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次地震的孕育过程由震源自身的演化过程和所受外界影响 2种因素决定。地震活动的复杂性主要由地震断层活动相互作用以及在这种作用下地震孕育过程发生复杂变化引起。本文在摩擦状态 -速率依从理论和断层相互作用理论的基础上 ,将地震看作是摩擦失稳现象 ,建立地震孕育及其活动特征的物理模型 ,研究地震触发现象和地震强度分布不均匀性的力学机制。1 大地震触发区域地震活动及其力学机制研究  美国兰德斯地震后诱发的距震中远达1 2 50 km的 1 4个区域出现的地震活动增强 ,被称为是大地震触发小地震的首次证据。本文对1 995年 1月 1 7日…  相似文献   

2.
苏鸾声 《内陆地震》2000,14(1):78-83
根据地震期幕活动的特点,及对东北深震与华北、黄海和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得出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第5轮回的强震活跃幕还未结束,还将延续3~5年的时间;今后几年大陆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仍然存在,华北、黄海的6级地震活动也有可能增强。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的地震构造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立军 《地震研究》2013,36(1):123-131,142
根据地震地热说原理和中国西部的大地构造资料,讨论了青藏高原的地震构造活动模式及地震活动特征,认为兴都库什地震柱和缅甸地震柱是控制青藏高原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的主因,青藏高原深达70km的巨厚地壳是内陆地区壳内强震频发的有利构造条件,利用35km以下青藏高原的下地壳地震和周边地区的壳下地震活动动态,参考历史震例,可以为研究区内的壳内强震活动与火山活动提供可能的活动强度、活动地点及大致活动时段等前兆性指标,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利用地震柱概念对青藏高原地震构造活动模式的解释似乎更加贴近青藏高原的地震活动特征,可以更加合理地解释壳内强震或者火山发生的成因,也可以预测未来几年内地震柱及其影响区的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4.
安徽地震活动期的划分与地震活动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钱太仲 《地震学刊》2000,20(2):40-47
20世纪以来安徽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呈同步活跃关系。本文对安徽地震活动周期进行了划分,并用综合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安徽未来地震活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目前正处在一个相对较弱的地震活动期,该活动期约在2006年前后结束,估计发生地震的最大震级为5级左右。可能主要是4~4级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5.
1999年岫岩5.6级地震序列活动跟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们在以往研究大地震余震序列活动过程的基础上,根据“八五”和九五“以来较新的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对1999年11月29日岫岩5.6级地震序列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认为,该地震序列活动过程到2000年10月已经结束,其后发生的地震为正常的余震活动,同时,对震区未来一定时期地震活动趋势及地震危险性也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昆仑山口西8. 1级地震的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宋治平  薛艳  梅世蓉  宋先月 《地震》2003,23(1):15-22
在回顾昆仑山口西8. 1级地震前的长期、中期的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预测意见基础上,对该次地震前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次巨大地震前存在地震条带、地震空区、地震活动增强区、象限性等空间异常及地震活动参数异常, 这些特征对巨大地震的研究与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日本内陆及其外围海域发生大地震后的地震活动迁移现象。在所研究的6个震例中,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地震活动的迁移总是沿着地壳内的活动地质构造带发生。有时可以根据地震活动的迁移来进一步确定活动构造带的存在。把板块边缘地区的地震活动类比为沿着力学偶合平面迁移和扩散,我们可以认为,岛上的活动构造带对应着地壳块体的力学相互作用边界。地震迁移的形式可能不只一种。在我们所研究的震例中发现了以下特征:地震迁移速度约为几km/年;大地震震源区之间存在着地震空区;在每一条地震带上有一定的地震活动周期。地震迁移的一种可能机制是:由于地壳块体的相对运动,在其边界上的凹凸不平区造成了构造应力集中,这些凹凸不平区相继地发生破裂,形成了地震迁移。  相似文献   

8.
根据本世纪以来川滇地震(M≥6.5)活动特点,划分了地震活跃幕和地震活跃段。在对活跃幕和活跃段地震活动细微研究方面给出该区未来地震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9.
阴山地震带中强地震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阴山地震带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条主要地震带,根据多年从事地震预报的工作经验,对阴山地震带与鄂尔多斯其他3个边缘的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阴山地震带自身地震活动演化、周期性、月分布地震及包头西震情窗口等方面的特征,并对阴山地震带的地震危险性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地震预测首先是一个科学问题 ,地震预测的实现只能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十五年来 ,在中国地震局有关部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等机构的支持下 ,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围绕与地震预测的有关的科学问题 ,开展了多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些研究工作可以概括为 3个方面。1 地震活动性分析及其在地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现代地震目录。地震活动性研究是我所地震预测研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许绍燮等 ,1 989,1 990 ;许绍燮 ,1 993 ;Wang等 ,1 996;郑秀芬等 ,1 998;王林瑛 ,1 999)。地震活动性的经验性研究包括强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1.
12.
总结了1993年1月27日普洱6.3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特征和余震序列特征。发再震前一年,震中区及其所在的思茅、普洱地震带地震活动平衡,而与其相邻的耿马、澜沧震带地震活动增强,表现出与该地区往中强震之前不同的地震活动特点。余震序列各项参数则表现主余震型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从构造单元、活动断裂、地球物理场、海底地形等方面分析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研究认为,地震发生在陆壳向过渡壳变化的位置上。历史上地震活动沿深部构造变异带分布,该区地质构造、震源深度、地震类型、地震波特性等都有别于海峡中、北部,具有南海系的特征。震前地震活动空间图象揭示了地震是南海系北缘断裂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豫北地区地震活动性及其与区域地壳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广仁 《地震研究》1998,21(1):82-87
本根据地震地质和地震分布条带,把豫北地区从西至东分为弱,中,强三个区段。由于区域地壳深部主断裂和大震活动的牵动作用,是造成本地震活动的重要原因,因而从区域地壳块体活动背景上探讨了本区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趋势,中还指出,豫北西部太行山区的林县-薄壁地震带,虽不具有强震构造背景,但小震年月频率多寡和震群活动,却能反映了大区域地壳应力场强弱,亦可作为判断区域性地震活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台湾岛的地震构造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简要地论述了台湾岛及其周围地区的地质构造、重力异常、地壳结构和地震活动等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地震构造带,对台湾岛上7级以上强震的发震构造条件作了初步讨论,最后用板块构造观点探讨了本区地震的构造成因  相似文献   

16.
从构造单元,活动断裂,地球物理场,海底地形等方面分析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研究认为,地震发生在陆壳向过渡壳变化的位置上。历史上地震活动沿深部构造变异带分布,该区地质构造,震源深度,地震类型,地震波特性等都有别于海峡中,北部,具有南海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阿拉善活动块体的划分及归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萍  王增光 《地震》1997,17(1):103-112
通过对阿拉善地区地震活动图象呈现显著的条带状、新构造变形表现为块体的隆升和向北的掀斜、周缘的内部性质各异的断裂活动状况、结晶基底与基底内推覆和滑脱构造发育等构造特征的分析,以及与相邻块体的比较,论证了阿拉善活动块体的存在,对其边界作了厘定,并将其归属到华北亚板块,强调了阿拉善块体为一活动构造,其内部存在一个NE向的阿拉善地震带,归属于华北地震区。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8.
李丽  石耀霖 《内陆地震》1998,12(1):29-35
以构造块体成组孕震模型为基础,讨论了孕震系统在局部孕震体强度发生变化时整个系统中的地震活动性变化特征。分析了岩石介质强度在其正常背景下发生弱化和强化后,孕震系统中各地震带上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外界影响(即边界动力作用)不变的情况下,不论是系统局部发生弱化还是强化,强度变化不仅影响到发生变化的地区中的地震活动性,而且对与其相连的地区及系统内其它没有发生变化的地震带上的地震活动都有强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邻区的地震活动和中国大陆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献智  张国民 《地震》1996,16(3):211-218
研究了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国大陆周边4个地震带地震活跃期与中国大陆地震活跃期的准同步性和它们目前的活动水平;二是欧亚地震带西部与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呈出现明显的超前或滞后性;三是中国大陆邻区6个地震区的强震与中国大陆活跃期的开始或与中国大陆强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2004年3月24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5.9级地震前东北地区地震活动背景、震中周围中小地震活动图像和地震学参数异常过程。在地震发生前,震中及邻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地震活动从无序到有序,出现了孕震空区、地震条带。一些地震活动性参数出现了中、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