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冬小麦、夏玉米在半干旱农业区各生育期需水量,实际供水量及供水不足对农作物相对产量影响程度的计算方法,并以此为依据对半于旱地区农业干旱程度进行定量判别。  相似文献   

2.
利用1951-2014年全省46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建立了吉林省夏旱和春旱对玉米产量影响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地区的夏季干旱与产量之间呈线性关系,气象产量随夏季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他地区夏旱与产量大多呈二次或三次曲线关系,当干旱指数接近或达到中等干旱时,气象产量达到峰值点;春旱不是影响气象产量的主要因素;对于中西部地区,当出现轻旱时,发生在作物需水临界期的干旱年份的减产频率并不高于发生在其他时期;对全省来说,当发生中等程度以上的夏旱时,往往也出现作物需水临界期干旱;发生中等程度夏旱的减产频率,并不比发生轻度夏旱的减产频率高;当发生严重夏旱时,减产频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湄潭县夏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仁莉 《贵州气象》2009,33(1):23-24
利用湄潭县气象站1951--2000年资料对夏旱的成因、发生频率、地理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夏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4.
贵州夏旱对水稻、玉米产量影响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了作物夏旱度的计算公式和作物历史灾损量的估算方法,建立了夏旱对水稻、玉米产量影响评估模型.研究指出:(1)夏旱对贵州水稻、玉米的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以东地区;(2)伏旱的影响区域大于初夏旱;(3)干旱对水稻的影响区域大于玉米.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收集整理建国以来有关农业灾情的基础上,对农业生产中因春旱、夏旱、倒春寒、秋风四种灾害性天气造成的危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指出上述灾害天气尤其是夏旱和春旱是贵州粮食增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杨万春 《广东气象》2012,34(2):49-52
根据位于曲江境内的韶关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气温和降水气候资料,采用积分湿度指数和湿润指数,对近30年曲江农业干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曲江2—6月降水基本能满足农业需求,1月、7~12月为缺水期;曲江的年水分供应能力在缓慢地增强,其中夏季水分供应能力在缓慢地增强,春、秋、冬季水分供应能力在缓慢地减弱,间中年份波动变化频繁;秋旱对曲江的农业生产危害最大,夏旱次之,春旱第3,冬旱最小。  相似文献   

7.
夏旱对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很大。探讨夏旱的某些成因,提高预报准确率,无疑将会对农业生产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本文试从海温场,天文条件,天气气候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临沂夏旱趋势的可能影响,将选出的相关因子进行“01”化处理,并建立夏旱的长期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8.
利用梧州市5个代表站1961~2008年的气温、降水资料,用降水距平百分率(R指标)的干旱等级划分方法,并引入考虑气温的P指标对干旱等级进行划分,揭示区域内夏旱发生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梧州夏旱频次高,夏旱存在自身的周期性和连续发生的规律,在地理分布上为中南部重于北部。并据此初步探讨夏季干旱的成因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长期农业气象田间观测和统计局产量资料为基础,研究得出:怀化市一季中稻生产农业气象灾害以干旱、洪涝、秧田低温、8月低温为主,对中稻产量的损失30 a来平均4%左右,最大22%。中稻产量损失率5%以上的年份约10 a 3遇,除2002年多种灾害影响和1996年特殊洪涝年外,其它均为持续30 d以上夏旱、夏秋连旱年份。  相似文献   

10.
选取黑龙江省80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雨量、极端气温等多个气象指标构建量化评估指数,将干旱分类为春旱、夏旱和伏旱3个类别,分别计算春旱指数、夏旱指数及伏旱指数,分析各种干旱发生程度及范围,再根据综合干旱指数对2009年的干旱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2009年春夏,黑龙江省各地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松嫩平原最严重,三江平原...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我省农业气象条件总体状况是:气温略高,积温偏多,主要产粮区初霜期偏晚,降水偏少,日照比较充足。农业生产季节内气象条件波动比较大,4月和6月低温多雨,5月和9月高温少雨,7月平温少雨,8月气温高,降水接近常年。中部主要产粮区作物生长季节水热条件基本满足玉米等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需求,有利于增产增收,但春季低温多雨影响各地水稻育苗,西部地区发生春旱和夏旱,东部地区水稻孕稳期发生障碍型低温冷害,各地初夏季节冰雹天气多子常年。总体上看,今年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大于弊,加之农业政策和粮食价格有利,农业为丰收年景。  相似文献   

12.
干旱是植物生长关键期内土壤有效水份供应不足的现象.眉山市为农业大市,以水稻生产为主,同时又是多种优质水果商品生产基地,因而夏旱的发生对本市的农业经济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本文着重分析夏旱这种气象灾害的气候规律和特点,并建立了长期预报模式,以此提高决策服务为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朱崇新 《贵州气象》1999,23(5):24-25
气象要素的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从而造成农业气象灾害,我县农业气象灾害频系,其中以夏旱,倒春寒等危害较为严重,作者从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强度,地理分布等方面分析了农业气象灾害的危害,探讨了防治机理。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吉林省26站逐日降水资料,基于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对吉林省1961-2000年作物生长季干旱及春、夏、秋旱进行识别,并检验与实况吻合率.结果表明,DNP识别各级干旱及春、夏、秋旱发生频次均呈由西到东减少的空间分布,重旱多发在西部,与干旱灾害实况一致.春、夏、秋旱占旱灾总频次的60.7%、22.6%、16.7%.不考虑干旱等级的检验结果显示,除通化地区外DNP对实际旱灾吻合率是60%~97%.对阶段性旱灾识别中春旱吻合率较高;夏旱吻合率不高;秋旱在西部有较高吻合率,中东部秋旱识别率低.历史典型旱灾年检验时,若不考虑干旱等级,吻合率达90.9%;若考虑发生时间,吻合率达86.4%;若将中旱等级以上识别为旱灾,则吻合率只有40.9%,此时若增加连续2次轻旱过程且间隔不超过4天同样识别为干旱,吻合率可提升至60%.总之,DNP评定干旱等级较实际偏低,但对阶段性旱灾有较好识别效果,能为干旱监测、旱灾评估业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该文运用统计方法对安顺市近45 a夏旱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各种夏旱出现的大致机率,并经过初步分析和应用他人对贵州夏旱的科研成果,给出安顺市夏旱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对今后夏旱的预报工作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任广红 《贵州气象》2008,32(4):31-32
2006年,修文县出现春旱连夏旱灾害性天气,旱期长达191d,对国计民生带来较大影响。该文围绕干旱气象服务的主题,探讨了干旱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许炳南  张弼州 《贵州气象》1993,17(4):15-23,25
本文利用全省现有87个气象台站1951~1991年雨量资料,对夏旱的地区分布,年际变化、区域性夏旱时段、较重与较轻夏旱年等统计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较全面地总结了夏旱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8.
祖世亨 《黑龙江气象》1995,(3):58-62,75
依据水分平衡原理求算农业旱涝指标, 各地不同季节旱涝频率,对黑龙江省作出旱涝区划。由于黑龙江省各地夏、秋季节旱害频率秋季节旱害频率很小,故没有进行夏、秋季的旱害区划。本区划包括黑龙江省的“春旱区划”、“春涝区划”、“夏涝区划”以及:“综合旱涝区划”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安徽省夏玉米全生育期涝渍灾害发生的特征,定量化评估涝渍灾害风险程度。利用安徽省48年的气象资料(1971-2018年),采用夏玉米涝渍指数模型,计算分析了安徽省夏玉米涝渍指数的时空特征,并确定了夏玉米涝渍指数等级指标,最后采用灾损风险指数模型得到了安徽省夏玉米产量涝渍灾损风险分布。结果表明:(1)夏玉米全生育期涝渍指数以0.027/10a的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6月上旬和8月上旬上升趋势最为明显;涝渍指数的空间分布显示其值变幅在0.08~0.38之间,其中大别山区、江南中东部和淮北局部是夏玉米涝渍指数的高值区。(2)建立的夏玉米涝渍灾害等级指标和实际涝渍减产的结果较为一致,其中涝渍等级与实际减产率一致的比例为82.2%。(3)而夏玉米涝渍产量灾损风险分布显示大别山区、江淮东部和江南东部地区是安徽省夏玉米涝渍产量损失的高风险区。研究结果对开展区域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旱涝灾害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建国以来安徽省多种农业气象资料分析,采用Z指数方法建立安徽省旱涝灾害气候判别指标,分析安徽省旱涝灾害发生规律。结果表明:1961—2000年安徽省有13年偏涝、13年偏旱;分区域看,淮北旱多于涝,沿淮、江淮、江南旱涝相当,沿江、大别山区涝多于旱。通过水稻(一季稻)、小麦典型旱涝年灾损率与发育期间气象条件、旱涝程度的对比统计分析,建立了分区水稻、小麦旱涝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和指标。春季涝渍灾害是影响安徽省冬小麦产量的主要灾害,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危害程度远大于干旱,尤以4—5月发生的涝渍影响最严重,极重涝渍灾害的减产损失可达4成以上。同时重点研究了春季渍害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提出改进的涝渍强度指标Qw,并进一步综合分析作物的敏感性和区域脆弱性对灾损率的影响。对1961—2000年冬小麦灾损率进行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订正表明,订正后拟合误差平均值和差异变率都明显降低,灾损评估精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