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周泽英 《四川气象》2003,23(4):49-50
利用气温季节变化的突出特征,在划分春、夏、秋、冬等气候四季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天气特征,进一步将上述四季划分为春、初夏、盛夏、后夏、秋、冬等六个自然天气季节,并分析了这些季节在地域上的差异和时间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南非一次强雷暴天气个例的诊断分析,将数值预报产品在等压面坐标和等熵面坐标下分别进行强对流天气的诊断,得出在等熵面坐标下能更好地预报强对天气发生的可能性,提供了运用数值预报产品诊断强对流天气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天气雷达数字化回波资料,建立一个可作3小时强对流天气路径预报的数字模式。模式可在IBM-PC及兼容机上实现;具有运行速度快、灵活性好、通用性强等特点。对3个典型天气过程进行预报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气温季节变化的突出特征,在划分春、夏、秋、冬等气候四季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天气特征,进一步将上述四季划分为春、初夏、盛夏、后夏、秋、冬等六个自然天气季节,并分析了这些季节在地域上的差异和时间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近年来我国北方各地区污染天气分型,将污染天气划分为沙尘天气和空气质量天气。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北方地区产生沙尘暴的天气系统主要为蒙古气旋,其次为偏南风干冷锋天气系统,大气中污染物浓度过高多出现在地面高压系统的控制下;提出了天气分型研究重点是应用天气分型结论形成自动业务化的天气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6.
对 2 0 0 4年陕西春季沙尘天气进行统计 ,并对发生的 5次沙尘天气过程 ,从气候背景、天气成因等方面分析。结果表明 :2 0 0 4年春季沙尘天气与历年同期比较仍属偏少年份 ,沙尘天气过程主要集中在 3月 ,多发期较常年提前了 1个月。 2 0 0 4年冬、春季降水偏少 ,温度异常偏高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3月 5 0 0 h Pa异常的环流特征 ,导致冷空气活动频繁 ,是造成 2 0 0 4年春季沙尘天气集中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银川新一代天气雷达2003~2004年汛期监测到的12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产品,主要包括:强度、速度、组合反射率、冰雹指数、风廓线、风暴追踪信息、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中尺度气旋等,特别是径向速度回波产品,根据产品图象特征,将其分为3类,分别从中尺度天气学原理等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得出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几种重要产品对强对流天气特别是冰雹天气的临近预报具有重要使用价值,同时与常规数字化天气雷达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2011年6月13日发生在固阳县的强对流天气系统具有尺度小、突发性、变化迅速等特点,采用常规的观测手段和预报方法常常难以监测和预报,文章采用将多普勒雷达资料与中尺度模式提供的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强对流天气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的高纬地区,四季分明,灾害性天气一年四季均有发生。除了夏季强对流和强降水天气外。还经常发生暴雪、寒潮、沙尘暴、霜冻等灾害性天气,通过对黑龙江省的灾害天气的准确把握.可以为全省农业、交通等部门做好服务。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灾害天气监测理论和方法、灾害天气的结构与形成机理,以及数值天气预报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科研成果的业务应用转化得到进一步加强。1灾害天气雷达监测理论和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1.
1 做好观测前的准备工作 一般春末夏初和秋初雷暴多随天气过程出现;盛夏7月份、8月份高温、高湿,通常在午后会出现地方性积雨云而产生雷暴。在雷雨季节来临之前,要做好观测前的准备工作,熟练掌握雷雨观测、记载等有关技术规定。有突发性较强的雷暴、雷雨天气发生时,应及时监测强对流天气的变化,做到准确无误地记载和上报。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短期、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出发,计算部分因子在有强对流天气和无强对流天气时的季节平均值,进行对流参数与强对流天气的相关性分析,获得了对流参数与强对流天气的相关系数;应用系统树聚类法将雷暴分为:东北低涡、蒙古冷涡、短波槽、副高边缘4种类型;将冰雹分为:西北气流、冷低槽、冷涡3种类型;将暴雨分为:冷锋、深槽、低涡东移、小高切变、副高东撤等5种类型。在每一种强对流天气型下,选择不同的对流参数进行了试验,获得了不同天气型下基于对流参数的强对流潜势预报指标及其临界值。  相似文献   

13.
用CINRAD-SA雷达产品识别冰雹、大风和强降水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李云川  王福侠  裴宇杰  刘晓霞 《气象》2006,32(10):64-69
利用位于河北新乐的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回波顶高、速度回波、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组合反射率、冰雹指数、中气旋、风廓线等)产品,对发生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的冰雹、强风、大型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中得到了不同天气类型的多普勒雷达指标,为今后利用多普勒雷达识别各类天气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东北高空冷涡是产生强降水和强对流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也是初夏影响牡丹江市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其诱发的对流天气是预报业务的重点和难点,有尺度小、突发性强等特点,因此现有的数值预报效果比较差,尤其对其落区、强度很难把握。冷涡出现在东北地区极易引发暴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分析了东北高空冷涡天气演变过程,并对基本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霾天气与清洁天气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2012年西安市污染物质量浓度、气象站逐时地面风场、相对湿度和能见度等资料,依据霾天气的定义统计理论霾日数,对比人工观测霾日与判据统计理论霾日的合理性,通过对霾天气与清洁天气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分析西安市霾天气与清洁天气过程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2年西安市霾天气过程在干季发生频率较高,湿季发生较少。地面风场对霾天气过程影响较大,绝大部分霾天气过程的日平均风速<1.5 m·s-1;干季大部分霾天气过程日平均风速≤1.0 m·s-1,极端个例甚至在0.5 m·s-1以下。清洁天气过程在干季发生次数多于湿季,主要与干季风速较大和湿度较小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了解宁夏南部山区雨雪天气形成原因,用天气学、统计学和逻辑学方法,分析大量雨雪天气个例中的天气系统配置、物理量数据等.研究结果表明:雨雪天气发生时,参与系统至少有500 hPa冷气压槽(或温度槽)、700 hPa低涡切变和地面冷锋等;冷干空气和暖湿气流路径配置约有7种,地面锋面和700 hPa零度等温线配置情形约有5种,700 hPa温度在零度附近及以下.强雨雪天气发生时,水汽输送好、辐合上升层厚、冷暖对比明显、参与系统多、移动较慢.最后给出3个漏报原因.  相似文献   

17.
林志强 《广东气象》1997,(2):41-41,37
1概况1996年广东省的强对流天气季节自3月16日开始至9月14日结束,历时近6个月,全省先后有110个站次出现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根据各地气象台站的正规WS报资料),比1995年的57个站次约增加了一倍。本文所统计的强对流天气是指2~9月份雷达开机联防探测期间,省内各测站观测到冰雹、龙卷风或)17m/s的雷雨大风(实际上,其它月份也未曾出现过上述天气)。21996年几次主要的强对流天气过程2.1灾情最严重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4月18~19日,在锋面低槽的影响下,广东省西南部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遭受了一次严重强对流天气的袭击,…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2对1998年6月下旬发生在长江流域持续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尺度分离与数值模拟对比试验,着重分析了暴雨过程中天气尺度与次天气尺度各物理量场的结构特征,提出本次暴雨过程形成的物理机制:天气尺度流场与水汽场为降水提供持续的远距离水汽输送通道,次天气尺度流场形成稳定的经向强辐合,为水汽的抬升与凝结提供动力条件;在有利的高、低空急流的配置下,暴雨区落在高空急流轴以南、低空急流轴以北;次天气尺度温度场下暖上冷的热力不稳定层结促进了热力不稳定的发展,促使暴雨增幅;特大暴雨发生地区上空的次天气尺度湿度的高值中心,有利于湿空气在上升运动中释放潜热,形成暴雨的反馈机制。数值试验分离模式初始场不同尺度系统信息,揭示了不同尺度系统在暴雨发生过程中的动力作用,没有中尺度系统的配合,仅有天气尺度系统信息,或只有次天气尺度系统信息,没有大尺度系统的配合,暴雨的强度及范围都将有所消减。分析及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大暴雨是在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的共同作用下才得以产生和维持的。  相似文献   

19.
对2002年3月18~22日北京出现的强沙尘天气过程的高低空天气形势和主要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沙尘天气影响下北京地区的空气污染状况特别是颗粒物污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沙尘天气过程主要是受新疆地区东移的强冷空气和蒙古地区低压的共同影响所致,沙尘天气来临前后,许多气象要素(如风速、能见度、温度、湿度等)发生急剧变化;在沙尘影响下,北京地区的颗粒物浓度迅速上升,在短时间内达到重度污染,随着沙尘天气的结束,能见度转好,空气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利用四会市气象局观测站1959—2012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四会地区灰霾天气历史情况进行总结,由于2000年以前灰霾判别标准不统一,阈值偏低造成2000年以前灰霾天数记录偏少,故选择2000—2012年13年的灰霾变化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后四会地区的灰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近5年来更加明显;灰霾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呈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特征;绝大多数霾天能见度在5~10 km,为轻微灰霾天气,2007年开始小于5 km的轻度或中度灰霾日数也逐渐增加;连续灰霾天气过程增多,尤其是最近3年,灰霾天气中连续灰霾日已超过1/2,灰霾天气持续时间最长达13 d;灰霾天气受气象要素的影响较显著,较小的风速、较大的相对湿度均有利于霾天气的出现;灰霾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可记录日照长度;近年来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粉尘等大量排放使污染物浓度增大,也可能是灰霾天气频发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