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现今,微博已成为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之一,在对灾害性天气进行服务时,微博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台风"利奇马"影响浙江期间,"浙江天气"新浪微博以图文、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共计发布博文331条,累计阅读量1969万余次,其中单条微博阅读量最高达132万次,单条短视频播放量最高达103万次,其中多条微博被中国气象科普、浙江发布、新浪浙江、浙江在线等媒体大V引用、转载,获得了良好的传播和服务效果。通过对此次台风微博服务数据的分析和总结,以期提高"浙江天气"新浪微博对重大天气事件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扩大气象部门的影响力,提升公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气象官方微博的品牌效应,提高气象信息的覆盖度,增强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作用,通过对“西安气象”新浪官方微博近10 a的运营数据分析,并对比国内气象类官方微博运营发现,运营较好的气象官方微博都具有明确的运营理念和定位。针对微博的传播特点,可以通过对气象信息原创深度解读,增加与粉丝互动交流,与本地大V和气象大V形成传播矩阵等方式增加关注度、提升传播力和扩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如何做好官方天气微博信息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的出现不仅为信息时代带来新的局面,也为气象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广东省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于2011年3月率先注册并实名认证了新浪和腾讯广东天气官方微博,截至12月9日仅仅9个月的时间,关注网友竟然达到174万多人。这期间,广东天气微博除发布气象信息、气象科普知识、生活常识,气象新闻外;在强对流天气、暴雨、台风和强冷空气预警服务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为进一步做好微博气象信息服务,总结探讨广东天气微博在传输气象信息服务中的价值、社会效益、微博采编技巧和微博成功例子。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电视、广播、报刊、电话、电子显示屏等传统媒体及微信、微博、气象网站、手机app等新媒体在气象信息传播服务中的发展变化。分析发现,近十年传统气象信息传播方式所占份额出现下降趋势,而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新媒体发展迅速,社会力量开始参与气象信息传播服务。新时期,气象信息服务呈现新特征,气象信息产品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提供主体更加多元,气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气象信息传播方式更新迭代,反映出7大趋势:发布主体与传播主体渐相分离;气象信息附加值将被深度挖掘;创新力量加入气象服务市场,民营气象公司发展势头强劲;气象事业单位重在提供基础性、公益性气象数据服务以及平台服务和技术支撑,其核心任务是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精细化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立根之本;气象信息服务多技术融合发展及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社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气象服务解决的将不仅仅是气象信息传播的问题,更是解决如何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发挥气象信息更大社会价值的问题。新技术的发展使气象与其他行业融合成为可能,借助国家"互联网+"战略,气象服务市场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5.
对气象微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微博是一把双刃剑,是未来气象信息传播的主流阵地,但也会对气象短信声讯等经济效益产生一定影响。气象微博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是吸引粉丝、引发互动、实现转发的关键所在,“新、奇、趣”是关注热点。微博粉丝数量是衡量微博价值的最有力指标,在跑马圈地时代争得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建立依托天气网的气象微博平台、适时植入广告或是微博未来赢利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柳州气象”新浪官方微博的维护及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找出最受公众欢迎的信息类型,明确服务方向,并初步总结出气象官方微博的维护技巧,为气象部门提升官方微博的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其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科技传播理论剖析微博个案,探析提升气象微博公众服务能力的策略:除了增强气象信息的科学性之外,还可借鉴其他科技微博的做法,在通俗性、可视性、贴近性、互动性等方面努力,扩大气象微博的影响力、增强粘度,力争使气象微博成为群众的好顾问、好帮手.  相似文献   

8.
陕西气象部门契合"微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发展气象政务微博,着力拓展气象信息的覆盖面和受众面。结合"陕西气象"微博发展情况,总结微博在气象信息传递中的发挥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挖掘微博平台气象信息服务优势,探索公共气象服务多样化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博已成为公众气象服务的重要平台,开拓了互联网时代气象信息发布的新领域。结合微博平台特点,介绍"青岛气象"官方微博开博以来在公众服务领域中的服务特色,并通过分析大量的用户数据对"青岛气象"官方微博用户个人特征、兴趣和微博吸引力等各种行为进行挖掘,从而优化信息传递质量。同时根据气象微博调查数据分析内容,提出了发展建议,明确了服务方向,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坚实基础,以便提升气象服务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利用网络爬虫、大数据统计及情感分析等方法,分析2020年2月4日—6月4日,新浪微博排行榜上排名靠前气象微博号的运营特点,从时间、内容、形式等几个维度分析高传播量微博的特征,并针对广东两次天气过程分析公众反馈词频及情感值,结果表明:(1)增强粉丝活跃度和服务主动性是提高气象政务微博运营效果的两大主要方向。(2)气象微博服务运营策略上可以采用调整发博时段、加强景象(色)类服务产品和原创视频的策划、培养高个人影响力粉丝的黏性等组合拳。(3)利用情感分析方法,可以分析出公众对不同类型的微博情绪高低,可见将情感分析方法用于气象微博服务分析是可行的,未来应加强这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关鸿志  陈静 《广东气象》2013,35(1):68-70
如何解决气象信息和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气象部门面临的难题。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乡镇,受到网络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信息发布手段如手机短信、电视天气预报、微博等高端的服务手段无法提供服务,造成覆盖面不足。无线气象LED及大喇叭技术具有覆盖面广,管理、使用方便高效等优点,能有效地补充发送手段,把突发的灾害信息及时传递到每一个角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预防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让各类应急信息传输渠道更加立体化,有效解决广大群众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各类公共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赵清扬 《贵州气象》2014,38(4):62-64
该文通过对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功能与特点的介绍及其在四川省公共气象服务中的具体应用,并以"2013年4月20日"雅安芦山特大地震中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在在突发性公共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在气象新闻报道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作为例证,阐述了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在公共气象服务中所具备的互动性、实效性、趣味性、广覆盖性等方面的优势,对移动手机互联网在气象公共服务所发挥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专业气象用户对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解决气象信息跨平台发布问题,实现移动端信息自动推送,本文借助"江门市气象公共服务中心"微信企业号、新浪云服务器SAE(Sina App Engine),采用PHP网络编程语言搭建了专业气象跨平台发布系统,并阐明了系统关键技术:(1)SAE与企业号多应用API对接,实现多应用统一管理;(2)建立基于KVDB缓存的接口访问凭证,提高信息发布效率;(3)利用定时任务及消息异步执行,实现超阈值消息自动发布,并减少群发消息时的阻塞和延迟;(4)不同阈值条件的消息推送机制,实现多种类气象产品同步发布。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专业气象服务水平,为用户创造了经济效益,将为全国各地"互联网+气象"跨平台发布提供一个良好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4.
气象微博在陕西公共气象服务中发挥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博以其快速、方便、分享、互动、时尚的特点,成为气象部门及时发布和传播气象预警信息的重要手段,可以作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组成部分。陕西气象部门利用腾讯微博,积极打造公共气象服务的新途径,宣传西安世园会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和气象科普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就如何进一步利用微博拓展气象服务的实现方式、建立长效机制,提出了明确定位、加强管理、增强互动、合作双赢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孔祥一  张立生  杨琨 《山东气象》2021,41(3):94-101
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伴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微博成为了最亲民的公共气象服务方式之一,在日常的气象信息服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的粉丝数据和2016—2018年热点微博特性进行分析,挖掘用户和热点微博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业务实际和未来发展,探究气象服务微博的制作技巧,提出改进措施,旨在增强业务人员对微博传播机制和引导策略的理解,扩大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的品牌影响力,推动气象服务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缺乏用户直接意见反馈的情况下,由公众号文章所触发的用户行为数据是公众平台传播途径分析最客观的信息来源,是评估公众号影响力的主要依据。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不仅限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传播信息的媒介,在气象服务需求日渐加大的今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可以更加便捷现代人获取各种气象信息。微信公众平台与传统媒体相比,不仅可以存储大量的用户,而且传播信息的速度也非常之快,其入门槛也比较多。  相似文献   

17.
正《应用气象学报》是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和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联合主办的大气科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应用气象学报》将向您提供有关我国大气科学领域内研究和应用成果的最新论文、资料、方法等大量信息,内容包括气象预报、卫星气象、农业气象、海洋气象、航空气象、环境气象、人工影响天气、应用气象、大气探测、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还将向您介绍国内外现代科技的新理论与新技术在大气科学中应用的研究论文及信息。主要栏目有论著、短论、综合评述、业务系统、学术论坛、研究简报、书刊评介等。本刊被《中文核心要目总览》确认为大气科学(气象学)类核心期刊,并已首批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国家数据库(英文版)收录的刊源名单,并被美国气象学会"气象与地球天体物理学文摘"(MGA)和  相似文献   

18.
<正>网站对气象信息的传播逐渐减少了人们对传统媒介的依赖程度,并且日益受到大多数人的追捧。网络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形式,具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体现在传播这些优势是基于其自身特性之上,网络现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又一气象信息传播媒介,并由于其多元化、丰富性、快速性、全球性等优势,迅速成为气象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1网站气象信息传播特点1.1气象信息网络传播的概念气象传播是气象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是传播的一  相似文献   

19.
微博在气象预警信息传播及气象部门收集社会公众信息反馈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产生了海量级的交互信息,客观分析此类信息对于气象部门及时引领舆论导向和调整发布策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文中基于2017年1月1日—2020年7月3日大连市重大气象灾害过程,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情感分析等方法对大连气象微博中与气象预警相关的评论内容进行情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关注最多的是天气预报准确率、天气过程对于生活影响以及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公众对重大天气过程特别是致灾天气过程本身负面评价多于正面,发布策略应根据气象灾害持续时间及时调整预警信息内容和发布频次;公众对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关注度随季节变化明显,发布策略应针对旅游业、养殖户、种植户等提出专业防范对策;针对发布频率高的大风预警信号,有必要调整业务发布规范,同时关注灾后事件信息的跟踪发布;研究发现,负面情感主要针对天气预报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新浪云服务器SAE(Sina App Engine)及PHP编程,采用C/S架构,以"江门市气象公共服务中心"微信企业号为例,介绍如何利用微信企业号开展川岛航线专业气象服务,重点介绍川岛航线小时极大风超阈值自动推送原理,实现移动端专业气象信息发布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气象实况信息的监测和发布效率,从而满足专业用户实际需求,达到气象防灾减灾目的,也减轻业务工作压力,使专业气象服务增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