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利用关中盆地1972—1986年的4期大面积垂直形变资料,采用经典静态平差方法,求出该盆地相对于1972年的垂直位移量,并作出位移等值线图。据此讨论了近年来该盆地的垂直形变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现今的地壳垂直形变基本上继承了第四纪时期的特征,但在盆地西部有差异。本文将关中盆地简化为一个平面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反演关中盆地1976年、1980年和1986年相对于1972年的应力值,研究了该盆地的应力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山西断陷带垂直形变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崇立 《中国地震》1993,9(4):327-333
本文综合研究了山西断陷带垂直形变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本区深、浅部结构,构造和地壳价质物性特征的关系;结合浅部地震地溶部探测的研究结果,初步探讨了本区现代垂直形变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垂直形变测量揭示出山西断陷带的现代垂向构造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即晋北地区以北东至北东东向构造活动为主;同时,也反映了浅部构造活动和地壳介质的特征特征对地壳形变的制约作用;2.山西断陷带内主要盆地的垂直形变与其深  相似文献   

3.
采用山西中北部地区2006期和2015期一等精密水准测量资料,利用经典动态平差方法,对区域近期地壳垂直形变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中北部地区近期整体表现为山地隆升,盆地下沉的特点,以继承性运动为主,但局部也存在差异性。吕梁断块和太行断块表现为隆升,活动速率分别为2~8 mm/a和2~6 mm/a;山西断陷带的系列盆地表现出相对下沉,沉降速率为-3~-10 mm/a;(2)汶川地震显著影响了区域地壳垂直运动形变场。震前区域地壳运动表现为显著拉张特点,震后张性减弱,挤压增强;(3)大同—化稍营、呼和浩特和榆次—石家庄一带存在地壳垂直形变高梯度带,中长期尺度上存在地震危险性背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条件观测平差理论,对辽宁地区历年来施测的水准测量资料,进行了分期平差处理。绘制出各个时期的地壳垂直形变图,它直观的反映了地面垂直形变的空间分布情况,用以研究垂直形变场的演变过程。根据我国“九大”地震区水准资料显示的地壳垂直形变特征,探讨了地震发生的可能规律,从近年来水准资料反映的地壳形变,对辽宁地区的地震趋势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分数维的概念及方法,对京、津、唐地区1968─1975年的大面积地壳垂直形变复测成果数据处理后的结果进行了分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前该地区地壳垂直形变空间分布的分数维明显降低,地壳的有序性增强。本文认为,地壳垂直形变空间分布分数维能够明确地揭示地壳的有序程度,是一种较好地利用形变测量资料提取地震前兆异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时军 《地震研究》1994,17(1):56-60
本文应用分数维的概念及方法,对京、津、唐地区1968-1975年的大面积地壳垂直形变复测成果数据处理后的结果进行了分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前该地区地壳垂直形变空间分布的分数维明显降低,地壳的有序性增强。本文认为,地壳垂直形变空间分布分数维能够明确地揭示地壳的有序程度,是一种较好地利用形变测量资料提取地震前兆异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永志  王双绪 《地震学报》1998,20(2):150-157
讨论了小波分析在地壳垂直形变测量数据分析中应用的可能性,并采用基于样条函数的多分辨分析及其相应的B小波,推导了适合区域地壳垂直形变分析的平面二维小波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样条B小波计算了河西-祁连山地区1971~1995年的多期垂直形变观测资料,所得结果如下:①小波多分辨分解可有效地分离地壳垂直形变的不同空间波长成分,使我们更清晰地看清垂直形变在不同尺度上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是我们研究地壳垂直形变不均匀性与地震活动关系的一个有力工具;②河西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一阶、二阶小波分解结果主要与地质构造一致,说明了河西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短波主要是断层活动;③河西-祁连山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变化反映了该地区地质构造活动东南部较强烈,与1986年青海门源 6.4级、1990年甘肃景泰6.2级和1995年甘肃永登5.8级地震前河西地区地应力加强和地震活动有关,而西北部运动较弱,无中强以上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8.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在地壳垂直形变场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笃信  刘文义 《地震》2000,20(3):82-86
论述了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分析地壳垂直形变场,处理分析了甘肃河西地区的实测资料,结果显示,地壳垂直形变场的第一典型场对中强以上地震发震地点的判定有重要意义;而地壳垂直形变场的时间权系数能够表示区域地壳运动的相对强弱,它可以作为区域地震危险性判定的时间判据。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小波分析在地壳垂直形变测量数据分析中应用的可能性,并采用基于样条函数的多分辨分析及其相应的B小波,推导了适合区域地壳垂直形变分析的平面二维小波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样条B小波计算了河西-祁连山地区1971~1995年的多期垂直形变观测资料,所得结果如下:①小波多分辨分解可有效地分离地壳垂直形变的不同空间波长成分,使我们更清晰地看清垂直形变在不同尺度上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是我们研究地壳垂直形变不均匀性与地震活动关系的一个有力工具;②河西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一阶、二阶小波分解结果主要与地质构造一致,说明了河西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短波主要是断层活动;③河西-祁连山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变化反映了该地区地质构造活动东南部较强烈,与1986年青海门源6.4级、1990年甘肃景泰6.2级和1995年甘肃永登5.8级地震前河西地区地应力加强和地震活动有关,而西北部运动较弱,无中强以上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小波分析对河西地区1971—1979、1979—1983年的地壳垂直形变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三阶以内的小波分解结果与地质构造走向基本一致,说明河西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短波主要反应的是断层活动;四阶小波变换结果为地壳垂直形变的低频部分,反映的是大区域地质构造运动所引起的地壳垂直形变。1971—1979年,门源南部的地壳垂直运动相对剧烈,而到了1979—1983年,门源地区地壳垂直运动主要活动区域由门源南部地区转移到门源附近区域,这可能与门源6.4级地震孕育的区域构造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辽宁地区三期复测水准资料,计算得出1988—1998年和1998—2016年两个时段的地壳垂直形变速率, 并绘制相应的地壳垂直形变速率矢量图和等值线图.结合辽宁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断裂活动性,分析了区域地壳垂直形变特征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相关性,明确了该区域的整体地壳垂直形变趋势及需重点关注的区域.结果表明:海城MS7.3地震后较长时间内,辽宁地区整体以继承性运动为主,辽东隆起和辽西隆起以上升为主,下辽河断陷带下沉;1998年后,辽宁地区整体形变差异量减小,该地区垂直形变正趋于稳态,垂直形变速率梯度高值区仍集中于下辽河断陷带与辽东隆起、辽西隆起的交界地带,因此该区域的潜在危险性较高,需要持续并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兰州地区现代地壳垂直形变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兰州及周围地区现代地壳垂直运动的基本特征,提出了现代地壳运动的时间尺度,并对现代地壳垂直运动与地震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利用喀什-乌恰交汇区2004—2010年间的ENVISAT ASAR数据,采用层叠InSAR技术获得了喀什-乌恰交汇区地壳垂直形变速度场,并结合研究区GPS观测数据结果,分析了喀什-乌恰交汇区地壳形变特征。结果显示,喀什-乌恰交汇区地壳垂直形变速率约为?1—2mm/a,其中,乌恰南边的山区形变量最大,形变速率达到2mm/a,是整个研究区中隆升最明显的区域;而喀什、阿图什一带形变量比较小,基本在0—1mm/a。卡兹克阿尔特和阿图什南翼断裂为乌恰以南的隆升区域到喀什、阿图什垂直形变平稳区域的梯度带,这个区域吸收了1—2mm/a的垂直形变能量和7—9mm/a的水平形变能量,是喀什-乌恰交汇区中主要的地壳形变能量消耗地带。  相似文献   

14.
大地形变测量所反映的天山最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彭树森 《内陆地震》1993,7(2):136-141
新疆的新构造运动强烈,各大山系主体显示了断块抬升运动,而两大盆地则表现为相对下沉。分布在山系与盆地交接部位的大型活动断裂和强烈的地震活动有密切的联系。为了解新疆地壳形变的面貌,我们利用50年代至今30多年的精密水准测量资料,绘制了新疆垂直形变速率等值线图。图中清晰地反映了最新构造运动的形态,以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南、北天山交汇的部位是北西向构造带与东西向构造带的汇合部,也是垂直形变速率等值线密度最大的地段。高速隆起与下降相伴生,今后10年内这里是大地震的潜在危险区。  相似文献   

15.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2011—2014年期间的流动重力与GPS观测资料和1970—2011年水准观测获得的垂直运动背景场资料,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动力环境和区内发生的强震事件,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变化、地壳三维形变与区域构造环境和强震活动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了区域重力场变化与区域三维地壳运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1)测区内重力场变化与GPS观测反映的水平运动和水准观测反映的垂直运动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地壳形变总体表现为沿水平运动的方向重力增加,高原山地挤压隆升,地面重力减少;断陷盆地相对伸展下沉,地面重力增加,反映了新构造活动的继承性。2)地壳形变场变化与活动断裂密切相关,重力变化和垂直形变等值线走向总体上与呈NWW向的祁连-海原断裂走向基本一致,水平形变也在祁连-海原断裂附近产生明显的左旋走滑运动。3)强震易发生在具有显著重力变化的活动断裂带上,也易发生在沿活动性断裂的断块垂直差异运动强烈或兼有强走滑运动的地方。2016年门源震中附近区域地壳受挤压变形显著、面压缩率和重力剧烈变化的特征最为显著。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高梯度带拐弯的地区,也是面压缩率变化过渡带和垂直形变过渡带地区。4)文中第一作者等曾基于该区地壳形变资料在岷县、门源地震前做过一定程度的中期预测,尤其是地点预测。基于上述认识,进而强调在研究区形成的一些地壳形变异常部位可能仍存在中长期强震/大震危险背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国西部地区二十多年的地壳垂直形变场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取了地壳垂直形变场的形变速率波中的0阶子波,发现:地震的发生大多在地壳波浪的0阶子波的0振幅线与断裂相交的地带附近。认为:形变速度波的0阶子波的传播是地震破裂的扰动力源,它的0振幅线与构造断裂的交汇部位可作为地震触发的重点监测区。  相似文献   

17.
关中地区垂直形变场及其动态演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斌  祝意青  江在森 《地震研究》2006,29(2):151-156
应用关中地区20余年的精密水准资料,用分段线性速率动态平差法进行统一起算基准的拟稳平差计算.得出了197l~1976、1976-1980、1980-1986和1986~1996年度的垂直形变速率图,从动态的观点研究了关中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场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地壳垂直形变场有规律的变化与区域应力-应变场的微动态活动有关,青藏亚板块和华北亚板块对关中地区的构造变形交替起主导作用,并产生了不同形变特征;(2)地壳垂直运动不是线性的。有加速、反向和停顿,长期平均垂直运动速率低于各时段的变化;(3)地壳垂直变化与断裂活动密切相关。垂直形变的逆继承性构造活动时期远小于继承性构造活动时期;(4)西安是一个特殊沉降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表征地壳垂直形变场定量特征的地壳垂直运动准加速度及体积变化率两个新指标,利用甘肃河西地区70年代以来的5期复测水准资料计算了地壳剪切变形率、扩张变形率、体积变化率、速率增量、准加速度等各项指标,并分析了这些指标与强震危险区判定的关系.系统地研究了该地区垂直形变场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地壳垂直形变基本场,增量场及其与地震形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华北北部地区(大首都圈)地壳垂直形变场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地震发生的关系,提出了地壳垂直形变基本场和增量场的概念,理论分析与实际结果表明,这对于深入探索地震形变前兆,弄清孕震机制并进量化,细化都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北祁连河西地区近期大地垂直形变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地壳形变逆继承性运动弱,继承性运动强。研究了垂直形变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地震发生在垂直形变隆起区的边缘形变高梯度带上。指出该地区的中段形变异常明显,已形成强震的孕震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