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通过对四川省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四川省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体系的建设思路:加强区域与省级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建立气象系统与各级政府部门及各类新闻媒体等的信息发布渠道,满足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并提出了四川省公共气象服务发布体系建设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广泛开展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需求专题调查,获取大量公共气象服务需求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估,指出加快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建设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3.
气象微博在陕西公共气象服务中发挥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博以其快速、方便、分享、互动、时尚的特点,成为气象部门及时发布和传播气象预警信息的重要手段,可以作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组成部分。陕西气象部门利用腾讯微博,积极打造公共气象服务的新途径,宣传西安世园会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和气象科普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就如何进一步利用微博拓展气象服务的实现方式、建立长效机制,提出了明确定位、加强管理、增强互动、合作双赢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气象信息监测系统和天气预报预测分析系统逐步建成,气候观测基础工作正在加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快,气象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公共气象服务对于包头市经济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认识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气象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公众气象预警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方面,是防灾减灾的关键环节。我们从灾害性天气监测系统、预测预报系统、气象预警信息传播体系、公众防御气象灾害能力和意识四方面,通过座谈会、发放问卷、采访、电话咨询进行了调研,找准了宿迁气象公众预警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能力、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全社会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这三个能力建设,提出了多项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的应对措施。为宿迁气象部门进一步更新服务观念,改进公众预警服务方式和拓宽服务渠道提供了科学的发展思路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构建贵州省现代公共气象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阐述了现代公共气象服务的内涵及目的,分析了贵州省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和需求,提出了贵州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总体框架的设想和建设现代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的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县级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影响县级公共气象服务的气象资料管理与分析应用能力、精细化预报、专业气象服务技术支撑以及气象信息发布等关键环节,结合县级公共气象服务实际需求,着力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建成了"施秉县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实现了"业务系统集约化、数据查询便捷化、产品制作智能化、一键发布自动化",并应用于公共气象服务实践。  相似文献   

8.
1引言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决策气象服务又是气象服务工作的核心内容。逐步建设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人工增雨防雹、农业气象服务、地质灾害预警等内容在内的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因此,为了提升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政府对公益性机构的投入效益,建立和发展与时俱进的现代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已经成为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必然走向。2现代决策气象服务系统的构建决策气象服务既然是为政府机关及职能部门提供气象服务,必须重视服务对象的需求,形成新型的服务体系。2.1…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黔南州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黔南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气象事业的发展和公共气象服务所面临的需求,对未来公共气象服务工作进行思考,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农村防灾减灾、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面对新要求、新需求,江西气象部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福祉安康为宗旨,以提高面向“三农”气象服务能力为核心,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着力建设发展适应江西省农业防灾减灾、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现代农业气象业务,着力发展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着力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科技水平,努力实现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气象科普工作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科技创新发展的一翼,是公共气象服务的有效拓展和延伸。气象科普在释放气象服务效益中具有先导性作用。实践证明,没有强有力的宣传科普工作,就没有高质量的气象服务。2018年全国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达到77.76%。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气象科普工作应继续发展气象科普业务,进一步提升气象科普能力,完善气象科普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洪冉  叶小猛  陈柯辰 《浙江气象》2012,33(3):29-31,34
2010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余杭区气象局正式揭牌运行。围绕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标,通过分析余杭区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针对当前余杭区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现状,探讨其发展的机遇,找出差距,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能力建设、部门合作、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适合本地实际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气象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气象灾害多发易发频发的国情,不断拓展公共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的领域,丰富服务产品,不断创新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加快现代化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自治区、盟(市)、县(旗)三级公共气象服务平台,不断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满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大有可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根据江西省气象局和江西省委农工部联合开展的“气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专题调研活动结果,进行了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需求分析,并针对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研究结果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更优质的气象服务,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可以有更大作为.扎实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气象服务工作,是气象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行动和应尽职责.各级气象部门应以贯彻落实2006年国务院三号文件为契机,牢固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新理念,不断深化业务技术体制改革,致力于实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气象科技新突破,将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纳入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气象信息传播网络,努力提供优质气象服务,提高农村和农民利用气象科技趋利避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江苏省级气象服务的实际,按照第五次全国气象服务工作会议建设公共气象业务系统的要求,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彰显特色、扎实推进”为指导思想,谈谈江苏气象信息发布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气象灾害频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的要求下,提高气象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尤其是为农服务能力已成为气象部门工作的重点之一.该文分析了农业气象示范园区建设的必要性、系统组成及优势,以及其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农业气象示范园区作为现代集约型的农业示范窗口,是科技与服务的紧密结合,在新科技形式下,积极推进现代化气象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对于推动气象为农服务进程,探索为农服务新模式,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作用巨大.加强农业气象示范园区在气象为农服务中的应用,已成为新科技时代气象部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更好更快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民航气象服务系统是以通信网络为纽带、以计算机和探测设施为工具、以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分发、服务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系统。由气象综合探测系统、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气象信息加工和分析系统、预报系统和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等构成。民航气象服务系统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民航各部门的努力其探测设施、网络建设、信息加工和预报、气象服务等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九五”和“十五”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介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海南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概况,采用拓展渠道、增加服务手段、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等形式来提升海南省公共气象服务能力;通过分析公共气象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服务产品差异化,注重服务产品的跟进服务,延长气象服务产品链,及时解决公众关心的气象服务问题等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9.
高蕊  马峰 《陕西气象》2012,(5):38-40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越来越个性化[1],而榆林市公共气象服务模式一直未有跨越式的突破和发展,支撑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的技术平台发展相对滞后,现有业务平台冗余、服务产品重复、业务监控不全、服务效能不高、需求服务脱节等问题日益制约了榆林市公共气象服务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开发了榆林市公共气象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气象工作,是广东气象部门承接的一次重大气象保障服务,借助良好的网络和气象手机短信等信息传播基础,开展了亚运气象服务需求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努力拓宽气象信息发布渠道,多方面开发各种针对性极强的亚运气象产品,为公众提供专项的亚运气象信息服务,极大地提高了亚运气象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