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2 毫秒
1.
太阳 最近一个太阳活动周,从1976年黑子低潮年开始,随后太阳活动逐渐增强,至1979年与1980年形成太阳活动的双高峰年。1981年下半年太阳活动明显减弱。预计1982年太阳活动将进一步减弱,以后将  相似文献   

2.
太阳 太阳活动具有11年左右的基本周期,还有22年的磁周期、80—100年以及更长的周期。就基本周期而言,1976年是太阳活动的低潮年,而1979—1980年是太阳活动的高潮年。1981年以来,太阳活动逐渐减弱。预计1985年仍处在减弱阶段,其活动性比1984年要低一些。未来的低潮年将可能在1986—1987年。  相似文献   

3.
太阳 太阳活动具有11年左右的基本周期,还有22年的磁周期,80—100年以及更长的周期。以基本周期来说,1976年是太阳活动低潮年,而1979—1980年是太阳活动的高潮年。1981年以来,太阳活动逐渐减弱,预计1986年处于较弱阶段,活动性比1985年要低一些,未来的低潮年将可能在1986—1987年。  相似文献   

4.
《地震》1994,(2)
已有的研究表明,太阳活动强弱与地震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不过,两者的相关性往往随地区而有所不同。比如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地震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就不一样。因此,在作地震预测时必须给予注意。目前正处在太阳活动第22周(偶数周)的峰年之后。按黑子相对数的年平均值来看,1989年(峰年)为157.6,以后逐年减少,1992年约为94,1993年活动更弱,有时出现连续几天无黑子的状况。由此估计,1994年太阳活动将进一步降低,但不会是太阳活动的谷年。  相似文献   

5.
《地震》1993,(1)
根据已有的研究表明,太阳活动强弱与地震活动性有密切的关系。不过,二者的相关性往往随地区而有所不同,这在作地震的预测中必须给予注意。目前正处在太阳活动第22周(偶数周)的峰年之后。按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平均值来看,1989年(峰年)为157.6,1990年为142.1,1991年为145.3。1992年5月开始,月均值已下降在100以下。太阳活动强度逐渐在减小。预计1993年,太阳活动将继续减  相似文献   

6.
冬季太阳11年周期活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毅  陆春晖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6):1269-1277
利用气象场的再分析资料和太阳辐射活动资料,对太阳11年周期活动影响北半球冬季(11月~3月)大气环流的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动力学诊断.根据赤道平流层纬向风准两年振荡(QBO)的东、西风状态对太阳活动效应进行了分类讨论,结果表明:东风态QBO时,太阳活动效应主要集中在赤道平流层中、高层和南半球平流层,强太阳活动时增强的紫外辐射加热了赤道地区的臭氧层,造成平流层低纬明显增温,同时加强了南半球的Brewer-Dobson(B-D)环流,引起南极高纬平流层温度增加;而北半球中高纬的环流主要受行星波的影响,太阳活动影响很小.西风态QBO时,太阳活动效应在北半球更为重要,初冬时强太阳活动除了加热赤道地区臭氧层外,还抑制了北半球的B-D环流,造成赤道平流层温度增加和纬向风梯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从而改变了对流层两支行星波波导的强度;冬末时在太阳活动调制下,行星波向极波导增强,B-D环流逐渐恢复,造成北半球极地平流层明显增温,同时伴随着赤道区域温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七年重要天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是太阳表层各种物理过程的总称,表现为黑子活动、日珥和日冕变化、耀斑及射电爆发等现象。各现象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就基本周期(11年左右)来说,1986年是第21周的结束,也是第22周的开始年份。1987年太阳活动将回升,估计到1990年前后将达到本  相似文献   

8.
1989年重要天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是太阳表层各种物理过程的总称,表现为黑子活动、日珥和日冕变化、耀斑及射电爆发等现象。各现象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就基本周期(11年左右)来说,1986年是第21周(单周)的结束,也是第22周(双周)的开始年份。此后太阳活动较快地上升。 以  相似文献   

9.
对1—20太阳活动周我国地震统计检验的结果表明: 1.≥5级深源地震(不包括余震)震级与lgR月线性相关。 2.全国≥6级浅、中源地震一般在太阳活动11年周期极大年后第2、3、4年活动明显增强,其中第3年尤为显著,≥7级浅、中源地震活动在极大年后第3年加剧;大陆地区≥6级浅、中源地震活动一般也在这三年明显增强,台湾地区≥6级、≥7级地震都在M+3年活动最剧烈。 本文还对太阳活动影响我国地震的物理过程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1988年重要天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是太阳表层各种物理过程的总称,表现为黑子活动、日珥和日冕变化、耀斑及射电爆发等现象。各现象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就基本周期(11年左右)来说,1986年是第21周(单周)的结束,也是第22周(双周)的开始年份。1987年的观测表明,从此年的  相似文献   

11.
张辉  马娟  缪杰  李广松  范军  刘凯  郑拓 《震灾防御技术》2015,10(S1):739-749
利用下载的JPL-GIM(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Global Ionosphere Map,美国加利福尼亚喷气动力实验室全球电离层地图)数据,分析了昆明地区2001—2012年VTEC(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结果表明,春、秋、冬三季的VTEC平均最高值均出现在“08:00UT”,而夏季的VTEC平均最高值出现在“10:00UT”,四季的VTEC平均最低值出现在“22:00UT”;VTEC变化存在季节异常,即春、秋季节高,夏、冬季节低;昆明地区的VTEC在2001—2009年呈现出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自2010年开始逐渐增强,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及地磁活动变化的趋势呈现出较好的对应关系,且VTEC变化与太阳活动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达到了0.8以上,而与地磁活动则显示出了相对较弱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近二十年来,我国在研究太阳活动与地震的关系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问题仍很复杂。本文试图利用更长时间的资料,对太阳活动与我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关系再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过去很多研究人员试图寻找地球地震活动与太阳活动的关系,然而并没有得到任何可以信赖的结论,因为他们得到的结果相互矛盾。近年来在这方面进行尝试的有(1989),他的工作证明了地球总体地震活动与11年周期的太阳活动相位相关。如果确切一些,应  相似文献   

14.
高纬日侧电离层离子上行的地磁活动依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比分析了太阳活动高、低年期间高纬日侧顶部电离层离子上行随地磁活动水平的变化特征.按地磁活动水平,将DMSP卫星在太阳活动高年(2000-2002年,F13和F15)及太阳活动低年(2007-2009年,F13;2007-2010年,F15)期间的SSIES离子漂移速度观测数据分为三组:地磁平静期(Kp<3),中等地磁扰动期(3 ≤ Kp < 5)和强地磁活动期(Kp ≥ 5),分别统计分析了高纬日侧顶部电离层离子上行特征的时空分布.对比分析发现:(1)太阳活动低年期间,高纬日侧电离层离子上行发生率以及上行速度峰值均是太阳活动高年的2倍多,而离子上行通量峰值只有高年的1/6-1/4;(2)在相同太阳活动条件下,地磁活动水平对日侧电离层离子上行发生率峰值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对离子上行发生率的空间分布有着显著的控制作用:电离层离子上行高发区随地磁活动向低纬度扩展,并在强地磁活动期间呈现饱和的趋势;(3)日侧顶部电离层等离子体似乎存在两个效率相当的上行区域,一个位于极尖/极隙区纬度附近,离子可沿开放磁力线上行进入磁尾;另一个位于晨侧亚极光区附近,离子沿闭合磁力线上行,有可能进入日侧等离子体层边界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可公度方法、震中时空迁移特征、太阳活动与地震之间的关系三方面来分析哥伦比亚1952年以来的M_S≥6.8强震数据,并对哥伦比亚强震活动规律及趋势进行判断。结果表明:2015、2016年M_S≥6.8强震的信号强,2016年信号更强;太阳活动周期的极大年附近和下降段,M_S≥6.8地震活动频繁,2016年位于太阳活动第24周期下降段,地震信号强,与可公度结果一致;未来M_S≥6.8强震震中可能向西南方向迁移,很可能发生在4°N以南,76°W以西地区,即哥伦比亚的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16.
太阳活动影响地震现象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文版的《全球地震活动性与太阳活动及大气过程的关系》一书所叙述的各种结果互相验证和补充,并综合证实了全球地震活动性与太阳活动以及行星际介质中和大气圈中的一些现象有关。应当指出,奠定全球地震活动性与太阳活动、行星际介质状态和大气过程之关系的那些成果,皆据观测资料而得,也就是说确实找到了地震活动性与某些自然现象的实际上前所未有的经验关系。即使所获得的地震活动性与太阳活动和大气过程依赖关系的物理解释,从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现代概念来看不是十分明显的,然而所研究的全部资料毕竟为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位于我国中南部电离层闪烁监测台网2012年至2015年的观测数据,比较分析了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信号闪烁与周跳的统计特征以及太阳活动和地磁扰动对闪烁与周跳的影响.结果表明,闪烁活动与周跳出现随地方时、月份、太阳活动和地磁扰动变化的统计特征类似,且周跳出现的可能性随S4指数增高显著增大,说明闪烁与周跳存在密切的关联,是引起周跳的一种重要因素.一天之中,闪烁和周跳主要出现在日落后至黎明前,午夜前出现最频繁,白天仅偶尔出现.在赤道异常峰及其邻近区域,一年之中,闪烁和周跳主要出现在春秋季,春季闪烁活动和周跳出现明显比秋季频繁,呈现春秋不对称性,冬夏季节闪烁和周跳都很少出现.闪烁活动与周跳出现的逐年变化显著依赖太阳活动水平,随太阳活动水平升高而增强,而地磁扰动与闪烁活动与周跳出现呈负相关,地磁扰动对闪烁活动与周跳出现整体上起抑制作用.平均而言,越靠近磁赤道的台站闪烁活动越频繁,随纬度升高,闪烁活动频次逐渐降低,且闪烁活动的开始时间随纬度升高而滞后,暗示引起GPS信号闪烁的电离层不规则结构主要起源于磁赤道区.此外,分析还发现,闪烁活动与周跳出现的空域有相当好的一致性,主要分布在观测点上空仰角55°以下、方位角150°~240°的空域内.  相似文献   

18.
Sq等效电流在太阳活动周中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Sq电流体系的产生与太阳密切相关,太阳的活动情况会对Sq电流体系造成直接的影响.本文应用1996年至2006年(第23太阳周)INTERMAGNET地磁台网以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磁台网中心的全球地磁场观测数据,通过球谐分析的方法建模,对11年期间每月Sq内外源等效电流体系进行分离,分析Sq内外源等效电流在太阳活动周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Sq内外源等效电流强度与太阳黑子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内外源等效电流强度在太阳活动高年期间明显大于其在太阳活动的上升年和下降年期间的强度;Sq内外源等效电流焦点的纬度变化与太阳活动没有显著的一致性;Sq内外源等效电流强度的季节效应在太阳活动的高年和低年具有显著的差别,太阳活动高年期间等效电流强度在分点季节最大,而在其他年份南北半球的等效电流强度都是在各自半球的夏季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9.
利用我国9个电离层观测站第21和22太阳周大约20年的foF2月中值数据,分析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对电离层foF2的影响,结果显示白天和夏季夜间foF2和太阳黑子数R之间存在着明显非线性关系,并且随着纬度的降低逐渐增强.当回归分析加入地磁Ap指数时,多重回归模型与实测值误差进一步减小,说明同时考虑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的非线性影响能够更好地描述foF2的变化.基于foF2与太阳黑子数R及地磁指数Ap之间的非线性统计关系,利用Fourier级数建立9个单站谱模型,并与国际参考电离层IRI进行了比较,精度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20.
彭美煊 《内陆地震》1992,6(3):246-251
综述了极大熵谱分析的原理及Burg递推算法,选取应变能∑E_1~(1/2)地震活动度∑A_1为采样序列,对三个时段的资料进行了极大熵谱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序列所得结果较为一致。山西地震带中强震活动和华北中强震活动同步变化,且主要受321年和347年显著周期控制。其35年和66年短周期活动与太阳活动和地球自转31年和60年长周期较接近,表明地震活动在总体上受太阳活动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控制,短周期成份反映了发生地震地区应力场能量积累和释放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