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地球结构     
《地球》2012,(4):139
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三个组成物质和性质不同的同心圈层,最外面的一层称为地壳,最中心部分称为地核,中间一层称为地幔。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一般大陆地壳较厚,尤其山脉底下更厚,平均厚度约32千米,海洋地壳较薄,一般在5~10千米。地壳的物质组成除了沉积岩外,基本上是花岗岩、玄武岩等。地幔是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地核又称铁镍核心,其物质组成以铁、镍为主,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相似文献   

2.
桥梁结构     
  相似文献   

3.
群落结构     
《地球》2014,(5):27-27
群落(Biocoenosis)或称为“生物群落”。指的是生态学中.在一个群落生境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或日生物的总合。也有人作如下定义:生存在一起并与一定的生存条件相适应的动植物的总体。  相似文献   

4.
采用间接边界元法,研究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系统频率的影响。数值分析表明,与不考虑相邻结构的结果相比,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可能增大或减小结构的系统频率,SH波垂直入射时,影响程度达5%,SV波垂直入射时,影响程度达3%。随着结构间距离的增大,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系统频率的影响程度并不单调下降,还与场地的动力特性和结构的动力特性有关。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系统频率的影响可能对结构健康监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5.
针对固定增益变结构控制器应用于结构振动控制工程中可能引起控制系统过大的抖振,采用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调节控制切换增益的变结构控制方法对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问题进行研究。根据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设计了切换面;基于切换面存在的可达性条件推导出控制律的表达式。以一个三层框架结构模型为例来验证所提变结构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峰值响应,且达到了削弱控制系统抖振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土体结构相互作用对消能减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考虑土体-结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对地震作用下的消能减震结构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考虑土体-结构相互作用,对于消能减震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具有明显的影响。详细考察消能框架体系的楼层位移、楼层速度、楼层加速度以及楼层剪力等指标,在考虑土体-结构相互作用后,减震效果均明显变差;而且上述各指标在各楼层之间减震效果的差异也会增大。  相似文献   

7.
结构振动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
二次结构常常在大震甚至中小地震中发生损坏或中断工作,急需寻找安全有效的设计方法。对一幢典型结构,考虑不同场地条件、主体结构隔震以及二次结构不同阻尼比的影响,计算各层的楼面绝对加速度与相对位移反应谱。分析表明,主体结构隔震或同时增大二次结构阻尼是取得二次结构较好减振效果的有效途径,主体结构的隔震阻尼不宜太大,主体结构隔震后二次结构对所在楼层位置的敏感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9.
避震结构法     
一、LRB 避震装置为了保护日本的产业社会、生活环境免遭无法预料的地震灾害的破坏,目前各个方面正在迅速展开建造高抗震性能结构物的研究。住友建设公司开发的“住友式避震结构法”便是其中一例。奥依莱斯工业公司就是从新西兰科学技术局引进技术,使用已达实用化的避震装置的建筑。使用这一技术建造的奥依莱斯工业公司藤泽事务所技术中心大楼,从1986年11月便开始进行避震建筑物的证实性实验等,以求扎  相似文献   

10.
王立成  李淑红 《地震学刊》2010,(Z1):286-290
根据观测水平的不同,混凝土的数值分析尺度通常分为宏观、细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由于混凝土各相组成材料孔隙结构的差异性,特别是荷载作用下裂缝和微裂缝的出现,进一步增加了混凝土材料的非均匀性,因此采用基于宏观均质假定的分析方法将无法模拟材料的内部结构。在细观层次上,混凝土看作由硬化水泥浆体、骨料及其界面黏结带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基于混凝土的细观结构,本文提出了适用于物质扩散的细观格构网络模型。该模型运用Voronoi技术划分网格的随机性特点,在网络模型中随机产生裂缝的位置及方向,采用不同类型单元来描述混凝土各相组成材料的扩散性能。通过对开裂混凝土内氯离子扩散过程的数值分析表明,基于混凝土细观结构的数值分析方法是开展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4,(7):39-39
框架剪力墙结构也称框剪结构,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侧向刚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特征结构配置的结构鲁棒控制算法及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结构系统的鲁棒主动控制算法,其目的是求取状态反馈控制律,在闭环系统具有希望特征值前提下,使得闭环系统特征值关于参数摄动具有最小的灵敏度。基于状态反馈特征结构配置参数化方法和矩阵特征值灵敏度分析理论,该问题转化为含有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并给出了求解该鲁棒控制问题的算法。该方法给出了特征值灵敏度函数的参数化表示,且直接基于结构系统矩阵,故便于工程应用。三自由度层间剪切型结构地震作用下的仿真分析,表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剪力墙结构、框架填充墙结构模型模拟地震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三种结构体系的模型,即钢筋混凝土剪力培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砖填充壤结构和钢框架混凝土填充墙结构模型,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三种结构的模型均为4层,1/3几何比例,整体尺寸相同,按静力等强度原则进行设计。利用5m×5m液压振动台逐渐增大输入地震的峰值加速度直至模型破坏,在试验过程中测量并比较三种模型在弹性和开裂等状态时加速度、位移、应变的反应情况,并用微幅激振测定模型在相应状态下动力特性的变化,从而综合比较和研究它们的地震反应、破坏机理和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简称SSI)存在于大多数的建筑物,在普通结构设计中,并没有考虑SSI,这和缺少一种简单有效的计算方法有关.通过调整结构的自振周期,可以很好地考虑SSI,实际情况是,一般的计算方法都偏于保守,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误差离散性比较大.土是非线性很强的材料,结构振动过大,土容易进入非线性状态,使得计算变得复杂.找出由于土的非线性导致结构自振周期的增大的规律,对于实际工程很有意义.本文通过对刚性基础与土槽中柔性地基上的钢框架模型进行激振,分别测得上部结构在不同刚度以及不同激振加速度时的结构自振周期.并根据实验结果,拟合结构自振周期与激振加速度、上部结构与地基相对刚度比的关系.通过拟合后的公式对两个文献中的试验模型的自振周期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本文拟合的公式能很好的考虑土的非线性,有效地减少简化模型计算与实测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全面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及下部土体实际情况和受力特性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平面框剪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简化分析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利用矩阵位移法的概念,同时考虑框架和剪力墙(筒体)的协同工作原理,将上部结构简化成平面的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这一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常用高层建筑体系的弯曲特性和弯剪特性。地基土采用一块在计算平面内高度为H,宽度为B,而在出平面方向厚度为t的土体作为分析模型,并对MSC.Marc进行了二次开发,将多层土E-B本构关系模型作为子程序嵌入其中,使用E-B本构关系模型来考虑它的非线性特性,利用粘-弹性人工边界作为地基土的边界条件。用接触迭代算法考虑了桩、箱-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采用本文的方法对某高层框剪建筑进行了分析,并与不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算例,本文初步探讨了在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中,考虑和不考虑桩-土间相互作用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并得到了一些结论,证明了本文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下的桥墩结构地震响应问题,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1个两跨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桥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法对比分析连续桥模型在不同场地条件下,桥墩结构对2种不同地震波的地震响应。证明了在进行桥墩抗震设计时,土-结构的相互作用是不能忽略的,且起到不利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研究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采取不同控制措施的结构控制效果的影响。文中首先建立了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ATMD)、半主动磁流变阻尼器(MR)和被动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等三种结构控制措施在时域中的控制算法和控制律,然后基于子结构法,采用间接边界元方法,通过傅里叶变换,推导了分别安装三种结构控制措施的受控结构在频域中的运动方程,数值仿真分析了某36层高层建筑的地震反应及其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当采用ATMD或MTMD控制时,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后结构地震反应有所减小;当采用MR控制时,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后结构地震反应有很大程度的减小。由此看来,在设计软土地基上高层结构的结构控制措施时,不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控制效果的影响是偏于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重力场的大地奇异性条件及其在地固直角坐示系中的表达式。利用简化的球对称地球模型研究了大地奇异性结构与场源物理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只有扰动区域密底低于周围环境密度且优动场源密度与地球平均密度之比不小于扰动体埋深与半径之比的3次幂时,地球外部才存在奇异点;所有奇异 色成两个倒扣在地球上的旋转抛物面状曲面;对PREM地球模型而言,内部密度扰动将不会产生外部奇异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支撑方式对钢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利用PKPM对某8层钢结构建筑进行建模,再对模型进行反应谱和Pushover分析,对比分析了四种支撑方案下的用钢量、基底剪力、层间位移等多种评价指标,在分析计算的基础上探讨支撑布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四种布置支撑的方式均可使结构的抗侧刚度有较大的提高,不同的支撑布置方式对构件的挠度和应力比有一定程度的区别,采用方案一,结构的抗侧刚度提高显著,在小震和大震的作用下侧移均较小,其基底剪力显著大于其他三种方案,需要格外关注结构的基底应力变化;采用方案三和四,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结构成本,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相对较不稳定,但也能保持较大的抗侧刚度,其结构响应的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采用方案二,其结构响应在所选方案中表现最不理想,但其能最大限度地将用钢量的消耗降低,同时地震作用下各结构响应指标均能满足的规范要求,在施工条件用钢量、作业环境等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采取此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