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分析西安地震台近几年各个方向记录到的影区地震,详细阐述Lg1、Lg2波的确认方法,运用Matlab对数据进行分析,给出S波与Lg1、Lg2波的走时关系式,提高影区地震的分析速度和准确度,为单台大震速报和日常分析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西安地震台近几年各个方向记录到的影区地震,详细阐述 Lg1、Lg2波的确认方法,运用 Matlab对数据进行分析,给出S波与 Lg1、Lg2波的走时关系式,提高影区地震的分析速度和准确度,为单台大震速报和日常分析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种多事件多台站的Lg波谱反演方法, 同时反演若干新疆伽师地震的地震矩M0、源拐角频率fc及从这些地震的震中到8个中亚地震台站(WMQ, AAK,TLG,MAKZ,KUR,VOS,ZRN和CHK)的传播路径所对应的视QLg模型参数. 反演得到的地震矩与质心矩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且在利用区域震SV波的平均源辐射因子的典型值来进行校正后,二者在数值上也基本一致. 同时,反演得到的地震矩与面波震级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反演得到的视Q0Lg(1 Hz时的QLg)与路径的构造特征相符合. 其中,AAK,TLG和MAKZ 3个台站对应的传播路径,绝大部分在地形起伏强烈、地震活动性强的天山地区对应的Q0Lg较小,分别为35187,34986和30027. KUR,VOS,ZRN和CHK 4个台站的传播路径大部分在比较稳定的哈萨克地台,对应的Q0Lg较大,分别为55372,56958,55057和60365;而WMQ对应的传播路径基本上沿塔里木盆地及天山边缘地带,沿传播路径的地形和地壳厚度的变化,不如沿至MAKZ台的传播路径的变化那么剧烈,因此,其Q0Lg也比到MAKZ对应的传播路径的Q0Lg大,反演结果为46256.   相似文献   

4.
Lg波是检测、识别地下核爆炸的重要震相.通常情况下,地下核爆炸的低频段Lg波能量相对较强,基于Lg波的识别判据在高频段表现较好.然而在低频范围内却表现出难以用球对称爆炸源模式解释的现象,如Lg/Pg判据在1 Hz附近失效等现象.本文利用理论地震图方法,分析了伴随层裂过程产生的重要辅助源——CLVD源对Lg波低频成分的调...  相似文献   

5.
腾冲火山区地震事件(LP,VT,VE)的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腾冲流动数字台网资料,用多种方法对腾冲火山区的地震事件进行识别研究,认为腾冲火山区记录到的地震事件按波形主要分为两类:P波最大振幅明显大于S波及Lg波最大振幅的事件;P波最大振幅小于S波及Lg波最大振幅的事件。其中P波最大振幅明显大于S波及Lg波最大振幅的事件是火山地震的可能性较大。根据多个事件频谱随时间变化扫描图中的频谱特征,认为目前这个地区未记录到长周期事件;但流动台网记录到几组振幅较小,频率较高,振动持续时间双腾冲地震事件的持续时间(一般为6-7s)明显长,达20余秒的颤动事件,波形与Tremor事件曲型图有相似之外,这几个事件是否是Tremor事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中选取华北地区46次ML≥5.0地震为参考依据,计算出了其发生时刻的固体潮相位。表明,华北地区的中强地震多数发生在固体潮相位的π/2或3π/2时刻。显示出在固体潮波上存在着两个特殊相位发震概率较大。这种在应变固体潮最大或最小时段发震的现象说明,固体潮波变化形态不一定是造成地震的根本原因,但地震的发生明显受到日月引力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尤其是华北北部燕山褶断带的地震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选取桂、粤、湘,赣、闽五省及其附近地区16个地震31个台站的DD—1短周期地震仪记录资料。用综合回归分析法测定了Lg波传播速度为3.54Kmls,约1秒Lg波埃里相滞弹性衰减系数为r=0.0022±0.0001Km~(-1),并导出五省地区的Lg震级公式: m_(Lg)=LgA_(mxh)+q_s(△)+D_(mh) q_s(△)=5/6Lg△+0.00096△+1.88 计算了该区域内16个地震的各震级值,以及31个台站的台校值。单台震级标准差为0.13~0.15震级单位,台网震级标准差为0.02~0.03震级单位。  相似文献   

8.
基于频率-波数域算法的理论地震波形图方法, 可以数值模拟频率达到10 Hz、 震中距达1000 km的区域理论地震波形图. 该算法适用于计算大量分层地壳结构中激发的导波Lg波. 本文在前苏联东哈萨克斯坦地下核试验场至我国乌鲁木齐台站间的地球介质速度模型中, 引入速度梯度结构、 速度扰动分布的薄叠加层结构、 降低Q值结构以及速度扰动与Q值变化的综合结构来模拟实际地壳波导结构, 较好地模拟出东哈萨克斯坦地下核爆炸地震在乌鲁木齐台站记录的宽频带地震波形图, 模拟出完整的Lg波序列, 该序列符合Lg波能量分布特征, 且能够解释Lg波波尾的特征. 结果表明, Lg波的形状和峰值结构均依赖于地壳的不同波导结构.   相似文献   

9.
可用亚洲南部和斯堪的纳维业的世界标准地震台网的台站的地震图上记录到周期为1秒的Lg波的振幅来确定东哈萨克试验场东部62次地核爆炸的mb(Lg)值。这此爆破选自1965年到1985年期间mb(P)≠5.5级或更大的。假定对饱和水岩石而言,把内华达试验场得到的mb(Lg)与当量的关系用于东哈萨克试验场估计了爆破的当量。假定地壳结构和核爆点的深度的横向变化不影响mb(Lg)的值,Lg资料表明,内华达试验场和东哈萨克试验场之间mb(P)的偏差是0.35震级单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联合使用川滇地区36个台站(云南区域数字台网中22个台站,四川区域数字地震台网中14个台站)记录的644个帆3.5~6.0地震共7468条波形数据,开展川滇地区Lg波Q值层析成像研究.研究中以2.8~3.6km/s的传播速度窗选取Lg波波段,采用平移窗方法计算Lg波垂直向观测位移谱.我们首先利用Lg波观测谱反演得到了研究区的平均QLg(f),通过棋盘测试方法确定将研究区划分为0.5°×0.5°的网格,用平均值QLg-1作为每个网格的初始值,分别反演了0.5Hz,1Hz,2Hz,5Hz等多个频率的QLg(f)分布.  相似文献   

11.
简要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强地面运动资料的处理、近断层地面运动的影响因素、强地面运动的模拟和宽频带反应谱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回顾与展望了我国在强地面运动研究方面的国际合作进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2011年9月18日印度锡金邦6.8级地震对中国西藏定结县房屋破坏的特征,分析了定结县各类房屋建筑的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并对该地区房屋的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刚察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县域中部的大通山区,灾害类型以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为主,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山区经济发展、威胁少数民族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刚察县地质灾害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分布特点,并针对灾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1996年新疆两次强烈地震戈澍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830011)主题词:新疆强震中期预报长期预报1996年是新疆地区地震强烈活动的一年。在新疆境内发生了两次强烈地震,它们是3月19日阿图什6.7级地震和11月19日和田西南的7.1级地...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我国震源物理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大陆地震震源的观测研究、震源力学的理论研究和震源物理实验三个方面,评述了90年代以来中国震源物理研究的进展.这些进展包括:大陆地震的震源参数测定;利用数字地震资料进行的“现代”震源参数的反演;地震断裂力学的应用和发展;非线性物理学在震源研究中的应用;岩石破裂实验的发展;地震前兆的物理机制的实验研究等.指出了新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物理科学的发展对90年代以来震源物理研究的重要影响.展望了跨世纪的我国震源物理研究的发展方向,指出震源物理研究的进展必将在大陆地震预测和减轻地震灾害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早期的现代地震学研究,曾孕育于现代地质学中。用现代科学观点,最早调查研究现场大地震的年代,可追溯到1913年云南峨山7级地震考察。地震台站监测工作,是从1923年地质调查所派李善邦先生前去日本东京学习测震,并于1930年在北京西山郊区建造鹫峰地震观测台开始。最早的地震目录是1913年由上海黄司铎编的“法文中国地震表”。1921年翁文灏先生发表的“甘肃地震考”,首次将史料中的地震情形描述与罗西一福来氏烈度表加以对照,来确定地震烈度,从而提供了更详细、确切的“甘肃地震表”。1922年翁文灏在布鲁塞尔国际地质大会上宣读的“中国地质构造对于产生地震的影响”论文,曾引起与会者极大兴趣与关注,是最早论述我国地震地质和地震区域划分的文献。  相似文献   

17.
1730年北京圆明园地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环文林  时振梁 《地震研究》1996,19(3):260-266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水平分层承压含水层模型,推导出含水层的水头和含水层应力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我国在日本秋田地震时有水位阶变的52口井孔的观测资料,通过水井水位的体应变固体潮系数,估算了震时引起我国应力场的调整变化.讨论了这种应力调整时应力增加区和降低区交替出现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occurrence of cyclic fluctuations and trends in water levels has been tested by examining a long-term series of mean annual water levels in 11 outflow lakes, mostly groove lakes, located in Northern Poland between 14° E and 23° E and situated at different altitudes up to 120 m above sea level.

Analysis of the occurrence of cyclic fluctuations of water levels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mass curves. The regression method together with the moving average method applied to 10-year values of mean annual water level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trend in water levels.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completed, it has been stated that long-term fluctuations of mean annual water levels of the lakes under investigation, in spite of the absence of a distinct periodicity, are characterized by a cycle with a 23-year period. The studies of the trends of mean annual water levels revealed a negative tendency ranging from—0·059 to—0·402 cm per annum.  相似文献   

20.
九十年代北祁连河西地区重力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伟锋  祝意青 《地震研究》1999,22(3):273-279
以1989 ̄1997年北祁连河西地区流动重力监测资料为基础,分为1989 ̄1991、1991 ̄1995、1995 ̄1997年三个时段,定性定量分析了这三个时段该地区重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得出了北祁连河西地区的重力场现处于祁连山重力值上升、河西走廊重力下降的逆继承性重力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