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958年9月23日到11月22日我們曾訪問了中国。在这段时间內,我們到过柴达木盆地,酒泉盆地,四川盆地,华北平原,苏北平原的各石油地球物理普查大队,了解地震勘探工作和在工作方法上所遇到的困难,以及每个地区所进行的地震勘探工作的条件,还看了原始資料及成果,并与大队上的工作人員一起討論过問題。本文只提出对中国地震勘探生产工作的某些印象。  相似文献   

2.
高建华 《地球》2011,(2):35-37
土地,国脉所系,民生所依。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当前,中国正值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用地需求迅速增加。加强城乡土地科学管理,进一步完善现行城镇用地制度及相关政策,对促进城镇化健康、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研究了中国近百年来的强震所产生的地表破裂。结果表明,中国强震的地表破裂以扭性为主,它的主应力方向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及邻区大震的远距离相关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中国大陆及边邻M_(?)≥7.0地震活动的时空特点,讨论了大地震活动的远程关联现象,划分了6个相关地带。根据本文所划分的诸相关地带,可以对所研究地区大地震的活动形势作出大致的估计。  相似文献   

5.
第三篇文章是关于中国的历史地震研究,指出系统整理和客观分析这些历史悠久和较丰富地震资料的现实意义,并概述了建国以来我国在研究历史地震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如已出版了《中国地震年表》等,正在进行组织编著《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一书);最后讨论了在研究历史地震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中国大陆及边邻MS≥7.0地震活动的时空特点,讨论了大地震活动的远程关联现象,划分了6个相关地带。根据本文所划分的诸相关地带,可以对所研究地区大地震的活动形势作出大致的估计。  相似文献   

7.
对地震信息网脑其开办以来所取得的效益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对国内外专业信息网站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国地震信息网的发展目标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蓝颖春 《地球》2014,(4):98-101
中国现在的版图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不过你知道在1735年,中国的版图面积有多大吗?近日中国国家主席夫妇欧洲之旅德国站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特意送上了一张珍贵的地图。这张地图被指绘于1735年,根据这幅地图所显示的内容得知,当时中国的版图,竟然有1350万平方公里,其面积总量远远超过了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  相似文献   

9.
王丽霞  李继江 《地球》2010,(6):62-65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二十几年间,沉寂多年的国际古生物学界被中国科学家搅得天翻地覆,许多传统理论和观点被颠覆,众多新物种化石的不断出土,让科学界看到了解决自达尔文进化论诞生以来所遗留下的“讨厌之谜”的曙光。中国热河生物群的大发现和研究,为古生物学界的觉醒和进步,提供了化石材料和新实证。  相似文献   

10.
在频率域内恢复地面运动时,有可能产生包含虚假低频成份的不正确结果.为了检验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地震记录在频率域内复原效果.本文介绍了根据现代控制论原理所建立起来的数字模型,并描述了频率域复原方法的改进.本文所给出的例子表明.所提出的改进措施确实改善了真实地面运动的估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唐山实验台阵的近场强震加速度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I.T.),南加州大学(U.S.C.)以及地质调查局(U.S.G.S.)于1981年正式开始了一项中美双边强震观测的合作研究计划。作为这项计划的一部分,1982年6月底在中国唐山地震(1976.7.28,M_s=7.8)的余震区,布设了一个实验性的强震仪器台阵。这个台阵由12台三分量数字磁带记录式强震仪组成。从1982年7月至1983年3月,该台阵共取得了震级M_L=1.2—6.2的133个地震的285张近场加速度记录,其中大部分保留了初至P波和相应的精确到时。 本文介绍了实验台阵的运行情况和所获取的典型的近场加速度记录,展示了1982年10月19日卢龙M_L=6.2地震时距震中仅4公里的地点所获取的十分珍贵的近场加速度记录,其水平向最大加速度为0.23g,竖向最大加速度为0.128g。 本文还根据所获取的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给出了有关震源情况的若干基本数据和近场地震动的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12.
李鸿吉 《地震学报》1992,14(1):90-99
在频率域内恢复地面运动时,有可能产生包含虚假低频成份的不正确结果.为了检验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地震记录在频率域内复原效果.本文介绍了根据现代控制论原理所建立起来的数字模型,并描述了频率域复原方法的改进.本文所给出的例子表明.所提出的改进措施确实改善了真实地面运动的估计.   相似文献   

13.
关于谣传所谓1980年8月将在中国闽南发生8级大震的消息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影响概况综述,作为本刊1981年第6期发表的一份关于该地震谣传社会调查报告的补篇。本文着重叙述了该地震谣传所造成的人们心理异常反应及个人和集体经济损失,分析了该地震谣传社会经济影响的特点及对其后果的评价,最后归纳了从这次地震谣传及我辟谣对策中所得到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1 地磁观测的基本问题人类对地球磁场的认识是很早的,但对地球磁场的本质认识,却是在19世纪中叶由麦克斯韦尔所确立的现代电磁场理论之后,并随着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深入的。高斯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地球表面地磁场的绝大部分来源于地球内部液体地核和地壳,来自地球外部的仅占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有时可达百分之几,它们是由太阳、行星际空间、磁层及电离层活动所形成高空电流体系的变化及其在地下的感应变化所引起的,而且它们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来源于地球内部的,只随时间缓慢变化,是基本稳定的,构成地磁场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5.
第一篇文章概述了近年来中国在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建设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内容包括我国观测网技术方案和建网原则、我国现有的观测网概况和建网过程中着重抓的几项工作以及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岩石层的方位各向异性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斯华  高原 《地震学报》1994,16(2):131-140
采用理论地震图与观测地震记录直接比较的方法, 研究了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记录的SKS震相的剪切波分裂现象, 确定了快速S波的振动方向和慢速S波的时间延迟。结果表明, 对于所分析的8个观测台均发现了明显的S波分裂现象, 时间延迟在0.7s与1.7s之间。这种经过地幔传播的SKS震相的S波分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上地幔的各向异性。上地幔的各向异性可以用应变引起的上地幔中的矿物质的结晶优势排列来解释。根据时间延迟估计的各向异性层的厚度, 与由上地幔中的高导层和低速层所推断的中国大陆下岩石层的厚度大致相符。在大部分台站上, 反演得到的快速S波的振动方向与由亚板块总体形变推测的结果相一致。个别台站具有较大的差异, 说明S波分裂这一观测事实的起因是复杂的。为了进一步解释S波分裂的结果, 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观测资料, 以及关于原地介质状态的更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观星测震是中国最初的地震预测方法,大约兴起于周代中期。元代后期,山于观地测量经验的传入,并很快为大众所接受,观星测震遂被其取代,但它和观星测量一样,同属经验性地震预测。  相似文献   

18.
印度板块往北,菲律宾板块往北西,太平洋板块往南西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格局是中国地震构造的决定性因素。根据实地应力测量、地震断层面解、河谷走向和节理产状等不同资料,计算出了由于板块相互作用所形成应力场的方向。计算结果表明:上述板块的碰撞形成了中国境内板内的三大地震构造区,即西部区、华北区、东南区。区内应力是连续的。由于不同区内应力方向有显著不同,这种应力的连续性就必然导致了在其结合部出现应力的不连续,这就是大致沿N40°E的南北地震带。所以南北地震带的出现可能是中国及邻近地区诸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中国及邻区地磁场模型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中国地区的135个测点和35个台站的地磁数据, 建立了2003年中国及邻区地磁场泰勒多项式模型和球冠谐模型. 在模型计算过程中, 细致地分析了模型的截断阶数和边界约束对模型计算的影响. 结果表明, 所使用的地磁观测资料是准确可靠的, 模型截断阶数的选取是合理的. 本文所建立的中国区域地磁场球冠谐模型与泰勒多项式模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震学异常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立军  周霞 《中国地震》1998,14(4):62-70
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学资料为例,基于CAPSeis软件对N值,蠕变值、b值、缺震值、η值、GL值、C值D值、Rm值等9项地震学预报指标进行空间扫描所得出的数据,以各参量对未来地震所表出的统计概率进行空间迭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