出现在 195 3年立秋之后的 8月中旬。从这个意义上讲 ,“秋老虎”在四川盆地确实存在。但从气候观点看 ,“秋老虎”实为“夏老虎”。我国古代习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而按气候学上以候 (5天 )平均气温在 10~ 2 2℃为秋的标准 ,立秋时四川盆地并未进入秋季 ,仍属盛夏季节。在全国 ,除了那些纬度偏北和海拔较高的地方外 ,立秋时也多未入秋 …  相似文献   

10.
统计分析了夏季7-8月和三伏时节嘉兴气象观测站近40 a气温、湿度资料,结合人体热舒适度的一些研究指标,揭示嘉兴夏季“热”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7-8月:其中平均气温和极端高温有“热在三伏”的表现,即伏天的平均气温比夏季7-8月高,极端高温多数出现在伏天;三伏天里头伏、中伏的“热”特征要明显于末伏,在年尺度上,伏天和夏季7-8月的高温天数在低频振荡内有一致性的周期变化趋势;三伏天外也多有“热”的特征,伏天结束后高温、酷热天也不在少数;长三伏和短三伏的夏季“热”特征并没有显著差异;在嘉兴气候变暖背景下,三伏也呈现变热趋势,尤其在近20 a表现突出,以伏天高温天数明显增多、极端高温频现为主要特征;而湿度的年变化在2000年以前比较平缓,2000年以来波动较大,“热不舒适”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1前言1997年冬季(11月—1998年2月)由于影响我省的冷空气势力弱,各地出现了气温高、冻土浅、降水持续偏少、积雪薄的天气特点。气温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分布范围之广,为建国以来所罕见(仅次于1994年),是我省冬季第二位高温。1997年冬季也是自1986年以来我省连续出现的第12个暧冬。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正常偏高。其中,华北北部及我国东部沿海、华东、华南等地区气温高1℃以上,东北大部分地区气温高(2—5)℃。亚洲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也是暖冬。因此,我省也是1997年亚洲东部冬季高温区的一部分。2冬季天气特点2.1冬季气温分…  相似文献   

12.
每年雨季结束后,我省便进入少雨的盛夏季节,气温逐渐增高,由于我省所处的地理位置,盛夏天气特别睛热,7~8月平均气温均在29.6℃左右,极端最高气温经常可达38~39℃,有的年份可达40℃以上.炎热的高温天气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对盛夏高温天气作进一步分析,寻找成因,研究相应的预报方法是很有社会、经济效益的.1 南昌市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盛夏江西省经常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南昌地处鄱阳湖盆地距海较远又处于武夷山和南岭的背风地位,接受太阳辐射多,热量不易与外界交换,所以盛夏天气特别睛热.由于南昌市酷热时段在7、8月,下面对7、8月进行气候特征分析.1.1 极端最高气温从1951~1995年极端最高气温曲线图(图1)可以看出,南昌7~8月极端最高气温最低在36.4℃以上,平均达38.2℃以上,1961年最高达40.6℃.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2—2020年CLDAS格点小时温度数据,通过插值、合成分析等技术,分析江西省不同天气背景下气温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江西省气温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形,整体上表现为06—15时为气温上升阶段,其中08—12时为快速上升阶段;16—05时为气温下降阶段,其中17—20时为快速下降阶段。2) 不同地形和季节日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略有差异,平均而言高山地区最高气温出现于14时,较平原、丘陵早1 h;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07时,较其他季节迟1 h。3) 不同地形大部分时段气温表现为丘陵>平原>高山,丘陵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在12—17时最明显,温差为1—2 ℃,高山地区较两者低4—5 ℃。4) 不同天气背景下,气温日变化曲线仍呈单峰形,日最高气温大概率出现在14—16时,日最低气温在23时—次日06时各时次出现概率大致相同。气温日较差在有雨条件下最小,为2—3 ℃;晴天不同云量条件下,气温日较差最大,为6—8 ℃,阴天最小,为3—5 ℃;气温日较差在强降温天气大于强回暖天气。  相似文献   

14.
根据历年气候及探空资料,分析贵阳降雪和凝冻天气的大气层结特征,结果表明:出现凝冻天气时大气中多有逆温层存在,地面气温多在0℃以下,中高层风速较降雪时大;降雪天气时中高层气温较凝冻天气要低,地面气温多在-3~3℃之间;2种天气的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均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杨玲  杨溢  杜龙彩 《贵州气象》2004,28(4):21-23
2003年主要气候特点是以高温、少雨干旱天气为主。冬季虽然偏暖,但雪凝天气也重;春季偏旱,多大风、冰雹和暴雨天气;夏季前涝后旱,暴雨次数多,气温前低后高,伏旱轻;秋季雨少温高,秋风和绵雨偏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成都市1991至2020 年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气温、蒸发、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aan-KendaⅡ等方法研究太阳辐射的年、月、日变化特征,以及太阳总辐射的变化对气温、蒸发等气候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逐年增多趋势明显,线性倾向率分别为29.69、20.25 MJ·m-2/a;太阳总辐射2010 年出现突变,突变年后较突变年前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增多497.22 MJ·m-2。散射系数呈逐年减小趋势,线性倾向率为每10 年减少0.6。太阳总辐射与气温、蒸发、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太阳总辐射每增加10 MJ·m-2/a,年平均气温升高0.006℃,日照时数增加1.7 h,蒸发量增大1.2 mm。对太阳辐射增加的原因分析,人类活动造成的气溶胶含量减少可能是太阳辐射增加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的气候学特征和环流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1—2008年内蒙古117个观测站日最高气温资料,结合同期的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地域差异大,高温中心在阿拉善盟沙漠地区的拐子湖,年平均35℃高温日数达32天,也是全国的高温区之一;内蒙古的高温天气年日数有增长趋势,高温酷暑的影响在增强;内蒙古高温酷暑集中出现在盛夏季节6—8月,7月发生最多,占一半以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每日的14—17时,气温日较差大,多为干热天气。通过对内蒙古较大范围的64次高温天气过程分析总结,将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分为蒙古暖脊型、贝加尔湖高压坝型、副高西进型、乌拉尔山高脊型4个类型。大陆暖高压脊的强烈发展和维持与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安徽省1961-2017年逐日地面最高气温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对安徽省高温天气事件进行突变分析,发现安徽省2000年后高温事件明显增加。为分析安徽省酷热天气特征和产生机理,文中挑选了35~37℃高温天气个例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500 hPa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和850 hPa气温对酷热天气预报的指示性最好。2)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不同位置控制,安徽省增温机制不同:当为高压中心控制时,太阳辐射在增温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安徽省易出现酷热天气;当高压中心位于海上,脊线位于安徽省附近时,安徽省高温强度较弱。通过酷热天气个例研究和合成平均分析,文中总结了安徽省酷热天气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9.
华北和北京的酷暑天气 Ⅰ. 历史概况及个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果将日最高气温超过35 ℃的天气定义为酷暑天气, 则近60 年的资料统计表明, 北京出现酷暑天气的年频率高达81 % , 并不少见, 尤以40 年代和90 年代明显偏多。1942 年6 月和1999 年7 月都出现≥42 ℃的酷暑天气。分析表明, 北京和华北酷暑天气的出现与大环流形势密切相关, 大陆副热带高压维持于华北上空是其主要因素, 空气下沉增温是酷暑的主要机制, 而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则可使城区百叶箱气温再增高2 ℃左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和世界许多地区的气候发生反常。80年,澳大利亚发生世纪最严重的干旱;美国遭热浪袭击,有些地方气温高达45℃;而日本和我国三大火炉的南京,、武汉、重庆出现“凉夏”的反常天气,打破近百年夏季低温的记录。81年,近百年严重的暴风雪席卷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印度次大陆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暴雨与洪水袭击;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