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7级以上强震的年次数表征的全球地震活动性变化的范围非常宽(图1)。地震频次变化曲线似乎是一个随机过程的体现,在几十年内这条曲线可能是稳定的。全球和局部地区地震活动动态总体统计稳定性的假定对地震区划和地震危险性评定是一个普遍的认识。然而,图1已显示出,在  相似文献   

2.
沧桑变化     
《地球》2012,(4):13
沧桑变化即沧海桑田。这一思想及其相关联的地表升降观念,是中国古代关于海陆变迁的一种卓越认识。《诗经》上就有"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话。这里所说的有些像是地震现象,已认识到地表有升降变动。西汉的《焦氏易林》中有"海老水干,鱼鳖尽索;藁落无润,独有沙石"和"山没丘浮,陆为水鱼,燕雀无庐"的记载。到西晋初年,《晋书杜预(222~284)传》中记载有:"预好为后世名,常言  相似文献   

3.
沧桑变化     
《地球》2012,(1):85-85
沧桑变化即沧海桑田。这一思想及其相关联的地表升降观念.是中国古代关于海陆变迁的一种卓越认识。《诗经》上就有“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话。这里所说的有些像是地震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地磁台的急始型变化事件的资料,发现1983年乌鲁木齐地区发生的三次M≥5级的地震中,有两次与地磁短周期变化存在着联系。本文选取地磁变化周期为1—10分钟的磁暴急始(S_c)、急始脉冲(S_z)、磁脉动(P_c)  相似文献   

5.
至今人们对水质量变化与极移关系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全球陆地水储量变化对地极变化的激发.鉴于陆地水储量在全球分布不均,区域水质量变化与地极移动的关系值得深入探索,然而迄今尚少有研究.另外,鉴于水储量变化的估算存在不确定性,从不同角度寻找水质量变化的表征指标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位于90°W方向的世界第一大河亚马孙河流域为研究区,选用水汽、降水、径流、水储量变化多个衡量水质量变化的指标,研究了巨型流域水质量变化指标和极移的联系.通过采用Mann-Kendall方法、累积距平法和曲率法识别突变点,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判断趋势,采用傅里叶变换和EEMD方法识别周期,发现在1948~2011期间,在诸多指标中,水汽通量指标相对于其他指标总体上与极移的联系更紧密.具体表现在,降水和水汽通量存在极移拍频周期,水汽通量和降水与极移在0.05显著水平上存在共同M-K突变点(发生在1968年左右);水汽通量比其他指标与极移m_1、m_2分量的累积距平线趋势更一致;水汽通量和降水与极移m_1、m_2分量、振幅的相关性比其他指标与极移的相关性强(0.01显著水平).通过比较巨型流域水汽通量的激发、巨型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的激发、全球陆地水储量变化的激发和观测激发,发现亚马孙河流域的水汽通量和水储量变化对地极的激发,都比全球水储量变化的激发,更显著地表现出"跟极移m_2分量的激发一致,跟极移m_1分量的激发不一致"的这个普适特点.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水汽通量指标的大小,文章提出了巨型流域水汽赤道辐合带位置的新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巨型流域是研究水质量变化和极移联系的新视角,其中水汽通量指标较其他水质量指标与极移关系更紧密,而新提出的巨型流域水汽赤道辐合带位置指标极具形象表达水质量变化和极移的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磁台转换函数的长期变化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庄灿涛  徐速 《地震学报》1991,13(4):489-495
本文全面系统地研究了1960——1987年广州地磁台转换函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季节变化的特点是夏季幅度大,冬季幅度小,具有12和6个月的主要周期成份;长期变化则表现以每年0.0025的速率下降.转换函数 B 的长期变化和季节变化不明显;(2)由转换函数 A,B 求出的帕金森矢量的方向明显地受海洋的影响,反映了海洋效应;(3)转换函数 A,B 的逐月值与地磁活动相关,而年均值与地磁活动无关.A 的年均值无明显的11年或22年周期.长期变化可能主要受地球内部电性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苏黎世天文台太阳黑子11年周期资料和太阳黑子磁场磁性变化周期特征,构建了太阳黑子磁场磁性指数MI(Magnetic Index)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太阳活动磁性周期平均长度为222年,但是每个周期长度是不相等的;多数情况周期短时磁性指数较大,对应太阳活动水平强;周期变长时磁性指数较小,对应太阳活动水平较弱;太阳黑子磁场磁性指数序列也具有80~90年的世纪周期. 进一步研究指出,太阳黑子磁场磁性指数曲线由极小值升至极大值时期,太阳磁场南向,行星际磁场磁力线与地磁场磁力线重联,此时磁层为开磁层,太阳风将携带大量等离子体从向阳面进入地球磁层,从而使输入的动量、能量和物质大幅度增加,与北半球对流层增温时期对应;太阳黑子磁场磁性指数曲线由极大值下降至极小值时期,太阳磁场北向,与磁层顶地磁场同向,行星际磁场不会与地磁场发生重联,此时磁层为闭磁层,这种情况下,只有少数带电粒子能够穿越磁力线进入地球磁层,与北半球对流层降温时期对应.  相似文献   

8.
李正心  李辉 《地震学报》2011,33(6):817-827
利用中国北京——唐山重力网1987——1998年46期重复测量的资料,计算了唐山地区间隔0.1deg;times;0.1deg;各点的铅垂线变化.讨论了地下物质变化与地面一点铅垂线变化的关系,以及根据一个区域的铅垂线变化对地下物质变化进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并以唐山地区1988年8月3日mb4.3地震和1995年10月5日mb5.0地震为例,对地震前后地下物质的变化进行了计算,给出了地下扰动体质心的地理位置和深度,以及扰动体本身的质量.证明了该地区伴随地震孕育、发生而产生重力变化和铅垂线变化的现象源自地下物质的变化.依据区域铅垂线变化的测量资料,可以研究地下物质的变化,因而可望为地球科学研究,其中包括地震预测的研究,提供一些前所未有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9.
文章综述了几个地震之前短周期地磁变化参数的时间变化,认为利用它有可能探寻震前地下电导率的异常。为了捕捉该类地震前兆,需要在重点地震监测区建立较密的三分量磁力仪台网。  相似文献   

10.
地磁场K变化的信息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K指数作为最常用的一种地磁活动指数,它描述的是地磁场不规则变化的扰动程度,因此,地磁场的不规则变化又称为K变化.K指数虽已有70多年的历史,并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接受,然而,它只能反映扰动的幅度,无法反映扰动的次数,只标定扰动幅度最大的分量,无法给出地磁场三分量扰动的总体描述,同时,K指数的标定还与坐标选择有关.从信息科...  相似文献   

11.
降雨与电阻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降雨对河北阳原地震台和大柏舍地震台地电阻率的影响,发现阳原台北西向在降雨时电阻率的下降有一短期放大现象,认为电阻率的短期突跳与降雨有关,但降雨并非引起电阻率突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原地电阻率变化的实验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原地对某些自然状态非饱和的土层及含裂隙矽化灰岩电阻率随应变的变化进行了实验.主要结果有:1)低应力下,随体积的压缩电阻率下降;体积膨胀时电阻率上升;2)所测岩、土层电阻率相对变化(/)对微小应变()的变化响应甚为敏感,裂隙岩层比土层更甚.放大系数(/)/与应变量有关,对10-4应变通常有一、二百倍,对10-5应变可达数百乃至上千倍;3)电阻率相对变化幅度随力源强度和尺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力源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电阻率变化起始时间随距离的增加显示出滞后现象;4)水平各向同性土层,在应力作用下,不同方向电阻率变化不同,呈现出方向性.通常垂直最大压缩方向的电阻率 下降较多,平行方向的∥下降较小或略有上升,与压力呈45的45下降幅度介于中等.含裂隙矽化灰岩则不同,不同方向电阻率的变化不仅与压缩方向有关,而且还与裂隙方向有关.通常是∥下降较多.当压应力平行裂隙时, 也下降,但当压应力垂直裂隙时, 则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3.
银河宇宙线是电离层D层的重要电离源之一,它的急剧变化会使D层电子密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VLF波的夜间传播。本文根据在西安接收英国GBR台的VLF波(16kc/s)的相位变化,讨论了在有宇宙线暴(Forbush下降)和强磁暴时,中纬D层电子浓度的变化和相应的VLF波的相位漂移;并根据VLF的相位变化,估计了相应的宇宙线强度变化。由于D层中的宇宙线强度变化通常难于观测,通过VLF波的相位漂移来估计它,这是很有意义的。所以,VLF波的传播效应可能成为间接探测宇宙线强度变化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我国佘山地磁台1910—1975年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年均值的资料,经11年滑动平均后,采用时间二次项拟合的方法,讨论了佘山台地磁长期变化的残差。结果表明,这种残差曲线存在着大约60年的周期成分,这和许多学者用最大熵谱分析的结果相近似。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地磁资料时,采用两个台站的地磁要素直接相减(或为提高精度,用线性相关分析)的方法,对于两个固定台站来说,原则上能把外空变化场的影响减小到最小。但是影响地磁场外空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当多种因素对两个台站所在处的外空变化场影响程度不一致的时候,相减之后的差值仍可能把震磁  相似文献   

16.
电感地应力存不存在年变化?它的特点如何?这是一个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随着电感地应力台站的增多,并经过这些年的观测、预报实践,积累了一定的资料,已经发现电感地应力存在着年变化。这个年变化对于我们识别地震异常,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分析研究地应力的年变化,不仅对于多震区的台站,就是对于少震或  相似文献   

17.
对多年来在我国渤海沿岸五个验潮站的海平面连续记录资料进行了各种改正和处理之后, 发现1975年海城地震前平均海平面出现大范围稳定持续的上升趋势, 震中区附近该平面的变化更为显著, 并表现为突发性的变化.但1969年在同区发生的渤海大地震之前, 则平均海平面经历了长趋势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用和达法处理了从1967年至1976年十年内发生在北京区域台网内的千余次地震, 求得各次地震的 Vp/Vs.结果表明:(1)在上述时期内发生在台网内的13次ML≥3.5的地震前, 在主震震中附近地区都有明显的Vp/Vs下降而后回升的现象;(2)主震的大小与Vp/Vs异常区的面积大致成对数线性关系, 而异常持续时间与主震震级之间无明显关系;(3)异常结束后到主震发生之间存在一段等待时间, 等待时间的长短与Vp/Vs异常的情况无明显关系.这似乎暗示了本区地震发震机制的复杂性, 而且也使得用Vp/Vs异常预测发震时间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9.
去年,一位科学家在洛杉矶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探测到了地电变化,但是,他和其他研究人员仍对这种现象可用来预报地震持怀疑态度。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家马登(Theo-dore Madden)监测到的地电信号比希腊科学家们探测到的少,希腊的科学家们声称,他们利用自己的测量结果成功地预报了今年5月18日和22日发生在爱奥尼亚海下面的强烈地震。很多地震学家对希腊的声明和地震与地电压之间存在的任何关系一直持怀疑态度。帕萨迪纳的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主任  相似文献   

20.
地球磁场的全球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根据最新修正的第七代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计算了中心偶极矩,中心偶极位置参量;计算了偏心偶极位置及其参量,给出了近四人世纪中心偶极和偏心偶极的变化图象。发现了偏心偶极漂移速率在1970年代出现地磁“jerk”,这些结果是很有科学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