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大震前中小地震活动的增强过程和大地震常常发生在异常区外围的现象出发,提出用描述地震分布时、空、强基本特点的空间集中度C、地震危险度D和地震强度因子Mf进行交汇预测未来中强地震,应用于华南地区的震例一般预测半径范围为2°,并总结了综合异常的中短期特征.  相似文献   

2.
杜方  吴江 《四川地震》2004,(4):4-11
对比分析了川滇地区近30年强震活跃段地震活动因子A值和空间集中度C值的全时空扫描结果.结果表明,川滇地区大地震孕育进入短期阶段时,震中周围地区的中小地震活动在A值和C值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且选取地震活动因子A值可更好地表征川滇地区的地震活动在时、空、强方面短期的综合特征.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1995年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多项地震学参数(地震空间分布,b值,C值、D值,Mf值,GL值,YH值,AC值等)的异常变化,期望从中能够找出对中强地震短临预报有意义的地震学参数和特征图像,以增加对中强地震孕育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用反映地震活动增强特征的地震强度因子Mf值,系统地研究了其在华南和东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前的中短期(T≤1年)异常变化。结果发现在震前1年左右,半数震例的震中附近地区出现Mf值中期异常区明显收缩,即可认为出现Mf值中短期异常,亦即认为当前已进入地震孕育的中短期。笔者通过对Mf值在华南和东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前在时间和空间上异常变化研究后认为:该值在上述地区的地震中短期预报中具有一定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5.
主成分分析法在辽宁地区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多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选择与地震活动强度有关的地震频次N(ML≥3.0)、b值、η值、Mf值、A(b)值和Ac值等6个参量进行分析,实现对上述参量的有效约简,得到反映地震强度特征的综合指标W.发现指标W在辽宁海城7.3级、岫岩5.4级地震前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震后恢复.表明综合指标W可以较好的反映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6.
使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吉林前郭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2006年吉林前郭MS5.0级地震前后震中附近的地震资料,选择反映地震活动时、空、强特征的地震频次N(ML≥3.0)、b值、η值、A(b)值、Mf值、Ac值、C值和D值8个参量进行因子分析。这些参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各参量在不同时段的变化各有所异,预报效果并不理想。根据因子分析得到反映地震活动时、空、强特征的综合指标Wfa值,该指标在前郭MS5.0级地震前出现明显异常变化,表明综合指标Wfa值可以较好地反映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7.
地震活动参数约简的因子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地震活动性分析有许多指标参量,各参量在不同时段变化各异,预报效果不理想。由于各参量之间通常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选择地震频次N(ML≥3.0)、b值、η值、A(b)值、Mf值、Ac值、C值和D值8个参量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的反映地震活动时、空、强异常特征的综合指标Wfa。结果表明Wfa在2005年江西九江5.7级地震和华北14次5.7级以上地震前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地震活动时、空、强异常特征。还对因子分析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地震》2000,20(1):32-38
从大震前中小地震活动有个增强的过程和大地震常常发生在异常区外围的现象出发,提出用描述地震分布时、空、强基本特点的空间集中度C、地震危险度D和地震强度因子Mf进行交汇预测未来震中位置。应用在华东地区的震例一般预测位置可达1°~1.5°半径,并能较好地避免单值预报的虚报、漏报。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震活动因子A值,对青海省东部地区(监测能力强)小震活动进行空间扫描,分析了该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因子A值的空间分布、演化特征及其与目标地震的对应关系,并对该方法的预报效能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0.
王炜  戴维乐 《中国地震》1997,13(4):394-401
介绍了神经网络的一些基本概念,BP神经网络及其算法,使用地震强度因子Mf值,地震空间集中度C值,地震危险度D值对华北地区1972 ̄1992年期间进行空间扫描的中期和短期异常资料,通过BP神经网络进行学习并进行地震短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这3类资料的多项因子进行短期预测的效果较为理想。文章还对使用BP神经网络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陈荣华 《地震》1989,(1):50-56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中从属函数的概念,引进地震活动模糊集中度μ_c和模糊集中-增强度μ_T这两个定量指标,用来研究地震活动高潮期出现之前中等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性(集中程度)和时空分布特性(增强-集中程度)。作为实例,文中详细分析了华北地区前两次地震活动高潮期中第一次大震即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和1937年菏泽7.0级地震发生前中等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所得结果表明,邢台地震和菏泽地震都发生在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模糊集中度μ_c最高的区域,并且在地震发生前10年左右及前1至5年该区域的模糊集中-增强度μ_T值两次超过0.5的高值。文章最后用μ_c和μ_T对近期华北地震形势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12.
刘桂萍  马丽 《地震》1989,(6):28-37
本文使用1960—1987年的京、津、唐、张地区地震台网的观测资料,采用文献[2]所述的地震空间集中度的计算方法,对所有资料进行了3种不同方式的处理。结果表明地震空间集中度的大小随时间、空间的变化明显地反映了地震活动图象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震活动平静、密集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地震活动增强方式及其复杂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炜 《地震工程学报》2000,22(4):376-381
分析了地震活动增强特征参数W1与相应其它参数的关系以及在一些6级左右地震前W1值的动态图像变化。结果表明中强以上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增强”通常表现为在强度上的增高、时间和空间上的丛集以及强度增高与时空丛集同时出现3种方式。一些6级左右地震前W1值动态图像变化表明地震过程往往表现为多应力集中区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强震的孕育和发生不仅与震中附近构造有关,而且与孕震区所在的整个构造带有关,因此在利用测震学参数异常预测地震时必须考虑整个构造带的地震活动.过去以震中周围地区的地震活动资料来做测震学参数的异常分析,可能会丢失部分信息.本文进行了地震构造分区和构造单元的划分,以D、C、Mf值和河套断陷边界带的结合为例,对基于活动地块边界带的测震学参数预测地震进行了探索,结果对河套断陷边界带发生的4次6级地震预测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刘翔  苏有锦  付虹  邬成栋 《地震研究》2012,35(2):163-170
运用地震活动因子A值参数全面、深入地研究了云南强震前尤其是强震活跃期首发强震前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的动态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显示:(1)强震前1~2年,在未来震中周围A值出现显著高值变化,异常阀值为A≥0.6;(2)强震前3~4年,A≥0.6的高值异常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外围或边界附近,省内A值异常较少。随着强震的临近,A值异常面积逐渐增大,并且向省内、未来震中迁移,震前1年或1~2年云南地区A值异常单位面积和省内外异常单位面积的比值出现明显转折回升。  相似文献   

16.
地震活动因子A值及其在华北地震中期预报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炜 《中国地震》1999,15(1):35-45
在综合考虑了地震活动时,空,强3方面的震兆特征的基础上,定义了地震活动因子A值。使用1972-1996年期间华北地区地震资料进行了A值的空间扫描。结果表明:绝大部分中强以上地震前2-3年,在未来震中周围出现较大范围的A值中期异常区域,有很好的预报效果。另外还就A值进行中期预报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对川滇及邻区特定构造区域地震活动的时间、强度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合研究区1988年以来的8次地震发生前ML≥3.0级地震活动指标缺震(L值)、频度(N值)、活动度(S值)和危险度(D值)的曲线非线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下一次地震危险性时间的估计方法。川滇及相邻地区的地震模型ML≥3.0级群体地震活动的震兆曲线,能够很好地描述川滇区域地震活动强、弱变化的异常信息,临震信号是地震失稳的标志,有震异常和临震前的短临异常反映出的时间变化非线性曲线特征能够有效地给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判断。  相似文献   

18.
综合考虑了地震活动时空强3 个方面的震兆特征,定义了地震活动因子 A值.使用1972 ~1996 年华北地区地震资料进行空间扫描,研究中强以上地震前 A 值的中短期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中短期阶段大多数地震前出现的 A 值中期异常区面积明显缩小或消失,也有一些地震前1 ~3 个月 A 值异常区面积再次增大.还就用 A 值进行地震中短期预报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李莹甄  曲延军 《地震》2001,21(2):94-100
利用喀什地震台1980~1996年单台地震报告资料,以震中距200km、150km、100km3种空间尺度为界进行地震频度、b值、缺震、η值、小震调制比、地震危险度D等方法的计算分析,尝试研究提取台站周围6级以上强震前,各种方法的前兆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强震前多种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中短期异常,对应地震在150km范围内,远场对应效果不好。多种方法在3种空间尺度条件下的异常反应,与未来强震的空间范围存在一定的经验相关。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区的背景地震活动及区域未来强震危险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辉  曹建玲  申旭辉 《地震》2011,31(2):11-23
华北地区的历史强震活动非常频繁。 然而, 自1998年张北MS6.2地震以来, 该地区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地震平静期, 中强震平静现象比较突出。 本文利用1970年至2009年的小震资料, 对华北地区的背景地震活动进行分析, 给出了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 最大震级以及强震复发间隔和强震年平均发生概率的空间分布。 b值空间分布表明, 山西构造带的运城地区, 郯庐断裂带的宿迁地区以及太行山块体内部的石家庄地区的b值较低。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综合空间图像表明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受区域深部动力因素所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